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11
顶管施工危险识别1. 引言顶管施工具有很高的风险,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危险识别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帮助工作人员识别和评估顶管施工中的危险因素,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2. 顶管施工中的常见危险在进行顶管施工时,存在以下常见的危险因素:-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下土层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坍塌、滑坡和下陷等问题。
- 地下水问题:地下水的渗漏和涌入可能导致洞穴内的水位过高,增加顶管施工的风险。
- 工地交通:施工区域内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
- 机械设备操作:操作机械设备时,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以避免事故和伤害。
- 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声、尘土和挥发性化学物质等环境污染物,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
3. 危险识别和评估步骤为了有效地识别和评估顶管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收集信息了解施工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施工计划和人员组成等。
步骤二:识别危险因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逐一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地质不稳定、地下水问题、交通安全、机械设备操作和环境污染等。
步骤三:评估危险程度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可以使用评估工具、经验判断和专业知识等进行综合评估。
步骤四:确定控制措施针对每个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危险因素对施工过程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步骤五:监测和修订定期监测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危险识别和评估结果。
4. 小结顶管施工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通过正确的危险识别和评估,可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都要重视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危险识别和评估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
顶管工程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一、顶管施工流程图2. 危害识别危害识别表危害识别表危害识别表危害识别表危害识别表危害识别表三、顶管施工危险源点控制措施3.1 使用规定和标准控制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范CECS246-2008混凝土排水管基础和接口 D4S516(替代顶管和微型隧道技术 95S516)工程机械使用安全检验技术规程GJG160-2008工程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砂浆搅拌机JG/T42-2006起重机械过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起重机械操作使用规程JG/T10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99施工安全检验标准 JGJ 59-99 高处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使用、检验和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GB 3787-93施工场地边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3.2 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公司顶管工程建设预防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安全技术公开制度安全检查系统各类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保障基金保障制度3.3 监督检查控制要点3.3.1,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3.3.2,严格控制施工资质不一致的施工队伍参与施工。
3.3.3,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通报制度3.3.4.严格控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要求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3.3.5,严格按照现场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调查程序。
3.3.5, 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3.3.6,控制顶管设备检查、安装和顶进过程的安全操作。
3.3.7.监控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活、有效。
3.3.8,临时用电应符合《JGJ46-200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3.9.开关盒的设置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和《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使用》的有关规定。
3.3.10, 基坑和管道内的照明电压应控制在不超过12伏的安全电压。
顶管工程施工风险辨识方案一、顶管工程施工风险辨识1. 地下管道敷设阶段:地下管道敷设是顶管工程的第一步,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下管道受力:在敷设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结构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管道受力失稳,增加泄漏的风险。
- 施工材料选用: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管道材料质量不合格、管道连接不牢固等问题,可能会造成管道损坏、泄漏等安全隐患。
2. 隧道开挖阶段:隧道开挖是顶管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条件变化: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岩石崩塌、地层变化等情况,导致隧道结构稳定性下降,增加坍塌风险。
- 施工设备故障:开挖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工程进度延误,增加施工安全隐患。
3. 地基处理阶段:地基处理是顶管工程的关键环节,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基承载能力:地基处理过程中,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地基不稳定,增加地基沉陷风险。
- 施工技术不当: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如果不当,可能导致地基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
二、顶管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顶管工程施工前,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环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顶管工程施工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严格质量管理:在地下管道敷设、隧道开挖和地基处理等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把关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降低施工风险。
4. 健全安全监测体系:在顶管工程施工中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体系,对敷设管道、隧道结构、地基变形等施工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5. 强化应急预案:建议在顶管工程施工前,编制完善的施工风险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应对,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流程,以应对突发事件。
排水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防范措施A.危险源的识别一、物体打击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独脚吊杆起吊重物时绳断、脱钩、井上物体放置不当跌进井下造成的物体打击。
2.顶管施工过程中龙门吊、吊车向工作井内下管挂管方式不当及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当,钢丝绳断裂造成的物体打击。
3.顶管过程中顶铁放置不当造成蹦铁产生的物体打击。
4.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沟槽边物体放置不当跌进沟内造成的物体打击。
5.顶管管材放置不当造成滑管产生物体打击。
6.顶管机高压油管脱落,高压油产生物体打击。
二、土方坍塌1.开槽埋管施工中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沟槽坍塌。
2.开槽埋管施工中砼路面下形成神仙土造成的土方坍塌。
3.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施工中砼井壁灌注不及时造成的土方坍塌。
4.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中随意改变井壁结构造成的土方坍塌。
5.顶管施工中,顶进人工回填卵石地层及其它不稳定地层掘进过长造成的土方坍塌。
三、高空坠落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过程中,井边围栏不围护或围护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上下人爬梯安装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独脚吊杆操纵职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
2.工作井进场及转场施工中,搭设龙门吊,拆、装简易出土龙门吊,工作职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
四、触电1.工地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配电线路不符合安全规定造成漏电。
2.电缆线老化、与使用功率不匹配造成漏电。
3.线缆接头未用尽缘胶布包扎,接头处设搭接造成脱落。
4.各种电器没有防雨、防潮措施造成漏电。
5.穿越各路口明设电缆没加设防护套管产生漏电。
6.无上岗证擅自上岗作业造成事故。
五、有害气体危害1.顶管及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挖断不明管道造成气体泄露。
2.进进现状给水井及排水检查井不留排气时间,造成气体危害。
六、交通事故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开槽埋管施工作业面未按规定围护防护栏。
2.施工作业现场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牌、限速牌、禁止通行牌、夜间警示灯或警示灯夜间不亮造成交通事故。
七、公用设施破坏1.地下给水管、排水管在施工中破坏。
供排水管路安装危急源辨识煤矿供排水管路安装危急源辨识1、危急源:现场施工环境恶劣,顶板及巷帮不好。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裂层掉落伤人。
预控措施:巷道顶板、巷帮无离层、无裂隙、无活矸。
2、危急源:装车后水管捆绑不牢固。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水管掉落伤人。
预控措施:矿井修理钳工用专用运输车装运水管,用钢丝绳套和铁丝将水管捆绑牢固,方可升井。
3、危急源:卸车时人员协作不当。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伤人。
预控措施:运输工两人以上装卸时,必需有专人指挥,行动全都,要先起一头或先放一头,做到轻起轻放,不准盲目乱扔,以防物料弹落伤人或砸坏设备。
4、危急源:水管安装未清理水管,水管内部有杂物。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水管堵塞,损坏设备。
预控措施:矿井修理工在管路安装过程中,对每根水管进行清理,以免杂物堵塞管路。
5、危急源:水管安装未进行耐压试验。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管路漏水。
预控措施:矿井修理钳工在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至少应比工作压力大0.5MPa,并无渗水现象。
6、危急源:水管耐压不够,焊接不牢固。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水管断裂或裂口,碰伤,射伤人员。
预控措施:水管没有跑、冒、滴、漏现象,闸阀齐全,没有开焊痕迹。
7、危急源:拆卸水管时,未将水管固定牢固。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发生水管掉落伤人。
预控措施:①选用合适的工具,用撬棍撬起水管,固定牢固方可拆卸;②矿井修理钳工必需使用合格的扳手进行管路的拆卸。
③拆卸水管时,看管路是否牢靠地固定在巷帮上。
编号:SY-AQ-05491(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排水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防范措施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drainage engineering排水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防范措施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A.危险源的识别一、物体打击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独脚吊杆起吊重物时绳断、脱钩、井上物体放置不当跌进井下造成的物体打击。
2.顶管施工过程中龙门吊、吊车向工作井内下管挂管方式不当及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当,钢丝绳断裂造成的物体打击。
3.顶管过程中顶铁放置不当造成蹦铁产生的物体打击。
4.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沟槽边物体放置不当跌进沟内造成的物体打击。
5.顶管管材放置不当造成滑管产生物体打击。
6.顶管机高压油管脱落,高压油产生物体打击。
二、土方坍塌1.开槽埋管施工中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沟槽坍塌。
2.开槽埋管施工中砼路面下形成神仙土造成的土方坍塌。
3.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施工中砼井壁灌注不及时造成的土方坍塌。
4.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中随意改变井壁结构造成的土方坍塌。
5.顶管施工中,顶进人工回填卵石地层及其它不稳定地层掘进过长造成的土方坍塌。
三、高空坠落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过程中,井边围栏不围护或围护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上下人爬梯安装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独脚吊杆操纵职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
2.工作井进场及转场施工中,搭设龙门吊,拆、装简易出土龙门吊,工作职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
顶管施工危险因素三、危险源的辨识物体打击在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独脚吊杆起吊重物时绳断、脱钩、井上物体放置不当跌入井下造成的物体打击。
此外,顶管施工过程中吊车向工作井内下管挂管方式不当及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当,钢丝绳断裂也会造成物体打击。
另外,顶管过程中顶铁放置不当,也可能造成蹦铁产生的物体打击。
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沟槽边物体放置不当跌入沟内,也会造成物体打击。
顶管管材放置不当,也可能造成滑管产生物体打击。
此外,顶管机高压油管脱落,高压油也可能产生物体打击。
XXX坍塌在开槽埋管施工中,支护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沟槽坍塌。
此外,开槽埋管施工中砼路面下形成神仙土也可能造成土方坍塌。
在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施工中,砼井壁灌注不及时也可能造成土方坍塌。
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中随意改变井壁结构,也可能造成土方坍塌。
另外,顶管施工中,顶进人工回填卵石地层及其它不稳定地层掘进过长,也可能造成土方坍塌。
高空坠落在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过程中,井边围栏不围护或围护不当,上下人爬梯安装不当,以及独脚吊杆操作人员不系安全带,都可能造成高空坠落。
在工作井进场及转场施工中,搭设龙门吊,拆、装简易出土龙门吊,工作人员不系安全带也可能造成高空坠落。
触电在工地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配电线路不符合安全规定时,可能会造成漏电。
电缆线老化、与使用功率不匹配也可能造成漏电。
线缆接头未用绝缘胶布包扎,接头处设搭接,也可能造成脱落。
各种电器没有防雨、防潮措施,也会造成漏电。
穿越各路口明设电缆没加设防护套管,也会产生漏电。
此外,无上岗证擅自上岗作业也可能造成事故。
有害气体危害在顶管及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挖断不明管道可能会造成气体泄露。
进入现状给水井及排水检查井不留排气时间,也会造成气体危害。
交通事故在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开槽埋管施工作业面未按规定围护防护栏,以及施工作业现场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牌、限速牌、禁止通行牌、夜间警示灯或警示灯夜间不亮时,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
顶管施工危险源分析1. 简介本文档旨在对顶管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通过识别和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轻这些危险。
2. 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可能的危险源:2.1 施工场地准备不足- 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 施工区域未进行适当的清理和平整,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2.2 地质问题- 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土质松散、岩层滑坡等问题;- 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塌方、崩塌等意外事件。
2.3 机械设备故障- 机械设备维护不当、老旧等问题可能引发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故。
2.4 施工人员操作不当- 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可能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 可能存在操作疲劳导致的错误操作。
3. 危险源评估和控制措施针对上述危险源,采取以下评估和控制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确保施工现场清理和平整,清除障碍物;- 按照规定设置标识和警示牌,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3.2 地质勘察和评估- 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和评估,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固土质、预防塌方等。
3.3 机械设备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配备专业维修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4 培训和管理-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避免疲劳操作和错误操作的发生。
4. 结论通过对顶管施工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施工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持续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措施。
排水管道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回庆王玫刘文亮回登田1、顶管施工流程图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3、顶管施工危险源点控制措施3.1使用法规、标准控制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D4S516(替代顶管和微型隧道技术95S5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检查技术规程GJG160-20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灰浆搅拌机JG/T42-20063.2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公司顶管工程施工防止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资金保证制度3.33.3.7、监控起重吊车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活有效。
3.3.8、临时用电应符合“JGJ46-200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3.3.9、电闸箱的设置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的有关规定。
3.3.10、基坑、管道内照明电压,控制在使用不大于12伏的安全电压。
3.3.11、查验测量仪器的“检定证书”,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3.3.12、控制管道顶进过程。
遵循“少顶勤纠”的安全施工原则。
3.3.13、按规定做好作业基坑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有效的防止高处坠落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3.4A③对工程安全所需资金给于保证。
④对持证工种及时进行培训和换证。
⑤定时组织安全检查和环境保护检查。
B:项目部(分公司)控制内容①依据现场勘查报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参与验收。
②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告知。
③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予以审验和确认。
④对进场参与作业机具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检验。
C②坚持班前安全活动,服从现场安全管理。
③对运行中的机械设备负责使用、保养和运行中的监察,并做好记录。
④对使用中的供电线路、电闸箱等临时用电设施负责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⑤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顶管施工流程: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专项施工方案;3.制定顶管工艺;4.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顶管施工管理:1.进行地质勘察;2.进行现场勘察,包括物探勘察和基坑降水;3.进行基坑开挖、支护、浇筑顶管工作坑基础、浇筑顶管后背墙等工作;4.安装导轨及后背;5.安装顶管设备,包括起重吊装设备、平台、立架、工作棚、电动控制设备、千斤顶、油泵、顶铁等;6.进行顶管作业,包括下管吊装、顶进、顶进纠偏及过程控制、掏挖土方垂直运输、经纬仪水准仪监控测量等;7.监控副坑支护,防止机头出坑时支护松动引发坍塌事故;8.拆除顶管设备、支护、砌井等;9.进行回填、拔桩等后期施工工作,以及新旧管道的衔接。
危险源辨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分项如下: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需要分析危险源存在的可能性和触发条件,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对地质结构、土层分类、土的参数、地层描述进行分析,以确定施工措施;3.进行现场勘察时,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冻伤、触电、淹泡、坍塌、火灾、伤害等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在安装顶管设备时,需要进行起重吊装设备、平台、立架、工作棚、电动控制设备、千斤顶、油泵、顶铁等设备的安装,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5.在进行顶管作业时,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爆炸等危险源的发生;6.在拆除顶管设备、支护、砌井等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各类伤害和事故的发生;7.在回填、拔桩等后期施工工作中,需要注意新旧管道的衔接,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改写后的文章:各类事故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中包括坍塌、塌陷、触电、损毁文物等。
为了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特种设备作业方案,选择合格分包单位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资格和安全技术交底等都是防护措施的一部分。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创作者:玫霸*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顶管施工流程图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危险源辨识表3、顶管施工危险源点控制措施3.1使用法规、标准控制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D4S516(替代顶管和微型隧道技术95S5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检查技术规程GJG160-200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灰浆搅拌机JG/T42-2006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起重机械操作使用规程JG/T10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9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 3787-9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3.2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公司顶管工程施工防止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资金保证制度3.3监督检查控制要点3.3.1、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
3.3.2、严格控制施工资质不符的施工队伍,参与施工。
3.3.3、严格履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告知制度3.3.4、严格控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要求持证上岗率达百分之百。
3.3.5、严格遵循现场地质勘察和物探勘察程序。
3.3.5、控制混凝土浇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3.3.6、控制顶管设备检验、安装、顶进过程的安全操作。
3.3.7、监控起重吊车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活有效。
3.3.8、临时用电应符合“JGJ46-200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排水管道顶管工程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回庆王玫刘文亮回登田
1、顶管施工流程图
2、危险源辨识
3、顶管施工危险源点控制措施
3.1使用法规、标准控制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D4S516(替代顶管和微型隧道技术95S5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检查技术规程GJG160-200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灰浆搅拌机JG/T42-2006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GB12602-90
起重机械操作使用规程JG/T10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92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 3787-9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3.2执行公司规章制度
公司顶管工程施工防止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批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
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资金保证制度
3.3监督检查控制要点
3.3.1、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应符合法
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
3.3.2、严格控制施工资质不符的施工队伍,参与施工。
3.3.3、严格履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3.3.4、严格控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要求持证上岗率达百分之百。
3.3.5、严格遵循现场地质勘察和物探勘察程序。
3.3.5、控制混凝土浇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3.3.6、控制顶管设备检验、安装、顶进过程的安全操作。
3.3.7、监控起重吊车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活有效。
3.3.8、临时用电应符合“JGJ46-2005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3.3.9、电闸箱的设置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和“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
的有关规定。
3.3.10、基坑、管道内照明电压,控制在使用不大于12伏的安全电压。
3.3.11、查验测量仪器的“检定证书”,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3.3.12、控制管道顶进过程。
遵循“少顶勤纠”的安全施工原则。
3.3.13、按规定做好作业基坑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有效的防止高处坠落和
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3.3.14、监控副坑的支护是否牢固,有无变异。
3.3.15、控制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3.3.16、监督环境保护实施力度。
3.4分级控制内容
A:公司级控制内容
①对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批准并对顶管工程
进行组织验收。
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实施勘察,并告知相关地下设施产权单位。
③对工程安全所需资金给于保证。
④对持证工种及时进行培训和换证。
⑤定时组织安全检查和环境保护检查。
B:项目部(分公司)控制内容
①依据现场勘查报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参与验收。
②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风险告知。
③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予以审验和确认。
④对进场参与作业机具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检验。
⑤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器材、材料进行合格鉴定。
⑥保证采购安全合格达标的各类安全防护用品及用具。
⑦监督安全生产,纠正违章作业,杜绝安全事故。
⑧项目部每日按时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⑨对工程参建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控制施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确保现场及周边环境,不因施工而遭到破坏。
⑩及时调整施工现场的声、光污染,不扰民,少扰民。
C:操作人员控制内容
①各岗位作业人员,严格履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②坚持班前安全活动,服从现场安全管理。
③对运行中的机械设备负责使用、保养和运行中的监察,并做好记录。
④对使用中的供电线路、电闸箱等临时用电设施负责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⑤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⑥文明施工、文明作业,人人懂得并做到“三不伤害”原则。
⑦负责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
做好各类污染源
的控制,自觉保护作业环境,不因工程施工而扰民和破坏环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