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1)
- 格式:doc
- 大小:2.07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一)生育与营养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
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 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
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
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 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 公斤,N : P2O5: K2O 平均为3.5 : 1.4:5.0,N : P2O5 : K2O 平均为1.8 : 1.1 : 2.1,即1 : 0.6:1.2。
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 —P2O5-K2O平均为8—5—10 (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
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
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 N:P2O5:K2O 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
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
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 (公斤)。
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一)大田作物1、小麦需肥规律: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1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2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五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植物新品种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根据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第四章新品种保护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第七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第八章扶持措施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鼓励育种创新,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水稻全生育期施肥技术一、合理施肥1、原则:(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
2、施肥方案水稻整个生育期施尿素13-17公斤/亩。
(1)基肥:氮肥40%-45%作为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钾肥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2)蘖肥:氮肥20%-25%作为蘖肥,(3)穗肥:氮肥30%-35%作为穗肥;二、灌水技术措施1、深水返青。
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水分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
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
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
2、浅水分蘖。
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
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
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
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
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
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4、干湿壮籽。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
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农业知识普及了解农作物的适宜施肥量在农业生产中,正确的施肥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
适宜的施肥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不同农作物的适宜施肥量及其相关农业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的施肥需求。
一、水稻的适宜施肥量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适宜施肥量根据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变化。
苗期施肥量一般为每亩15-20千克氮肥,分2-3次施用;抽稻期施肥量为每亩30-40千克氮肥,分2-3次施用;灌浆期施肥量为每亩10-15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次施用。
二、小麦的适宜施肥量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适宜施肥量也会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有所变化。
苗期施肥量一般为每亩15-20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次施用;拔节期施肥量为每亩20-25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3次施用;灌浆期施肥量为每亩15-20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次施用。
三、玉米的适宜施肥量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适宜施肥量也会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有所变化。
苗期施肥量一般为每亩25-30千克氮肥和10-12千克磷肥,分2-3次施用;抽雄期施肥量为每亩30-40千克氮肥和10-12千克磷肥,分2-3次施用;灌浆期施肥量为每亩30-40千克氮肥和10-12千克磷肥,分2-3次施用。
四、大豆的适宜施肥量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适宜施肥量也会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有所变化。
苗期施肥量一般为每亩15-20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次施用;开花期施肥量为每亩20-25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次施用;结果期施肥量为每亩10-15千克氮肥和5-8千克磷肥,分2次施用。
五、蔬菜的适宜施肥量蔬菜是我国人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施肥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的蔬菜种类对施肥要求也有所不同。
以番茄为例,每亩施用有机肥5000-6000千克和复合肥50-60千克,在生长期间分3-4次追肥;以青菜为例,每亩施用有机肥4000-5000千克和复合肥40-50千克,在生长期间分2-3次追肥。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的全部内容。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
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春小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春种夏收。
3、棉花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以及新疆南部,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4、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
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以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6、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尿素一亩地施多少公斤,尿素肥料的作用与功效一亩地的尿素施加量与作物有关,以水稻为例:1、基肥,亩施1500-2000kg有机肥,8.68kg尿素,适量磷肥,70%钾肥。
2、蘖肥,返青后每亩地追施4.73kg的尿素,第二次根据稻苗的长势,每亩地追施1.58kg尿素。
3、穗肥,倒2叶长出一半时,每亩地追施4.35kg 尿素,3.3kg硫酸钾。
一、尿素一亩地施多少公斤一亩地的尿素施加量与作物有关,以水稻为例,每亩地的氮施加总量为7.5-12.5kg/亩,磷的施加总量为3.75-6.25kg/亩,钾的施加总量为4.125-6.87kg/亩。
施肥方法如下:1、基肥每亩地施加1500-2000kg的有机肥,8.68kg尿素,适量的磷肥,70%的钾肥。
2、蘖肥(1)在返青后,结合3cm水层增温促蘖管理,每亩地追施4.73kg 的尿素。
(2)第二次根据稻苗的长势,进行调控追肥,每亩地追施1.58kg 尿素。
对于稻苗稀、叶色黄、植株矮处,多施,反之则少施。
3、穗肥在倒2叶长出一半左右的时候,结合间歇灌溉水层管理,追施穗肥。
每亩地追施4.35kg尿素,3.3kg硫酸钾。
4、粒肥在始穗至齐穗期间,根据水稻长势,结合干湿灌溉水层,每亩地追施3.17kg尿素。
5、各时期施肥比例(1)对于氮肥,水稻各时期的施肥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
(2)对于钾肥,水稻各时期的施肥比例为基肥:穗肥=7:3。
(3)对于磷肥,一般全部用作基肥。
二、尿素肥料的作用与功效1、尿素可以提高叶片的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从而起到调节作物花量的作用。
2、对于桃树和油桃树,使用高浓度的尿素(超过7.4%)喷洒1-2周后,可以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
3、按照尿素:洗衣粉:清水=4:1:100的比例混合喷洒在植株上,可以防治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
4、作为基肥、追肥使用,可以给作物提供大量的氮,满足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
农作物尿素施用量表
尿素施用量因农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而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不同农作物尿素施用量参考:
1. 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每亩施用5-15公斤尿素,或每公顷施用75-11
2.5公斤尿素。
2. 叶菜类作物(如菠菜、生菜等):每亩施用1-2公斤尿素,或每公顷施用15-30公斤尿素。
3. 果树(如苹果、梨、葡萄等):每株施用0.5-1公斤尿素,或每公顷施用30-50公斤尿素。
4. 番茄、黄瓜等蔬菜:每亩施用1-2公斤尿素,或每公顷施用15-30公斤尿素。
5. 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每亩施用5-10公斤尿素,或每公顷施用75 -150公斤尿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施用量仅供参考,实际施用量需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和气候条件等适当调整。
尿素施用时,还要避免过量施用,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施用尿素时,还要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1. 作种肥:尿素中的缩二脲对幼苗和种子具有毒性,不宜用作种肥。
2. 表面撒施:尿素应在土壤中深施,避免地表撒施,以减少氮素挥发和流失。
3. 施后立即浇水:尿素施用后应等待5-6天再浇水,以利于肥料转化和吸收。
4. 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免降低尿素的肥效。
5. 避免高温和降雨天气施用:尿素施用时应避免高温和降雨天气,以免造成烧苗或肥料流失。
6. 适当浓度:不同作物喷施尿素溶液的浓度应适当,如禾谷类作物喷施浓度为1.5-2%,果树为0.5%。
最后,建议根据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尿素施用。
农作物生育期及需肥规律一、小麦(一)生育期1、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由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提早而成熟期推迟。
生育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小麦第1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叶伸出2cm左右的日期。
4、分蘖期:田间50%以上麦苗第1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
5、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50%以上麦苗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安徽省大约为2/10。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
安徽省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挑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
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
安徽省为4/20左右。
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粉粒散出。
12、成熟期:包括乳熟期(15d左右)、蜡熟期(5~7d)和完熟期。
(二) 需肥规律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绝对量增加,而单位干物质含有量渐趋减少。
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有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小麦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为给小麦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还必须了解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1、小麦从出苗经过分蘖到拔节,是苗期阶段。
适期播种的小麦从播种到出苗约5-6天,小麦在幼苗建成过程中从种子萌发、出苗到三叶期以前,生长消耗的物质主要依靠种子胚乳中贮存的养分。
从小麦第一片绿叶伸出芽鞘后,植株就由胚乳营养向独立营养过渡,根系就已经开始从土壤中吸取矿物质营养;由于苗期阶段植株生长量小,吸收养分的绝对量不大,直到麦苗起身前,体内积累的氮,磷、钾还不到小麦一生吸收总量的1/5;当第三片叶出现,小麦就彻底转向独立营养,一般由出苗到三叶期需12-15天。
用农肥时间表一、春季春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农肥施用的重要时节。
在春季,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农肥,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1. 早春施肥早春是作物生长的起始阶段,此时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小,而且土壤温度较低,养分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早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这些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中春施肥中春是作物生长的迅速阶段,此时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而且土壤温度逐渐升高,养分的吸收速度也加快。
因此,中春施肥应以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为主,如复合肥、尿素等。
这些肥料含有高浓度的养分,可以快速满足作物的需求,促进作物生长。
二、夏季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也是农肥施用的关键时期。
在夏季,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农肥,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1. 生长期施肥夏季是作物的生长期,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土壤温度较高,养分的吸收速度也较快。
因此,夏季施肥应以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为主,如尿素、磷酸二铵等。
这些肥料含有高浓度的养分,可以满足作物的需求,促进作物生长。
2. 补充施肥夏季是降雨较多的季节,降雨会冲刷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养分的流失。
因此,夏季施肥时,应加强补充施肥,以补充被冲刷掉的养分,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三、秋季秋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农肥施用的重要时期。
在秋季,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农肥,以保证作物的丰收。
1. 收获前施肥秋季是作物收获的前期,此时作物已经进入成熟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小。
因此,收获前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稻草、秸秆等。
这些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收获后施肥秋季是作物收获的后期,此时土壤中的养分已经被作物吸收完毕,土壤肥力较低。
因此,收获后施肥应以有机肥和矿质肥为主,如农家肥、复合肥等。
这些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为下一季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保障。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一)农作物生长中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因地制宜的施肥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适应土地条件,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式。
以下是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方案。
一、玉米1.氮素: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60至200千克的氮素;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20至160千克的氮素。
2.磷: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磷;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40至80千克的磷。
3.钾: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钾;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40至80千克的钾。
二、水稻1.氮素: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240至300千克的氮素;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80至240千克的氮素。
2.磷: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20至180千克的磷;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磷。
3.钾: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80至240千克的钾;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20至180千克的钾。
三、小麦1.氮素: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20至180千克的氮素;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氮素。
2.磷: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磷;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40至80千克的磷。
3.钾: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钾;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40至80千克的钾。
四、大豆1.氮素: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60千克的氮素;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120千克的氮素。
2.磷: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磷;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40至80千克的磷。
3.钾: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中,每亩需要80至120千克的钾;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每亩需要40至80千克的钾。
以上是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种植作物的肥料需求,合理地施加氮磷钾等养分,可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不尽相同。
以下将对一些主要作物的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进行介绍。
1.谷物作物谷物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需肥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
在苗期,主要需肥氮、磷和钾;在拔节期,氮素和磷素的需求量较大,钾素需求也逐渐增加;在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氮素和磷素,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谷类作物的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作物种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以满足幼苗期的需要;追肥主要是在苗期和拔节期及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果树作物果树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与谷物作物略有不同。
果树的需肥规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
在生长期,果树需要充足的氮肥,以促进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有利于芽并形成和分化;在果实发育期,需要充足的钾肥,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果树作物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果树栽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以满足树体生长的需要;追肥主要是在果树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蔬菜作物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与谷物作物和果树作物也有所不同。
蔬菜作物生长期较短,一般分为苗期、生长期和结果期。
在苗期,主要需要磷、钾等养分促进根系的发育;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氮肥和磷肥,促进叶片和茎的生长;在结果期,适量补充钾肥有助于促进果实的发育。
蔬菜作物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施肥三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蔬菜作物栽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追肥主要是在蔬菜生长期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叶面施肥是通过喷洒肥料溶液的方式将养分直接供给叶面,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小麦春季科学施肥建议-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一)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春季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小麦,科学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是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的小麦春季科学施肥建议。
一、地力调查在春季施肥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全面的地力调查。
主要包括土壤性质、水分状况、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和养分水平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结合田间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施肥方案,防止浪费和过度施肥。
二、合理施肥1.氮肥:春季小麦需要大量氮肥,但一次性施用过多,虽然有可能增加小麦产量,但会延长生育期,降低品质,同时还会增加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因此,建议春季小麦氮肥施用量应该在1.5~2斤左右。
2.磷肥:春季小麦对磷的需求较大,一般推荐施用磷酸二铵或硫酸单铵,每亩施用2-3公斤。
同时,可以利用生物菌肥、有机肥等辅助施肥,提高肥效。
3.钾肥:春季小麦对钾的吸收也相对较大,不同肥料中钾的含量也不同,其中,米糠灰中钾的含量较高,可适量掺入作为土壤改良剂,也可选择底施钾肥,每亩施用3-4公斤。
三、施肥技巧1.分次施肥:春季小麦生长快速,需要分次施肥,以保证作物充分吸收养分,同时还能避免根部灼伤,影响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
2.避免氨挥发:由于春季气温较高,施用化肥后易造成氨挥发,导致养分流失。
因此,施肥后要及时覆盖或深埋,确保肥料充分发挥其肥效。
3.施肥时间:春季小麦生长旺盛,一般建议在前期以及拔节期适量施肥,确保小麦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总之,春季科学施肥是保证小麦高产高质量的关键。
正确采取施肥技巧,合理安排施肥方案,还能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等多种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安徽省小麦产业的发展。
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C卷)202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C卷)材料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
五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不断增强,一个充满生机的“活力乡村”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金秋十月,L县文德乡达康产业园区党建联合体的菜农们异常繁忙,采摘下来的一车车优质新鲜的西红柿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上海等地市场。
“今年的西红柿价格真好,一个大棚稳赚三四万块钱!”看着眼前的场景,乡党委赵书记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一切源于L县提出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从2021年开始,L县把文德乡作为党建引领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横向联合7个村,纵向联合40个党组织,规划建设了总面积为2万亩的文德乡达康产业园。
文德乡西山村有水、幸福村有地,如何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将资源整合?产业园党委牵头召开联席会,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起商议。
最后决定,把西山村的水抽到山顶的蓄水池,园区共用;用幸福村的土地建园区蔬菜收购市场,各村共享。
“现在7个村抱团取暖、联建园区,成了一家人!”赵书记说,“我们的党建联合体给产业园注入了活力,使得产业园在整合资源上形成了合力,推动政策、项目、资金、服务下沉,走上了园区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材料二2021年4月,Z大学丛教授带着“艺术推动乡村内生发展”课题来到T县葛家村。
8个月的时间里,丛教授团队和村民共同建设了40多个乡村艺术共享空间,探索出一条艺术设计+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当年就吸引3万多名游客。
2021年年底,积累了一身本领的葛家村村民登上大学讲台。
摇身变成了“乡建艺术家”,艺术激活乡村,“乡巴佬”成了艺术家,葛家村的成功给刚脱贫不久的定汪村带来了很大启发,经验能否复制,道路能否延续?抱着同一个梦想,定汪村与葛家村许下约定,用艺术改造定汪。
老葛、小吴等5位村民从几十名葛家村乡建艺术家中脱颖而出,组成首批帮扶小组前往定汪村,出行前丛教授给这支队伍取了个颇有气势的名字——“葛家军”。
2021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1)
一、冬小麦春季施肥建议
1.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确定追肥时间和数量,因地因苗施肥。
2.施肥建议
(1)追肥拔节期结合苗情和土壤墒情追施尿素3-5公斤/亩,氯化钾1-2公斤/亩。
(2)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促进干物质积累。
二、早稻(双季早稻、再生稻第一季)施肥建议
1.施肥原则
(1)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坚持氮肥后移,适当降低氮肥、磷肥总用量,增加氮肥穗肥比例(氮肥施用比例为底肥:分蘖肥:穗肥=5:3:2或5:4:1)。
(2)底肥机械化深施,施肥时带薄水,插秧时尽量不排水,减少肥料流失;机插秧实行同步侧深施肥;追肥“以水带氮”。
(3)提倡使用水稻专用肥、配方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
2. 施肥建议
(1)底肥高含量复合肥(总含量≥45%)18-25公斤/亩,一次性机械化深翻深施或插秧时侧深施(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参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
多年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的田块,底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2)追肥以尿素5-7.5公斤/亩作为分蘖肥,施用时田间保持寸水,减少挥发。
中后期看苗情酌施穗肥,尿素用量2.5公斤/亩。
三、油菜追肥建议
1.施肥原则
(1)根据土壤有效硼状况,叶面补充硼肥。
(3)磷钾用量不足的地块,在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2.施肥建议
看苗追肥在油菜抽苔期,根据长势适时追施苔肥,其中尿素5-6.5公斤/亩,氯化钾2.5-3.5公斤/亩。
基肥没有施硼肥的田块,在抽苔至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硼砂0.3公斤/亩。
后期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在结荚期叶面喷施尿素0.3公斤/亩和磷酸二氢钾0.15公斤/亩以防早衰。
四、春季玉米施肥建议
1.施肥原则
(1)提倡种肥同步施用技术。
(2)调整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用量后移。
(3)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肥效。
2.施肥建议
(1)底肥
高浓度复合肥(总含量≥45%)25-30公斤/亩一次性起垄深施或种肥同施。
(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参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
(2)追肥
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追施尿素5-6.5公斤,距根部10-15cm,采用沟施或穴施,施后及时覆土。
2021年3月2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