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shì) 曾说: “其诗,诗中有画; 其画,画中有诗。”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柴( ) 景(yǐng) 苔( )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柴( ) 景(yǐng) 苔( )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柴( ) 景(yǐng) 苔( )
走进鹿柴,我看到了( ),( ),( )…… 我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独自。 幽篁(huáng):幽静的竹林。
闻:听见。
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只听见有人说话。
深林:山林的深处。 复:又。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夕阳西照的反光。 景,通“影”,日光之影。
照:照射。
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洒落在青苔上。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静。山之所以“空”,是 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个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 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可能无人, 但不可能没有声音。“但闻”二字将其他的声音排除在外,只听见偶 尔传来的“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 其实,“人语响”之后,山林更显得寂静。
课文结构
山林空旷——空山不见人
鹿 人声回荡——但闻人语响
柴 夕阳柔美——返景入深林
景色迷人——复照青苔上
人声入林 (幽静)
光影复照 (幽暗)
山林幽暗 人心宁静
课文主旨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傍晚时分的幽静 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详 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