各大公司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5.91 MB
- 文档页数:8
POBA 应用集成平台Copyright 1999-2013poba Software 1poba 应用集成平台简介1 平台简介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应用系统”由数据库、业务逻辑以及用户界面三个层次组成。
企业应用集成(简称EAI ),把各种不同平台、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系统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
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系统、数据源等,完成在企业内部的 ERP 、CRM 、SCM 、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他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数据交换。
普巴应用集成平台,主要用于企业应用系统的整合,是普巴五大平台之一。
主要功能在于把业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2 应用对象政府或企业的CIO 正面临着IT 技术和业务需求的双重快速变化。
随着企业软件整合需求不断涌现,信息部门技术人员资源有限以及工作压力的持续上升。
CIO 迫切需要一个集成工具来应对这些变化。
POBA 将为CIO 提供企业信息化整合平台,打通企业应用信息孤岛,集成各方资源利用和信息共享。
普巴应用集成平台不仅是是CIO 的好帮手,还是一种全新的战略企业解决方案。
它利用通用的中间件,融合了企业已有的应用软件、商业封装式应用软件以及新代码三方面的功能。
主要应用对象包括: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政府或大型企业IT 部门。
3 解决方案传统的应用集成存在如下问题:企业应用集成项目开发周期长、实施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很难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管理和监控。
无法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解决行业共性的问题。
POBA 公司文档2Copyright 1999-2013poba Software应用集成包括的内容和广泛,涉及到结构、硬件、软件以及流程等企业系统的各个层面。
普巴应用集成平台主要分为用户界面集成、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应用集成几个层面。
BOP平台企业信息化应用中的信息孤岛所谓的“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用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在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的IT应用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前进。
但与企业的其它变革明显不同的是,IT应用的变化速度更快;另外,从企业自身分析,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大多缺乏长远与统筹规划,不同阶段只考虑各种局部需求,造成了各种不同应用系统的盲目引进。
由于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用,从而形成一个个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
总得来说,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信息化建设中对需求部门的需求把握不到位、各个应用自成体系编码和信息标准不统一、管理体制上各职能部门的划分导致各信息应用缺乏全局观,使信息孤岛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大体可分为数据孤岛、系统孤岛、业务孤岛、管控孤岛四种类型。
数据孤岛是最普遍的形式,存在于所有需要进行数据共用和交换的系统之间。
随着企业电脑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用,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即产生信息孤岛,势必给企业的运用带来信息重复输入、信息冗余、大量垃圾信息、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等困难。
系统孤岛指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集成的系统之间相互孤立的现象。
原先各自为政所实施的局部应用使得各系统之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用,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有条件的企业投入资金将以前的系统重新升级、设计,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信息的共用,业务可以跨部门按照流程顺序执行。
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有新的系统要上,又发现这些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不能从现有系统中提取,仍然要从现有系统统计打印出来再输入到新系统中,又出现了信息孤岛。
业务孤岛表现为企业业务不能通过网络系统完整、顺利的执行和处理。
在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和网络环境的建设中,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信息化要求日益迫切,企业的业务需要在统一的环境下,在部门之间进行处理。
企业级应用集成的成功案例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而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流程协作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运营能力,企业级应用集成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趋势。
本文将分析一个企业级应用集成的成功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取得的成果。
I. 案例背景A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企业,业务范围涵盖了电子产品、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由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A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交互需求。
然而,由于各个部门使用的应用系统不同,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严重,业务协作效率低下,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
II.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业务集成的问题,A公司决定引入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作框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
经过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A公司选择了一家国际知名的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B公司的产品作为其集成平台。
该集成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连接器和适配器,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接入,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
通过自定义配置和脚本开发,A公司成功地将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进行了对接,并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同步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执行。
III. 成果与收益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和应用,A公司在企业级应用集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可观的收益。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方面:1. 提高了业务效率和运营能力:通过集成平台的应用,A公司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业务的执行效率和运营能力。
例如,在生产部门生产完成后,销售部门可以立即获取到相关数据,进行订单的及时处理,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错误率。
2. 提高了决策支持能力:通过集成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A公司实现了业务指标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这样,管理层可以更好地把握业务状况,及时调整策略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综合解决方案2020年3月30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方案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需求分析 (5)1.3.建设目标 (7)1.3.1.建立统一运维门户 (7)1.3.2.建立IT异构资源的全面集中化管理 (7)1.3.3.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8)1.3.4.建立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9)1.3.5.建立IT资源全面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9)第2章.解决方案 (10)2.1.系统设计原则 (10)2.1.1.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 (10)2.1.2.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11)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11)2.2.系统安全设计 (12)2.2.1.用户安全机制 (12)2.2.2.SSO统一认证 (12)2.2.3.权限分权分域 (12)2.3.系统建设方法 (13)2.3.1.体系架构 (13)2.3.2.功能架构 (17)2.3.3.技术架构 (17)2.3.4.部署架构 (18)第3章.功能概述 (19)3.1.运维监控系统 (19)3.1.1.统一运维管理 (19)3.1.2.资源监控管理 (23)3.1.3.拓扑管理 (45)3.1.4.IP地址管理 (59)3.1.5.告警管理 (61)3.1.6.业务管理 (66)3.2.3D机房管理 (70)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72)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76)3.2.3.机房3D图形化展示 (78)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80)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82)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84)3.2.7.上下架可视化 (85)3.2.8.自定义动画 (86)3.2.9.交互式演示汇报 (87)3.3.配置文件管理 (87)3.3.1.巡检管理 (88)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91)3.3.3.资产管理系统 (95)3.3.4.供应商管理 (96)3.3.5.配置建模管理 (97)3.3.6.空间资源管理 (99)3.3.7.配置项导入 (101)3.3.8.配置项管理 (102)3.3.9.配置项视图 (105)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107)3.4.1.服务台 (107)3.4.2.服务设计 (115)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116)3.4.4.服务流程管理 (135)3.4.5.服务量化管理 (169)3.4.6.值班管理 (186)3.4.7.任务管理 (192)3.4.8.公告管理 (193)3.4.9.移动终端运维 (194)3.4.10.报表统计分析 (196)3.4.11.第三方接口 (201)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203)3.5.统一运维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210)3.5.1.统一运维大数据基础系统 (210)3.5.2.统一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210)3.5.3.运维大数据检索与展现 (215)3.5.4.海量日志文件分析 (219)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223)3.5.6.运维支撑能力评估 (226)第1章. 方案概述1.1.项目背景运维大数据分析系统是一套深度分析和挖掘多种异构数据源运维数据的大数据平台。
企业级应用集成实战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级应用集成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性成为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分享一个企业级应用集成实战案例,介绍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工具实现系统间的无缝集成,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案例背景本次案例的主要对象是一家跨国制造企业,该企业拥有众多的生产工厂和销售渠道,每个工厂和渠道都有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
然而,由于系统孤立和数据碎片化,企业高层无法及时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从而导致了决策上的盲点和运营效率的低下。
因此,该企业决定实施企业级应用集成,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2. 方案设计为了解决数据孤立和碎片化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综合的应用集成方案。
首先,我们选择了传统的企业服务总线(ESB)作为集成平台,它能够在系统间传递数据和消息,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转换和路由功能。
其次,我们采用了企业应用集成(EAI)工具,用于系统间的数据映射和转换。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开放式APIs来支持与第三方系统的集成,以满足企业未来的扩展需求。
3. 集成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现有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了解每个系统的数据结构和交互逻辑。
然后,我们通过ESB和EAI工具,建立了系统间的数据通道。
通过定义数据映射和转换规则,我们能够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传,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针对APIs的集成进行了开发工作,以支持与外部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数据共享。
4. 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系统的数据结构和交互逻辑存在差异,这给数据映射和转换带来了困难。
我们通过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人员的密切合作,收集了系统详细信息,并进行了多轮的测试和调试,最终解决了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问题。
其次,外部APIs的集成需要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协商和开发,这需要大量的沟通和时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