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0.57 KB
- 文档页数:6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了陶瓷、漆器、玉器、织锦等多种艺术门类,每一门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陶器制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彩陶和灰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这些陶器不仅具备了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陶瓷制作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二、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繁荣中国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青瓷、白瓷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作品。
而宋代的青瓷、汝窑、定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形式和装饰的细致,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一次创新的时期。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而清代的官窑、民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纹饰的变化,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四、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工艺美术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工艺技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面临失业的困境。
然而,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五、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
总结起来,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的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研的复习资料我们在进行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考研时,需要了解清楚复习的资料有哪些。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工艺美术史考研复习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史》作为一门课,不同于、政治这样的公共课,是考生在研究生入学初试当中比较容易拿分的科目。
而对于一门专业课的复习,要着重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真题的题型、复习阶段的安排、真题的使用、参考书目的使用。
这几方面的内容在下文将做出详细讲解。
复习资料使用说明:《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比较枯燥的一门科目,里面的内容很多很杂,但是也是各个学校设计艺术学出题的重点。
所以建议大家在中,至少要看三遍以上,第一遍,将书读透,知道每个知识点的框架图,以及自己认为常考得知识点或需要扩充的内容坐上标记,第二遍,认真听课,讲课上所总结的考试知识点需要背的背,需要理解的理解,相互对比的知识点熟记,在时间富裕的情况下,讲需要扩充的内容记住。
同时在本子上记下框架图。
第三遍,也就是考前复习,冲刺阶段了,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在考前将框架图的内容记一下,不记得的赶紧翻书以及去听课。
真题使用说明:对于各个学校,可能都有真题,但是真题只是大家去借鉴,不要太依赖,毕竟有的学校考过的内容不会去考,而没考过的内容可能还会涉及到,所以真题只是一个测试的作用,以及让你了解这个学校的出题点,出题方向,俗话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真题只是让你更加了解学校的工具,不要完全的依赖。
但是做真题,还是希望当成模拟题去做,认真的做,不要草草了事,要认真的`答一下,写一下。
重要论文著作扩充内容的使用说明:可以作为闲暇时间的参考阅读,不要占据大量时间。
还是以参考书目为主要依据复习,可以在初试后准备复试时多读论文著作,补充相关专业知识。
阶段性(分科目)复习方法指导:如果你是在9月份之前就学习的话,我建议进行三轮复习,这样基础打得更扎实,但是如果你是在研究生之后复习的,那最少也要经过两轮复习,每一轮复习的时候都应该做好计划,建议大家写一个详细的计划书。
一、名词解释:1 •漆、漆器漆:是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衣血上,在潮润空气中氧化后,其表血呈深褐色,干后变为褐黑色。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称为“漆器〃。
2、金银错、鑒金工艺金银错:在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铜器表面刻划凹槽,将金银丝或片嵌入其内,再经磨错,使金银丝或金银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
现代也称“错金银”鑒金工艺: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液体),将具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铜器表面。
3、釉下彩工艺用色料在素坏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覆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入密高温(>1200°C)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透亮。
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4、隋唐时期三种主要的印染工艺及其工艺特点1)夹缄:用两块木板雕出相同的花纹,将要染的织物夹在中间(紧夹的花板可防染),然后入染,形成色地口花的效果。
2)蜡埶即现代的蜡染,将熔化的蜡画在织物上,入染后,再经过热总脱蜡,因蜡有-防染作用,因此形成白花的装饰效果。
3)绞埶先将织物用线缝扎出各种花纹,然后染色,染好晾干后把线结拆除,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花纹边缘会产生晕色效果。
5、鑒花工艺、掐丝工艺、金银平脱、螺钿、唐三彩签花工艺:用小锤等鑒刻工具敲击金银,在其表面留下鑒痕,形成各种图案纹样,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掐丝工艺:将金银做成粗细不等的丝或条,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各种花纹,然后焊接在器物表面形成美丽的装饰。
金银平脱:盛唐时期装饰铜器的高级工艺。
其作法是先将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贴在素地镜背上,再淼漆数重,然后研磨打平,让漆层下的金银片显露出花纹。
螺钿:用贝壳做成各种花鸟和人物、动物形象,镶嵌在铜镜廿面,然后糅漆,漆干后磨平,露出钿片,最后在钿片上刻划细部,组成完整的图案。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因常采川黄、绿、口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
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1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遍布我国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在黄河流域的称为“仰韶文化”,在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
2、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的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二章。
商代时期:1.商代后期著名的“司母戊大鼎”,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的作品。
(了解一下装饰纹样特点器型)2.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可以归纳为:1).图案纹样是一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地纹。
不仅反映出商代后期青铜制作的精美,这也是商代后期装饰的艺术特征。
4)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
三章.周代时期1、玉器:圭(大圭,天子用长方形上尖琬圭,象德上端弧形琰圭,内弧征伐诛讨谷圭,聘女有谷粒纹)、璋(天子巡狩时祭祀山川,竖着的直角梯形)、璧(礼器,圆壁边大于孔)、琮(cong/祭地玉器,圆筒形外成方)、璇玑(天文,圆有孔周边有牙)、玦(源于耳饰圆壁有一缺口)、璜(胸饰半圆)。
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增强了它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方法分类有:a 焊接 b 刻划 c 镶嵌 d 金银错e 鎏金 f 镂空2、漆器的装饰方法:a 描绘b 针刻c 银扣(银片镶口活嵌成花纹d 描金。
五章。
秦汉时期1.汉瓦当装饰种类:1卷云纹2动物纹3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文字2、汉玉器分类:礼器.壁璜用器.玉钫.灯.钩.佩明器..玉豚.琀印章3、汉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质,古拙、朴质的特点。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
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
味,装饰味。
富有韵味。
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了瓷器时代。
工艺美术史是艺术的 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其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工艺美术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 是艺术与科学的产儿, 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衣食住行 等生活各方面赋予人民。
种类分为生活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类。
生活用品分为:花布,陶瓷,家具。
双重属性:物质生产(主要矛盾) :使用性,实用性,社会经济。
社会生产相关。
精神生产:审美性,与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关。
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从 170 万年前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建立前期为主。
体制:从母系到父系。
当时人类使用的工具:打制粗糙 -旧石器 磨制 -新石器生产活动: 渔猎 -畜牧 -犁耕 进而产生专业化的手工业。
在原始社会里没有财产, 没有剥削, 压迫也没有, 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逐渐瓦解。
树叶)。
原始社会最具代表的艺术;彩陶(仰韶文化)其产生和作用: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 器的制作是由于在编织或木质的容器上涂上粘泥, 久便发现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粘土也可以用。
三个作用: 1:帮助人们生活的进化(储存,烧制,熟食帮助人进化)2:陶是人类第一次以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发现的一种新物质)3:彩陶反映培养原始人的审美情趣,亦给后人以启迪。
陶器的制作: 1:成形:选较细腻的黄土掺沙粒等防止爆裂。
论制(手拉胚) :产生于父系社会后期,用于做黑陶手工:早期手捏,小型器皿,泥条盘筑, 大中型器物:搓条,垒形,捏紧,抹光2:表面加工:压制,加陶衣,彩绘(黑红,褐石) ,压印,贴膜3:窑烧:温度800摄氏度红陶(彩陶偏黄)-灰陶(几何印纹陶)-黑陶(蛋壳陶 黑光薄)-白陶(高岭土 类似青铜 器)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人。
黄河:仰韶文化长江:半坡文化(彩陶)阶级分化以后由于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产 (人工取火,房屋,陪葬,衣服,树皮,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 使之能够耐火产生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的作者是2.信期绣出土于湖南省的市,其时代为代。
3.粉彩始于康熙年间,以时期为代表。
4.唐代陶瓷种类有。
5.清代的刺绣有。
6.陶瓷中采用铅釉低火度的釉陶是。
7.唐三彩的主要色彩有。
8 工艺美术从性质分可以分为、、.。
9 汉代的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可用、、、来概括。
、10清代的刺绣有、、、、。
11 明代最具有时代特色的金属工艺品种是、。
12 秦始皇陵西侧陵道出土的铜车马发掘于。
1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色彩一般以和为主14.秦砖质地非常坚硬,有之称。
15.工艺美术从用途上分可分为和。
16.越瓷青釉有和的形容。
17.白瓷的器底多为璧形的宽圆圈,称为。
18.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方法有、、。
19.磁州窑主要是用对比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
20.半山型彩陶的装饰运用形的和装饰效果。
21.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是时期的青铜器。
22.工艺美术和美术、工业产品的主要区别是它具有和双重属性。
23.我国最早的大跨度的空腔单拱的石桥建筑是建造的。
24.元代之后到明清,漆器的装饰以为主流。
25.锁子绣是汉代的刺绣的针法,又称。
26.半山型彩陶的装饰运用形的装饰效果有、。
27.宋代的名窑有、、、、。
28.是几种色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一种漆器。
29.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花草纹样是30.白瓷的器底多为璧形的宽圆圈,称为。
31.汉代铜器的制作改变了商周以来以为主,向方面发展。
32.彩绘是清代陶瓷工艺的突出成就,它以、、最为著名。
33.三国两晋时期的工艺美术体现了浓厚的色彩。
34.青铜是指在红铜中加和冶炼成一种合金。
35.粉彩的原料中加有铅粉,故又有之称。
36.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色彩主要是、。
37.宋代景德镇德镇瓷器产品富有特色和具有特色的是。
38.陶瓷中采用铅釉低火度的釉陶是39.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出现了、、、等表现社会生活的新题材。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3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4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5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6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7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
(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
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8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
(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14宋代五大名窑是 (____) 、(____) 、 (____) 、 (____) 、 (____)。
参考答案:汝窑※官窑※哥窑※筠窑※定窑2、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有 (____) 、(____) 、 (____) 等。
参考答案:饕餮纹※几何纹※云雷纹3、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____) ,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 (____)。
参考答案:五彩※粉彩4、推动棉纺业发展的元代女工艺家是 (____) 。
参考答案:黄道婆5、仰韶文化中以 (____) 、 (____) 为主要代表。
参考答案: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鸟鱼石斧6、 15宋代民间瓷窑有 (____) 、 (____) 、 (____) 、(____)。
参考答案:磁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7、唐三彩主要采用 (____) 三种色釉 ,此外也有涂 (____)釉的。
参考答案:黄、白、绿※黑色8、四神纹是指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参考答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9、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著名,称为 (____) 。
参考答案:纳石失10、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 (____) 、 (____) 、 (____) 、 (____)。
参考答案:豆行灯※雁足灯※人形灯※兽首灯二、判断题1、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参考答案:正确2、“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参考答案:正确3、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参考答案:错误4、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参考答案:正确5、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参考答案:错误三、单项选择题1、磁州窑的鼎盛期在( )。
A. 唐宋B. 宋辽C. 宋金D. 元明参考答案: B2、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西汉。
A. 战国B. 西汉C. 秦D. 魏晋参考答案: B3、唐三彩是 ( ) 器。
A. 彩绘瓷B. 彩绘陶C. 铅釉瓷D. 铅釉陶参考答案: C。
中国工艺美术史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鱼纹地位突出,庙底沟类型鸟纹一再出现。
2.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在彩陶,造型之美其中体现在黑陶。
3.陶器的制坯方法:捏塑、泥条盘筑、轮筑三种。
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被视为现在车床的前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彩陶黄河流域是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游分布着著名的仰韶文化,上有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及齐家文化,下游则有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彩陶类型⑴半坡类型: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几何纹(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人面鱼纹彩陶盆发现于西安半坡村,造型规整,彩绘以黑彩居多,纹样以宽带、三角、折纹等几何形为主,基本以直线构成,结构单纯,图案严整,笔触有力。
⑵庙底沟类型: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平底的盆和碗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彩绘纹样:彩陶以红陶衣绘黑彩为主,装饰纹样以几何形居多,如花瓣、条、窝、勾叶、圆点、方格。
一些彩陶采用了雕塑与彩绘结合的方式,如人头器口瓶。
⑶马家窑: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画,内壁常,有精美图案,外壁通体装饰。
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以平行线、弧线相间。
人物纹样数量极少,但舞蹈人纹尤其引人注目。
⑷半山类型:发现于甘肃和政洮河西岸的二阶台地。
器型:双耳罐、长颈壶。
装饰题材主要有网纹,菱格纹,三角纹,水波纹,垂弧纹,旋涡纹,圆圈纹。
以黑色的锯齿纹和红色的带纹相结合是其特色,构图以方连续采用有多,装饰严密紧凑,效果华丽。
⑸马厂类型:常见于青海。
陶制稍差,彩陶在陶器中所占比例最高。
以双耳或贯耳的壶和双耳翁居多,装饰以黑彩为主,也有黑红兼用。
内填各种细小几何形的四大圈是流行的纹样。
5.从夏朝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总结①夏朝的青铜艺术并不辉煌,但其抽象的兽面纹到商成为主要的装饰纹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简答1原始陶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主要有捏制、泥条盘筑和轮制三种。
(1)捏制适于制作小型器物,(1)造型一般不规整。
(1)较大的器物常用泥条盘筑,(1)器物大多胎壁较厚。
(1)轮制出现较晚,它可使器物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
(1)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前者早于后者。
(1)以快轮拉坯成型,可使胎体极薄。
(1)2汉代漆器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为中国漆器的黄金时代。
(1)作坊遍布各地,以蜀郡和广汉郡最为著名。
(1)广泛进入生活,社会上层往往拥有极多。
(1)胎有木胎、竹胎和轻巧的夹紵胎,(1)器形丰富,出现了多子奁盒等优秀设计。
(1)装饰方法以彩绘为主,(1)也有针刻、釦口、金银片贴花和镶嵌等(1)。
装饰或严谨,或飘逸,题材以云气纹及云虡居多。
(1)3两宋陶瓷风格典雅优美,(1)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
(1)瓷窑众多,并涌现了一批面貌独特,艺术卓越的著名瓷窑,(1)造型大多洗练清新,仿古成为重要潮流。
(1)装饰题材千姿百态,缠枝花和折枝花出现最多。
(1)装饰技法无所不包,刻花、划花、印花、绘画应用最广。
(1)釉色丰富,在传统的白釉、青釉、黑釉以外,又增添了青白釉。
(1)釉质滋润粹美,不少高档产品甚至仅以釉为饰。
(1)4元青花和蒙古族的关系中国的青花瓷起源虽早,但长期低靡。
(1)元代,骤然繁荣,这与蒙古族文化关系密切:(1)蒙古族尚蓝尚白,青花瓷恰为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蒙古族饮食豪放,元青花中大型器物数量众多;(1)蒙古族恶七重九,元青花的装饰带没有七层的,而九层的为数不少;(1)蒙古族习惯于迁徙,元青花中便于携带的造型颇多;(1)角端、云肩等一些题材也同蒙古族有关。
(1)多数元青花又烧造于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镇。
(1)短语1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著名作品,作为礼器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3蛋壳陶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
中国工艺美术史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原始社会概说(苏南浙北)·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总结: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3)形式感的应用;对称的形式是力量的均衡的体现。
节奏,即规律的变化是产生力量的形式。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低的社会里,人们的爱美往往具有宗教意义,审美的功利性高于艺术性。
·古代生活实用器皿演变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但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还不能完全代替各种生活用品,只能为奴隶主所占有和享用,广大奴隶的各种生活用器皿,仍然以陶器为主。
自战国开始至秦汉,中国漆器的设计与制造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漆器成本成本较高,实用性较低,主要是上层阶级主要的生活实用器;东汉青瓷烧制成功;唐宋时期开始,器皿类的漆器开始退出实用的领域,而向陈设欣赏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雕漆工艺为主的工艺设计新模式,而瓷器自六朝以后取代漆器和铜器成为主要的生活实用器皿。
三.陶瓷工艺·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制陶工艺和陶器,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亦结束了上百万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本学期《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共五大题型,分值分布如下:一、填空。
〔每空1 分,共20 分〕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三、名词解释。
〔每题4 分,共16 分〕四、简答题。
〔每题6分,共24分〕五、论述题。
〔每题 10 分,共 10 分〕注:除课堂上所讲解重点,还有以下根本学问点需把握:巧色又称“俏色”,是玉器碾琢的特别艺术手法,为衡量玉工巧拙的重要标尺。
其主要按玉材及其杂色的外形与颜色,将杂色设计制作为作品所需的部位。
粉彩也称“软彩”,是受珐琅彩影响产生的釉上彩品种,创始于康熙朝,雍正时极盛,精巧的作品多出自御器厂。
两汉佩玉中,造型最美丽,碾琢水平尤为受到推崇的是环。
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制青白瓷著称。
我国的丝绸起源于石器时代。
卷云纹瓦当是汉代瓦当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种,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
商周青铜器中,礼器最重要,制作也最精巧。
而礼器之中,酒器数量最多,种类最繁。
在中国漆器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
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几何纹是云雷纹。
汉代人对铜灯的设计,样式之丰富令人目不瑕接,但其中设计最精妙且装饰很华美的是宫灯。
商末周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时期。
常用“南青北白”来描述唐代陶瓷的概貌,分别用来指越窑和邢窑烧制的瓷器。
从就在时代艺术和社会生活里的地位而言,东汉的漆器到达了巅峰。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最重要的变化是联珠纹的消灭、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
马家窑文化制陶兴旺,其彩陶数量之众多、装饰之丰富均令同时期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至此到达顶峰。
从夏始终到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是兽面纹。
它通常作为主题纹样,消灭在作品最醒目的位置。
两宋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制瓷技艺极其精湛。
很多瓷窑不仅为较粗糙的坯体施加化装土,还能利用它做出种种奇特的装饰。
造型单纯古雅、装饰平和简素是两宋陶瓷艺术的突出特点。
从艺术进展的角度看,南北朝工艺美术中最有意义的两点是:植物纹样的大量消灭和形象表现的写实倾向。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第一章思考题1.原始石器社会分为几个时期?答:旧石器社会和新时期社会两个时期。
2.旧石器时代分为哪几类?答:早期:相当于地质史“早更新世”。
距今约200万年至100万年前,为“前阶段”:距今约100万年至10万年,为“后阶段”。
中期:相当于地质史“晚更新世(前期)”,距今约10万年至4万年前。
晚期:相当于地质史“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4万年至1万多年前。
包括“中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
3.新旧石器时代工具各有何特点?答: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
4.彩陶的主要纹饰和特点答:彩陶以其纹饰的神奇独创取胜,丰美特意的纹饰主要有“鱼纹”、“人面鱼纹”、“变形鱼纹”、“人面纹”、“蛙纹”、“四鹿纹”、“龙纹”、“凤鸟纹”、“花卉纹”、“天象纹”、“螺旋纹”、“圆形纹”(包括同心圆、对称圆等)及各种“几何纹”。
此外还有独一无二的“舞蹈纹”(两种)、“鳄鱼石斧图纹”等。
这些纹饰都是自然动物或抽象图形,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渔猎生活,也蕴含着极为复杂神秘而丰富深邃的社会内涵。
5.分别简述彩陶与黑陶的装饰特点答:彩陶以其纹饰的神奇独创取胜,纹饰都是自然动物或抽象图形,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渔猎生活,也蕴含着极为复杂神秘而丰富深邃的社会内涵。
黑陶虽然最多以弦纹、刻画纹与镂空以及堆贴塑为饰,却仍以其造型设计美与工艺美取胜。
6.石器时期的玉器分为哪几个种类?答:饰玉、葬玉、祭玉、礼玉、神玉。
7.最早的原始工艺壁画属于我国哪个地方的遗址?答:在宁夏固原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4000前的彩绘装饰墙画。
第二章思考题1.简述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纹样答:1夏:夏代的青铜器比较粗糙,还没有形成有特点的纹样组织形式。
2商:造型雄浑庄重,纹饰精细繁密,都饰以神怪狰狞的饕餮纹,兽面纹、牛面纹、夔纹、鸷鸟纹、凤鸟纹、龙纹、蝉纹、蚕纹、象纹、龙纹、鸟纹、乳丁纹、人面纹、虎纹。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小题:
1.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在河南省渑(mian)池仰韶村发现,故称作仰韶文化彩
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区均有发现,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最繁荣。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
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等,其中以鱼纹为主。
2.黑陶文化,因最早出现在山东章丘龙山镇,故称“龙山文化”;黑陶工艺
的主要特点是:黑、薄、光、纽。
3.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工艺最突出的是红山文化玉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按功
能和用途分为:礼玉、饰玉。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高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琮。
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玉器造型分为:艺术造型、组合造型、几何造型。
4.商朝经历六百多年的时间,其工艺主要成就是青铜器。
(青铜性能:熔点
低、硬度强、是铜与锡与铅的合金)。
5.夏、商、西周的陶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
酒器很多。
到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
6.春秋时期青铜工艺中的莲鹤铜方壶是一件突出的珍品,造型新颖,龙形大
双耳,圈足下的双兽,蟠曲的龙纹,绽开的荷花,中间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鹤,一反商周造型的威武、神秘、严肃之风,而变得自由潇洒。
战国时期宴乐狩猎攻战纹,成为青铜器体面的装饰纹样,表现出那一时代激烈的战争场面和人们采桑、狩猎、宴乐的场面。
如:战国——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的纹样,体现生活化的一种手法。
7.西周——是在玉器的造型与装饰方面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时期的玉
器是继西周后出现又一个高峰期。
此时玉器发展趋势:生活实用品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多是日常生活用品,漆器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和黑色;主体
纹样用红色,空间部分施黑色。
战国时期的装饰主要体现在纹饰方面;战国时期,铜镜装饰纹样出现了多样化,如龙纹、凤纹、兽纹、棱纹、花叶禽鸟纹、蛛网纹、三角勾连雷纹、狩猎纹等。
也呈现出规范化趋势:云雷纹——几何纹,山形纹饰等。
8.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属于东汉时期的珍品。
漆器制作
在汉代处于鼎盛期。
河南南阳画像石雄奇奔放,气势磅礴,有着强烈的震撼力。
山东嘉祥县武宅村的武梁祠,雕刻技法以阴刻线条为主,铲线甚粗,线条流畅。
四川画像砖,造型厚重中见灵动,戈射收获画像砖是其代表作。
汉画像砖是汉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汉代玉器,一种是礼器,如壁、璜,祭祀礼仪之用;另一种是日常用品,
玉佩、玉钩;还有一种是明器,即殉葬玉,如玉琀、玉塞、玉握等,再有,就是玉石印章。
10.从考古发掘来看,北朝的青瓷制作中心可能在河北、河南一带。
铜镜大多有
铭文,具有化繁就简的趋势。
11.宋代陶瓷装饰手法有刻花、印花、贴花、划花、镂空、捏塑等;
12.唐朝南方越窑的青瓷“如冰似玉”;北方邢窑的白瓷“类银似雪”,有“南
青北白”之说。
13.唐三彩:属于精陶,器物身一般施蓝、绿、黄、白等色釉,品种繁多,如建
筑、人物、马、皿器等。
14.唐朝的织物富丽典雅,新疆吐鲁番出土的锦,可看出织染技术的高度发展水
平。
15.隋唐五代制作铜镜的技术已达到巅峰时期。
16.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钧窑、龙泉窑。
17.宋朝玉器的品种分为装饰品和小型实用品;两宋时期仿古玉器成风。
18.“俏色”,又称“巧色”是玉器碾琢的特殊艺术手法,为衡量玉工巧拙的
重要标尺。
玉材常带杂色,材料珍贵,即令杂色,仍弃之可惜。
最佳选择是
按玉材及其杂色的形状与颜色,将杂色设计制作为作品所需的部位,此即俏色。
19.《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成书于战国时
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可视为重要的制作原则。
大意是,顺应天时,适合地气,材料优良,工艺精湛,四者结合,才能得到精良的作品。
20.陶瓷的两次飞跃:陶器发明使用和青铜器工艺出现。
2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有向适用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例逐渐增
大。
22.汉代建筑是以木构架形式逐渐成熟的;我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形
式,作为一种完整体系在汉代形成。
大题:
一、名词解释
1.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满城,通体鎏金,左手握灯,右手提灯罩的宫女造型自然、生动,灯灰吸入宫女衣袖内,以防室内空气污染。
在造型上达到了一种和谐美。
2.宣德炉:明宣德年间生产的一种小型铜器,以满足宫廷薰衣,祭祀之用。
制作工艺精美、典雅。
参考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器型,变化发展为小巧玲珑的铜器。
3.珐琅彩:是以富含硼的珐琅料在瓷胎上绘画图案,然后入窟,再烘烧图案的瓷器。
它们基本是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烧造的御用釉上彩器物。
比较成熟的珐琅器在元朝出现。
4. 景泰蓝:是一种珐琅器物,搪瓷,旧称珐琅,是明代的一种金属工艺多以天蓝色为地。
二、魏晋南北朝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1.装饰手法:彩画和雕刻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出现了“晕染”与“叠晕”
技法。
2.装饰纹样:呈现增多趋势,出现了佛教的纹样。
3.装饰题材:以佛教为重要题材。
三、原始雕塑艺术特色:
由于处于初始阶段,所以无论是在装饰还是在造型上其艺术性明显不足,但是必须看到,处于肇始阶段原始雕塑艺术,正朝着艺术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这明显的表现在当时已注意到形象的摄取,凡是它们接触到感兴趣的任何动物形象,都能够以当时能够采用的手段,材料来进行塑造。
四、汉代霍去病墓前雕塑的艺术特色:
1.马踏匈奴:整个石雕为主体性雕像,大气且简练,与整石完美结合,有如
天成。
2.《卧猪》大气夸张的处理,简洁、朴实,没有过多的细节处理。
3.霍去病墓前石雕皆巧妙的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的外形,“相石取形”将圆
雕,浮雕的线刻激发综合运用。
五、元代金银器的造型特色:
1.生活用器皿增多,造型奇特的碗、盘、瓦、罐,装饰品占有一部分。
2.造型简洁,大型化,设计巧妙,装饰品构思非常巧妙,营造出一种极具装
饰性质的效果。
六、唐代金银器的装饰特色:
1.注重生活化。
2.对外来文化的吸取,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
3.利用了材质的综合运用。
4.装饰制作以捶揲和錾刻居多。
七、明氏家具的独特性:
1.蕴含人文气息,造型优美,稳重,简朴;
2.选材考究流露天然之美;
3.精雕细刻的手工讲究。
八、清代家具的独特性
1.造型上浑厚庄重;
2.装饰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3.设计理念:开始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制作工艺的经济
化;
4.出现了非常新颖的家具,出现折叠的家具。
九、元代、宋、金、辽的金银器与唐代金银器盛期的比较?
相同之处:都非常流行;生活化定位一样。
不同之处:1.宋代具有商品性,设计变化,以酒具茶具多见。
2.花式造型在唐代多见。
十、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材料之美、工艺之美、鉴赏之美。
十一、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变化过程?
1、夏商西周时期铜镜皆圆形、镜体薄,装饰纹样多为几何纹;
2、战国时期,铜镜数量猛增,装饰纹样出现多样化;
3、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种类不多,大多有铭文,有化繁就简的趋势;
4、到隋唐五代时期制作铜镜的技术已达到巅峰时期;
5、到宋元明清时期铜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考试时间安排
上午:8:30—10:30,下午:3:30—5:30
地点:1202
7月6日上午大学英语(听力9:20开始)
7月6日下午设计概论
7月8日下午中国工艺美术史
大学英语考试注意事项:
自带收音机、水笔、2B铅笔等,从本次
考试开始,使用答题卡,要用2B铅笔作
答。
没用2B铅笔作答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