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此景与上文所写之景又有何不同?是虚景还是实景?
3.学生展示评论结果
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 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知识能力反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3.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评价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能些词语上?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4.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突破难点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教师点拨、总结归纳
讨论明确: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整首诗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3.指导点拨
4.总结归纳
1.请朗读较好的同学读上阕,师生共赏。
2.品读讨论,感受形象
⑴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北国雪景的特点是什么?
⑵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作者是如何做到动静相生的?
⑶作者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 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赏析回味,明确全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设境导入
1、展示北方雪景的图片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领会诗言志的特点;体会全诗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写法的精妙。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认知、理解、情感能力较八年级有一定的提高,联想、想像能力也较八年级同学丰富,但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还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把握诗歌内容,通过合作探究体会写作方法的精妙,再通过与《减字木兰词》对比巩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合作能力亦需要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引导进行。
4.题解
5.走近作者
学生观看图片
进行入情景
学习写作背景资料
根据所学诗词知识解题
了解作者
设境导入
根据资料自觉能力的培养
培养解题能力
了解作者
二.学习朗读,初步感知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教师指导朗读方法。
明确节奏、来自百度文库音: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课《沁园春 雪》
作者及工作单位
冯玉怀 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一中
教材分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主题非常鲜明突出,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毛泽东这首诗词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其典范性是不言而喻的。
俱 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1.听朗诵,学生想像词作者秘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者表达的感情。
2.学生体会揣摩。
3.生齐读一遍。
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验意境领会主旨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组织学生朗读
2.教师分组、明确任务
学生背诵
温故知新
二. 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教师检查
学生散读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
深入体验理解
三. 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点拨集体讨论: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1.面对上文所写雪景,作者如何评价?本诗是如何由上阕向下阕过渡的?下阕着重写什么?
2.面对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惜”字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有何作用?
2.导语: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3.展示背景资料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万 里 雪 飘。↗(高昂)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