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50.13 KB
- 文档页数:3
播音专业的要求范文播音专业是一门与广播电视、电影、影视媒体等相关的专业,其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播音主持能力、话务员和新闻采编能力的专业人才。
下面将从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详细介绍播音专业的要求。
首先,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具有艺术修养、媒体素养及服务观念的专门从事媒体播音创作、编导、播音表演、新闻采编和现场主持等相关业务的蓝领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掌握播音主持技能、新闻采编与整理技能、微电影制作与剪辑技能、广告策划与制作技能等;具备发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媒体创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学科设置是播音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视听语言信息处理学、创作与表演技能学、新闻采编学、视讯内容整理、广告、主持人与口才艺术、舞台艺术等学科。
这些学科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视听语言信息处理能力、创作与表演能力、新闻采编能力、广告制作与策划能力以及主持人与口才艺术等。
课程设置是播音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播音主持技能、新闻采编与整理技能、微电影制作与剪辑技能、广告策划与制作技能、视听语言信息处理技能等。
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能力、新闻采编能力、微电影制作能力以及广告策划能力等。
实践环节是播音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包括实习、实训、实验、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播音专业还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
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声乐基础和口才表演能力,具备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人文素养方面,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播音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播音主持技能、新闻采编技能、视听语言信息处理技能、广告策划与制作技能等,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规划一、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目标遵循专业建设基本规律,结合山西文化传媒和演艺文化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师资结构,加大硬件投入,不断提高专业实用技术培养的教学质量,将主持与播音专业建成省内一流、有办学影响的专业,为电视传媒主持、舞台综艺主持、社会文化公司、婚庆策划主持等岗位输送合格人才,真正为山西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两年内建设成为具有更加高层次且又能力稳定的教学团队,省内有示范引领作用,“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与实践实训培养基地。
二、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思路本专业将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研究,与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改进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积极发挥名师、专业带头人的社会效应,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并拓展主持技能的社会服务功能。
根据本专业目前的现状,重点加强以下内容建设:重点建设实践型实训室,为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不断密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与联系,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教师的艺术实践拓宽合作面。
(一)重点建设实践型实训室,为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改造建设标准的演播室,设备与实践要与传媒一线相同,以演播室实践实训带动镜头、话筒前的主持与播音实践能力的建立,意在与新兴发展起来的舞台演出主持、电视屏幕前的主持进行市场接轨,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完善实训录音棚实验室建设,着重拓展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的话筒前语言能力,拓宽配音等多样态语言功力,开发学生的专业辐射能力和创造性的专业张力,以便于就业。
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强化,挖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加快实训基地硬件设备的先进性,与社会需求接轨满足传播文化的社会发展对新型传播人才的素质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实习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岗前培训及技术能力支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传播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媒体、企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播音与主持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1)播音与主持艺术基础:包括语音、发声、表达、即兴口语等基本技巧。
(2)广播电视编导: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导演、剪辑等基本技能。
(3)新闻采编与写作:培养新闻敏感性,掌握新闻采访、编辑、写作的基本方法。
(4)传播学原理:研究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
2.实践课程(1)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通过模拟主持、现场报道、采访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制作广播电视节目,锻炼学生的创意策划和实际操作能力。
(3)新闻采编与写作实践:参与新闻采访、编辑、写作,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3.选修课程(1)影视制作:学习影视拍摄、剪辑、特效等技能,拓展学生的艺术素养。
(2)摄影摄像:培养摄影摄像技巧,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3)数字媒体技术: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
三、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各级各类媒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3.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播音与主持艺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就业方向1.广播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等媒体机构。
2.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3.教育机构、培训机构、艺术团体等。
五、培养特色1.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注重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依托行业资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极好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组织与执行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一)基础理论素养培养:1.播音与主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包括声音训练、发音技巧、语言表达方法、节目撰写等方面的学习。
2.心理学、社会学、传媒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以提升学生对社会和受众群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语言学、修辞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文化修养。
(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1.通过语音、口才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在电视节目主持、广播节目主持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2.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表演、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行业实践培养:1.通过学生实习以及与行业内相关企业的合作,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
2.整合市场资源,提供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方式:(一)课堂教学: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2.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行业发展前沿,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客座讲座,以提供实践案例和行业动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二)实践训练:1.配备专业的实验设备和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场景和机会。
2.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术讲座、比赛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和竞技实力。
3.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的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
四、评价方式:(一)考试评估:1.设置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施方案落实情况摘要: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概述二、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三、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未来发展正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具备采、写、编、摄、评、说、播等基本技能的专业。
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许多高校纷纷制定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是确保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科优势等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其次,实施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最后,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媒体行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
2.课程设置:开设播音发声、主持语言艺术、普通话语音、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演讲与写作、演播空间处理、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
3.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5.实践教学:加强与媒体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
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实施方案,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计划(130309)( Art of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具备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平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机构,从事主持、播音、配音及研究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口语传播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以及大众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的新时代大学生风貌;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政治、历史、经济、心理、美学等多学科的通识性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良好的播音主持发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各类型节目的采、编、播初步能力,具有文学作品朗诵和影视剧演播、配音的创作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宣传报道的基本能力,熟悉基本的传播技术与设备;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6、具备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使用网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7、拥有健康的体魄,在能够独立完成个体工作的基础上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四、学制四年五、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六、核心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学、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大学语文七、课程和环节的总体框架图教学环节总学分公共基础课26专业基础课36 必修课专业必修课34素质拓展教育课(必修)8专业选修课12 选修课素质拓展教育课(公选) 4 实践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35 学分比例 % 总学时学时比例 %16.77 480 24.1923.23 576 29.0321.94 544 27.425.16 1286.457.74 192 9.682.58 643.2322.58 ——八、全校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及全校公共选修课全校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毕业最低要求 2 学分,课外创新创业活动毕业最低要求 2 学分。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传媒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培养播音与主持人才的重要学科。
本文将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专业背景1.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历史播音与主持专业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在广播电视台设立播音与主持班,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播音与主持人才,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专业地位和作用播音与主持专业在传媒类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直接与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播音主持水平相关。
在当前多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声音、口才和表现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够胜任各类主持和演播工作。
二、培养方向1. 专业培养目标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播音主持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 培养特点(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专业注重学生的声音、表达、演讲等基本功的练习和培养,培养学生扎实的播音主持技能。
(2)注重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主持和演播工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播音主持理论和技巧外,还要学习广播电视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目制作和管理知识。
三、核心课程1. 播音基础(1)声乐与音乐欣赏(2)语言表达与演讲技巧(3)话剧基础2. 主持基础(1)主持艺术(2)主持礼仪(3)主持编导3. 广播电视制作(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2)节目策划与策划(3)录音录像技术4. 媒体素养(1)新闻写作(2)传播学原理(3)媒介伦理以上就是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的简要介绍。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希望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播音与主持人才,为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专业培养模式与实践1. 专业实践基地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基地的支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主要为西藏和中西部地区培养广播电视、舞台剧团、大型企业单位等方向的播音员、主持人和出镜记者。
适应现代新闻传播格局和市场的需要,为西藏和中西部地区培养一专多能、宽口径的“有声语言传播"人才。
力争建成藏民族双语播音员主持人培养、培训基地。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培养目标:第一,为西藏培养拥有藏民族身份的汉语播音员、主持人,主要是以藏语为母语的汉语播音员、主持人。
第二,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企业单位培养合格的、留得住的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1.政治素质爱国、兴藏、笃学、敬业。
热爱祖国,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专注于学业,立志为西藏和西部大开发建功立业。
2.基本素质(1)掌握多学科知识,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交际能力;(3)外语达到学校规定标准;(4)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5)体魄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3.专业素质(1)掌握规范的汉语普通话发音,基本达到一级乙等及以上水平;(2)具备合格的播音与主持技能,能应对各种风格的文稿播音;能驾驭和掌控各类节目和场合下的主持任务;具有一定的现代传媒事业经营和管理意识;藏族毕业生能应对藏汉双语节目的播音和主持;汉族毕业生部分具备英汉双语播音主持技能;(3)具备一般影视剧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和较强的语言传播技能;能适应一般语言类工作,如记者、公关、导游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制作技能,能独立制作广播电视节目;(4)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5)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6)具有良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能力;(7)了解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知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ultivation Plan for Broadcast and Anchoring Arts一、培养目标I. Cultivation Goal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网络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专门人才。
The specialty is mainly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composite talen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with broadcast news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roadcast announcing and arts, aesthetics as well as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who would be engaged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s as well as other units for radio TV&network broadcasting and program anchoring.二、基本规格II. Basic Requirements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播音学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并掌握广播电视网络播音和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
The program requires students to learn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master theori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broadcast announcing,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grasp basic abilities in radio and TV and network broadcasting as well as program anchoring with skillful application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ming the knowle dge structure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三、修业年限III. Duration of Study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7年General duration is 4 years, and special duration is 3 to 7 years.四、主干学科IV. Major Subjects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
播音的专业策划书3篇篇一《播音的专业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播音人才,提升播音行业的整体水平,我们制定了这份播音的专业策划书。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播音主持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3. 塑造学生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能够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展现出色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设置1. 语音基础课程: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技巧。
2. 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涵盖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节目主持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 文学艺术课程:如文学欣赏、艺术概论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4. 实践课程:通过校内广播、电视台等平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播音主持操作。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模拟主持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五、师资队伍1. 聘请具有丰富播音主持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
2. 邀请知名播音主持人为客座教授,定期进行讲学和指导。
六、教学设施1. 配备专业的播音主持教室,包括录音设备、摄像设备等。
2. 建立校内广播、电视台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七、考核与评估1.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
2. 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行业专家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八、就业方向1. 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
2. 网络媒体、新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
3. 企业宣传、活动策划等相关领域。
策划人:[姓名][具体日期]篇二《播音的专业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传播的日益广泛和多样化,播音行业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播音专业人才,提升播音行业的整体水平,特制定本专业策划书。
2023年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计划序言:播音与主持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台、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等领域的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话语表达能力、专业的语音语调和形象气质,以及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
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我们特别设计了2023年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话语表达能力,能够流利表达各种信息,并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语音语调和形象气质,能够通过声音和形象传递信息,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独立进行调研和撰写稿件,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4.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础课程:《话语表达与口才训练》: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包括演讲、辩论、主持等技巧的训练。
《媒体语言学》:培养学生对媒体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新闻报道语言、社交媒体语言等。
《声音基础与语音训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控制能力,包括发音、语调、语速等的训练。
《形象塑造与仪态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和仪态礼仪,包括形体训练、服装搭配、礼仪知识等。
《新闻写作与采访技巧》:培养学生对新闻写作和采访的基本技巧,包括新闻报道写作、采访技巧、审查稿件等。
2.专业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深入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包括新闻价值观、新闻采编流程、新闻素材处理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导播》: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导播技巧,包括节目策划、剪辑、特效处理等。
《网络新闻传播学》: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网民参与等。
《主持艺术与演播技巧》:深入了解主持艺术的要求和演播技巧,包括现场主持、访谈、节目效果呈现等。
《媒体伦理与法律》:学习媒体伦理和媒体法律的基本知识,包括新闻连续性、名誉权、版权等。
三、实践环节:1.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广播电视台、新闻机构等实习,锻炼实践能力,了解行业运作和业务流程。
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一、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遵循专业建设根本规律,结合山西文化传媒和演艺文化开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师资结构,加大硬件投入,不断提高专业实用技术培养的教学质量,将主持与播音专业建成省内一流、有办学影响的专业,为电视传媒主持、舞台综艺主持、社会文化公司、婚庆筹划主持等岗位输送合格人才,真正为山西经济文化开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开展规划,在两年内建设成为具有更加高层次且又能力稳定的教学团队,省内有示范引领作用,“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与实践实训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和教材等方面的建设,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其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话剧影视系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一〕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建设两个集采、编、录、播、控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一个包括三台摄像机的虚拟演播厅、一个校园电视台实训室、校园播送站实训室、校园音频工作站实训室、两个语音教学实训室、视频编辑实训室、音频编辑实训室、灯光布控实训室,满足校内学生专业实训和社会人员培训的需要。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开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从艺术实践一线聘请一批业务技能精湛、工作经验丰富、道德品德高尚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该专业兼职教师,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三〕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那么及综合化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
根底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加大其在教学方案中的比重。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主持与播音专业一、背景分析与目标定位随着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快速发展,主持与播音专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方向。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对于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实践环节缺乏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主持与播音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旨在培养为媒体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定位主持与播音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演技巧和媒体知识的主持人和播音员。
该专业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舞台表演上的综合能力,同时,提供专业硬件设施和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模拟媒体工作环境。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具备成为优秀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基本素质。
2.培养学生具备媒体知识和行业背景,了解媒体行业发展趋势,并具备独立观点和批判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媒体工作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要求,并能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四、课程设置1.语言表达与口才训练:包括口才训练、演讲技巧、声音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优秀的口语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2.主持学:包括主持艺术、节目策划、舞台语言、演播室技巧等,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主持人,具备主持不同类型节目的能力。
3.播音学:包括播音技巧、电台节目制作、广播电视写作等,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播音员,具备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专业播音的能力。
4.媒体素养:包括媒体伦理、媒体法律法规、媒介经济学等,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媒体行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背景,具备独立观点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1.招聘有丰富主持与播音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践。
2.建立与媒体机构的合作关系,邀请行业内知名主持人和播音员担任兼职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和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3.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与广播电视媒体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语言基础,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以及具备优秀的主持和演播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
1.专业背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诞生与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具备优秀播音主持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应运而生,旨在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这个专业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操守和艺术修养。
2.培养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和广播电视节目策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方向,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专业特长。
3.核心课程:3.1语言课程:语言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语音、普通话、英语等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准确发音和流畅朗读的能力。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进行主持和解说,以及如何处理不同场合和不同目标受众的语言风格与表达。
3.2音乐课程:音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学生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编排等内容,以及声乐技巧的训练。
这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搭配和表演能力,为主持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支持。
3.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此类课程将学生引入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中。
学生将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策划、编导、剧本创作等知识,了解节目的构思和制作方法。
同时,还将学习常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以及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节目制作流程和要求。
3.4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并进行主持和演播的实际操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专业现状与建设基础(一)专业现状分析我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创建于2002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师资结构趋于合理,教学质量体系逐步完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科学选定科研方向,凝聚团队力量,坚持不懈,形成较为厚重的研究成果;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管理和专业能力培养,切实重视督促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情况,不断提高学生考研率,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向省市级广播电视媒体、传媒文化公司、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和广告公司等相关领域输送大量人才。
(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三十多家家媒体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实习。
同时,可以密切联系行业发展实际,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效对接。
(三)教学队伍建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教师有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1人,在职博士1人,35岁以下年轻教师全部硕士化。
师资结构合理,组成了实验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团队,保持了动态平衡。
二、专业服务面向与人才需求分析(一)服务面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双语播音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二)人才需求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仍然相当可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壮大。
据统计,各级各类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为了适应传媒集团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及满足多样化的社会消费需求,采取了增加直播时间,增建系列台等措施,使得频道和频率分化日益精细,各种类型的主持人节目层出不穷,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数量需求明显增多。
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根据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播音主持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的播音主持素质,熟练掌握现代传媒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
1. 课程设置优化: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课程设置的评估和调整工作,将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基础学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如话术技巧、声音美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
2. 师资队伍建设: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业界知名度高的专业人才担任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
建立行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聘请著名的主持人、播音员等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最新行业动态。
3. 实践基地建设:与各大媒体机构、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并建设完善的实验室和录音录像设施,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4.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包括考核实践能力、评选优秀作品、实习报告等。
制定相关规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著名播音主持专业学校的合作交流机制,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和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
跨文化交流能力。
以上是建设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一些建议,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播音主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涵盖了语言、声音、情感、形象等多个方面,是传媒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背景介绍播音主持专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为了培养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播音主持专业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中国,播音主持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划,旨在推动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目标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播音主持人才,以满足传媒行业的需求。
具体来说,该专业的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创新研究: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研究,不断提高该领域的学术水平。
培养优秀人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一批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升学科声誉:通过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播音主持学科的声誉和影响力,促进学科的普及和发展。
三、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措施为了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播音主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取了以下建设措施: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传媒行业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具备优秀的声音、语言表达和主持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工作的人才的学科。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优秀的声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声音和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核心能力,也是该专业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培养学生的声音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该专业的首要任务。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安排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语气、语速等语音技巧,以及流畅、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在媒体工作中胜任各种主持、采访、播报等工作。
二、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行为规范,注重信息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和负责任性,做到言行一致、以人为本,以保证媒体工作的质量和形象。
三、培养多媒体技能和创新精神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播音主持专业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媒体发展的要求。
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技能和创新精神,包括音视频编辑、新媒体运营、大众传媒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媒体工作的变化和挑战。
总之,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重要的传媒学科,其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出优秀的声音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多媒体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为媒体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规划第一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规划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学地进行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性质、特点和现有条件以及今后五年河南省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门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质量与数量需求的高度,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针对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建设,以真正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面向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形式,结合河南省和豫东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面稳步发展。
二、总体目标坚持“以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新的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原则,着力提升专业的总体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
力争把传媒与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成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具备一定声望和影响,豫东地区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质量、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三、专业发展措施(一)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
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下,知识面的深度、广度、眼界、治学的作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
只有一批事业心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
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根据本校现状,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实际情况,可以分三块来建设:本专业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
在专职教师中分两类,一类是学院派教师,一类是实业派教师(个人有电视台主持人或业内兼职),两类互补;校内兼职教师主要是与播音与主持艺术相关专业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主要 1 是将业内专家聘为客座教授或一般兼职教师。
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
一、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遵循专业建设基本规律,结合山西文化传媒和演艺文化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师资结构,加大硬件投入,不断提高专业实用技术培养的教学质量,将主持与播音专业建成省内一流、有办学影响的专业,为电视传媒主持、舞台综艺主持、社会文化公司、婚庆策划主持等岗位输送合格人才,真正为山西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两年内建设成为具有更加高层次且又能力稳定的教学团队,省内有示范引领作用,“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与实践实训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和教材等方面的建设,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其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话剧影视系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一)加大硬件设备投入
建设两个集采、编、录、播、控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一个包括三台摄像机的虚拟演播厅、一个校园电视台实训室、校园广播站实训室、校园音频工作站实训室、两个语音教学实训室、视频编辑实训室、音频编辑实训室、灯光布控实训室,满足校内学生专业实训和社会人员培训的需要。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从艺术实践一线聘请一批业务技能精湛、工作经验丰富、道德品德高尚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该专业兼职教师,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三)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及综合化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
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加大其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四)推进专业教材建设
突出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特色,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及职业应用能力为重心,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丰沛、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对口院校进修学习,积极参与院校之间的专业论坛。
二、主持与播音专业建设标准
(一)职业能力标准
(二)方法能力标准主持与播音
职业能力专项能力
广播主持播音能力
电视主持播音能力节目策划能力
节目文案编辑能力晚会主持能力
普通话语音能力
播音发声能力
有声语言再创造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各种广电播音设备操作能力
礼仪主持能力新闻采访写作能力
化妆能力
后期制作软件使用能力
才艺展示能力
(三)社会能力标准
1、能与被采访者、听众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2、能根据行业的行为规范,来判断、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3、具备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压力能实现自我调适;
4、具备面对突发事件而理性判断是非的能力;
5、能针对不同情景做出灵活反应。
(四)专业技能课师资标准
课程名称学历要求企业工作经历要求教学能力要求其它要求普通话语音
播音发声
相关专业本科
以上具有广电传媒行业
工作经验者优先
掌握任务驱
动法教学手
段,并有一
年以上教学
经验
具备本行
业中级以
上职业资
格证书
节目主持即兴表达
栏目策划三年的策划工作经历,至少有一件作品在省级获奖
语言技巧影视配音
五年电台相关工作经
历,播音作品在省级
获奖
方法能力
学习能力工作方法能力
自学专业相关知识对比参考专题资料向行业专家模拟请教职业素质培养熏陶同学之间交流学习
新闻敏锐力
快速编辑文字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灵活应答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
自我总结学习实践
新闻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