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32
山东省泰安市城区-旧县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陈伟清;王延岭【摘要】山东省泰安市城区-旧县岩溶水系统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为单斜构造式岩溶含水系统,由城区和旧县两个水源地组成,地势总体北高南低,面积约112 km2。
含水系统内地层以新生界第四系和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为主,此外,在南部和北部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太古界泰山岩群火成岩。
本区在构造单元上属鲁西台背斜的一部分,泰莱断陷盆地之西半部。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 NE向的泰山断裂、徂徕山断裂及结庄断裂,NW向的洪沟断裂、滂河断裂、岱道庵断裂。
含水系统包括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地下水动态受降水及人工开采影响明显。
截止2012年底,地下水日均开采量为5.2万m3,接近系统允许开采量5.79万 m3,处于采补平衡状态。
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牟汶河修建拦河坝,河水位抬高引起的岩溶水补给条件变化的研究,确定该含水系统尚具有开采潜力,其潜力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入渗补给。
通过研究计算,目前该含水系统还具有约 2万 m3/d 的开采潜力。
%Tai’an urban-Jiuxian karst water system is located at the foot of the southern Mount Tai in Shan-dong Province,it is a monoclinal structure water-bearing system with two water sources in urban and Jiux-ian.It is high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covering an area of 1 1 2 square kilometers.The water-bearing stratum of the system are predominatly Quaternary,Cambrian and Ordovician,with a large area of Archaean igneous rocks of Taishan group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The tectonic unit is a part of Luxi anticline in the western Tailai fault subsidence basin.Faults include the NE-trending Taishan,Culaishan and Jiezhuang faults,and NW-trending Honggou,Pangheand Daidaoan faults.The water bearing formation includes a pore aquifer in uncosolidated Quaternary sediments and a karst bedrock fracture aquifer in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s.The groundwater is obvious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artificial exploitation.By the end of 2012,th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was 52 thousand cubic meters perday,approaching the allowa-ble with drawal limit of 57.9 thousand cubic meters,which is the equilibrium of exploitation and recharge-ment.Relying on the previous data,changes in the karst water recharge due to the barrage of Muwen River was studi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still has potential for exploitation due to recharge by surface water,and about 20 thousand cubic meters water per day are allowed to be exploited in the water-bearing system.【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泰安市城区-旧县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作者】陈伟清;王延岭【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 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0 引言泰安市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泰山南麓。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严重源缺乏。
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阻碍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提高进我国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勘察水平。
标签:岩溶地区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都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面对日益缺乏的水资源,人们正在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岩溶地区含有丰富的水资源,加强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要。
因此做好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勘察工作非常关键。
1水资源概述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淡水资源。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储量有限。
人们对于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浪费或污染的现象,使得水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为人类所利用,而且会造成循环污染。
面对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总量的提高以及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的的现状,导致当前淡水资源存在严重的缺口。
此外还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更为严重。
例如油轮在江面上泄露、化学工厂排放的危险化学物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另外还有地震造成的日本核泄漏,使得福岛周围十三个地区的淡水变成毒水,不能再为人所用的严重污染。
面对当前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十分严峻,有100多个城市为缺水城市,40个为极度缺水城市。
虽然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地大物博之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在世界一百多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
同时,由于我国有大面积的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幅大。
并且,我国地理跨度大,且地形复杂,加之山脉阻挡等因素,造成地区间降水差异大。
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造成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严峻,水资源配置难度增加。
水资源短缺己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在岩溶地区应用的思考[摘要]本文就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后简称《导则》)在贵州省应用遇到的问题,结合本人在工作经验,提出了《导则》在贵州省及西南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应用的一些思考,并对该《导则》在上述区域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导则;岩溶;应用;思考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以下简称《导则》)2011年6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收到了来自省内外各评价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对贵州省执行《导则》的诸多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导则》在贵州省及西南地区是否适用方面,而执行难度大也是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根据近期收集到的信息同省内外相关专家、技术人员的交流情况以及我们对导则的理解,现就《导则》在贵州省境内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简化《导则》的相关情况提出来,与行业同仁共同探讨。
一、首先介绍一下《导则》在岩溶地区应用存在的问题:(一)该《导则》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对第四系覆盖层厚含水介质、结构几乎一样、且连续稳定的冲积平原区较为适用,不适用于管道、岩溶、暗河广布的岩溶地区,而西南地区多数省区岩溶发育强烈,尤其以我省的喀斯特岩溶发育最为强烈,根据统计资料,与喀斯特岩溶密切先关的碳酸岩占到了贵州省国土面的70%。
岩溶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主要以岩溶裂隙水、岩溶管道水、基岩裂隙水等形态赋存,因此按照《导则》要求对此类地下水进行评价,评价工作开展存在较大困难。
(二)按照该《导则》评价级别的确定方法,贵州省基本上处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属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按此确定的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基本上在二级评价以上,按照二级以上评价要求,在地下水现状调查、现状监测、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等在贵州省应用均存在较大困难。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袁丙华1毛郁1刘俊贤2曾荣庆2(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81;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成都 610072)摘要: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一,开发利用程度差异很大,至今仍有1700万人、2500万亩耕地缺水。
本文在论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和控制岩溶水赋存的主要因素后,还介绍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充分利用潜水位上下岩溶空间的调蓄能力,扩大浅层岩溶水的有效开发潜力;同时,对受古溶蚀控制的岩溶水深循环进行了研究,以开发利用受古溶蚀控制的深部热矿水,改变贫困岩溶石山地区产业结构。
关键词: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浅层岩溶水;岩溶水深循环;古溶蚀1.概况 中国西南两湖两广云贵川渝地区碳酸盐岩连片分布,以滇东、贵州、桂西为中心的约76×104km2的范围内,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44×104km2。
据初步统计,该区岩溶水允许开采资源量达607.73×108m3/a,除去已开采量外,可有效开发利用资源量为516.52×108 m3/a。
但受南方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地下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均一,存在大片干旱缺水区和石漠化地带,八省市区岩溶石山地区迄今仍有1700万人饮水困难,云南、贵州、广西有2500万亩耕地农灌用水不足,石漠化面积达10.51×104km2 ,占碳酸盐岩分布区的25.03%。
工作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各地区的需水要求不同。
傍河城市需水量大,常常因为河水污染而出现缺水,急需开辟地下水水源地。
岩溶平原和较大的岩溶洼地平坝,因地表水缺乏或分布位置低,降水时间匹配不当,农业缺水严重,地下水开发要求强烈。
岩溶地下水补给迳流区,地下水埋藏深,生活和农灌用水开发成本高,缺水贫困问题严重制约地区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脱贫致富已势在必行。
针对这些问题,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八个省市区地调院和桂林岩溶研究所、国家航遥中心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可有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工作。
《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的岩溶地下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生态环境效应,对于保障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市岩溶地下水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
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其分布广泛,对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岩溶地下水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针对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本文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水质指标体系建立: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北京市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水质指标,如pH值、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实地采样,收集岩溶地下水的各项指标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综合评价:结合水质指标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等,对岩溶地下水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四、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经过综合评价,北京市岩溶地下水的质量总体上较好,但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中,城区及工业区的岩溶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在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的超标。
而郊区及农村地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相对较好。
五、岩溶地下水质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岩溶地下水的质量对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岩溶地下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其次,岩溶地下水的质量还影响着土壤的质量和植物的生长。
此外,岩溶地下水的质量还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保护岩溶地下水的质量对于维护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策与建议针对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岩溶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基于DPSIRM概念框架模型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张凤太;王腊春;苏维词【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针对目前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片面性、单个指标隶属信息遗漏及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以岩溶典型区-贵州省为例,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 DPSIRM 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集对模型对贵州省2005~2012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和2006年整个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7~2012年处于较安全状态,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呈现整体转好的态势。
水资源的状态和水资源管理是目前影响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继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是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根本保障;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
【总页数】10页(P3511-3520)【作者】张凤太;王腊春;苏维词【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相关文献】1.面源污染视角下的岩溶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基于PSR-物元可拓模型的分析 [J], 张凤太;赵卫权;苏维词2.基于变权理论和DPSIRM的中国森林生态安全评价 [J], 李坦;陈天宇;米锋;马龙波3.基于DPSIRM概念模型的区域性水利工程效能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J], 何金艳;罗英;张成龙4.基于DPSIRM模型的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J], 赵磊;王立权;戴长雷;庚军辉5.基于“生态要素-DPSIRM”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J], 董媛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隧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评价1.1DK244+018〜DK246+751段该段主要位于深部循环带,岩溶发育相对较弱,洞体及其上部有相当厚度的弱岩溶发育地层(wlsl、wlt)阻隔,岩溶和岩溶水相对较少,但因为发育有区域性断裂,将浅部岩溶水导入洞内,可能发生涌水突泥,应增强超前预报。
据GDP-32物探显示,在DK246+450〜+500,标高950m(隧道标高在850m附近)范围内存有异常,其范围约17m(宽)X6m(深);Eh—4物探显示在DK246+375〜+550存有低阻异常,标高935〜980m。
二者吻合较好,该异常体处在隧道上方约100m处,是否为岩溶水管道流的显示,值得注意,应做好洞内进一步超前探查,和采取应对措施的准备。
另外本段还发育多个物探异常区,主要有:DK245+050〜+275(EH—4)、DK244+490〜DK245+940(GDP—32)、DK245+568〜+787(V6、WL—3)等异常,皆在深部elt泥质条带灰岩、页岩地层中,当前尚难解释,但应引起重视。
预测此段隧道正常涌水量24471m3/d,最大涌水量92189m3/d。
1.2DK246+751〜DK248+728段此段出露地层寒武系e2gn、e3hz灰岩、白云岩等,岩溶发育水准较高,形成的较大型管道流多在该地层;奥陶系(0)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与页岩,发育多层相对隔水层。
岩溶发育水准较低,岩溶漏斗、落水洞少见,而且规模较小。
因为山顶部岩溶水向NW侧分流,多在寒武系顶部、下奥陶系底部隔水层界面处汇合,沿纵向运移,并发育规模较大的岩溶管道、暗河和大泉,隧道处在该岩溶水丰水段,特别是阻水层界面易形成较大涌水突泥,尤其本段为反坡排水地段,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物探在此段发现多个低阻体:V6物探WL—4号低阻体(DK247+070〜+250)、WL—5低阻体(DK248+120〜+750)、GDP—32在DK246+750〜247+240,分析可能为富水区,在施工中应增强防范,采取超前预报查明其性质、规模、危害水准,采取相对应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