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公路施工和环境保护毕新宁(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青海西宁810000)-●似主淄V A L L E工工程科学【摘要】阐述公路建设中要积极采取的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措施.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 U9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l120091--O'l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公路的建设史是如此,投资多,规模大,建设速度快,新建公路咀程迅速增加,然而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与污染也日益突出。
为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但这毕竟是思路,要把这思路付诸实现应在工程中增加环境监理和保护,确保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落到实处。
一、公路麓工对环境造戚的影■(1)因路摹占地,使沿线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对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2)因填筑路堤取上和开挖路堑弃土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3)公路J二程在处理不良地段时会导致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山体稳定,以至造成大量泥沙淹没覆盖地表的植物、耕地,堵塞河道,摧毁水利设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4)公路施工中有砦特殊工程,将改变地下水的运动条件。
若处理不当,会引起地卜.水位下降、改变地面水流运动规律和洪水排泄通道,影响部分植被的自然牛长状态。
(5)有些公路路线穿越原始保护区,破坏了野生动植物自然起栖、繁衍和自然生态平衡。
(6)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水上流失严重。
(7)在公路隧道和挖方地段,挖方量过大,多余的土石方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便运往填方段,不得不进行弃渣(弃土)处理,若处理不当,会产牛新的水十流失.造成牛态环境破坏。
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措施摘要:公路建设工程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方面。
文章由公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引出生态公路工程理念,并具体阐述生态公路工程技术原理和环保措施,以优化行车环境,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影响措施当前,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公路建设首先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要具备视线引导、缓冲、强调目标、标志等作用,而且要注意环保,美化周围环境。
公路施工建设需要技术支持,这是一种以植被恢复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技术。
如果技术处理不到位,公路建设工程通常会引起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者会破坏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路堤、路堑边坡及其它开挖面等施工部位。
人们要恢复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正视当前正在蔓延的生态危机,改变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传统经济观念,注意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
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1 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开挖坡度大或地质构造薄弱地带后,开挖面或填方部位边坡裸露,被雨水冲刷后极易出现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公路施工技术措施不合理,或大范围爆破会造成地层松动,影响施工质量;施工阶段土、石等材料无序堆放,一旦遇上暴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取土场土体结构被破坏,且土体表层无植被覆盖,如遇降雨天气,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1.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阶段频繁挖填土方,原有的土体结构被破坏,而且也严重破坏了周围环境;失控的取弃土,造成了人为的地质病害;频繁切割地形使原有的水文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特别是施工取土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表土层,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地表植被。
这些破坏皆由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起,施工建设部门普遍缺乏环境保护,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设计未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导致公路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出现气候热岛、环境污染、能量耗散、景观割裂、生物多样性减少、廊道效应等生态负效应。
浅谈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摘要公路施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采取措施降低其负面影响。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路施工对环境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后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若干控制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环境;控制中图分类号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66-02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若干负面影响,其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公路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破坏主要指公路施工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路施工对环境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后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若干控制措施。
1 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1 破坏地表植被公路建设是一条线,对地面扰动面较大,破坏类型有多种,其中对植被的破坏主要体现在:1)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时需对公路征地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填筑或开挖,从而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2)施工便道、材料堆场及其他临时用地因施工作业的影响,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3)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取土、石或弃土、弃渣,使原有地表植被遭受破坏;4)施工期间建筑材料运输、机械碾压及施工人员踩踏等造成公路建设区域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1.2 引起水土流失地表植被在遭受破坏后,地表坡度、坡长会改变,土壤表层将裸露,从而使其抗侵蚀能力降低,诱发水土流失。
公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取土或弃土、弃渣,受地形及运输条件的限制,这些弃土、弃渣可能被就近处置形成松散的岩土构造。
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并可能影响到后期公路的安全运营。
另外,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内的临时便道、临时土石堆场及其他临时用地,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一遇暴雨或大风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3 破坏生态系统公路施工产生的强光照射、噪声等会干扰动植物的正常生活规律,程度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植物的死亡以及动物生理紊乱而影响其种群繁衍。
浅谈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摘要: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环境保护问题。
一是公路设计要考虑环境因素;二是公路施工、运营要防治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道路绿化具有保护路域环境、美化路容、改善行车条件等功能,对保持公路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也大量的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公路绿化等浅谈一下体会。
1 公路设计与环境因素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改善和提高大陆环境质量。
在设计中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应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当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土规划,进行充分论证,确定路线位置。
道路用地应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多利用荒地,荒坡,滩涂等荒芜用地。
农田地区的路基应尽可能降低高度,并设计支档结构,减少占地。
当通过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人工蓄水防洪设施时,尽量避让或修建桥涵跨越,而不影响其排灌功能与要求。
1.2 保护人文景观与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公路选线设计时,对其沿线已发现文物,遗址,名胜古迹,风景区等,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
对重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应避让。
如对其产生干扰,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公路应避让生态环境中所列保护对象,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有条件时要进行环境补偿。
路基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是道路工程中最基础的部分。
然而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路基周围的环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前准备
1. 环境调查
在进行路基施工前,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周边土壤、水源等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 施工方案制定
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施工方式等,以最大
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过程管理
1. 土壤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围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的可能性,例如
覆盖土壤、合理排水等。
2. 水源保护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源污染的可能性,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规,防止污水
直接排入水源。
3. 废弃物处理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合理处理,分类处理、妥善运输,避免对周
围环境造成污染。
四、施工后整治
完成路基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环境整治工作,修复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
损坏,还原自然生态。
五、总结
路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全面考虑环境因素,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并加强管理。
只有合理施工,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公路工程施工环保措施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环保措施:
(1)对施工工人进行保护动植物的教育和培训,明确保护责任;
(2)在施工过程中严禁破坏用地界以外树木和其他植被;
(3)施工弃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抛弃,所有的弃方均运至设计好的弃土场堆放;
清表土及清淤泥也不得废弃,将不含石块、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表土和淤泥集中,合理选择临时堆放场地临时堆放,供土场的恢复和绿化用。
(4)施工中建造临时沉淀池以减少被扰动土壤的水土流失情况。
土沉淀池一般为0.5m深,规模依据汇水面积大小和地形确定;
(5)必要时在沉淀池排水出口设置布或土围墙,施工废渣按环保部门规定消纳,其增加的费用不另行计量;
(6)筑路或切割地形时,将对切割的坡面进行护坡处理,或植草绿化;
(7)在暴雨来临前不能实施永久性防护措施处,将在动土点或其它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点用草垫加以防护;
(8)对施工临时占地,将原有表层熟土收集起来统一堆置,并播散草籽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待施工完毕将这些熟土恢复和整理;
(9)尽可能早地恢复取土坑,不要等施工结束后再对取土场进行恢复;
(10)保持排水系统的通畅,保证在任何时候其都具有良好的工作状况;
(11)随时与气象部门联系,对地质不良地段的路基施工尽量避开雨季。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摘要:进行道路建设时,加强道路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
本文就如何在在公路工程中的体现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体现一、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
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电力电讯、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保护植被。
注重道路美化、绿化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防噪性卫生防护林,搞绿化美化工程,既能美化路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噪、吸收汽车尾气及粉尘,净化空气,减轻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林带,防噪减污效果更佳。
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社会代价最小为目的,采取“最佳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初级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
二、环境保护在公路工程中的体现(一)要将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在公路工程设计全过程之中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
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摘要】公路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在公路建设中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
通过案例分析成功的环保与景观设计结合的公路项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技术手段和方法也是提高公路设计中环保与景观设计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长远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环保与景观设计将在公路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环境。
【关键词】公路设计、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平衡、案例分析、技术手段、方法、水平提高、长远意义、发展趋势、应用。
1. 引言1.1 公路设计的重要性公路设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
公路连接了城乡、串联了各个地区,是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
良好的公路设计能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路设计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公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风险和危害。
公路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环境的影响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公路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生态破坏,保障生态平衡,成为提高公路设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公路设计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将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理念融入设计中,实现公路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1.2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意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环境保护意味着对周围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可以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有效保护生态平衡。
而景观设计则是为了让公路更美观、更舒适,提升路途旅程的质量,使人们在驾驶或行走时能享受到自然风光和良好的视觉体验。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是公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更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同时创造美丽宜人的交通景观。
环境保护是公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公路建设往往需要开拓土地,因此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公路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减少对水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路线选择和线路规划,尽量避开敏感区域,减少对珍稀物种和植被的干扰。
我们可以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建设湿地和植被带等,来保护水源和土壤。
还可以采取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景观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公路作为城市交通的血脉,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更应该成为城市的名片和风景线。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公路的美观度和形象,为驾车者提供愉悦的驾驶体验,同时也为周边居民和游客创造宜居和宜游的环境。
景观设计可以包括路侧绿化、景观雕塑、人行步道、休闲广场等。
在路侧绿化方面,可以选择适宜的花草树木进行种植,形成绿色隔离带和绿色廊道,净化空气,缓解道路交通带来的噪音和尾气排放。
在景观雕塑方面,可以选取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雕塑作为装饰,丰富公路沿线的景观元素。
在人行步道和休闲广场方面,可以为行人提供便利的步行通道和休息场所,鼓励人们步行旅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在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植被带的种植和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水质,减少水源污染,形成自然景观。
景观设计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植被选择和布局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对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应该在公路设计中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是不可分割的。
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的路线选择和线路规划,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减少对水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摘要:高速公路建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也标志着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发展。
其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缺的交通运输通道之一,促进了经济流通和文明发展。
建设高速公路时,环境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剖析了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管理措施,旨在促进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前言:通过提高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质量,可以为车辆构建具有保障性的出行条件,为人们提供心旷神怡的行车环境,有利于延长高速公路使用寿命。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逐渐成为主要内容,交通运输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规范与要求,明确相关工作内容,制约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单位施工行为,降低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1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重要性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是必不可缺的工作环节,其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升工程价值以及工程效益,不仅可以提升社会经济水平,也可以减少自然灾害[1]。
由于高速公路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开展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带动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概述结合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特点,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以确保最终构建的观赏性以及实用性。
例如,工程设计期,需要设计人员设计有关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方案:路线与景观、如何防止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维护等;工程施工期,需要施工人员贯穿绿色施工理念,选择节能降耗的材料投入使用中,降低公路病害发生率;工程结束后的维护期,需要做好运输管理工作、防治环境污染等。
3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措施3.1 了解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污染源在开展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首先了解工程污染源,也即在不同工程环节中存在何种影响因素,会阻碍管理工作。
浅谈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摘要: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针对湖北恩施地区的特定环境及村镇森林附近的特殊施工环境,结合具体工程,对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及措施落实的一些经验进行了介绍,给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公路建设的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沪蓉西高速重山区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1 工程概况
湖北沪蓉西高速是沪蓉西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高等级公路网规划“五纵三横一环”中主要的“一横”。
沪蓉西项目地处重山区,项目途经区域是土家、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沿线森林茂密,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脆弱,业主对环保水保要求很高,环保水保工作的技术难度和投资都较大。
①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土路肩培土、土路肩硬化、收费站水泥混凝土路面;②桥隧工程: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隧道内沥青混凝土面层;③超高缓和段路段:超高缓和段加设盲沟;④路基路面排水:土路肩排水、路基中央分隔带排水、路基超高路段排水、路面排水沥青混凝土拦水埂;⑤附属工程:服务区、停车区的主通道的所有路面结构层。
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实施细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搞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项目部将按照业主、招标文件及当地政府的有关要求,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努力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2.1 从“头”抓起,建立环保体系
2.1.1 从“头”抓起,树立环保理念
我项目要求从项目经理、各分管副经理直到各施工作业班组都要树立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理念。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不破坏是生态保护的最高层次。
“不破坏”当然是最好了,但在实际当中,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我们要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确定敏感性因素,制定出管理应变对策。
因此,从领导到每一个员工对生态保护的理解都要上升到最高层次,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保持一致。
项目部购买了大量环保书籍参阅,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环境保护工程师都进行了系统的环保知识培训。
并组织环保知识普及班,对项目职工进行环保教育。
2.1.2 建立文明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①项目经理部成立了施工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环境保护工程师主抓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工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管理细则,上报业主同意后实施。
②实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将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和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的绩效风险奖金分配挂钩,凡是出现环保责任性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抵押金不予返还,连同既得绩效奖作为挽回损失处理费用。
2.1.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敏感点概况及措施
2.1.
3.1 沿线声环境及环境空气敏感点概况:
2.1.
3.2 对以上环境敏感点的解决措施
①声环境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做到消除或降低环境污染,做到施工不扰民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a在敏感点前100米竖立警告牌,禁止鸣笛和限速40km/h标志。
b尽量避免和减少夜间施工。
②空气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a专门安排水车在施工期间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用帆布覆盖加以遮掩。
b加强车辆设备的保养,减少废气排放。
2.2 成本列入标书相关内容,舍得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正象没有安全上的投入安全工作就做的不好一样,在环保上没有投入也会陷入被动局面。
因此,对于为了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设施、购买的各种器材将拨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比如:设置沉淀池、施工围挡、撒水降尘、植草绿化等。
2.3 强化施工规划中环境保护意识
①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现场的调查,充分了拌和场周边水文及地址情况,在场地布置中依据调查资料对拌和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做到即能有效排水,又不致水土流失。
②对于临地便道,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对其进行加宽整平,使其路面宽敞、顺通,并结合具体情况修设路边排水设施,做到雨天路面不积水,同时道路排水通畅,不致冲入农田。
尽量少设纵向便道,利用原有道路来运输,以
减少对耕地和草地的占用。
2.4 加强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①在布置拌合、构件预制等场地,设施尽量远离居民区,减少视觉和噪音污染。
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学校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②清洗骨料的水,采用集中收集,经过滤、沉淀或结合实际采用其它方法处理,沉淀池设置在料场出口便道右侧20米处,尺寸为4×3×1.5米,出口加设滤网,采用水泥明沟排放,经检验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到坡下原有公路边沟排水系统,严禁向河道及附近沟渠、农田直接排放。
③在设施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生产、生活锅炉及沥青加热均配备除尘设施,使烟尘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达标排放。
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尾气排放标准,降低运行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