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注意

教学要求:

1.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掌握注意的规律、注意分散的防止、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3、.掌握注意的品质及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注意概述

二、什么是注意

( 一) 注意的概念

定义: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三、注意的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一)注意的指向性: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二)注意的集中性:

1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3 、注意与心理过程

(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没有心理活动就谈不上有注意。

(2 )注意贯穿到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没有注意就没有心理活动。

注意与心理过程是谁也离不开谁,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略讲)(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 、无关动作的停止。

3 、出现生理性变化。(如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况,但要慎重,还应根据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来综合分析判断。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略讲)

1. 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

2.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一、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的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注意的规律

1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

A 、刺激物的强度。

强度可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举例说明)

B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

A 、需要和兴趣。

B 、情绪情感。

C 、个人期待

D 、有机体状态

2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因素。(只关注主观因素)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最主要的条件)

(2)对兴趣的依从性(培养间接兴趣)。

A 、间接兴趣:即由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

B 、直接兴趣:即由活动过程本身引起的兴趣。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

3 、引起和保持有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练习与熟练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其能够使人以较少的精力取得较大的效果。

只有有意注意参与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只有无意注意参与的活动难以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人的活动中紧密联系着,它们可以在活动中相互配合,互相转化

三、注意分散的防止

1、端正姿势

2、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防止疲劳

5、有固定的学习地点

6、使注意对象尽量符合注意的规律

四、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有意注意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2)激发学习动机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3、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第三节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内容。

二、注意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

(一)注意的范围

1、定义:~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寡的注意特征。

※强调数量的多少

※测量注意的单位时间一般是指0.1 秒。

※注意的范围一般是指视觉注意的广度。

※注意范围大的意义:有利于人们扩展感知范围和提高反应速度。

2、影响注意的范围的因素:

(1 )知觉对象的特点:

A 、材料的组合方式。

B 、材料的数量。

C 、材料的性质。

(2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定义:~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1 )强调时间的长短。

(2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是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同一对象上,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心理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保持不变。(3 )提高注意的稳定性的意义:

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使注意离开需注意的对象。

3、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 )对象本身的特点。

(2 )活动的目的任务。

(3 )人的主观状态

(三)注意的分配

1、定义:~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同一时间

※不同对象或动作

2、注意分配的条件:

(1)活动的熟练程度:

在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或几个动作中,必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是熟悉的,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

※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利于注意的分配。

※没有联系的活动,就难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3、提高注意分配能力的意义: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研究表明,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当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较长,此外,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个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较富创造性。

(四)注意的转移

1 、定义:~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2 、~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中根据新的任务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而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3 、影响注意转移难易程度的因素:

(1 )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2 )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3 )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注意的各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种注意的品质的良好发展都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

※影响注意的品质形成的因素

人的注意特征与个体的先天因素相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训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注意特征和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

※对注意品质的研究的意义

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

三、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一) 随意注意进一步发展

1 、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

2 、中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

3 、在高年级特别是在高中,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

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

(二) 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提高

1 、12岁前儿童学生注意稳定性分别是15、20、、25分钟,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到了

中学阶段,注意力保持45分钟已经毫不困难。。

2 、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但在中学,男生注意稳定性迅速提高。

(三) 注意的范围、分配和转移的品质迅速发展

中学生做笔记、纪律性等都比小学生要有明显进步。

四、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培养

(一)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 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

(三)参与有利注意品质的活动的锻炼。

(三) 加强意志磨炼

复习与思考:

A、按本章教学要求复习。

B、思考本章课后练习第1、2、3、5、6、7、9 题

C、做一做:

一、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指向____和____集中__。

2.注意在心理活动中具有____选择___功能、___保持____功能、调节和监督活动__________功能。

3.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转移同神经过程的__灵活性____有关。

4.人在集中注意时,常与特定的外部变化相联,最显著的表现有适应性运动、__无关动作停止________、___呼吸发生变化_______、形神特殊变化。5.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____

无意注意_______、____有意注意_______、_有意后注意__________三种。6.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着,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___注意的起伏现象________。

7.注意的分配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__一种运动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几

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___。

8.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__注意的转移_________。

9.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___注意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注意的分配______、_______注意的转移____。

10.无意注意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有意注意却受__间接兴趣_________的制约,即对活动的___目的和结果________感兴趣。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伴随各种心理过程的始终。

(R )

2.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W )

3.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1/10秒)所能清楚地觉察到的空间范围的大小。( W )

4.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就没有注意的对象。( W )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明注意的范围比较大,注意的分配较好。(

R )

6.“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R )

7.运动变化的刺激物比相对静止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R

8.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R

)

9.一般来说,微弱的无关刺激不但不会削弱注意,反而会加强原有的注意。

( R)

10.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R) 11.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R ) 12.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转移越容易。(W )

三、单项选择题

1.自觉的、有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2.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是注意的( C )。

A. 分散B.转移C.分配D.范围

3.一天,某班新转来一位同学,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种注意是( C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4.间接兴趣是引起(A )的原因。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5.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C) 。

A. 根本对立的

B. 基本相同的

C. 可以互相转化的

D. 没有联系的

6.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利用学生的( D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D.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及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7.下列事例中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D )。

A. 一个人身着旧装引起人们的注意

B. 围观车祸现场

C. 草坪上有一红衣女子

D. 解题

8.无意注意的特征之一是( B )。

A. 无意义

B. 无预定目的

C. 没有注意

D. 无意识的活动

9.哪一个不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D )。

A. 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B. 培养间接兴趣

C. 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D. 培养观察能力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B )。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选择性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转移

四、简答题

1.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3.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何区别?

4.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5. 如何根据外部表现判断学生上课是否注意听讲?

五、案例分析

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六、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2.怎样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进行教学?

“做一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指向集中2.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活动3.灵活性

4.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发生变化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6.注意的起伏现象7.一种运动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8.注意的转移9.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10.间接兴趣目的和结果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 6.√ 7. √ 8.√ 9.√ 10.√ 11. √ 12. ×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A 5.C 6.D 7.D 8.B 9.D 10.B

四、简答题

(答案参见教材)

五、案例分析

提示:

a、可从注意的分配、分配的条件与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几方面分析。

b、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案例。

六、论述题

提示:

a、答案参见教材

b、观点全面

c、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成语专项训练(答案)汇编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推)己(及)人(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自相(矛盾)拾金(不昧) 千(钧)一(发)(翻)山(越)岭(守)株(待)兔 花(红)柳(绿)神采(奕奕)(鹤)发(童)颜 翠色(欲)流愁眉不(展)一(尘)不染 (秉)烛夜游一(碧)千里眉(飞)色(舞) 1、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 2、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有:花(红)柳(绿)翠色(欲)流一(碧)千里一(尘)不染 3、说明某种道理的词语有:(刻)舟(求)剑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4、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有:(鹤)发(童)颜 5、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有: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愁眉不(展) 6、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秉)烛夜游(翻)山(越)岭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奋不(顾)身弄(虚)作(假)(欣)(欣)向荣阴谋(诡)计 好高(鹜)远神机(妙)算(夸)(夸)其谈高(瞻)远(瞩) 自不(量)力(足)智多(谋)德(高)望(重)斩(尽)杀(绝) 穷凶(极)(恶)(耀)武(扬)威装(腔)作(势)(五)颜(六)色 褒义词:奋不(顾)身(欣)(欣)向荣神机(妙)算高(瞻)远(瞩)(足)智多(谋)德(高)望(重) 贬义词:弄(虚)作(假)阴谋(诡)计好高(鹜)远 (夸)(夸)其谈自不(量)力穷凶(极)(恶) (耀)武(扬)威装(腔)作(势) 三、填写近义成语。 心不在焉(心猿意马)一模一样(如出一辙)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小巧玲珑(娇小玲珑)日以继夜(不分昼夜)海底捞针(海底捞月) 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生机勃勃(生气勃勃)千奇百怪(奇形怪状)眼花缭乱(琳琅满目) 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形影不离(如影随形) 不可胜数(不胜枚举)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心悦诚服(心服口服)千钧一发(危在旦夕)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惊惶失色(诚惶诚恐)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皮包骨头(瘦骨嶙峋)目瞪口呆(呆若木鸡)置之不理(置之度外)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兴国安邦(安邦定国)平安无事(安然无恙) 四、填写反义成语。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一成不变(瞬息万变)垂头丧气(神采奕奕)单枪匹马(千军万马) 横冲直撞(循规蹈矩)奋不顾身(贪生怕死)胸有成竹(一筹莫展)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哑口无言(滔滔不绝)名副其实(徒有虚名)目不转睛(东张西望)不计其数(屈指可数) 安居乐业(居无定所)专心致志(心不在焉)举足轻重(无足挂齿)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同心协力(分道扬镳)千里迢迢(近在咫尺)理所当然(意料之外)风平浪静(惊涛骇浪) 盛气凌人(平易近人) 五、划出下面词语中的别字并修改。 穿.流不息(川)永.往直前(勇)身临奇.境(其)暗.然泪下(黯)目之所急.(及)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小试牛刀】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文,在()里分别填上合适的序号。 ( )小明走在半路上忽然发现一个小朋友在雨中哭。 ( )刚要出门,天下起了大雨。 ( )小明急忙跑上前去为小朋友打伞。 (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 )小明妈妈要小明上街去买酱油。 ( )妈妈连忙给小明一把雨伞。 【阅读训练】 /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第三章课外练习题答案

1. (1)6月8日,存入现金16000元。 借:库存现金 16 000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吉达商贸有限公司户 16 000 (3)6月15日,开具现金支票支取现金8000元。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吉达商贸有限公司户 8 000 贷:库存现金 8 000 分户账

利息=3 937 000×%÷360=(元) 借:应付利息——活期存款利息户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吉达商贸有限公司户 2. (1)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天龙集团户 200 000 贷:吸收存款——定期存款——天龙集团户 200 000 (2) 到期利息=50 000×1×%=1 260(元) 借:吸收存款——定期存款——丽江宾馆户 50 000 应付利息——定期存款利息户 1 260 贷: 吸收存款——活期存款——丽江宾馆户 51 260 (3) 利息=80 000×83×%÷360=(元) 借: 吸收存款——定期存款——友谊商场户 200 000 应付利息——定期存款利息户 贷: 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友谊商场户 200

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友谊商场户 120 000 贷:吸收存款——定期存款——友谊商场户 120 000 (4) 到期利息=100 000×%×1=2 250(元) 过期利息=100 000×65×%÷360=130(元) 借:吸收存款——定期存款——恒信有限责任公司户 100 000 应付利息——定期存款利息户 2 380 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恒信有限责任公司户 102 380 3. (1)12月3日 借:库存现金 1 500 贷: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陈浩户 1 500 (2)12月15日: 借: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陈浩户 3 000 贷:库存现金 3 000 (3)12月19日 借:吸收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陈浩户 1 000 贷:库存现金 1 000

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一) (一)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③谄:奉承拍马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 (一次),陈万年病了,在家休息,将儿子陈咸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拿起棍子要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着了,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挥手让陈咸离开。)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分) (1)欲杖之用杖打(2)具晓所言完全,都 (3)咸叩头谢曰认错 (4)大要教咸谄之大致 2.翻译:大要教咸谄也。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 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经常,常常。)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 ③多言有益乎(好处,益处)④时夜而鸣(啼鸣,鸣叫) (2)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三)、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低头。)②不合其耳也(耳朵听。) ③孤犊之鸣(鸣叫声,作名词。)④即掉尾奋耳(摇摆;竖直。)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小升初成语练习题(有答案)

成语练习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再一次重蹈覆辙,大家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B、他正襟危坐在大厅里,好像在等待一位大师的接见。 C、整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巧妙结合,天衣无缝,可谈性强。 D、树叶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一场寒霜就吓坏了它们。 2、按要求补全成语。 (1)、补充含“然”字的成语 ___怡___然自得道貌___岸___然 __怅____然若失 __豁____然开朗 (2)补充含“影”的成语。 ______弓蛇影浮光__掠____影立______见影化为______影 (3)填动物名补充成语。 狡______三窟风声______唳雕______小技走______观花 (4)、填植物名补充成语。 ______木皆兵胸有成_____ _____暗_____明 望______止渴百步穿______ 投____报____ _____断丝连揠_______助长 ____ ____ 一现 4、根据词语之间的关系写一个成语。 (1)忘本三国演义洛阳刘婵() (2)孙悟空太上老君炼丹踢翻() (3)鱼湖面皱纹() (4)岁寒三友画画自信苏轼() 5、改写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振耳欲聋()张冠李带()废寝望食()意味身长()应接不遐()坐无虚席()流光益彩()不言而语()救死负伤()豪不犹豫()不容争辨()身临其镜() 6、把下面词语按要求分类。 ①繁花似锦②鸟语花香③地动山摇④气吞山河⑤翻天覆地⑥青山起舞

⑦粉妆玉砌⑧山欢海笑⑨枫叶似火⑩势如破竹 A、含比喻的有:1.7.9.10 B、喊拟人的有:2.6.8 C、含夸张的有:3.4.5 7、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异:a、有分别,不相同 b、奇异,特别 c、惊奇。奇怪 d、另外,别的 e、分开 奇花异草( b )异口同声(a )诧异( c )异乡(d ) (2)、绝:a、断绝 b、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c、极,极端的 d、副词,一定,无论如何绝不(d )络绎不绝( a )绝处逢生( b)绝顶聪明( c ) 8、找出下面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改正。 兴国安帮神机妙算书声琅琅粉妆玉砌精兵简政应接不遐和蔼可亲耀武杨威 9、下面两家店铺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1)天下兴亡,_______________ (2)只许州官放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4)司马昭之心,___路人皆知 _________ 11、把下面画横线的部分概括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1)、蔺相如语言严正,道理正确充足迫使秦王交回了和氏璧。(义正词严)(2)、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3)、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从早到晚,来来往往,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川流不息)12、看图猜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拼音,写汉字。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课外阅读题是小学语文的重要题型,很多小朋友们容易在这方面十分,所以平时要多练习,熟能生巧。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提升练习: 1.“临摹”中的“摹”字音是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该选择_____。

2.谢时尼的这幅《梅鸡图》有什么特点? 3.齐白石作为老师,他的哪些行为说明学生的《梅鸡图》非常优秀? 4.“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5.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齐白石先生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你的老师有什么性格特点最让你喜欢吗?简单写一写,表达你对老师的敬意!不少于30个字。 参考答案: 1.mó 手 2.梅花艳丽俊秀,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3.①欣赏很长时间②临摹这幅画③询问学生自己临摹 得好不好 4.C 5.他的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略。 二、我爱语文课文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国际结算第三章 课后练习和答案(中文)

第三章课后练习和答案(一)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 1、我们说票据的无因性是指()。 A、出票人出票没有原因 B、票据成立与否取决于出票的原因 C、票据的付款是无条件的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C。我们所指的票据的无因性是指汇票、支票的付款是无条件命令,本票的付款是无条件承诺。 2、本票分为一般本票和银行本票两种,一般本票指的是出票人为企业或个人,付期期限为()的本票 A.即期 B.远期 C.既可以是即期也可以是远期 D.远期180天以内。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C。本票实际上就是付款人为出票人自身的特殊汇票,大多数国家没有专门的本票法,本票视同为汇票,因此本票的期限和汇票是一致的,本票可以是即期的,也可以是远期的。(注意: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环境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对票据的期限会有不同的规定)。 3、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应为()。 A、银行 B、商业企业 C、银行或商业企业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B。银行承兑汇票就出票人而言属于商业汇票,为补充商业汇票流通性不足的缺陷,银行应出票人或其他人的请求对汇票予以承竞。 4、拒绝证书是持票人在提示票据遭到拒付或拒绝承兑后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的一种证明文件。制作拒绝证书的主要目的是()。 A.持票人可以合法地要求付款退货 B.持票人可以合法地向前手行使追索权 C.证明托收单据由持票人合法持有 D.证明付款人的行为严重违背《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B。票据持有人向付款人提示票据,遭到拒付或拒绝承兑时,必须作拒绝证书,其主要目的是合法地向前手行使追索权。 5、票据的善意持票人是指(),取得了一张表面完整、合格的、有效的持票人。 A、虽未付对价,但由别人无偿赠予 B、善意地付了票据的全部对价 C、无意中拾到,但找不到失主 D、从他人手上低价购得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B。票据的善意持票人就是指支付了票据的全部金额的持票人。 6、.以下何种背书属于空白背书()。 A、Pay to the order of Henry Brown B、Pay to Henry Brown only C、William White William White William White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C。所谓空白背书是指仅转让人签署了自身的姓名,而没有被转让人的姓名。 7、.在承兑交单方式下,如果托收单据中附有汇票,则应要求付款人在汇票上进行承兑。承兑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A.“承兑”字样 B.承兑日期或到期日 C.承兑人签字 D.承兑人地址 分析:正确答案应为ABC。承兑地址是多余的,是没有必要的。 8、.关于汇票的付款时间,如果提示日为4月20日,票面上写明“At 90 days from sight”,则到期日付

最新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 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3.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6.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7.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8.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 1.C 2.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3.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 4.B 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

成语训练(答案) - 副本

一、将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与母校、老师、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的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之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1、人定胜()()津乐道6、投桃报()一穷二() 2、人才济()()征北战7、宁死不()()形毕露 3、语重心()()暖花开8、无()不入()虚乌有 4、声东击()()居乐业9、()冠李戴光()()落 5、至高无()()底捞针10、近()者赤,近墨者黑 三、辩言语,填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言()语6、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2、说了很多的话()言()语7、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言()语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言()语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 4、豪迈雄壮的话()言()语9、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言()语 5、像蜜糖似的话()言()语10、虚假而动听的话()言()语 四、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一()千里刻舟求()翠色()流争奇斗() ()武扬威守()待兔斗志()扬热泪()眶 喜笑()开面面相()掩耳()铃()苗助长 l 故事说道理的: l 再写几个: l 人物外貌神态: l 再写几个: l 景物: l 在写几个: 2.奋不()身弄()作()()()向荣 好高()远沉默是()神机()算 ()()其谈高瞻远()阴谋()计亡命之()褒义词: 贬义词: 五、写出成语故事中的人名 ()负荆请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使前后所填的字意思相反。 例:一()二()前()后()七()八()三()两()同()共()无足()()

四年级课外阅读短文训练及答案(全)

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短文训练 一、我爱语文课文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么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了5个春秋,你也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啊,我爱的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 1、按“我爱语文书”,“我感谢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三个意思分段。(用“||”表示) 2、短文中第2、 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1)形容器物的小而精巧。()(2)形容连续不断。() 4、各用一个成语表示下列意思。(可用文中的,也可自选) (1)没学期我一拿到新书就想看的心情。() (2)上语文课时我的神情。() (3)每天清晨我一遍遍朗读课文时的神态。() 5、用“_____”画出描写语文书的作用的句子。 6、本文的写法是(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借物抒情。()(2)借物喻理。()(3)借物喻人。() 二、______________ 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田野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仙境。||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吧,有点儿清凉,有点儿湿润。比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儿醉意,好像你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起来,东边的天际是灰暗的,渐渐变成暗红的。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一束束,一缕缕,射向天际,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大公鸡的报晓声。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像红色的线,不一会儿 ...,变 ....,像烧红的镰刀,像半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 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丝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短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句,请你用带点词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叠词。 (1)如:斜斜地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完整版)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课后练习 思考题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如果销售量低于2500件,企业将会发生亏损。 3.盈亏临界图的几种形式的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它们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答:盈亏临界图根据数据的特征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和单位式。 使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需要知道企业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即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企业的利润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对比,所以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此时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而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不变时,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就越多。 使用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要知道企业总收入线、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通过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可以知道企业总成本线,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与传统式不同的是,贡献毛益式强调的是贡献毛益及其形成过程。因为贡献毛益是总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所以盈亏临界点就是贡献毛益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点,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固定成本,也就实现了利润。 使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不需要知道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只要知道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即可。它是最简单的盈亏临界图,利于企业管理者理解。当销售量为零时,企业亏损值为固定成本,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当利润线与横轴相交时,企业利润为零,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使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只要知道企业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单位成本线此时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却是一条曲线,通过这两条线的叠加,可以得到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线。产品单价线与单位成本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由此可知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都会对盈亏临界点分析产生影响。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或单价提高,都会使盈亏临界点左移;反之,则盈亏临界点会右移。 4.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的变化对利润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比较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 答: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别。有的因素虽然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能导致利润发生很大变化。换言之,利润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很敏感,这些因素也称为敏感因素。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

小学六年级成语训练试题答案

六年级成语练习答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视)死(如)归千(钧)一(发)花(红)柳(绿) 推)己(及)人 自相(矛盾) (翻)山(越)岭 神采(奕奕) (舍)己(为)人 拾金(不昧)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翠色(欲)流愁眉不(展)秉)烛夜游一 (碧)千里 1、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 2、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有 3、说明某种道理的词语有 4、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有 5、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有 6、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奋不(顾)身弄(虚)作(假)(欣)(欣)向荣阴谋(诡)计 好高(鹜)远神机(妙)算(夸)(夸)其谈高(瞻)远(瞩) 自不(量)力(足)智多(谋)德(高)望(重)斩(尽)杀(绝) 穷凶(极)(恶)(耀)武(扬)威装(腔)作(势)(五)颜(六)色 (舍)己(为)人(视)死(如)归拾金(不昧) 花(红)柳 (绿) 翠色(欲)流一(碧)千里一(尘)不染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愁眉不(展) (秉)烛夜游翻)山(越)岭 褒义词:奋不(顾)身(欣)(欣)向荣 (足)智多(谋)(瞻)远(瞩) 贬义词:弄(虚)作(假)阴谋(诡)计 (夸)(夸)其谈自不(量)力 (耀)武(扬)威装(腔)作(势) 神机(妙)算高 德(高)望(重) 好高(鹜)远 穷凶(极)(恶) 三、填写近义成语。心 不在焉(心猿意马)仗势欺人(狗仗人势)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可胜数(不胜枚举)心悦诚服(心服口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一模一样(如出一辙)小 巧玲珑(娇小玲珑)生机 勃勃(生气勃勃)不由自 主(情不自禁)提心吊胆 (忐忑不安)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皮包骨头 (瘦骨嶙峋)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日 以继夜(不分昼夜)千奇 百怪(奇形怪状)交头接 耳(窃窃私语)想方设法 (千方百计)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目瞪口呆 (呆若木鸡)兴国安邦 (安邦定国) 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海 底捞针(海底捞月)眼花 缭乱(琳琅满目)形影不 离(如影随形)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惊惶失色 (诚惶诚恐)置之不理 (置之度外)平安无事 (安然无恙) 四、填写反义成语。一 心一意(三心二意)横冲直撞(循规蹈矩)哑口无言(滔滔不绝)安居乐业(居无定所) 一成不变(瞬息万变) 奋不顾身(贪生怕死) 名副其实(徒有虚名)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垂头丧气(神采奕奕)胸 有成竹(一筹莫展)目不 转睛(东张西望)举足轻 重(无足挂齿) 单枪匹马(千军万马)生 气勃勃(死气沉沉)不计 其数(屈指可数)理直气 壮(理屈词穷) 尘)不染 眉(飞)色(舞)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七点,睡莲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

大学计算机第三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Word部分 一、单选题 1. 在Word 2010中,如果在英文文章中出现红色波浪下划线,表示(A)。 A.单词拼写错 B.要全部小写 C.语法错 D.要全部大写 2. 在Word 2010中操作中,鼠标指针位于文本区( B )时,将变成指向右上方的箭 头。 A.右边的文本选定区B.左边的文本选定区 C.下方的滚动条 D.上方的标尺 3.在Word 2010的文件存盘操作中,“另存为”是指( C)。 A.退出编辑,退出Word,并只能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 B.不退出编辑,只能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 C.不退出编辑,可以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也可以改变文件名或保存在其他位置 D.退出编辑,但不退出Word,并只能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 4. 在Word 2010中,查找操作( A)。 A.可以无格式或带格式进行,还可以查找一些特殊的非打印字符 B.只能带格式进行,还可以查找一些特殊的非打印字符 C.搜索范围只能是整篇文档 D.可以无格式或带格式进行,但不能用任何统配符进行查找 5. 在Word 2010中,执行“编辑”菜单的“粘贴”命令后(D)。 A.选择的内容被移动到“剪贴板” B.“剪贴板”中的内容被清空 C.选择的内容被粘贴到“剪贴板”D.“剪贴板”中的内容不变 6. 在Word 2010中,有关表格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文本和表格不能互相转化 B.可以将文本转化为表格,但表格不能转成文本 C.文本和表格可以互相转化 D.可以将表格转化为文本,但文本不能转成表格 7. 在Word 2010编辑中,标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进行( B )操作。 A.建立表格 B.段落缩进 C.嵌入图片 D.分栏 8. 在Word 2010中,要设置字间距,可选择( B )命令。 A.“开始”选项卡“段落”组的“行和段落间距” B.“开始”选项卡“字体”组“高级” C.“页面布局”选项卡“字符间距” D.“开始”选项卡“段落”组“缩进与间距” 9. Word 2010的文档中可以插入各种分隔符,以下一些概念中错误的是( B )。 A.默认文档为一个“节”,若对文档中间某个段落设置过分栏,则该文档自动分成了三 个“节” B.在需要分栏的段落前插入一个“分栏符”,就可对此段落进行分栏 C.文档的一个节中不可能包含不同格式的分栏 D.一个页面中可以设置不同格式的分栏 10. Word 2010不可以只对( D)改变文字方向。 A.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 B.图文框 C.文本框 D.选中的几个字符 11. 用Word 2010中对表格进行拆分与合并操作时,正确的是(B)。 A.一个表格可拆分成上下两个或左右两个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用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

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小学生成语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小学生成语专题训练(答案)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使前后所填的字意思相反。 例:一(来)二(去) 前()后()七()八()三()两()推()出() 同()共()无足()()水()石()舍()为() 危在()()半()半()()倒()歪()顾()盼 有()不()()()顿挫能()能()坐观()()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使前后所填的字意思相近。 ()死()伤()机()算()谋()计高()远() ()峰()石()古()青鬼()神()()风()雨 千()万()左()右()东()西()()花()草 无()无()()功()绩()途()路()()失措()身()骨自()自()日()月()()()无路 三、根据要求写成语 1、根据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分别写出四个成语。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4)描写自然景物的: (5)描写人物神态的: (6)描写建筑物的: (7)表现人物的英勇行为的: (8)形容知识丰富的: (9)含有动物名称的: 2、写几个含有叠词的成语 AABB式: AABC式: ABCC式: 3、一、三位意思相反的成语(例:苦尽甘来) 4、二、四位意思相反的成语(例:化险为夷)

5、一三、二四位意思都相反的成语(例:大同小异) 6、一三相反、二四相近的成语(例:生死离别) 7、一三相近、二四相反的成语(例:瞻前顾后) 8、一二相反、三四相反的成语(例:阴晴圆缺) 9、含有修辞的成语 比喻手法: 夸张手法: 拟人手法: 10、不是四个字的成语。(二字、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各一个) 四、写出下面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 ) 初出茅庐( ) 入木三分( ) 三顾茅庐( ) 望梅止渴( ) 图穷匕见( ) 纸上谈兵( ) 背水一战( ) 煮豆燃萁( ) 破釜沉舟( ) 望梅止渴( ) 图穷匕见( ) 指鹿为马( ) 围魏救赵( ) 草船借箭( ) 完璧归赵( ) 卧薪尝胆( ) 负荆请罪( ) 毛遂自荐( ) 闻鸡起舞( ) 五、根据意思写含有“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______________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______________ 形容医术高明:______________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_____________ 形容重归于好:______________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___________ 形容十分喜爱:_____________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____________ 六、根据意思写含有“言”和“语”的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言()语 6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2说了很多的话()言()语7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言()语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言()语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4豪迈雄壮的话()言()语9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言()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