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下载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4
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京举行【时间地点】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将于8月13日—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主题内容】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Pv6、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话题。
【大会十大主要点】一、全球视野聚焦中国市场,大会国际化再上阶梯二、大数据、互联网金融、IPv6紧扣行业脉搏三、“黄金30分”展现互联网企业奇幻创意四、技术大讲堂传播前沿技术案例五、首推1VS1与1VS2对话,深度挖掘有料嘉宾六、覆盖多个领域的深度数据报告发布七、现场展示全球领先的可穿戴设备八、苏宁、华为首次加盟,开幕式领袖对话全新亮相九、特步、大悦城、凯德Mall……跨界哲学上演十、院士级专家入驻名人堂,四大司局长畅谈产业发展【高端嘉宾出席】不分先后排名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领导邬贺铨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怀进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曹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陆兆禧阿里巴巴集团CEO丁磊网易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新浪CEO兼董事长孙为民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文伟华为集团常务副总裁周鸿祎(微博) 360公司董事长贺乐赋(Ralph Haupter)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力军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田舒斌新华网总裁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古永锵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CEO詹宏志 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孙小群 SAP中国研究院总裁龚宇爱奇艺创始人、CEO刘爽凤凰网CEO邹胜龙迅雷CEO沈劲美国高通公司副总裁温海峰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首席架构师毛伟中网(KNET)公司董事长林宇网秦CEO成从武高德软件有限公司CEO杨伟东土豆网CEO王秀娟(微博) 大街网董事长兼CEO冯鑫暴风影音CEO齐向东 360公司总裁王建岗传漾科技董事长兼CEO罗江春风行网CEO傅盛金山网络CEO唐彬易宝支付CEO李敬滚石移动集团董事CEO黄晓南品友互动CEO李明远百度移动云事业部总经理陈明杰傲游浏览器CEO王汉华好耶集团CEO袁岳零点咨询CEO杨娟 InMobi中国区总经理刘川里索尼移动大中华区CTO、副总裁栾跃谷歌公司开发技术推广部大中华区主管谷懿(Amy Gu)印象笔记(Evernote)中国区总经理严治庆(George Yan)微软云计算和工具事业部总经理付海鹏 AdTime CEO徐茂栋窝窝团董事长兼CEO于扬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宋麟 Opera中国&欧朋浏览器总经理龙伟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杨伟庆(微博) 艾瑞咨询集团总裁龚海燕(微博) 世纪佳缘创始人陈罡蚂蜂窝CEO姜奇平(微博) 《互联网周刊》主编沈周全美国高通公司业务拓展高级总监林学飞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梁春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中心主任刘丰迅雷看看CEO肖峰世纪互联高级副总裁金玲凤凰网副总裁李晓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执行主任、全国青联委员谭晓生 360公司首席隐私官、副总裁汤兴爱奇艺首席技术官齐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黄芃迅雷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芦兵 263总裁王滨友宝董事长兼CEO赵国成广东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晶 Webpower中国区总经理秦雯缔元信CEO曾明发(微博) 光芒网络集团CEO刘菁康康血压创始人薛蛮子(微博) 著名天使投资人游士逸网劲科技总经理程杭虎扑体育创始人兼CEO田国荣上海鸿窗网络董事长司旸世纪佳缘高级副总裁曲伟海易车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新意互动CEO陈为建上海鸿窗网络CEO申波咕咚网CEO程维嘀嘀打车CEO张辰阳上海鸿窗网络首席运营官张新华滚石移动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建铭雅虎奇摩总经理高俪玲优士网爱逛街董事长邱继弘 Cacafly(圣洋科技)执行长林志铭尚凡资讯(爱情公寓)总经理蔡建汉时间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发成中华全球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建辉北京瑞智和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杨扬北京基调网络系统有限公司资深技术支持经理。
迅雷于2002年底由邹胜龙先生和程浩创办于美国硅谷。
“迅雷”立足于为全球互联网提供最好的多媒体下载服务,依靠领先的技术和良好的使用体验,迅雷已经成为“高速下载”的代名词,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下载引擎。
目前用户突破1.2亿,每天超过5000万次的下载,服务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
同时,迅雷作为新媒体和举足轻重的互联网多媒体发行渠道,也日益得到行业和用户的认可。
迅雷公司总部设于深圳,北京、上海设有分公司。
“迅雷”立足于为全球互联网提供最好的多媒体下载服务。
经过艰苦创业,“迅雷”在大中华地区以领先的技术和诚信的服务,赢得个广大用户的深深喜爱和许多合作伙伴的认同与支持。
公司旗舰产品,迅雷,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流行的应用服务软件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下载服务提供商,迅雷每天服务来自几十个国家,超过数千万次的下载。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宽带的普及,迅雷凭借“简单、高速”的下载体验,正在成为高速下载的代名词。
在行业内,“迅雷”也已经和众多的行业领航者进行合作,其中包括盛大、新浪、金山、和MOTO等等。
此外,“迅雷”也获得了晨兴科技和IDGVC 等数家知名风险投资企业的认同和投资。
2007年1月5日迅雷宣布第三次融资成功,本轮融资的领衔投资是联创策源(Ceyuan Ventures),参与投资有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IDGVC、Fidelity Asia Ventures,战略投资是Google(谷歌)。
这些投资合作伙伴除了给“迅雷”带来了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也给“迅雷”带来了更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国际化公司运作的经验。
2007 年1月5日迅雷宣布第三次融资成功,领衔投资是联创策源(Ceyuan Ventures),参与投资有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IDGVC、富达亚洲风险投资(Fidelity Asia Ventures)。
本轮的战略投资者Google。
业内估计投资额在500万美元,而本轮整体投资额估计在2000万美元。
常用软件介绍上网浏览器1.IE(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原称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简称MSIE(一般称成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网页浏览器2.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又称Google浏览器,是一个由Google(谷歌)公司开发的开放原始码网页浏览器。
该浏览器是基于其他开放原始码软件所撰写,包括WebKit和Mozilla,目标是提升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
软件的名称是来自于称作Chrome的网路浏览器图形使用者界面(GUI)。
3.360安全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是互联网上好用和安全的新一代浏览器,和360安全卫士、360杀毒等软件等产品一同成为360安全中心的系列产品。
木马已经取代病毒成为当前互联网上最大的威胁,90%的木马用挂马网站通过普通浏览器入侵,每天有200万用户访问挂马网站中毒。
360安全浏览器拥有全国最大的恶意网址库,采用恶意网址拦截技术,可自动拦截挂马、欺诈、网银仿冒等恶意网址。
独创沙箱技术,在隔离模式即使访问木马也不会感染。
4.搜狗浏览器:搜狗浏览器是首款给网络加速的浏览器,可明显提升公网教育网互访速度2-5倍,通过业界首创的防假死技术,使浏览器运行快捷流畅且不卡不死,具有自动网络收藏夹、独立播放网页视频、flash游戏提取操作等多项特色功能,并且兼容大部分用户使用习惯,支持多标签浏览、鼠标手势、隐私保护、广告过滤等主流功能。
5.遨游浏览器:傲游浏览器(傲游1.x、2.x为IE内核,3.x为IE与Webkit双核)是一款多功能、个性化多标签浏览器。
它能有效减少浏览器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率,提高网上冲浪的效率。
经典的傲游浏览器2.x, 拥有丰富实用的功能设置。
支持各种外挂工具及插件,在使用时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网上资源,享受上网冲浪的乐趣。
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1月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了2013年1号文《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鼓励电台电视台与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媒体结合,发展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广播电视台,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
2、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这将对保障国家税收、规范网络发票的开具和使用产生重要作用。
3、2013年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受到重视。
2月1日,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实施,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
7月16日,工信部公布《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保护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用户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4、2月17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打造物联网产业链,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
按照《意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制定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对2015年物联网行业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做出了规定。
5、6月25日,在公安部指导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盛大、网易、亚马逊中国等21家互联网企业,成立了“互联网反欺诈委员会”,以推进全网联合,打击网络诈骗,共建交易安全生态圈。
6、2013年6月,美国“棱镜门”事件中美国政府对本国公民以及海外公民数据信息隐私权侵犯行为,引起我国对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
我国将加快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建设,以此提升防护能力。
7、中美两国确定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组。
7月8日,第一次网络安全工作组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网络工作组机制建设、两国网络关系、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双边对话合作措施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迅雷网”品牌域名分析报告尊敬的用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市场领域的竞争已逐渐表现为品牌竞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
而网民规模增长的推动力正是由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加速,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网络品牌标识的价值提升。
习总书记不断强调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同时每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的确立也标志着品牌建设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您查询的“迅雷网”品牌,迅雷网的品牌域名分析报告如下:目录一、品牌域名注册建站分析1、品牌域名注册分析二、品牌域名概况1、知名品牌案例1.1 知名品牌域名持有案例1.2 知名品牌域名回购案例2、迅雷网品牌域名匹配列表3、迅雷网品牌域名注册情况及获取建议三、品牌域名的安全风险分析1、风险因素1.1 TYPO域名1.2 企业品牌保护意识2、安全隐患四、品牌域名保护1、基础保护2、进阶保护3、全面保护正文一、品牌域名注册建站分析1、品牌域名注册分析1.1 迅雷网品牌域名注册分析迅雷网品牌域名总数量已注册未注册1/4624迅雷网品牌域名总数量已注册未注册1.2 迅雷网品牌域名所有人汇总分析所有人相关数量域名总量冯玉祥18212Daruna LLC1140二、品牌域名概况互联网时代,域名的价值不言而喻。
截止到2018年第一季度末,全球域名保有量达3.43亿,同比增长2.76%,环比增长0.38%。
中国域名保有量稳步增长,达4949万。
其中中文域名.中国增长明显,季度增长约55万。
域名是属于企业的宝贵无形资产,一旦与品牌有关的域名被滥用,对于企业的声誉或者流量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1、知名品牌案例由于域名本身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自身具有独立性和唯一性,以及先得原则,再加上商标、商号、名称在不同领域可同时存在的特性,尽可能地使用和企业品牌或其他商业标识相一致的域名是网络品牌的保护基础。
网络安全有哪些股票网络安全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信性的一门技术。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网络安全产业也蓬勃发展。
以下是一些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股票。
1. 斯凯奇(360安全团队,股票代码:601360):斯凯奇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的360安全团队是国内最大的独立网络安全研究和应急响应中心,拥有广泛的安全产品和服务,涉及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攻击检测与应急响应等领域。
2. 迅雷(股票代码:002362):迅雷是一家集云计算、在线视频、游戏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互联网公司,其网络安全业务涵盖迅雷会员、迅雷加速器、迅雷云等产品,提供安全加速、云存储和数据加密等服务。
3. 紫金银行(股票代码:600926):紫金银行是一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其网络安全业务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咨询、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运维、风险评估等服务,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 同花顺(股票代码:300033):同花顺是中国知名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其网络安全业务主要为金融机构、券商等提供云安全、数据安全和金融安全等服务,保障用户的交易和资金安全。
5. 安恒信息(股票代码:688023):安恒信息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其业务涵盖网络安全咨询、安全评估、安全运维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和服务。
6. 华测检测(股票代码:300012):华测检测是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其网络安全业务涵盖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网络应用安全测试和数据安全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以上股票只是网络安全行业的一部分,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突出,网络安全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谨慎选择,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等因素,以做到理性投资。
c n n i c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盘点2013年国内网络安全领域十大事件不亚于斯诺登"棱镜门"在即将结束的2013年里,国内网络安全领域硝烟四起,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安全领域,网络安全事故也是隔三岔五曝出,其猛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
更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网络安全事故本身就出自各大巨头后院起火。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下,2013年业界发生的十大安全事件。
一、7000多万QQ群数据公开泄露11月20日,国内知名漏洞网站乌云曝光称,腾讯QQ群关系数据被泄露,在迅雷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数据下载链接。
据测试,该数据包括QQ号、用户备注的真实姓名、年龄、社交关系网甚至从业经历等大量个人隐私。
数据库解压后超过90G,有7000多万个QQ群信息,12亿多个部分重复的QQ号码。
随后腾讯公司回应称,此次QQ群泄露的只是2011年之前的数据,黑客攻击的漏洞也已经修复。
不过这么大规模数据在网上公开,由此引发的后遗症很难消除。
目前已有网站打出“精准营销”的旗号,根据QQ用户的真实姓名、爱好、经历、从业特征发送垃圾邮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数据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
如果一个人的真实姓名和QQ号、群关系都在网上暴露出来,诈骗信息将更加难以防范。
二、12306新版上线就曝漏洞为配合新一轮的春运工作,新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两天前正式上线试运行。
不过,就在上线第一天(12月6日),擅长“挑刺”的IT高手们就发现12306新版网站存在漏洞。
漏洞发现者指出,12306网站漏洞泄露用户信息,可查询登录名、邮箱、姓名、身份证以及电话等隐私信息。
另一个漏洞的发现者也曝出“新版12306网站存在多个订票逻辑漏洞”,该漏洞可能导致后期订票软件泛滥,造成订票不公。
铁路总公司对此回应,“上线当晚漏洞已经弥补”,但12306的安全性也由此被人们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伪基站致各地垃圾短信肆虐今年9月工信部颁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和《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按这一规定用户办理移动电话卡入网时,必须进行实名制登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前 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 已成功发布了30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1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31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 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 调查介绍.................................................................................... 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手机网民规模.................................................................................................................... 13(三)分省网民规模.................................................................................................................... 14(四)农村网民规模.................................................................................................................... 16二、网民属性.................................................................................................................................... 17(一)性别结构............................................................................................................................ 17(二)年龄结构............................................................................................................................ 17(三)学历结构............................................................................................................................ 18(四)职业结构............................................................................................................................ 19(五)收入结构............................................................................................................................ 19三、接入方式.................................................................................................................................... 20(一)上网设备............................................................................................................................ 20(二)上网地点............................................................................................................................ 21(三)上网时长............................................................................................................................ 21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2一、基础资源概述............................................................................................................................ 22二、IP 地址........................................................................................................................................ 22三、域名............................................................................................................................................ 23四、网站............................................................................................................................................ 25五、网页............................................................................................................................................ 25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6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一)信息获取............................................................................................................................ 29(二)商务交易............................................................................................................................ 30(三)交流沟通............................................................................................................................ 34(四)网络娱乐............................................................................................................................ 37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40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 47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 47(一)计算机普及状况................................................................................................................ 47(二)互联网普及状况................................................................................................................ 47(三)宽带普及状况.................................................................................................................... 49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 51(一)电子商务普及状况............................................................................................................ 51(二)网络营销使用情况............................................................................................................ 53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特点与趋势............................................................................................ 53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55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 67附录3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 (6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EV高级证书业务规则版本号:2.03生效期:2013-07-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证书业务规则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EV高级证书业务规则版本控制表目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 (I)EV高级证书业务规则 (I)1综述 (8)1.1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 (8)1.2角色与责任 (8)1.2.1安全管理委员会 (8)1.2.2首席安全管理员 (9)1.3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注册中心(RA) (9)1.4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本地受理点(LRA) (10)1.5证书申请者 (10)1.6证书持有者及依赖方 (10)1.7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EV CPS (11)1.8EV CPS的适用性、修改及发布 (11)1.9EV CPS解释权 (12)1.10与应用标准的一致性 (12)1.11数字证书策略概述 (13)1.12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PKI架构 (13)1.13处理投诉程序 (13)2技术 (13)2.1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构架 (14)2.1.1密钥对使用期限 (14)2.1.2密钥的保护 (14)2.1.3密钥的恢复 (14)2.1.4密钥的生成过程 (15)2.1.5密钥的归档 (15)2.1.6密钥的备份 (16)2.1.7密钥的改变流程 (16)2.1.8密钥销毁 (16)2.1.9发放给证书使用者的CA根的公钥 (17)2.1.10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物理操作 (17)2.1.10.1物理地址 (17)2.1.10.2访问控制 (17)2.1.10.3文件及资料传递 (18)2.1.10.4电力及空调 (18)2.1.10.5自然灾害 (18)2.1.10.6防火及保护 (18)2.1.10.7媒体介质存储 (18)2.1.10.8场外备份 (18)2.1.10.9保管印刷文件 (19)2.1.10.10废料处理 (19)2.1.10.11电磁防护 (19)2.1.10.12其他安全程序 (19)2.1.11年度评估 (20)2.2数字证书的管理 (20)2.3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储存库 (20)2.4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证书类型 (21)2.5EV高级证书有效期 (21)2.6扩展和命名 (21)2.6.1数字证书的扩展 (21)2.7证书申请者私钥的生成和证书请求过程 (22)2.7.1私钥的生成 (22)2.7.2文档要求 (22)2.7.3申请者角色要求 (22)2.7.4EV高级证书申请请求 (23)2.8证书申请者私钥的保护和备份 (23)2.9证书申请者公钥的传输 (24)2.10颁发证书的传输 (24)2.11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EV高级证书构架 (24)2.11.1EV高级证书的根证书结构 (24)2.11.2EV根CA证书的相关说明 (24)2.11.3EV高级证书的内容及主题 (25)2.11.4密钥用法扩展项 (26)2.11.5EV高级证书策略 (28)2.11.6加密算法和密钥长度 (29)2.12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EV CRL及其构架 (30)2.12.1EV CRL发布 (30)2.12.2EV CRL构架 (31)2.13在线状态查询(OCSP) (31)2.13.1OCSP发布 (31)2.13.2OCSP结构 (32)2.13.3OCSP请求 (33)2.13.4OCSP响应 (33)2.14安全控制 (33)2.14.1计算机安全控制 (33)2.14.2生命周期技术安全控制 (34)2.14.3网络安全控制 (34)3组织架构 (34)3.1对EV高级证书业务规则的遵从 (34)3.2证书颁发机构业务的终止 (34)3.3记录存档的格式 (35)3.4记录存档保留期 (35)3.6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 (37)3.7注销数据的可用性 (37)3.8关键信息的发布 (38)3.9机密信息 (38)3.9.1机密信息的类型 (38)3.9.2非机密信息 (39)3.9.3机密信息的访问 (39)3.10计算机安全审计程序 (39)3.10.1记录事件类型 (39)3.10.2处理记录的次数 (40)3.10.3保存期限 (40)3.10.4审计追踪记录保护 (40)3.10.5审计追踪记录备份 (40)3.10.6安全事件通知 (41)3.10.7脆弱性评估 (41)3.11员工的管理和规则 (41)3.11.1员工身份验证 (41)3.11.2培训及技能 (42)3.11.3职责分离 (42)3.12EV审计 (42)3.13信息的发布 (43)4业务规则 (43)4.1EV高级证书申请 (43)4.1.1单域名EV高级证书 (43)4.1.2多域名EV高级证书 (45)4.1.3申请方法 (46)4.2EV高级证书的续费 (46)4.2.1单域名EV高级证书续费 (46)4.2.2多域名EV高级证书续费 (47)4.3EV高级证书的补发 (48)4.3.1单域名证书补发 (49)4.3.2多域名证书补发 (49)4.4EV高级证书的变更 (50)4.4.1多域名EV高级证书域名变更 (50)4.5EV高级证书的年检 (51)4.6EV高级证书验证过程 (51)4.6.1申请者依法存在及身份的验证 (52)4.6.2申请者匿名或假名 (53)4.6.3申请者物理运营地址及联系电话的验证 (53)4.6.4申请者营运存在的验证 (53)4.6.5申请者域名的验证 (54)4.6.6主管人及经办人的名称、职务、权限的验证 (54)4.6.7证书请求及用户协议的验证 (54)4.6.8.1高风险的申请者 (55)4.6.8.2拒绝签发名单及其他黑名单 (55)4.7EV高级证书的废止 (55)4.7.1废止请求的流程 (56)4.7.2证书问题报告和相应机制 (56)4.7.3处理废止请求的时限 (56)4.7.4单域名EV高级证书的废止 (56)4.7.5多域名EV高级证书的废止 (57)4.8签发接受EV高级证书 (58)4.8.1单域名EV高级证书的签发 (58)4.8.2多域名EV高级证书的签发 (58)4.8.3证书发布 (59)4.8.4废止信息发布形式 (59)4.9审计 (59)5证书颁发的法律条款 (59)5.1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的责任和义务 (59)5.2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责任的豁免 (60)5.3证书持有者的责任和义务 (60)5.4证书持有者的保证 (62)5.5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注册中心(RA)的责任和义务 (62)5.6依赖方的责任和义务 (63)5.7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储存库的责任和义务 (63)5.8证书责任限制通知 (63)5.9CNNIC可信网络中心对有缺陷的EV高级证书所承担的责任 (65)5.10证书废弃列表的发布 (65)5.11信息的发布 (65)5.12信息准确性 (65)5.13保险计划 (66)5.14条款冲突 (66)5.15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所有权 (66)5.16管辖法律 (66)5.17司法机构 (66)5.18分割性 (67)5.19费用 (67)5.20退款 (67)专有名词及术语CA:Certification Authority认证中心CP:Certificate PolicyCPS:Certification Practice Statement证书业务规则CRL: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证书废止列表CSR:CVC:EPKI:EV高级证书: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联盟ITU-T:MDC:OCSPOID: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PKIX: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X.509公钥基础设施X.509 PKCS:RA:Registration Authority注册机构SGC: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字层TLS: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X.509:公钥:私钥:依赖方:根证书:主题:证书持有者:1综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为组织机构、政府、以及企业根据此业务规则提供域名增强型可信服务器证书安全服务(也称“EV高级证书”服务),因此根据CA/Browser 论坛提供的《EV指导准则》编写了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的EV高级证书业务规则(以下简称“EV CPS”),作为CNNIC可信网络服务中心的EV高级证书相关业务和系统的运行规范。
近年来互联网性能提高,网站开始盈利,互联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互联网公司开始能够提供可以和NGN竞争的业务并挤压其生存空间。
互联网基本服务免费(个性化)、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等连接(P2P)应用最能发挥互联网分布和自治的优势,在文件共享下载、瘦客户机分布网络存储、通信和协同计算等各个方面将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保持分布、自治的前提下解决容量、服务质量、可靠性、安全以及可接入性等问题。
在现有互联网上建立智能结点重叠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
智能结点重叠网也是P2P的分层检索系统,在网络拓扑探测和病毒防护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录∙•一、P2P概述∙•二、迅雷的基本框架与功能∙•三、迅雷的商业模式∙•四、迅雷的技术模式∙•五、迅雷的经营模式∙•六、迅雷的资本模式∙•七、迅雷的管理模式∙•八、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一、P2P概述1.P2P简介(1)P2P的定义P2P技术,也称为对等网络(Peer to Peer)技术,这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
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
在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
在P2P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P2P应用允许主机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相互通信,众多Peer之间形成一个P2P覆盖网络,从而使各种数据能方便地在普通主机之间共享。
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全球的即时通信、文件共享、分布计算、协同工作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技术迅速成长并不断出现新的应用,众多研究者也在跟踪有关P2P技术,对其应用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P2P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基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发现算法、基于不同发现算法的应用以及P2P 网络安全等,体现出研究的层次性。
目前,常用的P2P应用有Gnutella、BitTorrent、Kazaa、、eMule、Skype、等,国内开发的主要有:QQ直播、PPCN、PPLive、中国电驴、迅雷等。
News Focus32新闻聚焦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2013年4月,新浪微博的用户在使用微博时发现页面变得不一样了。
这是因为去年4月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表明,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左右。
事实上,阿里巴巴这一目标早在六年前就开始酝酿了。
阿里巴巴对于其未来是这样规划的——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电子商务与SNS 完美结合。
这次入股新浪微博,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阿里巴巴要进行社会化转型,而新浪微博恰恰拥有极强的用户黏性和SNS 属性,能够满足阿里巴巴的需求。
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又是新浪微博的第四大流量出口,双方的协同性很强,用户匹配度极高。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进行社交化转型。
对于此次合作,新浪CEO 曹国伟表示,双方会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
当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最大的电商平台相遇时,想象空间巨大。
新浪微博平台的发展将更加稳健。
微博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马云辞职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CEO 职位。
时年48岁的马云说,对于互联网自己已经有点儿老了,要将机会留给年轻人。
他将阿里巴巴CEO 这个职位交给陆兆禧这位已经在阿里巴巴工作13年的元老级人物。
对于未来阿里巴巴的发展,马云在辞职前就留下了一个庞大且互有内在联系的阿里巴巴集团。
主要企业之间交易的阿里巴巴、主做公司与用户直接交易的天猫、主做小公司及个人业务的淘宝、负责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支付宝。
这些架构已经搭建完毕。
马云在致员工的辞职信中提到:“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48岁的我不再‘年轻’,阿里巴巴的下一代比我们更有优势运营好互联网生态系统,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
”马云还说,“70后”和“80后”比“60后”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也表示给年轻一代提供更大的舞台是其责任。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 80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迅雷: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下载报告
Posted on 2014年01月24日 by peng in 下载工具, 用户研究, 网络软件, 行业资讯with 0 Comments 迅雷对外发布了《迅数榜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下载报告》。
此报告在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下,通过对迅雷云加速平台的大数据调研,以第三方视角、从用户体验角度揭晓了当前各大运营商、全国各省市下载峰值速度以及网民的下载使用情况。
整个调研报告主要分为“运营商下载情况”、“全国下载速度的情况”、“趣味数据”三大模块。
是对每年为4.6亿用户提供云加速服务的迅雷产品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一份权威报告,统计范围包括两岸三地34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城市。
统计涉及提供下载带宽服务的运营商不仅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3家一级运营商,还包括了长城宽带、艾普网络、北京电信通、广电网、中电华通、方正宽带、铁通、香港宽频、天威有线等多家二级运营商。
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榜单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省城排名,港台沪名列三甲
迅数榜2013年度榜单公布了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下载峰值速度排行。
2013年全国整体的平均下载峰值速度为737.4KB/S,较2013年年初提升了14%,这显示宽带中国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港、澳、台下载峰值速度仍然居于全国前列,香港以2974.5KB/s拔得头筹,台湾以1668KB/s位居第二。
上海以1190.3KB/s的速度在内地省级地区中继续移居第一,较年初的数据增长12.8%,显示智慧城市宽带提速取得成效。
北京以970.2KB/s紧追其后。
省会城市中,下载峰值速度最低的西宁市仅有上海的一半不到,显示宽带基础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
数据对比,区域性运营商速度峰值领先
通过分析迅雷发布的2013年度迅数榜,可以发现,中国电信和联通加起来占据了全国90%的用户量,但是在下载速度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以725.6KB/s 和723.9KB/s的下载峰值速度落后于长城宽带等区域性运营商。
迅数榜分析认为,以长城宽带为代表的区域性运营商整体平均下载峰值速度领先于三大全国性运营商,这其中有全国性运营商用户量庞大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实
施普惠性政策等的原因,也有区域性运营商地区运营力度大、提速降价的市场策略的原因。
中国电信和联通则因庞大的传统ADSL窄带宽用户牵制导致平均下载峰值速度略为偏低。
区域PK,南北均势,东西递减
从全国大区域下载峰值速度对比来看,南北方下载峰值速度相差不大,电信、联通下载峰值速度趋向均衡。
在北方,中国移动宽带后发优势明显,起点较高,同时加大了光纤入户的市场推广,网络下载平均速度暂时明显领跑。
从东、中、西部的地域走势来看,下载峰值速度呈顺序递减走势,这与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移动的下载峰值速度是个例外,由于移动的用户基数少,且其基础网络比较新,大多使用LAN或者光纤方式接入,所以从数据上看下载峰值速度明显偏高。
用户需求,大容量数据下载成刚需,高清视频潜力巨大
从用户单次下载行为数据分析来看,人均单次下载的文件大小,超过100MB 的有16个省级行政区,而超过200MB的省级行政区有5个,全国的人均单次下载文件大小为113MB,显示迅雷的大容量数据云加速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容量数据下载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刚需;其中山西的人均单次下载文件大小为651MB,为全国之最。
根据对迅雷下载视频资源的数据分析,目前标清视频资源的下载文件数量占62%,而低清仍占26%多,高清及全高清资源已占12%。
从去年12月份的数据与2013年度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高清和全高清视频的占比已稳步提升,这说明随着网络带宽的增长,用户对高清视频等为代表的大容量数据的需求愈来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