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法律来保护课件(23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二课时专门法律来保护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郭宏瑜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第二框《专门法律来保护》,一起了解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法律小博士”的介绍,学习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通过“我是小法官”的辨析,强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学习。
通过“法律讲坛”小组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
通过“我是守法小公民”,深化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订,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本课第一课时“我们是未成年人”的学习,学生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与义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很多学生并不知晓。
通过“专门法律来保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填补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空白。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法律小博士”“我是小法官”“法律讲坛”“我是守法小公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法知法的兴趣,从而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
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自主探究是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PPT 法律法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下面是23张PPT的基础知识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法规。
第一张PPT: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 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张PPT: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层级-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军事法规等。
- 法律法规依据其管理的范围和层级,可以分为国家级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律法规。
第三张PPT:宪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机构、权力运行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社会主义制度、各民族平等和统一、宪法至上等。
- 宪法的重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张PPT:法律的特点和分类- 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 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经济法等不同的分类,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
第五张PPT:行政法规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依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
- 行政法规的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规定。
第六张PPT:地方性法规的特点和作用-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律规定。
- 地方性法规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第七张PPT: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权益。
-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犯罪主体的平等原则、犯罪法定原则、处罚与救济原则等。
- 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的确定和适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八张PPT: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民法是规定民事关系和民事权利义务的法律,保护公民的私人利益。
专门法律来保护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2.培养学生的学法、知法、守法观念,依法维权的意识。
课前准备:师:资料读本; 小组学习单生:调查你做过或听说过的,未成年人的错误行为有哪些?课前交流: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来到这里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同学们,请看看身边的同学,相互给个微笑;看看在场的老师,也把微笑送给老师们吧!老师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张晓艳,来自兰陵县教学研究室,老师喜欢和你们一起学习。
谁想像老师一样介绍你自己呢?S1:我叫XXX,今年11岁,来自……; T:嗯,(握手)XXX,很高兴认识你! S2:我叫家乐,今年12岁,……; T:好精神的小伙子,个头儿也很高嘛!接下来,我说几句话,由同学们判断对错:1.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
2.我来自兰陵县教学研究室。
3.我是一个未成年人。
T: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未成年人?S1: S2:T:在我国,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年龄界限是18周岁。
那从我们的年龄来看,我们都属于未成年人!板书:未成年人T:我们未成年人都有哪些特殊之处啊?(知识经验少、社会经验不足、好奇心强、是非观念差、身心发展不成熟、是祖国的未来、是家人的希望……)正是因为好奇心强、是非观念差,所以我们有时会犯错误;正是知识经验少、社会经验不足,我们需要被教育需要长知识、提能力。
身心发展不成熟说明我们还是弱势群体。
但是,我们有活力、是祖国的未来、是家人的希望,所以我们受特殊保护!T: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还是跟未成年人有关,我们准备上课,好吗?上课话题导入:刚才的交流让我们知道:因为我们是未成年人,有特殊之处,所以我们被特殊保护。
也正是因为我们属于弱势群体,认知和行为能力上有不足,所以常常会做错事、犯错误。
老师要问:生活中(你做过或听说过的),未成年人的错误行为有哪些?全班交流:(家庭-学校-道路交通)S1:偷拿东西、钱T:嗯,觉得自己家的,可以自由支配S2:欺负同学T:严重了,可能对同学造成伤害,甚至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