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水利基本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平邑水系调研报告平邑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域面积约占县域总面积的15%。
为了全面了解平邑水系情况,我们进行了水系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水系分布、水质情况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一、水系分布平邑县的水系主要包括五河、九水和二十汊三大水系。
五河流经平邑县的西南部,主要有中河、东河、西河、目河和海河等。
九水则流经县域的中部和东部,主要包括龙头水、烟水、朝天水等。
二十汊则位于县域的北部,是一片湖泊和河道相连的区域。
二、水质情况在水质方面,我们对平邑县的几个重要水系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水质总体较好。
在五河水系中,水质以东河最好,可以作为供水源;在九水中,以烟水水质较好,适合农业灌溉;二十汊的湖泊水质相对较差,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三、水资源利用情况平邑县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
农业灌溉是最大的水资源利用领域,占总需水量的70%以上。
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县城和经济开发区,主要用于制造业和矿产开采。
城市供水主要依赖五河和九水的水源,通过水厂进行处理,为居民提供饮用水。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水系保护。
加大水体治理和河道清淤力度,确保水质保持良好。
加强湖泊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鼓励企业进行节水型生产,减少工业用水量。
提高供水管网建设和管理水平,减少供水损失。
3.制定水资源保护政策。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分配制度。
提高水费收费标准,鼓励节约用水。
总之,平邑县的水系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平邑的水资源,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
新我国成立以来临沂的发展成就一、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1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自新我国成立以来,临沂市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通过不懈努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深化改革,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推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
1.2 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农业方面,临沂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种苗和高效农机具,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1.3 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临沂市作为鲁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
市场繁荣,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林立,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商品流通中心之一。
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2.1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临沂市加快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特别是近年来,临沂至临沭高速公路、临沂至日照高速公路、京福高铁等项目相继建成,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
2.2 水利工程取得显著成就临沂市位于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市政府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通过修建水库、引黄入沂工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地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确保了农业和工业用水安全。
2.3 公共服务设施普及提升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临沂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了大量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3.1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是人才的摇篮,临沂市着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多层次发展。
如今,临沂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3.2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有效保障了广大裙众的健康权益。
3.3 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善临沂市为了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了人民裙众的基本生活。
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获得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人们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破坏了大自然,其中以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
本文主要分析了临沂市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以加强临沂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标签: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改造自然,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鲁东南,面积和人口均为山东省第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较快。
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占用耕地,建设工地,砍伐树木等,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
本文从临沂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措施以期盼临沂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1.水土流失原因1.1自然因素1.1.1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对临沂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极端气候的影响,如暴雨、干旱等,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气温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1.1.2岩石透水性差临沂市主要分布透水性较差的石炭纪石灰岩和泥岩,降水难以渗透到地下,易在地上形成多种径流,如坡面流等,极易侵蚀土壤,特别是疏松土层,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1.1.3季风气候显著临沂市位于华北地区,受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较为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年内分配不均,雨季使得很多地表土壤疏松的地方受到冲击,导致水土流失。
1.1.4植被覆盖度较低临沂市植被覆盖率整体较高,但部分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植被生长条件和环境不佳导致地表植被覆盖较少,郁闭度较小,减少雨水停留地面上的时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1.2人文因素1.2.1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土流失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1]。
临沂市城市化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道路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不合理开发建设等导致路面硬化面积急剧扩张,加强地面的雨水积蓄功能,导致大量降水在地面流动加剧水土流失。
岸堤水库基本情况介绍岸堤水库位于蒙山北麓,沂河支流东汶河上,坝址座落在东汶河与梓河交汇处,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1959年11月开工兴建,1960年4月竣工蓄水。
因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水库建成后存在多种隐患,自1966年始,不断进行保安全工程。
1989年开始,对水库投资5914万元进行除险加固,1997年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水库达到百年一遇设计标准(三日净雨340mm,最大洪峰13770m3/s,进库水量5.77亿立方米),万年一遇校核标准(三日净雨1040mm,最大入库洪峰流量31020m3/s,进库水量17.6亿立方米)。
岸堤水库是山东省第二、临沂市第一的大Ⅱ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90平方公里,总库容7.49亿立方米,相应水位180.0米,兴利库容4.51亿立方米,相应兴利水位176.0米,警戒水位177.8米,相应库容5.85亿立方米,死水位160.3米,相应死库容2000万立方米。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组成。
主坝长1665米,坝顶高程181.80米,最大坝高29.8米,防浪墙高1.0米;副坝位于溢洪闸上游北侧,长300米;溢洪闸共15孔,净宽190米,设计泄量11740立方米/秒;输水洞为钢筋混凝土衬砌隧洞,内径3.4米,设计泄量92.5立方米/秒;电站位于输水洞下游,总装机6台6750kw,是全省最大的水库电站。
岸堤水库距临沂城90公里,蒙阴县城30公里,沂南县城40公里,南12公里接205国道,北12公里接兖(州)石(臼)省道。
岸堤水库电站1#机组增容改造从1999年10月3日开始,1999年11月18日完成,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1)1#机组水轮机DJ510系列转轮更换为ZD560A系列转轮,转轮直径180㎝,安装角ψ=0°;(2)1#机组发电机由原额定容量1600 KW增容至2200KW,更换电机定子线圈、转子线圈;(3)更换调整有关电气控制及保护装置;(4)取消1#机组尾水渠节制闸。
临沂沂河简介沂河是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沂源县西北部的黄山,全长约413公里。
它是临沂市的母亲河,也是山东省著名的河流之一。
沂河流经临沂市的境内,穿越临沂市区中心,分为上河和下河两支,与运河相连,最后注入黄河。
它是临沂市的主要水源之一,也是临沂市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沂河水质清澈、水量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河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各种水生植物,形成了独特的河岸景观。
河水清澈见底,常年有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栖息其中,是钓鱼和观鸟的好地方。
沂河沿岸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和景点。
临沂市区的沂河湿地公园是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内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物,还有游船、草地、儿童游乐区等设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览和休闲。
沂河沿岸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
如位于沂水县的王家庄遗址、位于费县的邹城古城、位于苍山县的苍山大佛等。
这些景点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沂河流域的农业发达,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沿岸的沃土和丰富的水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享有盛名。
沂河还被开发为水利资源,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如沂河水库、沂河大闸等。
这些工程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发电、防洪等多种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临沂的沂河是一条资源丰富、景色优美的河流。
它不仅是临沂市的重要水源,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沿岸的景点和农业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沂河流域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我们应该保护好沂河的生态环境,让它成为人们生活的美丽景观。
临沂市水利基本情况临沂市地处鲁东南,东邻日照,西连枣庄、济宁和泰安,北接潍坊、淄博,南界江苏,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
现辖3区9县,180个乡镇,总人口1036万人。
市域地貌特征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山丘区约占72%。
境内北部为沂蒙山区,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水库众多,河道切割深、比降陡。
南部为冲积平原,河网密布、地势低洼。
经过多年建设,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万余处,其中水库901座,塘坝6972座,机电井3.7万眼,初步形成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一、气象水文临沂市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际有丰枯周期性交替性变化规律。
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暴雨则多发生在7~8月份。
最大降雨量为1974年1149.3毫米,最小降雨量为1988年501.2毫米。
全市年平均径流深272.5毫米,年平均陆面蒸发量507~563毫米、水面蒸发量889~1128毫米。
二、水资源临沂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6.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2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5立方米。
全市各类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33.3亿立方米。
全市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主要是上游水库、河道区间径流拦蓄及部分地下水,临沂城市生活用水水源主要为岸堤水库和城区地下水。
三、河流临沂市水系发达,呈脉状分布。
全市有大小河流1800余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道251条,分属沂河、沭河、中运河、湖东、沿海诸河等五大水系。
沂河、沭河是流经全市的两条重要骨干行洪河流。
沂河全长333公里,流域面积11820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188公里,流域面积9383平方公里。
Jan.2021NO.1VOL.312021年1月第1期第31卷0引言2020年8月13—14日,受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山东临沂市出现了极端强降雨天气过程,沂河临沂水文站以上流域平均降雨量198.2mm ,发生了1960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为沂河2020年第1号洪水。
根据雨情,山东省水文局和临沂市水文局会商发布沂河临沂水文站洪水预报洪峰流量11000m 3/s (实测临沂水文站洪峰流量10900m 3/s ),重现期近20a ,刘家道口(沂)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7830m 3/s 。
精准的洪水测报为刘家道口水利枢纽调度以及避免启用江风口邳苍分洪道分洪,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保护了分洪道内11.2万亩耕地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本次暴雨洪水进行初步分析。
1流域概况沂河发源于山东沂源县西部鲁山南麓,是临沂市内最大的山洪河道,从沂水县西北部入境,流经沂南、兰山、河东、罗庄、兰陵、郯城等县(区)至江苏邳州市入骆马湖。
为了分洪需要,在下游刘家道口附近分别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和邳苍分洪道,以减少沂河下游的洪水压力。
分沂入沭水道将沂河洪水分入沭河,邳苍分洪道将沂河洪水分入中运河流域。
沂河的主要一级支流有东汶河、蒙河、祊河等,均从右岸汇入。
河道干流长227.8km 、平均坡度0.96‰,流域形状呈扇形,中低山、丘陵、平原分别占51.6%、20.0%、28.4%。
流域内建有5座大型水库、22座中型水库,总控制面积5121km 2,占总流域面积49.6%。
临沂水文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设立于1950年4月,系沂河干流控制站,流域面积10315km 2。
沂河流域站网示意图见图1。
2暴雨情况2.1降雨概况本次降雨,沂河流域临沂水文站断面以上平均降雨量沂河流域“2020.8.14”暴雨洪水分析崔恩贵郭小东杜静类潇(山东省临沂市水文局,临沂276001)摘要:2020年8月14日,山东临沂市出现了极端强降雨天气过程,沂河流域发生1960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当地实施了大中型水库、上游拦河闸坝、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的洪水梯级联合调度,通过精准测报、精准调度,成功防御了洪水。
临沂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及建议何震;雷娜【期刊名称】《治淮》【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49-50)【作者】何震;雷娜【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局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局 276000【正文语种】中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对水利工程进行强制性的监督管理。
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不代替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受监督工程的规模、重要性等制定质量监督计划,确定质量监督的组织形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方式以抽查为主。
临沂市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自成立以来,实施了对大中小型病险水库、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平原洼地治理等各类百余项工程的质量监督。
监督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水利部和山东省有关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针对所监督工程制定监督细则,参加(列席)所监督工程的验收,核备(定)工程质量结论。
所监督工程未出现较大及以上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
2013年根据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关于重新调整明确省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分站、专业站与职能的通知》和本地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际,对市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分站、专业站的职能进行了明确,印发了《临沂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程序及方法》,制定了《临沂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明确了质量监督范围、内容及形式,监督依据,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程序和主要内容等相关内容。
2015年,根据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建设质量考核办法》《2014-2015年度水利建设质量考核评分细则》,和山东省水利厅进一步明确质量监督工作事权划分、落实监督责任、规范监督行为的相关要求,对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事权划分做了进一步明确。
! " # $《水产养殖》2021年第5期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1.05.026沂河鲤、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区现状调查及生态修复建议戴一琰(临沂市渔业发展保护 山东临沂276001)沂河是山东省境内第二条大河,整体水质良好, 建有沂河鲤、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为加强对保护区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保护区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开展沂河水域生态修复建议。
1基本情况沂河鲤、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 2013年国家 建 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6 850 h )2,北起山东省 省道S336沂河大桥,南至沂河刘家道口水利枢纽,西至沂河1河角沂区 为4 100 h )2,北起汶泗路汤头桥,南至沂河刘家道口水利枢纽 至沂河1河角沂护区护对 为沂河鲤 沂河青虾 沂河鲤 青虾为山东沂河域有 种,是沂护 资源 种护区建 对沂河鲤 青虾 殖生态 境起 了有护与 复用,区内生资源现殖。
是近年河流生态 ,水体抵御风, 生物数量 , 内,水域 境,沂河鲤、青虾生境 ,保护区 资源 现,了保护区展 为保护区生态 境 体 , 沂 展保护2019年10月开始,在保护区内的沂河及1河水域开展了沂河鲤、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 护区水生 态及渔业资源现状调研,以期能够为护区生态修复以及后期 展提供参考。
2存在问题2.1水域环境阶段性恶化临沂市水文局2018年采集的水质数据见图1(a)(5)。
由图1可见,保护区水质全年大部分时期 为!类标准,6月中旬以后至7月水质 生阶段、季节 恶化。
3.02.52.0溶解氧(DO ) -■-化学需氧量(COD Cr )总氮(TN )y :・总磷(TP )-♦-高D 酸盐指数(1血)…i 氨氮(NH .)「(a)1河角沂0.50图1 2018年#河、沂河水质情况12 3 4 56 7 8 9 10 11 12月份(L曾)、*00.60.50.40.30.2 者间介:戴一琰(1971—),女,咼级工程师,本科,研M 向为水产养殖及大水面生态修复.E-mail :***************《水产养殖》2021年第5期!"#$水质恶化期间,水域环境问题主要由7草泛滥和蓝藻积聚引起。
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取得的成就1、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山东省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塘坝、灌溉渠道等。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库 6000 多座,总库容超过 200 亿立方米,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同时,还建设了一大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如喷灌、滴灌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灌溉面积持续扩大通过新建和改造灌溉设施,山东省的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加。
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 7000 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70%以上。
这为保障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3、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山东省加强了河道治理和排涝工程建设。
对主要河流进行了疏浚和堤防加固,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同时,还建设了一大批排涝泵站和排水渠道,有效地减轻了农田内涝灾害的影响。
4、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山东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
建立了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水资源、灌溉设施等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农田水利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面临的挑战1、水资源短缺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这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2、水利设施老化部分早期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
例如,一些灌溉渠道渗漏严重,水库大坝存在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山东省在这方面的投入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资金不足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维修养护工作难以开展,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发挥。
临沂市农村汪塘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任广云;胡娜;张俊敬【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临沂市;农村汪塘;治理保护;水生态文明【作者】任广云;胡娜;张俊敬【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局,276000,临沂;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局,276000,临沂;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局,276000,临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1.全市汪塘现状根据2015年山东省临沂市调查成果,全市共有各类汪塘7 301座,总库容1.84亿m3,水面面积6.09万亩(1亩=1/15 hm2,下同)。
从库容方面分析,其中库容小于1 000 m3的汪塘有429座,占5.88%;库容1 000~5 000 m3的有2 391座,占32.75%;库容5 000~1×104m3的有1 940座,占26.57%;库容1×104~5×104m3的有 2 151座,占30.59%;库容5×104~10×104m3的有271座,占3.85%;库容10×104m3以上的有119座,占1.63%。
从水面面积分析,水面面积小于3亩的有2 862座,占39.20%;水面面积3~5亩的有1 458座,占19.97%;水面面积5~10亩的有1 621座,占22.20%;水面面积10~15亩的有559座,占7.66%;水面面积15~30亩的有572座,占7.83%;水面面积30亩以上的有229座,占3.14%。
2.汪塘主要作用一是调蓄降水。
汪塘是农村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蓄降水是最基本的功能。
星罗棋布的汪塘犹如防洪体系最末端的调蓄器,在降水时可以吸纳大量雨水,对水流起到滞留缓冲作用,避免雨水迅速汇入江河、引发洪涝,蓄满的水又可以作为灌溉及生态用水,调蓄作用明显。
二是农业灌溉效益显著。
汪塘也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干旱季节,汪塘的“小水源”对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于河长制督查情况的工作总结要加大沿岸涉水企业监管力度和环境执法打击,加快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水管控。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河长制督查情况的,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河长制督查情况的工作总结【1】按照《临沂市“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费县对辖区内主要河道实施“河长制”管理模式,为确保迎淮工作不失分,认真开展对辖区“河长制”落实情况的自查自纠,现将费县水利局“河长制”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费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3条,其中祊、浚、温凉、涑为四大主干河流,属于淮河流域,境内总流域面积1903.8平方公里。
作为水利大县,我县高度重视河流治理和“河长制”各项工作,严格落实辖区水环境保护责任,积极制定《费县城乡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费县城乡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抓好抓实,严格各级“河长”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逐层分解任务,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导考核。
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努力,我县在“河长制”方面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县迎淮指挥部与全县各级“河长”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我县28条主要河流实行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出台了《费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和《费县“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了“河长”职责。
24位县级领导担任了县级“河长”,40位乡镇(街道)领导担任了乡镇级“河长”,并。
一是在每条河道的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信息公示牌,公布“河长”姓名、举报电话。
全县共设立“河长”信息公示牌42块。
二是建立河道档案,做到“一河一档”、“一河一策”,摸清底数,有效治理。
对县域内28条主要河道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以文字、表格、图片等形式建立档案,掌握河流状况;针对各河道情况不同的特点,实行“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确保水质达标,水清岸绿,要求做到对重点河流实行“六个一律”,即:入河排污口一律封堵、河流沿线一律截污、所有污水一律入管、企业排放一律达标、小养殖等土小项目一律取缔、支流水质一律达标。
临沂市水利基本情况临沂市地处鲁东南,东邻日照,西连枣庄、济宁和泰安,北接潍坊、淄博,南界江苏,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
现辖3区9县,180个乡镇,总人口1036万人。
市域地貌特征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山丘区约占72%。
境内北部为沂蒙山区,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水库众多,河道切割深、比降陡。
南部为冲积平原,河网密布、地势低洼。
经过多年建设,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万余处,其中水库901座,塘坝6972座,机电井3.7万眼,初步形成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一、气象水文临沂市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际有丰枯周期性交替性变化规律。
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暴雨则多发生在7~8月份。
最大降雨量为1974年1149.3毫米,最小降雨量为1988年501.2毫米。
全市年平均径流深272.5毫米,年平均陆面蒸发量507~563毫米、水面蒸发量889~1128毫米。
二、水资源临沂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6.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2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5立方米。
全市各类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33.3亿立方米。
全市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主要是上游水库、河道区间径流拦蓄及部分地下水,临沂城市生活用水水源主要为岸堤水库和城区地下水。
三、河流临沂市水系发达,呈脉状分布。
全市有大小河流1800余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道251条,分属沂河、沭河、中运河、湖东、沿海诸河等五大水系。
沂河、沭河是流经全市的两条重要骨干行洪河流。
沂河全长333公里,流域面积11820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188公里,流域面积9383平方公里。
沭河全长300公里,流域面积6410平方公里,其中临沂境内全长184公里,流域面积3937平方公里。
四、水库临沂市共有水库901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30座,小型水库864座,总库容34.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9.6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9805平方公里。
由于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受建设时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且经过多年运行,绝大多数为病险库。
经安全鉴定,37座大中型水库和819座小型水库为病险水库。
7座大型水库,根据国家规划从1986年开始至今陆续完成除险加固。
2008年1月,省委、省政府作出3年基本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部署后,全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明显加快。
中型水库已有3座完成除险加固,11座基本完成除险加固,16座列入第三批扩大内需计划,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小型水库已有589座完成除险加固,占总任务的72%。
五、拦河闸坝临沂市共有拦河闸坝841座,其中大型28座,中型90座,小型723座,设计年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
这些水闸多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存在标准低、质量差,挡水坝冲刷破损严重,启闭设备老化等险情,制约了工程防洪和灌溉效益的发挥。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对20座大型和36座中型重点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其中有40座列入国家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规划,估算总投资7.3亿元。
工程实施后,可恢复灌溉面积47.41万亩,保护人口266.06万人。
六、灌区临沂市共有万亩以上灌区81处,设计灌溉面积586.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80万亩。
全市有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6处,分别为葛沟、陡山、跋山、小埠东、龙窝、会宝岭灌区。
自1998年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规划,至2008年底,6处灌区累计完成24期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27007万元,衬砌干支渠道150公里,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30万亩,干渠水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综合灌溉水利用率达到0.53。
七、东调续建工程沂沭河洪水东调续建工程是国家治淮重点骨干工程之一,总投资16.9亿元,包括刘家道口枢纽及沂河、沭河、新沭河、邳苍分洪道和分沂入沭治理等工程。
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是东调续建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包括刘家道口节制闸、彭家道口分洪闸(已建成)、李庄闸、李公河防倒漾闸和盛口、姜墩、刘家道口放水洞。
该枢纽工程总投资58850万元,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2008年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沂河等五河治理工程总计治理河道长度315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203座,土方工程2011万方,石方工程46万方,混凝土工程12万方,总投资110169万元。
沂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14.4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37座,总投资44595万元,已完成投资33672万元。
沭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27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104座,总投资32046万元,已完成投资25251万元。
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40.4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9座,总投资5523万元,已完成投资4183万元。
新沭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3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35座,总投资11511万元,已完成投资4905万元。
分沂入沭扩大工程治理河道长度20.6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18座,总投资16794万元,已完成投资12404万元。
五河治理工程现累计完成投资80413万元,占总投资的73%。
七、农村通自来水工程临沂市山丘区面积多。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村群众饮水一直比较困难。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了中德合作粮食援助项目、国债项目、千村人畜饮水解困等工程,农村饮水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根据水利部、卫生部确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四项指标(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普查,2005年初全市仍有248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困难,省委、省政府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通自来水工程。
在中央和省的扶持帮助下,全市以发展集中规模化工程为主攻方向,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截止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680.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8%。
根据国家2010~2013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人口调查复核工作已经于2009年10月全面启动。
八、水土保持工程临沂市原有水土流失面积103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0%。
多年来,全市始终把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治理资金7.71亿元,治理小流域43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1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64%,生态环境更加趋向良性发展。
九、洼地治理工程临沂市郯南、苍南等地区是全市粮食主产区,但是由于地势低洼,涝灾一直严重,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2003年淮河特大洪水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涝洼地治理力度,并列为加快治淮建设新增三项工程之一。
临沂市治理规划区为市域南部鲁苏省界以北的沂河、沭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涉及郯城、苍山、罗庄、兰山、河东、临沭、高新区、开发区等8个县区,总面积3356.7平方公里,总耕地310.9万亩,总人口271.07万人。
规划治理骨干排水河道21条、排水干沟94条,改建、新建、加固建筑物496座,估算总投资12.64亿元。
根据淮委进一步治理淮河(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市于2009年1月启动规划工作,3月份完成勘测任务,预计11月初完成初步设计。
十、水城建设临沂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城区河网密布,具有建设水城的得天独厚优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以河为轴、两岸开发,打造滨水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战略,依托八河穿城而过的区位优势,按照水系整治与水生态保护并举,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建设并重,水岸滩堤路景一体的原则,对沂河、祊河、涑河、青龙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鹰沟开展了大规模综合治理,并建设了引祊入涑水道。
建成小埠东、花园、桃园、角沂、柳杭、三和、葛庄等7座橡胶坝和刘家道口、李庄闸、李公河防倒漾闸、引祊入涑节制闸、防洪闸、涑河一、二、三号闸等8座拦河闸,形成7坝8闸的工程布局,在临沂城形成水面长度88.5公里、水面48.5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1.62亿立方米的大水体。
绿化沿河滩地18平方公里,建设9大广场、18个特色园区和36处景点,成为展示临沂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风光带。
沂河小埠东橡胶坝创造了世界吉尼斯最长橡胶坝记录,滨河景区被水利部评为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十一、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临沂市符合改革政策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共有66个,其中市属水管单位1个,在职事业编制人员2143名。
为做好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关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等文件。
2008年10月底,12个县区整体改革实施方案全部经同级政府批复,66个水管单位撤销5个,批复水管单位61个,其中2个水管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59个水管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批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00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77人。
各项公益性支出列入同级财政2009年度预算,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十二、水行政管理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出台《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工程维护费征收工作的通知》、《临沂市市级水资源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临沂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为契机,加大水利法制宣传力度,开展纪念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水利法制观念。
深化水行政审批改革,取水许可、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7项行政服务职能进驻市政服务大厅,积极开展“提速缩时、提高效能”活动,年均受理行政审批事项260件,无一超期或投诉,综合满意率达98%以上。
强化水政执法队伍建设,综合执法改革成效显著,执法硬件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明显增强,水事秩序明显好转。
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编制完成了《临沂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建成临沂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和水资源远程监测系统,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审批等制度,积极推进城区自备井封停工作,水资源使用管理更加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