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一章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发展阶段一、单项选择题()1、在1922年,在市场营销中确认了物流的作用。
A.弗瑞德·E·克拉克 B.拉尔夫·布索迪C.亨利·亚当斯 D.居里·杜彼特()2、物流是对物品(包括无形的服务)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过程。
A.生产 B.分配 C.消费 D.流动()3、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具体性和局部性 B.具体性和综合性C.综合性和全局性 D.局部性和全局性()4、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是属于。
A.社会物流 B.企业物流 C.区域物流 D.综合物流()5、由卖方、生产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被称为。
A.第一方物流 B.第二方物流 C.第三方物流 D.第四方物流()6、在物流领域采取的,如直达运输、联合运输、看板、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货运专线运输)等管理和技术,这一目标的体现。
A.范围经济 B.规模经济 C.速度经济 D.客户满意()7、通过物流活动的,能够对企业的成本降低的差异化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A.大跨度性与动态性 B.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C.联合运输和交流 D.有效组织和协调()8、物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开始的。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9、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管理结构和信息系统的相应推动,人们有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把物料处理、仓储等其他物流功能部门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应用。
A.生产物流与企业物流 B.商业物流和实体配送职能C.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 D.供应物流和回收物流()10、对于一个零售商,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它的与零售商店之间。
A.货物运输 B.生产部门 C.配送中心 D.消费者()11、人们有时把供应链称之为。
A.物流网络 B.物流 C.配送中心 D.微观物流()12、初始的物流是从人们的举、拉、推和计数等人工操作开始的。
《物流管理概论》第二章第三节现代物流业的形成与结构3、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
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
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
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
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
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
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
物流管理目录物流管理目录第一章物流概念第二章物流的发展第三章物流系统第四章运输第五章保管第六章包装第七章搬运第八章流通加工第九章信息第十章物流战略研究第十一章物流服务第十二章物流据点第十三章综合一贯运输第十四章协同配送第十五章一贯托盘化运输第十六章物流成本管理第十七章物流管理机构第十八章物流教育与进修《物流管理》第一章物流概念1.1什么是物流\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在日本始载于1955年--1964年。
1956年10月--11月,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遣\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国实地考察。
该考察团回国后,刊登了《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
报告中首次将physicaldistribution译作\物的流通\。
而生产物流为人们广为采用则就是在1964年--1965年。
1964年通产省产业结构审议会流通部可以,成立流通委员会。
1965年1月内阁会议在所制定的中期经济计划中,强调指出快速\物的流通\的现代化。
1965年运输省刊登的《运输白皮书》副题即为《近代化过程的物的流通》。
这一时期\物的流通\受很大的高度关注。
其后,\物的流通\缩写为\物流\,它具备了更为广为的内涵。
1.1.1流通的概念关于\物流\,应首先从\流通\谈起,而流通又离不开经济活动。
所谓经济活动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总的体系,基本上由生产和消费两种功能构成。
而将其制造产品、创造价值的生产和使用产品的消费连接起来的即是\流通\。
亦即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a)社会间隔(生产的人和消费的人不同)。
b)场所间隔(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同)。
c)时间间隔(生产时期和消费时期不同)。
原始社会就是自给自足经济,这些间隔不大。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粗,这种间隔也逐渐减小。
正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社会的、场所的和时间的间隔联系出来。
沟通交流生产与消费之间社会间隔的就是商业或贸易的流通(亦称商流)。
这种沟通交流,就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为所有权的受让架设桥梁,产生所有权的功效,比如交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