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校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名单
- 格式:pdf
- 大小:448.27 KB
- 文档页数:7
60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基于全流程解析的矫直工艺模型研究马立东,王荣军,郝润元,陈建勋,孟智娟61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厚规格钢板龙形轧制变形渗透性和板形曲率影响机理研究江连运,姬亚锋,李华英,楚志兵,张雪成62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基于管线成型机理的重载多根提升钢丝绳连续同步更换技术研究寇保福,刘邱祖,卫 进,韩建华,陈媛媛63太原科技大学物理高温原位离子注入碳化硅制备石墨烯FET器件张 瑞,张清梅,秦振兴,史维新,吴应发64山西医科大学医学α-亚麻酸基于AMPK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韩 浩,邱服斌,赵海峰,范 晔,唐海英65山西医科大学医学BDNF在苯并[a]芘活化小胶质细胞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张红梅,牛 侨,杨小荣,秦小江,郝忠锁66山西医科大学医学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受体表达及女性偏头痛患者的影响王淑丽,牛争平,徐晓玲,李 军,吴建坤67山西大同大学化学化工石墨烯-铋系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尚建鹏,刘 文,崔艳霞,李作鹏,孙占国68山西大同大学物理LinC团簇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刘 芳,马孟森,赵惠华,田秀桃,赵 仁69长治学院资源与环境长治地区煤化工废水中吡啶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分析晋婷婷,任嘉红,李云玲,陈艳彬,白变霞70晋中学院农(林)学新型油料作物亚麻荠富集特用油脂分子机制的研究苑丽霞,薛金爱,潘玉峰,张谨华,杨艳君71太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钴和氮共掺杂碳 (Co-N-C) 作为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的双效催化剂芦宝平,朱瑞涛,韩红斐,董金龙,王 松72太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CopC与姜黄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宋 珍,董金龙,张彩凤,马剑龙,袁 雯73太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吕梁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多样性及对气候变暖响应徐满厚,翟大彤,王云飞,马 丽,贾燕燕74太原师范学院物理三终端量子点体系的热电输运性质研究王强,安学民,解海卿,何天琛,胡志裕75长治医学院化学化工碳材料担载Ni基纳米粒子选择性催化分解N2H4的限域效应理论研究贺艳斌,白 熙,贾瑞虹,李银涛,高 慧76长治医学院医学SGK/Nedd4L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张 芸,宋少娟,庞 慧,南 海,田小霞77山西中医学院医学冬蝉浆对CB模型大鼠免疫功能与TGF-β1/MUC5AC/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陈文超,闫润红,关建红,王永辉,李艳彦自筹78山西中医学院医学更年期“潮热”中医辨证特色及其与体质相关性研究赵 勇,杜彩凤,刘宏奇,李希贤,时翠翠自筹79太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对扬沙和浮尘天气时间记录的分析研究郝丽珍,赵 钦,白文江,袁太生,康利军自筹80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物理四元混晶量子结构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及其相关问题侯俊华,段晓峰,马荣荣,杨 虎,樊云鹏自筹81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物理基于光子能带反转的复合结构中电磁特性的研究徐小虎,张建军,马荣荣,刘吉利,李 涛自筹82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农(林)学细胞壁结构重建和DNA损伤修复在He-Ne激光辐照调控植物幼苗耐盐性响应中的重要作用高丽美,李永锋,张晓慧,贾星月,渠靖明自筹83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农(林)学 芒果苷在黑色素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杨鲁红,王华峰,张丽娟,白珍珍,苗国琳自筹。
2016年太原理⼯⼤学硕⼠研究⽣拟录取名单公⽰姓名学院名称姓名学院名称李琳机械⼯程学院董晓宁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曾祥辉机械⼯程学院王铷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宁机械⼯程学院赵妮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杏机械⼯程学院王晋鑫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未星机械⼯程学院李庆福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国霞机械⼯程学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吴浩松机械⼯程学院贺⽂慧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任宇轩机械⼯程学院刘⾮凡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霍瑞超机械⼯程学院赵剑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张思敏机械⼯程学院张鹏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赖昶机械⼯程学院尚华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浩洋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赵旭荣机械⼯程学院唐亚鸽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张海伟机械⼯程学院郄志强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刘颖机械⼯程学院赵颖睿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曹波机械⼯程学院卢江芮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贝贝机械⼯程学院⾼新梅化学化⼯学院、煤化⼯院杨艳坤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于叶强机械⼯程学院刘林林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谦机械⼯程学院薛⽶风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许鑫机械⼯程学院卫钰茹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蒋淋机械⼯程学院张鹏其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波机械⼯程学院赵⼩敏化学化⼯学李亚锋机械⼯程学院陈占路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贺伟机械⼯程学院⽜盼盼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曹培机械⼯程学院安卓琳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璐瑶机械⼯程学院李晓建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桑媛园机械⼯程学院刘少林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刘学成机械⼯程学院刘茜研究所杨冰冰机械⼯程学院侯晓雄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宏宇机械⼯程学院⽥思航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于培机械⼯程学院葛秀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谢俊彩机械⼯程学院宁宇峰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杰机械⼯程学院张红艳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乔春光机械⼯程学院院、煤化⼯研究所谢⼽辉机械⼯程学院程宇飞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赵晓莉机械⼯程学院杨⽂毅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罗璐机械⼯程学院孔威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马振中机械⼯程学院李源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机械⼯程学化学化⼯学郝新辉机械⼯程学院章敏化学化⼯学院、煤化⼯院郜梦婷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泽机械⼯程学院周亚杰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超宇机械⼯程学院王丁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志强机械⼯程学院张泽林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星宇机械⼯程学院赵仙保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杨艳机械⼯程学院李新化学化⼯学谢蓉仙机械⼯程学院檀东⾠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杨亚东机械⼯程学院王颖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喻龙机械⼯程学院燕永旺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正磊机械⼯程学院吕学枚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旭机械⼯程学院张庆楠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浩机械⼯程学院曹嘉慧研究所葛隽宇机械⼯程学院李乔同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刘进⽂机械⼯程学院赵⾼锋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吴连军机械⼯程学院赵倩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尹鹏飞机械⼯程学院闵令飞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安民机械⼯程学院李春慧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杨振伟机械⼯程学院院、煤化⼯研究所机械⼯程学化学化⼯学武晨机械⼯程学院李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张忠杰机械⼯程学院张林林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罗康机械⼯程学院崔晓霞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进机械⼯程学院王泽涛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孙佳榆机械⼯程学院王⽂豪化学化⼯学院、煤化⼯院骆灿⾦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陈东东机械⼯程学院卫迎迎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武⽂捷机械⼯程学院冯敏敏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翟岩机械⼯程学院连霞霞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陈晨机械⼯程学院赵永乐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丁熊熊机械⼯程学院李海春化学化⼯学陈正雄机械⼯程学院范⽴明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马志飞机械⼯程学院阴雪利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张昊机械⼯程学院赵蕊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凯达机械⼯程学院魏聪聪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乔⼀军机械⼯程学院韩如⽉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贾⽂婷机械⼯程学院李旭平赵慧勇机械⼯程学院刘康利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张禹机械⼯程学院晋朋姣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机械⼯程学化学化⼯学张⽂盟机械⼯程学院刘雷强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陵汉机械⼯程学院朱淑英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史永忠机械⼯程学院杨志云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建军机械⼯程学院张永康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曹宇机械⼯程学院焦建慧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许⼀谦机械⼯程学院郭晓琴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泽机械⼯程学院康莉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郭宇机械⼯程学院冯雅楠化学化⼯学院、煤化⼯院张娜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坤机械⼯程学院罗艺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庞杰机械⼯程学院康伟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杨康机械⼯程学院王若男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松岩机械⼯程学院王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栾世奕机械⼯程学院马妍化学化⼯学张云波机械⼯程学院王改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杨恩建机械⼯程学院邹春蕾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晓建机械⼯程学院王薪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莎机械⼯程学院王娜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机械⼯程学化学化⼯学张新机械⼯程学院陈丽丽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刘强机械⼯程学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杨怀宇机械⼯程学院任晓霞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曹瑞丰机械⼯程学院康孟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冯江江机械⼯程学院刘继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志冬机械⼯程学院焦宇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郭宁机械⼯程学院闫栋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少斌机械⼯程学院申倩瑶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润东机械⼯程学院董振洲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周帅机械⼯程学院康静娴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程伟机械⼯程学院王群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范璐机械⼯程学院⽥琪化学化⼯学院、煤化⼯许浩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侯治秀机械⼯程学院原敏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侯腾龙机械⼯程学院贾欢欢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龙飞机械⼯程学院郭巧静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翟⾣湘机械⼯程学院⽢俊珍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张展宁机械⼯程学院闫⽂静化学化⼯学孙宇航机械⼯程学院王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樊晓燕机械⼯程学院刘成连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玙璠机械⼯程学院张赫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宋炜机械⼯程学院陈阔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周⼠潮机械⼯程学院廉⽟姣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崔宜若机械⼯程学研究所张乔云机械⼯程学院王浩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马瑞机械⼯程学院冯垣公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郭荣机械⼯程学院李峰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孙⼠雷机械⼯程学院王强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卢德钊机械⼯程学院李龙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邓皓⽉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吉志勇机械⼯程学院贾欣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孙继宇机械⼯程学院马婷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姜东东机械⼯程学院胡雪艳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明杰机械⼯程学院罗东谋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天泽机械⼯程学院薛亚楠化学化⼯学院、煤化⼯院魏嘉兵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穆晓鹏机械⼯程学院李敏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机械⼯程学化学化⼯学杨波机械⼯程学院王伟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王飞机械⼯程学院邢晓晗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郭虎虎机械⼯程学院王宇宏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李⽂越机械⼯程学院研究所商⽵贤机械⼯程学院秦斌化学化⼯学院、煤化⼯研究所崔⽂夏机械⼯程学院任惠亮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冯彬机械⼯程学院刘建麟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刘成贵机械⼯程学院崔家庆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郭浩机械⼯程学院庞星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郑彤机械⼯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陈⼦健机械⼯程学院左阳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周亚⽥机械⼯程学院左⼩康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魏秋艳机械⼯程学院陈瑾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刘恒强机械⼯程学院王⼩令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孟⽂权机械⼯程学院郭素昕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璐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丁江江机械⼯程学院党⽅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刘律宏机械⼯程学院梁浩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郑芝艳机械⼯程学院郭伟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机械⼯程学矿业⼯程学韩晓鲲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边洁晶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亚凯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索在斌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根旺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鹏飞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董⾦磊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兴凤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崔⼀⼠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宋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凯敏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张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永刚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张亦雯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蒋年俊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糜瑞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菲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翔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袁烁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陆红波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龙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汪李龙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宋伟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刘学晔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韩曦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杨欢欢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韬略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任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朴芳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朱清华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赵鹏宇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孙⾃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矿业⼯程学秦温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甄正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陈明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李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璠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杨凤鸣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于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刘浩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位兵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宫杨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丁⽉玲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岳少飞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令狐嵘凯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庆东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梁婷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海鹏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树勇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庆龙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郭晨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贺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志飞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贾守瑞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丁⽂强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申浩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鲍飞翔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朱⽟婷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王晓平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孙龙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陈浩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朱俊璇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张弘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矿业⼯程学宋振亮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薛嵩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武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王晓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昝垚旭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君宇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陶庆爽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泽民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郭冲霄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晋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鲁明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岳鹏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吴⽉珍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闫帅斌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利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曾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静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赵京茹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周健兴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冯凯宇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袁建梁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项⼩伟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马强强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秦红璐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杜黎明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邢永鹏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陈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张奡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晶磊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刘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矿业⼯程学郑艳欣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何晴州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飞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任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胡东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闫维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陈志青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李胜林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浩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苏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国卉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侯东升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骏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陈征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胡盼庆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谢敬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薛恒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钱凯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郝盼云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佳琦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郭将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钦瑞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陈路海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芳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善辉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马丹丹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韵涛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井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李超飞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矿业⼯程学张晓敏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郝佩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卢国婧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张⼩艳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幸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涛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何兴巍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梁志远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段阳芷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国林东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宽军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冯腾飞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刘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谢艳亭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殷瑞斌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冯壹君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鹏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陈思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杨⽟良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周鹏⽂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赵国凯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正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李泽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谭雅琴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亚东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康⼼锴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郭彦科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胥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杜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矿业⼯程学⽯泰峡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朱⼩⾈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杨尚志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邓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兰晓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郝慧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周建⾟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刘晨阳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李沂杭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温静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任⽟琦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马晓峰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郭亚欣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王永康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华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任咪娜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张亚军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徐建平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常莉红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张芳芳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杨创前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建国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张轩宁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亮亮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程学院、新材料中⼼吴智勇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苏连朋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王超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纪伟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赵智辉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李⽂奕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赵琰矿业⼯程学院、采煤⼯艺研究所材料科学与矿业⼯程学荣威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新材料中⼼。
太原理工大学:力促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作者:杨华忠,刘颜玲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6年第12期杨华忠刘颜玲编者按:抓创新创业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创业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足见其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多年来,我省各高校锐意改革,广大学子不断进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1月l3日,一个寻常的周末,一条不长的新闻,在太原理工大学平静的校园里又一次掀起波澜: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高校NOC活动)决赛在江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千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经过激烈角逐,太原理工大学斩获12项一等奖,并被授予“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仅有三所高校获此殊荣。
就在此前不久,10月12日,由团中央、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创青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丁程学院学生贾里、王帅,在金燕教授、樊保国副教授的指导下,凭借参赛项目“绿色高效煤粉燃烧器”,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大赛创意组全国第四名,捧得银奖。
这是我省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10月15日,历时半年、竞争激烈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圆满落幕,最终产生金奖36名、银奖115名。
太原理工大学荣获银奖一项、铜奖两项。
近年来,百年老校太原理工大学在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的一系列群雄逐鹿的重要级别赛事和重大活动中屡获佳绩、捷报频传,一颗颗创新创业明星纷纷闪烁于菁菁校园。
赵鹏飞,太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2016届硕士毕业生、山西粮易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由“电商平台下乡易但农民触网难、农产品上网易但农民卖粮难”等问题催生创业梦想和“粮易模式”,2016年4月带动注册成立山西粮易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创业之路。
2016年山西一本大学排名榜单山西有哪些一本大学吗?高考栏目为您带来了“2016年山西一本大学排名榜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山西省共有7所一本大学参与了2016山西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太原理工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山西医科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山西大学。
山西一本大学排名学校名称学校所在地录取批次录取线差分数线录取平均分1太原理工大学211 山西本科一批(AB)33515(第一批)5482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本科一批(AB)32515(第一批)5473 山西大学山西本科一批(AB) 20515(第一批)5354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本科一批(AB)19515(第一批)5345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本科提前批5276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本科一批(AB)12515(第一批)5277 中北大学山西本科一批(AB) 5515(第一批)520太原理工大学简介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TUT或太理,位于山西省会太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入选高校[1] ,入选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5年跻身《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400强。
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
1962年归属山西省。
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简介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拥有本科与研究生医学高等教育为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专利申报资助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了鼓励和调动我校教职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发展,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主动保护意识,特设专利申报资助专项基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太原理工大学专利申报资助专项基金从学校科研管理费中列支,由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管理。
第三条专项基金的适用范围及额度
适用范围:专利权属于太原理工大学,且太原理工大学为独立申请人。
资助额度:国外专利资助申请费5000元/项;国家发明专利资助申请费2000元/项。
第四条申请资助手续
1、第一发明人填写《太原理工大学专利申报资助申请表》(见附表一)。
2、附件提供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专利申请缴费发票复印件。
3、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审核、汇总。
—1—
4、分管校长统一审批。
5、科技处统一办理资助经费转账手续。
第五条每年办理资助事宜2次,分别在1月中旬、7月中旬。
第六条本办法解释权归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
第七条本办法从2011年1月1日起试行。
—2—
附表1
太原理工大学专利申报资助申请表
—3—
—4—。
太原理工大学文件校科〔2016〕3号签发人:黄庆学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学校各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业经校长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7月1日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2016年7月1日印制太原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指导思想第一条为完善和规范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政策依据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横向科研项目是指社会和企事业等单位或国外科研组织、机构委托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科研项目。
所有横向科研项目根据项目合同书认定。
第三条我国对横向科研项目实行的是合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是执行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支出的法律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第六章第20条,以及《山西省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9月23日执行)第三十五条规定:对非中央财政或省财政经费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以及相关资金提供方的具体要求管理和使用。
第五条《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署技术转让合同,按照《太原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2015年7月24日执行)规定执行,不属于该办法的范畴。
第三章合同管理第七条横向科研项目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条款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要求,合同文本格式根据项目合同类别在科技处网站下载。
第八条横向科研项目合同必须经科技处审核后,加盖学校科技合同专用章和校长委托代理人签名或签章方有效。
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引进(第五层次)资助经费
标准暂行办法
表一:理工类科研启动费计算办法:
说明:
1、发表SCI 文章按照中科院每年公布的JCR 分区表为依据;
2、每个第五层次人引进博士以其发表SCI论文中所属最高区1篇论文作为资助经费基数;
3、每增加1篇SCI 文章按所对应区刊物经费标准累加资助经费;
4、第五层次人才所有资助经费以18万人民币为最高上限。
表二:社科类科研启动费计算办法:
说明:
1、每个第五层次人引进博士以其发表论文中所属最高分类1篇论文作为资助经费基数;
3、每增加2篇文章按所对应区刊物经费标准累加资助经费;
4、第五层次人才所有资助经费以9万人民币为最高上限。
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引进资助经费暂行管理办法(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人才引进资助经费(以下简称资助经费)的管理,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太原理工大学财务管理办法》,结合引进人才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助经费是指我校对于各类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费和山西省百人计划配套经费。
第三条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有利于人才开展科研、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工作。
第二章拨款管理第四条资助经费拨放从引进人才来学校报到之日起,按年度(每来校工作12个月为一个年度)进行。
在引进人才来校报到后的5个工作日内,学校为其建立相应的资金账户,并将当年资助经费划拨到该账户。
第五条第一层次引进人才聘期为五年。
具体金额为:1. 第一年:500万元×30%=150万元2.第二年:500万元×20%=100万元3.第三年:500万元×20%=100万元4.第四年:500万元×20%=100万元5.第五年:500万元×10%=50万元第六条第二、三、四、五层次引进人才考核期为三年。
具体金额为:1.第二层次:200万元×40%=80万元2.第三层次:50×40%=20万元3.第四层次:20×60%=12万元4.第五层次:5×[1+(∑SCI影响因子/学科系数)] ×60%万元。
被资助人需在第一年度工作结束前半个月内,提交年度工作进展报告表,经所在学科负责人签署意见,报“211工程”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审核,报经校长签字后,方可进行第二年度的资助经费拨款,具体额度为:1.第二层次:200万元×40%=80万元2.第三层次:50×40%=20万元3.第四层次:20×30%=6万元4.第五层次:5×[1+(∑SCI影响因子/学科系数)] ×30%万元。
太原理工大学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国家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第二条依照国家和山西省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文件规定,并结合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实际情况,为管好、用好该项资金,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第四条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第五条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的助学金。
第六条我校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名额由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等院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科生人数和生源结构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学校资助工作领导组全面领导国家奖、助学金的整体工作,由学生处具体组织实施。
各学院资助工作组负责本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
第二章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原则第八条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评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九条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申请国家奖学金。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8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单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变中相互调控机制及靶向抑制剂联合治疗的研究H3105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LRP3炎症小体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筋脉通干预研究H2902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骨修复颗粒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H0605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肠道菌群和miRNA异常及共调控在自身免疫病致病中的作用H1008重点项目股骨头坏死发生中非编码RNA调控网络及干预措施的研究H0605重点项目IL-35在结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信号通路研究H0110面上项目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冠心病亚型关联研究H0206面上项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3介导的冠脉微循环障碍在心肌致密化不全中的发病机制及对策研究H0208面上项目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H0218面上项目ATF2-miRNA9在结节性硬化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H0502面上项目NPP1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H0706面上项目中国家系新发AQP2突变致遗传性肾性尿崩症(HNDI)的分子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作用的体内外研究H0728面上项目髓鞘再生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H1204面上项目涡静脉扩张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H1205面上项目血清IgG自身免疫复合物参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机制H0903面上项目脑小血管病运动症状特征及其发生的脑结构基础研究H0906面上项目多模态影像技术监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H0912面上项目眼动评价系统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基础研究H0928面上项目颅内动脉重塑的计算流体力学H0928面上项目性发育异常性腺恶变与手术时机研究H0404面上项目机械应力通过MAPK通路诱导细胞骨架蛋白改变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作用机制研究H0407面上项目先天性输精管缺如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H0414面上项目连接粘附分子A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心环节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H1008面上项目。
太原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590名,博士研究生667名、硕士研究生4642名;设有75个本科专业,126个硕士点,49个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20个工程领域,10个高校教师领域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3个山西省重点学科,6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0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山西省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6个省级品牌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950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17名,博士生导师147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3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9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3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30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7名,15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度工作总结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在全院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竭诚努力下,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目标,各项工作成绩喜人,现简要总结如下:第一部分:行政工作一、师资队伍建设1、重抓校外优秀博士的引进工作,韩江龙、张家广两位正式入职;李翔宇、安毅、赵林、何斌四位已获学校批准,不久将陆续报到。
2、重视校内人员的招聘,靳世宏、赵刚、段利军、李宝江、韩俊萍五位的加入,缓解了实验人员紧缺的局面。
3、聘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博士生导师曹亮功先生为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和我院建筑学专业的首席顾问,全面指导建筑学专业的评估和建设.4、重视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董晓强荣升教授,韩卫成荣升副教授,韩鹏举副教授荣升博士生导师,刘元珍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深造一年,王崇恩公派赴台湾学术交流两个月,王瑛、王蕊赴英访学归来,高静应邀赴韩访学。
二、本科教学1、在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品牌的指导思想下,本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增,2015年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三个专业共招生250名,目前学院共有39个班,1081名学生。
2、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共毕业249名学生,就业率达到73。
5%.3、在保证本科教学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焦晋峰、章敏、程欣三位教师获得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见表1。
白晓红、雷宏刚、杜红秀、续晓春、董晓强五位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见表2。
4、在张海英、康峰、张蒙等7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生达到109人次,共获得科技竞赛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8项,见表3。
第三届太原理工大学建造节举办,参与人数专业组及非专业组学生人数达到249人,创历年新高。
5、在学院的再三呼吁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学生全部回到本校区,成为全校唯一。
6、建筑学评估后的整改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第36卷第1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391·化工进展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综述孙宏伟,张国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北京 100085)2016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30周年,基金委正式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我国化学发展将强化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和变革性的创新研究,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基金委将更加重视化学与化工过程的协同研究,在分子精准转化、高效绿色合成、宏量制备及相关复杂反应体系的介尺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都有布局,有理由相信化工学科的基础研究将迎来崭新的、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下文简称化学五处)的各类基金申请、受理和评审有序进行,现将2016年度的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总结如下。
1 项目申请和资助概况2016年化学五处全年共受理各类基金项目3838项,资助754项,资助直接经费总额4.7225亿元(不含国际合作项目)。
上半年受理和评审面上、青年和地区三大类及杰青、优青、重点、仪器等项目,下半年主要受理和评审重大研究计划和各类联合基金,各类项目评审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1 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2016年度化学五处面上、青年和地区三大类基金共计申请2650项(表1),较2015年度申请的2570项总量略有增长。
面上项目基本与2015年持平;青年基金较2015年增加78项,增加7.5%;而地区基金较2015年增加约7.0%,这表明化工学科的青年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对基金申报的积极性较高。
2016年度申请和资助项目按学科申请代码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申报数量超过300项的学科方向,依次为分离工程(B0603)(319项)、化学反应工程(B0604)(367项)、生物化工和食品化工(B0608)(382项)、能源化工(B0609)(672项)、资源与材料化工(B0612)(3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