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18.89 KB
- 文档页数:2
串联电路电压变化规律
一、引言
在电路学中,串联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形式。
在这种电路中,各个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电流路径。
本文将探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变化规律。
二、串联电路电压的基本概念
在串联电路中,所有元件的电流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流动。
同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元件电压之和。
这是因为电流在经过每个元件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
三、串联电路电压的变化规律
1. 电阻变化对电压的影响
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某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那么它两端的电压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因此,当电阻的阻值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会增大;反之,当电阻的阻值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会减小。
2. 电源电压变化对电压的影响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的变化也会影响各个元件的电压。
当电源电压增大时,所有元件的电压都会增大;反之,当电源电压减小时,所有元件的电压都会减小。
这是因为电源电压是整个电路的基准电压,所有元件的电压都是相对于这个基准电压而言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当某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或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各个元件电压的变化。
这是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元件电压之和,任何一个元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电路的电压分布。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各个元件的参数和电源电压,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第1课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案)第1课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串联待测电路中,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看,认真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教具预备】电池组、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报告单(各30份)、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选择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提出问题:(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2)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特点?生:(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2)我猜想串联电路中电压也处处相等.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师在进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之前,我们要先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板书:探究问题的一样方法:①提出问题→②猜想或假设→③制订打算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得出结论→⑦评估与交流.师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的7个步骤进行实验:(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猜想或假设: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猜想,同时查找支持猜想的依据.生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应该和电流的关系相同,也是处处相等.生2:电压应该从电源正极动身,沿着电流的方向越来越小;因为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某种“力量”,力量会越用越小.生3:灯泡大的地点电压大,灯泡小的地点电压就小.生4: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3)设计实验:师同学们给出了各种假设,但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求证.学生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方案1:我们打算用三节电池,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泡的总电压进行比较;方案2:我们选择两只不同的灯泡,选三个电压表,同时测量每只灯泡的电压和两只灯泡的总电压,比较结果;方案3:我们选择三只差别较大的灯泡,分别测量每只灯泡的电压、每两只灯泡的电压和三只灯泡的总电压;方案4:我们打算选四只灯泡,两只一组,先将两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分别测每只灯泡的电压和两只灯泡总电压;然后再换上另外两只灯泡再次测量.方案5:我们想选择两只灯泡,一个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教师总结: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设计都专门好,只是要提醒大伙儿注意两点:①电压是两端电压,不是某点的电压,因此实验前要画出你的电路图,看是否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了;②你的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要如何做(同学们刚才已谈到的),你是如何做的(要按电路图测量),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以便于自己检查和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流后做出更好的改进.师下面老师将给出一个实验方案的示范,同学们能够依照自己的实验方案选定实验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以下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的设计仅供参考)①实验方案:我将选择六只灯泡(其中有2只灯泡相同,另外4只不同),每两只一组(第一次实验用的两只灯泡相同,后面两次均不同),选一个电压表,先将两只相同的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分别测每只灯泡的电压和两只灯泡的总电压;然后再换上另外四只灯泡,再测两次.②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六只小灯泡(其中第一次实验用的两只相同),一只电压表,一只开关,导线若干.③实验电路图:④实验步骤:第一选择规格相同的两只灯泡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依照电源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再分别把电压表并联在上图所示的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换上另外四只灯泡再测两次,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⑤记录数据: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4)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按自己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查,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电路连接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能够从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依次连接;B.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连接好电路后要检查有无短路,确定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观看灯泡的发光情形;C.专门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D.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E.实验中显现的问题要一一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缘故.(5)分析和论证:师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先的猜想一致吗?生1:我们用的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测出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同时每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与测出的两只灯泡的总电压几乎相等.生2:我们用的是两只不同的灯泡,测出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相等,但每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与测出的两只灯泡的总电压几乎相等.生3:我们用的是三只差别较大的小灯泡,测出来每只灯泡的电压都不同,但每两只灯泡电压的和都和直截了当测得的这两只灯泡的总电压相等,三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等于电源电压.(6)得出结论:U=U1+U2+…+Un板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7)评估与交流:回忆以上操作,看看是否存在不妥的地点:读数时是否实事求是?要换灯泡时是否换用了不同规格的?假如这些因素在实验中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各小组把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和讨论.2.探究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1页《想想做做》,探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板书: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例题1(多媒体展现)(多选)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是8V且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是2V,则()A.L1两端的电压是2VB.L2两端的电压是6VC.L1两端的电压是6VD.L2两端的电压是2V解析:当S断开后,电压表通过L1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测得电源电压是8V;当S闭合时,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测的不再是电源电压,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故D对.又因为L1与L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故C也对.要判定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关键是看电压表与哪部分电路并联.即看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与哪部分电路两端直截了当相连,可采纳下面的判定方法:假定电压表跟导线的连接点能够沿导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能够跨过开关和电流表,然而不能跨过电源和用电器(包括后面要学到的电阻),那么连接点能移到哪个用电器两端,就跟哪个用电器并联.这种判定方法叫做连接点“移点法”.答案:CD例题2教师用多媒体展现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并针对性地讲解.例题3(多媒体展现)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5.6V1.4VB.7V1.4VC.1.4V7VD.1.4V5.6V解析:由题图甲能够看出,电压表V1测的是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电阻R2两端的电压,而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相同,但两电压表的示数不可能相同,由此能够推知电压表V1使用的是0~15V量程,而电压表V 2使用的是0~3V量程,由此能够读出电压表V1的示数为7V,电压表V2的示数为1.4V.在串联电路中U=U1+U2,则U1=U-U2=7V-1.4V=5.6V.故本题应选A.答案:A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题师下面我们将通过适当的例题来关心同学们把握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综合实验题.例题4(多媒体展现)瑞瑞同学在物理实验考试时,对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约时刻,采纳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4)测出AC间的电压.【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2)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什么缘故?(3)方法改进后,所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上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总电压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选填“等于”或“不等于”).(4)那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解析:(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2)电压表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明显瑞瑞同学的方法不能使电压表正常偏转,也不可能测出L2两端电压;(3)2.4V+1.4V=3.8V≠3.75V;(4)明显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普遍的规律.答案:(1)断开(2)不能,因为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不等于(4)以一次实验得出物理规律不合理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终止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认识到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关于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我们是通过探究的方式得出的,大伙儿对探究问题的思路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先猜想后设计,通过实验说明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课时的教学应该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过程能够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中的步骤完成,也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探究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该课成败的关键,如对实验的设计我们要多找些同学谈方法、思路,最好能让他们上台来说明自己的设计思想,这对所有的同学差不多上一种鼓舞;又如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也要多找几组同学说出自己的结论.2.在实验进行前的“猜想或假设”的环节中,也许有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结论”而自以为中意,然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一下子说出来的“结论”不是结论,只是猜想,只是探究活动的开始,它还需要论证.探究活动的目的绝不只是让学生说出和记住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因为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它特有的教育功能.3.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4.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适应,不要“凑数据”.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明白得误差是不可幸免的,实验的结论是承诺有误差的存在的.5.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不要急于将结论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
探究“电压规律”的六种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
但是,不同的测量要求和实验目的,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多次测量有两个目的:⑴减小实验的误差;⑵找物理规律。
比如测量某一个具体的物理量的值—长度、体积、质量、密度等,多次测量就是为了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的误差;而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则是为了找出一般的物理规律,因为一次测量具有偶然性,所得到的规律不具有一般性。
那么,在探究串联或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如何进行多次测量呢,又有多少种方法可供选择呢?(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为例)方法一: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时,往往使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先用电压表分别正确的测量了灯泡L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再用电压表正确的测量出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如图2);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测量几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还可以使用图3所示的电路连接方法,同时接三个电压表进行实验)。
方法二:还是使用图1所示的电路,灯泡的规格不同,只是改变干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源电压,从而实现多次测量;方法三:同2,只是电源使用的是学生电源(可以进行电压的调节),实验中只要改变电源的电压就可以实现多次测量;方法四:在学习的电阻只是之后,仍然使用图1所示的电路,只是将小灯泡换成了定值电阻,重复方法一的步骤,也可以实现多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方法五: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之后,可以使用如图4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探究,改变滑动变阻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灯泡、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灯泡、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进而得出实验结论;方法六:如图4所示,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或者是变阻箱进行实验,也可以实现多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
这些方法无优劣好坏之分,但无论是哪一种实验方法,都存在着实验误差,因此在实验之后,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以达到对实验的深层次的理解。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是一节学生探究实验课,目的是通过学生探究串联电路屮电压的关系,学会—•种探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并通过交流与评估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
2、本节课特别注重学生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设计的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等。
3、本节还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探究“并联电路电压关系”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自然现彖和口帘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意识,并进一步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來进行探究活动°数学流程简案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1、 2、 3板书串联电路屮冬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两端的总电压有何关系? U 二Ui+山 U>U.+U 2 U<Ui+U 2 U 与 Ui 、无关 ...........5、分析论证:在串联电路屮,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段电路两端的电压Z 和,即U 二山+氏+……(1)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测量并记录两组U1U2和U 的数据。
Li L 2 —®——®—教学过程实录师:请大家冋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讲的内容,电压的符号和单位各是什么? 生甲:电压的符号是“U”。
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另外还有千伏(KV)、毫伏(mV),换算关系:1 KV =1000 V =1000000mV师: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读数与连接)是什么? 生乙:(1)电压表要与被测的电路并联;(2) 电流从电压表止接线柱流进表内,从负接线柱流出表外;(3)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 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师:如何测出图示电路中G L2及两灯泡两端的电压?(说明: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复习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二是通过这个 习题自然的引出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研究) (学生讨论)师:哪位同学能在黑板上画出电压表的位置?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测G J 两端电压的电压表的接法,请2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学习电路结构和知识的基础。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
中最常见的电路,它们都与电压有关,因此了解这些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对掌握电子技术很重要。
先来讨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两路由源电压提供的电势分别
为V1和V2,经过不同的元器件后,它们的电势会发生变化。
通常,在两路电路中
都有阻抗,晶体管等,这意味着电路中有抵消的发生。
串联电路的最终电压介于
V1和V2之间,通常情况下,其最终的电压为V1和V2的均值。
另一种电路是并联电路,它的电压规律跟串联电路刚好相反。
在并联电路中,
源电压也分为两路V1和V2,但是这两路的电势会加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更大的电路
电势。
因此,在并联电路中,最终的电压是原电压的总和,也就是V1和V2的总和。
总结一下,串联电路中电压是V1和V2的均值,而并联电路中电压是V1和V2
的总和。
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其电压都受到电路中各种元器件对电势的影响。
理解这一点对于正确使用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很重要。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一、知识回顾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 +Un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Un=U二、典型例题例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海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①把两个标有“2.5V0.3A”的小灯泡L1和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l所示).②分三次接人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2所示).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表一表二请你评估:(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_ac______,判断的依据是因为__串联电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之和________;(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3)你认为王海小组同学用两个相同的小灯泡做这个探究实验科学吗?如果是你做,你还会怎样设计实验呢?分析:(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3)应选用不同的灯泡做几次实验,是为了让结果具有普遍性.解答:(1)两个灯泡是相同的,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是相同的,如果实验准确,U AC 跟U AB与U AC之和相等,实验中是存在误差的,但是不会相差很悬殊.错误的是U AC,判断依据是因为U AC跟U AB与U AC之和相差太大.故答案为:U AC;因为U AC跟U AB与U AC之和相差太大.(2)两个灯泡是相同的,两个灯泡中的电流应该是相同的.如果实验准确,I C=I A+I B.实验中是存在误差的,因为A点和B点电流之和接近C点的电流,在误差范围内,符合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3)该同学用两个相同的小灯泡做这个探究实验,实验数据带有特别性,结论会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具有普遍性;因此应选用不同的灯泡多做几次实验.———————————————————————————————————————————————————————例2:某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实验电路如图.(1)在图中用笔画线做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使其测L1两端的电压;(2)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均不亮,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没有读数,则可能故障是:__________;若电压表指针出现图示情况,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再用电压表测灯L2两端电压,此时电压表需不需要用大量程试触: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电压规律解决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布情况;利用公式计算验证电压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的概念;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电压规律的推导过程;串联电路中电压分布的实验现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串联电路的概念;提问:串联电路中电压是如何分布的?3.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电压规律。
3.3 知识讲解:讲解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电压规律解决问题。
3.4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串联电路概念和电压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提问学生对电压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检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4.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评价学生运用电压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知识点拓展:介绍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电压规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5.2 生活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串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3 课后探究:布置课后探究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6.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直观地展示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分布,增强学生对电压规律的理解;6.3 案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是指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阻元件的存在,电流会分布在各个元件上,而各个元件之间的电压差将受到影响。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定值,而是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总结如下:
1、电压法则: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总和等于供电电源的电压。
也就是说,如果有n个电阻元件在串联,那么这n个电阻元件的电压之和等于供电源的电压。
2、电流法则: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元件的电流都是相等的,并且等于供电源的电流。
也就是说,如果有n个电阻元件在串联,那么这n个电阻元件的电流都等于供电源的电流。
3、Ohm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有n个电阻元件在串联,那么这n个电阻元件的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Ohm定律关系,即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比值等于电阻元件的阻值。
4、Kirchhoff定律: Kirchhoff定律指出,在串联电路中,所有电压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如果有n个电阻元件在串联,那么这n个电阻元件的电压之和等于零。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也可以通过电路图来表示,如果有n个电阻元件在串联,那么电路图中的每条线都代表一个电压节点,这些电压节点的电压之和等于供电源的电压,而每个电压节点之间的电压差等于电阻元件的阻值,因此,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也可以通过电路图来表示。
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对于理解串联电路相当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串联电路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利用串联电路实现我们的应用。
实验2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探究课题: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装置探究过程1。
按图连接电路,把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2。
分别把电压表并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点,B、C两点,A、C两点间测量电压,看看U、U1、U2的大小关系;3.再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重复上述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表达式: U=U1+U2探究课题:探究并联电路电压规律1.(2019•邵阳)小芳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连接好了的实物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请你协助完成:(1)在方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上L1、L2。
(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V。
(3)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4)排除故障后,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会造成。
【答案】(1)见上图;(2)1。
9;(3)断路;(4)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解析】(1)由实物图分析可知,两盏灯串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压表测量灯泡L1两端电压,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如下:(2)由图甲可知,电源由2节干电池串联组成,则电源电压大约3V,因此图乙电压表选用的是小量程,其分度值是0.1V,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9V.(3)闭合开关S后,灯L1、L2均不发光,说明电路中可能有断路故障,而电压表的示数大小接近电源电压3V,说明此时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故灯L1发生断路.(4)如图,如果将AE导线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来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样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了,即会造成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分析】(1)从实物图中可以看出,电流从正极流出,依次经过开关、灯泡L2、L1,然后回到电源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灯泡L1两端。
初中物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3.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教学难点: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自主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入串联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和心得体会。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强调相关知识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串联电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识。
3. 评价学生对电压概念的理解及其单位换算能力。
4. 评价学生对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探究成果。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导线、电源等。
2. 教学课件:串联电路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等。
3. 参考资料:串联电路的原理、电压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复习相关知识,引入串联电路概念。
2. 第2周:讲解电压概念及其单位,演示实验操作。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常见方式,它们影响电压的分布方式。
让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它们中电压的规律:
1.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在串联电路中,多个电阻、电器或元件依次连接,电流沿着相同的路径流动。
-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或元件电压之和。
- 如果有n个电阻或元件串联,总电压(Vt)等于各电压(V1,V2,...,Vn)之和,即Vt = V1 + V2 + ... + Vn。
2.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在并联电路中,多个电阻、电器或元件平行连接,它们连接在相同的两个节点上,电流分成不同的路径。
-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或元件电流之和。
- 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或元件之间的电压相同,等于总电压。
- 如果有n个电阻或元件并联,总电压(Vt)等于各电压(V1,V2,...,Vn)中的任何一个,即Vt = V1 = V2 = ... = Vn。
总结:
-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电压之和,而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电流之和,而电压相同。
这些规律对于理解电路中电压的分布和计算电路参数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分析电路。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实验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就是把几个电器设备按照顺序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个通路,就像一条链子一样,所以叫做串联。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是不是一样的?答案是:不一定。
这就好像我们一群人去旅游,虽然我们是一伙儿的,但是我们的目的地不一样,有的人要去北京,有的人要去上海,还有的人要去广州。
那么,这些人走的路线就不一样,有的人走的是高速公路,有的人走的是国道,还有的人走的是小路。
同样的道理,串联电路中的电器设备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阻值也不一样,所以它们分担的电压也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家里有一个电视机、一个冰箱和一个灯泡,如果我们把它们串联在一起,那么电视机就会分担大部分的电压(因为它的阻值比较小),而冰箱和灯泡就会分担少部分的电压。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不是一样的?答案是:是的。
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通路,所以不管你把哪些电器设备连接在一起,只要它们的阻值之和等于电源的内阻,那么它们分担的电流就是相等的。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上课一样,虽然我们的老师教得不一样、课程设置不一样、考试难度也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上课、交作业、参加考试。
只要我们的学习计划合理、方法得当、态度认真,那么我们最终的成绩就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看第三个问题:如何计算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呢?答案很简单:只需要把各个电器设备分担的电压加起来就可以了。
比如说,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电视机分担了大部分的电压、冰箱和灯泡分担了少部分的电压。
那么总电压就是:电视机分担的电压 + 冰箱分担的电压 + 灯泡分担的电压 = 总电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各个电器设备的连接位置和数量了。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更好地理解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初中物理《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分配规律。
3. 实验探究电压分配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分配规律。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压分配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发现电压的分配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阐述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分配规律。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分析电压分配规律。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验证电压分配规律。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调电压分配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8.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
七、教学步骤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现象。
2.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
3. 数据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阻值和电压值。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 串联电路的基础知识说到串联电路,大家可能心里都有个底——就是把电器一个接一个地串在一起。
就像是一条长长的链子,链子的每一个环都是电器。
在这种电路里,电流是一条独木桥,所有的电器都得排队通过。
电流在这条路上流动得可欢快了,但问题来了,电压是怎么分配的呢?咱们一起扒一扒这个电路的“家族事务”。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如何分配的呢?简单来说,总电压就像是一块大蛋糕,得在各个电器之间均匀切分。
比如说,如果咱们有个9伏特的电池,接上三个电器,电压是怎么分的呢?每个电器可能拿到的电压不一定相同,这可就得看每个电器的“身价”了。
每个电器的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就越多。
就像谁在家里忙得最辛苦,谁就得到的家务分红多一点,大家伙心里都明白!2. 电压分配的规律2.1 电阻与电压的关系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就越高,真是“有钱人多拿钱”的道理。
在生活中,如果咱们把电器比作家里不同的人,电阻大的就像是那位爱出风头的亲戚,总是抢着发言,结果大家都得听他。
反过来说,电阻小的电器,分到的电压就少了,像是那位默默无闻的老妈子,辛辛苦苦不求回报,电压少得可怜。
这可不是说电阻大的电器就一定是好事,电压高了,电流自然也受影响。
如果电流过大,可能导致电器烧毁,真是“越高越危险”啊!所以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得好好考虑电器之间的“身份差距”,确保它们能和谐共处。
2.2 实际应用中的电压分配那么,这样的电压分配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在家里用的节能灯和普通灯泡。
如果把它们放在同一个串联电路里,节能灯可能会因为电阻大而分到更多电压,这样一来,普通灯泡就可能亮得不够。
于是,咱们就得聪明一点,尽量别把它们放在一起,免得最后两头都不讨好,成了“鸡犬不宁”的局面。
其实,这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团队合作,大家的角色不同,但得互相理解和支持,才能把事情做好。
电压的分配规律,让我们明白每个“家族成员”在电路中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在生活中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