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外壳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6
手机外壳的测试标准手机外壳是手机的保护壳,它不仅能够保护手机的外观不被划伤,还能够起到缓冲和防护作用。
因此,手机外壳的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机外壳的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测试标准。
首先,手机外壳的耐磨性是一个重要的测试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砂纸和钥匙等工具对外壳进行划痕测试,通过观察外壳表面的划痕情况来评估其耐磨性能。
耐磨性能好的外壳不易被划伤,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
其次,手机外壳的耐冲击性也是需要测试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将手机外壳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体,或者采用冲击试验机来模拟手机摔落的情况,评估外壳在冲击下的变形和破裂情况。
耐冲击性好的外壳能够有效保护手机在意外摔落时不受损。
另外,手机外壳的防指纹性能也是需要测试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手部油脂的接触,观察外壳表面的指纹情况,评估外壳的防指纹效果。
防指纹性能好的外壳能够减少指纹在外壳表面的残留,保持外壳的清洁度。
此外,手机外壳的耐高温性能也是需要测试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将外壳置于高温环境下,观察外壳的变形和变色情况,评估外壳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耐高温性能好的外壳能够保证手机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受到外壳的影响。
最后,手机外壳的环保性能也是需要测试的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对外壳材料进行有害物质检测,评估外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性能好的外壳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综上所述,手机外壳的测试标准涉及到耐磨性、耐冲击性、防指纹性、耐高温性和环保性等多个方面。
制定科学的测试标准能够保证手机外壳的质量,提高用户体验,也能够推动手机外壳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手机外壳的质量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手机外观检验标准目的:为确保公司设计、生产的手机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
引用标准:GB/ T2828.1-2003 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抽样依据:按照GB/ T2828.1-2003 逐批检验抽样计划.外观检验项目:一般检查水平Ⅱ.抽样标准:a )致命缺陷(CRI ): Ac=0, Re=1 (无论批量大小)b )重缺陷(MAJ ): AQL=0.4c )轻缺陷(MIN ): AQL=1.0检验条件:观察距离:检查物距眼睛30-35cm ,只有在30cm 之内才能看到的外观问题不记缺点; 观察角度:水平方位45±15°;观察时间: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5秒钟为准; 灯照强度:在自然光或60W-100W 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查(距离光源50cm 处); 视力要求:检验人员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
缺陷等级:1.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 ):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2.重缺陷(Major Defect ):产品存在下列缺陷,为主要缺陷。
1)功能缺陷影响正常使用; 2)性能参数超出规格标准;3)漏元件、配件或主要标识,多出无关标识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物品; 4)导致最终客户拒绝购买的结构及外观缺陷。
3.次要缺陷(Minor Defect ):不影响产品使用,最终客户有可能愿意让步接受的缺陷。
光源眼睛图一注:有些外观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会影响到产品的功能,则按照功能缺陷的标准来确定缺陷等级;如按键脱落会导致按键无功能,为主要缺陷。
有些功能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仅影响到产品观感,则按照外观缺陷的标准来确定缺陷等级;如按键漏光。
不良缺陷定义:1.细划痕/轻划伤:由摩擦造成的表面点、线、块状的轻度痕迹,目测看不出深度(不明显);2.粗划痕/硬划伤:由摩擦造成的表面点、线、块状的轻度痕迹,目测有深度(明显);3.裂痕:因碰撞、跌落、压迫造成的线状痕迹;4.凸点:表面突起的点状物,用点规可量测点的大小;5.凹点:表面的点状物,用点规可量测点的大小;6.刮痕/刮伤:表面因外力作用造成的片状深度痕迹。
手机壳执行标准手机壳是手机配件中的一种,主要作用是保护手机外壳,防止手机在日常使用中受到磨损、摔落等损坏。
为了确保手机壳的品质和使用效果,制定了手机壳执行标准,以规范手机壳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手机壳的生产和销售,旨在提高手机壳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一、材料选择。
手机壳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原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磨、耐摔、防刮、防污等性能。
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确保用户的健康和安全。
二、外观要求。
手机壳的外观应美观大方,无明显的瑕疵和缺陷。
颜色应均匀,不应有色差和色泽不良的情况。
手机壳的边缘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和尖锐的边角,以免划伤用户或损坏其他物品。
三、尺寸要求。
手机壳的尺寸应与手机完全匹配,不得存在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手机壳的开孔应与手机各功能部位相对应,不得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同时,手机壳的厚度应合适,既能保护手机又不致增加手机的厚度和重量。
四、功能要求。
手机壳应具备一定的防摔、防刮、防污功能,能够有效保护手机的外壳。
同时,手机壳的设计应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习惯,不得影响手机的按键使用和屏幕显示。
部分手机壳还应具备防水、防尘等功能,以提高手机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五、耐久性要求。
手机壳应具备一定的耐久性,经久耐用,不易变形、开裂和褪色。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手机壳的外观和功能应保持良好状态,不得出现质量问题。
六、标识要求。
手机壳应在显眼位置标注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标识要求。
标识内容应清晰可见,不得模糊不清或缺失。
七、质量检验。
手机壳的生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质量检验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对手机壳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进行全面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市场。
八、售后服务。
手机壳生产厂家应提供合格的售后服务,对于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用户投诉和退换货要及时处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以上就是手机壳执行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手机壳生产厂家和消费者能够共同遵守,确保手机壳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手机保护和使用体验。
手机外观检验标准手机外观是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首先看到的部分,也是手机品质的重要体现。
为了确保手机外观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机外观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了解手机外观的质量标准。
首先,手机外观检验标准包括外观结构、表面处理、颜色和标识等方面。
在外观结构方面,要求手机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无松动、错位等情况。
表面处理要求手机外壳表面应平整、无划痕、气泡、凹凸不平等情况。
颜色要求手机外观颜色应均匀、鲜艳、无色差、无虚色等情况。
标识要求手机上的标识文字清晰、无模糊、漏印等情况。
其次,手机外观检验标准还包括外观尺寸、边缘处理、按键和接口等方面。
在外观尺寸方面,要求手机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变形、错位等情况。
边缘处理要求手机边缘光滑、无毛刺、无划伤等情况。
按键和接口要求手机按键灵活、无卡滞、无失灵等情况,接口应牢固、无松动、无接触不良等情况。
最后,手机外观检验标准还包括外观装饰、外观附件和外观包装等方面。
在外观装饰方面,要求手机外观装饰件应完整、无脱落、无损坏等情况。
外观附件要求手机附件应齐全、无缺失、无错配等情况。
外观包装要求手机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污渍等情况。
总的来说,手机外观检验标准涵盖了手机外观的各个方面,确保了手机外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生产厂家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确保手机外观的质量符合要求。
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检验手机外观的质量,确保购买到优质的产品。
手机外观检验标准的执行,将有助于提升手机外观质量,促进手机市场的健康发展。
手机外观检验标准1目的确保生产手机外观检验标准的统一。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型号成品、半成品外观检验。
如果另有合同标准,则执行合同规定。
3职责本企业标准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制,质量管理部、来料品控部、中期试验部、维修中心等部门执行,其它部门可参考执行。
4、缺陷分类定义4.1严重缺陷(Critical):造成手机不能使用的缺陷或不符合手机出厂配置要求的缺陷或严重影响主要性能指标/功能不能实现的缺陷。
4.2主要缺陷(Major):影响手机使用/性能的缺陷或手机装配产生的缺陷或严重影响手机外观的缺陷。
4.3次要缺陷(minor):轻微影响手机外观的缺陷。
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如充电器漏电,电池漏液/鼓包,手机结构有锐利的披锋,的缺陷。
充电器/电池通电冒烟等.不能使用的缺陷。
不能开机、不能登录网络、不识SIM、不能通话、不能完成正常充电或其它严重影响手机使用的缺陷.1)单位包装少手机、少电池、少电池后盖、少天线、少充电器、少摄象头、少说明书、少保修卡等.严重缺陷(A 类)2)少装配螺钉(≥2)或其它手机组件.3)机内多螺钉或其他晃响异物.4)贴或写有不良的标识的混入.严重不符合手机出厂配置的缺陷5)异品 a.不同型号的手机产品混入;b.部件配错(手机组件、配件、附件、包装材料等);c.非标准品(其他与标准样品不符的项目,包括标识、文字等).影响手机使用、性能的缺陷主要缺陷手机装配产生的缺陷(B类)手机包装上的缺陷严重影响手机外观的缺陷三级划伤:轻划痕,不反光时难看出,在某一固定角度才能看得见的划痕.二级划伤:轻度硬器划伤,不转换角度都能看见且轻微的划痕.一级划伤:重硬器划伤,不转换角度都能看见且较严重的划痕.色点:肉眼观察难以区分长与宽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值径为其尺寸.错位:各部件组装后的台阶.缝大:各部件组装后的缝隙超过标准.杂质:喷漆时有异物而形成的凸点或线.掉漆:表面涂层的脱落.气泡:由于原料在成型前未充分干燥,水分在高温的树脂中气化而形成气泡.水纹:产品表面上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了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文件编号MSTIQC-07-008页次第1页共4页版次 1.0一﹑作业內容品质检验人員抽样计划依照MIL-STD-105E, 正常检验(Normal Inspection), Level II, 单次抽样。
如客戶有特殊要求﹐以客戶提供之抽样水准抽样。
品质检验允收水准(AQL): MA=0.4,MI=1.0。
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 分批验退』的方式。
二﹑缺点分类致命缺点 (Critical Defect, CR) 指由经验和判断表明产品对人体有害的产品缺陷。
严重缺点 (Major Defect, MAJ) 指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产品可靠性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轻微缺点 (Minor Defect, MIN) 偏离限定标准,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或外观缺陷不太明显的缺陷。
三.检验条件位置: 产品置放于检验者正前面, 垂直于检验者。
目视時間: 10秒钟内确认缺陷。
目视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至45cm.目视角度:与被测物成30度至45度角范围内工作场所灯光: 60W,距离检测者50cm.四﹑产品缺陷定义1. 变形:物体失去应具备之形狀﹔2. 毛边:铁件或者塑胶件在成型時造成的粗糙尖锐边缘﹔3. 缺料﹕铁件或者塑胶件成型不当或产品结构问题造成表面产品某些部位未射饱;4. 间隙:組裝后两个不同部件在裝配时两接触面不能完全吻合而出现的裂缝.5. 缩水﹕塑胶成型时﹐因外表面已冷却﹐但內部仍旧温热﹐冷却时表面內缩所产生的凹陷.6. 刮伤﹕塑胶件因与其他物品相摩擦造成的条狀或片狀痕迹.7. 汽泡:塑胶成形过程中包含空气或水汽的圆球、在透明件中尤为明显。
8. 顶白:因模具顶针問題造成塑胶制品顶针处外部出现白色圆弧。
五﹑表面的定义A面: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在近处观看且暴露的主要面(正常观察时手机的前面)。
B面: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观看但暴露的次要面(手机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
C面: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手机背面内部和电池门内)。
深圳市X X X X有限公司检验标准手机成品机外观检验标准前言2016-7-5发布 2016-7-5实施手机成品机外观检验标准1 范围为规范品质部对手机成品机外观检验标准判定的一致性,制定本标准,以此作为本公司品质部FQC、OQC对手机成品机外观检验判定的依据。
2 抽样计划在交货方提供的合格产品中按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中一次正常抽样方案进行抽样,合格质量水平(AQL)及检查水平(II)规定见下表:3取样方法和标准判定条件3.1 抽样方法FQC在线检验,每个交货批随机抽取样本检验;OQC线外检验,在每天每机型的任一交货批中随机抽取20个样本检验;3.2 标准判定条件3.2.1 照明条件:40W日光灯管;3.2.2 距离与角度:a)手机在灯管下方中线面上,距灯管100cm,两者连线与垂直线夹角小于45°的范围内;b)手机在人正前下方,手机距人眼30cm,两者连线与垂直线夹角在30°至60°之间移动;c)正常检验:手机检视面与垂直线成45°角,手机以检视面横轴或纵轴为轴±15°内旋转;d)反光检验:手机检视面与垂直线成45°角,手机以检视面横轴或纵轴为轴±15至±45°内旋转;e)时间:单独部位10±5s,整机30±5s;f)人员: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无色盲、色弱、散光。
4常规检验4.2 使用符号的定义4.3 判定标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定标准检验仪器缺陷类型1.AA面外观目视比较1)显示屏白点、亮点、亮斑,、黑点、彩点,开机可见φ≤0.15mm,d≥1cm,N≤2,开机不可见按镜片黑白点标准2)镜片白点、黑点, 0.10mm≤φ≤0.15mm, N≤1;φ<0.10mm,允许3个(数量往上包含,即最多可允许同时存在1个0.10mm≤φ≤0.15mm加上2个φ<0.10mm的黑、白点,后面的数量规则相同)3)触摸屏镜片白点、黑点,φ≤0.2mm, N≤2, d≥5cm4)凹点、凸点(包含压点、颗粒),0.10mm≤φ≤0.15mm, N≤1;φ<0.10mm, N≤35)视窗边缘异物、毛丝, L≤1.5mm,W≤0.05mm, N≤1;非视窗边缘区域不允许毛丝6)表层划伤,正常可见,L≤1.5mm,W≤0.03mm,N≤1;反光才可见 L≤3mm,W≤0.05mm,N≤13.2寸以上触屏镜片标准:W≤0.03mm无论长度忽略不计,N≤3,不可聚集0.03≤W≤0.05,L≤6mm,N≤2菲霖CCCCCCCCCCCCC N d ΦL W H S含义数量距离直径长度宽度高度面积单位个/条/处cm(厘米) mm(毫米) mm(毫米) mm(毫米) mm(毫米) mm2(平方毫米)5 异常问题作业处理方法1)原则上标准之内的故障机可以直接下机,如果员工发现某些故障在标准之内但很明显,可以截出给QE判定,如没有截出员工也无需承担责任。
手机壳料检验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定对手机外壳的测试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做了相应的规定,本规定适合科健公司产品手机外壳的检验测试。
2 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Weld line ——注塑成形时。
树脂空穴或中心周围不融合而形成扭曲的现象 Folw mark——模具内树脂流后以gate为中心的文线Sink mark——注塑成形时rib、boss 等部分的树脂冷却时产品表面出现凹进的现象Crazing ————固应力的柜裂现象Crack ————注塑成形时出现部分歪斜面或者表面龟裂的现象Deflection ——均匀的厚度中存在不均匀的厚度Brittleness ——成形产品时因机械强度比原来树脂所具有的机械强度弱而出现被破损的现象黑点————材料中混有异物而形成的瑕疵白花————成形时原材料的冲击或部件脱离时其它部位的干涉或部分应力增加而出现局部变白的现象异物质——产品表面所粘有的一些不必要的、有损外观的物质未成形——未满足试模成形条件,出现未填充而凝固的现象色像差——因原材料的差异、条件变动而引起的和样品有像异和错色气泡——表面产生的凸出现象变形——成形产品因各部位收缩率差异而形成的扭曲现象色稳不良——产品表面色泽不均匀状态剥离——成形品表面树脂呈层形,出现被拔出的现象原材料刮痕—原材料表面有刮痕,涂漆产生的细的刮纹3 测试部件a.前壳b.LCD 窗c.屏蔽盒d.后壳e.电池扣翻盖f.智能键壳4 测试方法4.1 前壳测试5 检验规则按照国标GB2828,正常抽样检验,检验水平:Ⅱ严重缺陷(MAJ):AQL=0.65轻微缺陷(MIN):AQL=1.5致命缺陷:Re:1 Ac:0尺寸S-3或指定抽样数量功能(如拉、扭力):3PCS 外观相关缺陷的管理基准以各类型的外观缺陷基准规范检验条件:30cm 距离,湿度60±2%,照明700Lux以上,正面(900 )检验条件是根据部件及制品的特性会有角度、湿度、距离等的不同检查者条件:矫正视力1.0以下,不允许有色盲,色弱者1、外观判断基准外观判断基准分三等级(A级、B级、C级)表面和三分类(轻缺陷、重缺陷、致命缺陷)缺陷。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手机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使产品的质量保持稳定,为品检人员验收产品外观标准的统一提供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来料、制程已及成品的外观检验。
3. 定义
3.1表面外观定义
一级面:暴露在外,手机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主要面;
二级面:暴露在外,手机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次要面;
三级面:在正常使用中不能能看到的次要表面。
3.2外观缺陷定义
3.2.1五金毛坯类
多肉:工件冲压后留有较大的毛边或多余的部分;
缺肉: 工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填充不完整的现象;
裂纹: 工件表面开裂,或有裂迹现象;
气孔:产品在成型时,模具内气体没排出所致,形状呈圆孔或不规则孔;
变形:由于铸件本身变形而造成铸件形状不良;
3.2.2冲压类
压印:产品在冲压时模具内有异物,造成产品被异物挤压的痕迹;
碰伤:工件表面因碰撞而产生的凹状痕迹;
划伤:工件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的线状痕迹;
擦伤:工件表面被较粗糙物体擦拭而显现出细微线状痕迹;
模具印:模具配合间隙及调模不合理(过小)或小型嵌块装配不平,造成产品同一位置模具
压伤;
砂孔:产品表面有处理不掉的较大之凹洞;
变形:产品冲压成型与产品设计要求不符,适配不能吻合机壳;
毛刺:产品在去飞边后剩余的毛边;。
手机面壳检验标准1.目的制定产品来料检验标准,为检验员提供检查判定依据,便于对来料产品进行品质控制,为生产提供优质产品。
2.范围该检验标准适应以登翊 (手机) 壳料来料检验.3.抽样方案按“MIL--STD--105E”或“GB2828-87”正常检查水平、单次产抽样方案进行抽检.4.允收水准按AQL值:Major =0.4, Minor =0.655. 检查条件:检查距离:被检查产品距离光源在1±0.2m,距离肉眼30-35cm。
检查时间:10±5秒钟内确认缺陷检查角度:被测面与光源成45°±15°角度照明度: 室内常规60W×2白炽灯。
6.定义:严重缺陷(Major Defect):指影响或降低产品使用性能及功能结构或外观严重不良而导致客诉的缺点。
轻微缺陷(Minor Defect):指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及外观的缺点。
7. 机构要求:壳料的所有关键尺寸:(详见产品之壳料设计尺寸图)。
8.缩写表示:N=Number(数量), L=Lenght(长度), W=Width(宽度), D=Diameter(直径)此标准将手机可视表面进行了区域划分:区域A: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包括面壳,镜片,LCD,键盘。
这些表面不允许有可能导致一般客户放弃购买产品的外观缺陷。
区域B: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包括两侧面,顶部,底部,天线。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不致引起挑剔客户放弃购买产品。
区域C: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部分(背面),该表面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使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过关。
区域D:在使用过程中决不会被客户注意到的部分(如电池下部或电池盖下部),该表面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使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过关。
9:信赖性测试允收标准(仅限初次送样检验或定期检验)9.1高温试验试验目的:验证手机壳料的耐高温性能试验内容:在25℃的条件下将手机壳料放进恒温箱中速升至55℃±3℃恒定48H测试后,进行性能测试。
手机表面等级:➢I级面:手机正常使用中易于看到的表面和要求有最佳的外观品质的表面.(如﹕视窗﹑手机壳之外表面等)➢II级面:正常使用中看不到的表面﹐但要求有优良的外观品质.(如:仅在更换手机壳或电池时才可看到的表面)➢III级面: 用户看不到的内表面﹐不要求有优良的外观品质.检视条件➢检视距离﹕300mm + / - 50mm.➢检视时间﹕10 + / - 5秒(单个零件的所有表面).➢照明﹕1000 + / - 200 Lux (光源在检测者正上方位置).➢光源类型﹕D65 – CIE 标准光源.注:➢所有检验均在室内进行﹐检验者的视力应保证检验者本人于300mm外的距离看清本文件的内容﹐但需要时﹐可以借助于正常的视力矫正工具(如眼镜).➢在初检时(如开始生产或制程变更后) ﹐检验者检验每一个面时,需绕其转动零件.➢如需复核检验结果﹐可以呈约90°角检视每一个面(如﹕用户正常检视产品时的观察角度).总体要求只要不影响装配﹑使用和材料的机械性能﹐每个面允许有一个允收的缺陷(如顶面﹐底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但整个零件最多不超过三个允收缺陷.一.烤漆件外观判定标准1.色差:➢定义﹕在整个表面或局部区域处与规定的颜色或色调间的偏差.➢原因﹕烤漆适用参数﹑涂料类型或批次错误﹐以及成型之缺陷.➢检测﹕目视和/或比对主要颜色参考样板(样片或样品)进行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目视到的缺陷不允收允许的最大色差在R&D工程师(量测).III级面﹕允收.2.图案(pattern)差异:➢定义﹕与规定的图案位置或类型存在总体上或局部的差异.➢原因﹕选用参数﹑烤漆类型或批次错误,以及成型之缺陷.➢检测﹕目视﹐上述所示光源条件下﹐与主颜色样品比对.➢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3.光泽度差异:➢定义﹕与规定光泽度值存在总体上或局部的差异.➢原因﹕烤漆或烤面漆表层作业参数选用不当﹐烤漆或烤面漆表层类型或批次之错误.➢检测﹕目视或量测. .➢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目视检测).最大差异由R&D工程师规定.III级面﹕允收.4.破裂/ 裂纹:➢定义﹕烤漆层分离/裂开.➢原因﹕烤漆或烤面漆表层作业参数选用不当.➢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5.褪光/ 起霜(晕) :➢定义﹕在局部表面区域上的粗糙或呈粉化状的外观.➢原因: 底材杂质过多(疏松)﹐不当的烤漆或烤面漆表层选用参数﹐不适当的振动﹐或化学品腐蚀基材.➢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6.桔皮:➢定义﹕在烤漆层或面漆表层上的一般波纹或花斑纹外观.➢原因: 不正确的烤漆或烤面漆表层选用参数.➢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7.流挂/ 鼓胀:➢定义﹕烤漆或烤面漆表层的局部涂料聚集或堆积.➢原因: 不正确的烤漆和/或烤面漆表层选用参数﹐或错误的烤漆或烤面漆表层应用粘度﹐零件的锐边/ 利角处易产生.➢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8.漏漆(Misses):➢定义﹕有区域未烤漆, 不符合规格规定.➢原因: 基材不纯﹐不正确的烤漆或烤面漆表层选用参数﹐零件之锐边/ 利角﹐或不合适的夹具或遮蔽设计.➢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9.气孔/ 起泡:➢定义﹕在表层下﹐表层中或外表面(完整的或破裂的)之可见气穴/ 泡(气体或流动物) .➢原因: 烤漆层或烤面漆表层下面﹐内部或外表面之夹杂. 错误的烤漆或烤面漆表层选用参数.➢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气孔/ 起泡未延至基材则允收.10.杂质:➢定义﹕可见嵌入表面的尘粒﹑纤丝﹑毛发等.➢原因: 当进行烤漆或烤面漆表层时﹐存在灰尘或其它杂质.➢检测﹕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级面﹕面积不超过0.03 mm2的杂质允收.II级面﹕面积不超过0.1 mm2的杂质允收.III级面﹕杂质允收➢最大面积小于0.01 mm2的杂质可忽略.➢高度或深度超过0.1 mm的杂质不允收.➢即使单个杂质小于0.01 mm2﹐但在局部区域的杂质数量较多﹐则该零件仍被拒收. 但是这种情况可通过限度样板(组)或另行文件进行管控.11.刮伤:➢定义: 表面内或表面上可视见的磨损﹐凹痕或划痕 .➢原因: 烤漆或烤面漆表层之后﹐与外物接触(搬运不当) .➢检测﹕目视(与标准片或限度样品(组)等比较)或量测➢允收标准﹕I级面﹕可视刮伤不允收.II级面﹕细微的刮伤允收(VQD文件) .III级面﹕允收12.凹痕/ 肿胀:➢定义: 烤漆层或烤面漆表层上的一般变形.➢原因: 零件上的机械应力所致(烤漆前不可视见)或零件脏污.➢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13.针孔:➢定义: 在进行烤漆或烤面漆表层并进行烘烤时形成的微孔.➢原因: 有时因脏污引起. 由于基层防水性不佳﹐固化时残留溶剂挥发起泡而形成针孔﹐或喷漆后因烘烤箱温度太高﹐溶剂挥发而起泡破裂.➢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级面﹕大小不超过0.05 mm2的针孔允收.II级面﹕大小不超过0.1 mm2的针孔允收III级面﹕针孔允收➢最大面积小于0.03 mm2的针孔可忽略.➢即使单个针孔小于0.03 mm2﹐而在局部区域的针孔数量较多, 零件仍被拒收﹐但是这种情况将通过限度样品(组)或其他规范管控.二.电镀件外观判定标准1.漏镀:➢定义: 存在未镀覆区域, 不符合规范.➢原因: 基底材料不干净或制程错误.➢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2.气孔/ 起泡:➢定义: 在表层下﹐表层中或外表面(完整的或破裂的)可见的气穴/ 泡(气体或流动物) .➢原因: 电镀层下面﹐内部或外表面之杂质引起.➢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3.刮伤:➢定义: 表面的擦痕﹐凹痕或划痕.➢原因: 电镀后﹐因搬运不当与外物相碰导致.➢检测﹕目视(与标准片或限度样品等比较)或量测.➢允收标准﹕I 级面﹕可见的刮伤不允收.II级面﹕细微的刮伤允收(VQD文件).III级面﹕允收.4.镀层边界线:➢定义: 具不同表面特性的两表面之间模糊边界(如在基底材料上的镀铬边界) .➢原因: 在零件上不正确的遮蔽或不适当的分界线 .➢检测﹕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必需有准确清晰的边界线.III级面﹕不必有清晰的边界线.5.色差:➢定义: 与规定颜色或色调存在整体或局部的差异 .➢原因: 基材不纯﹐厚度变化或工艺参数错误.➢检测﹕目视和/或量测. 比对指定之主颜色样板或颜色规格值.➢允收标准﹕I和II级面﹕目视检测到的颜色差异不允收.由R&D工程师规定最大颜色值变化量(量测)III级面﹕允收.6.光泽度差异:➢定义: 与规定光亮/ 光泽度值存在整体或局部的光泽度差异.➢原因: 应用参数﹑工艺类型或批次错误﹐及基体材料粗糙度变化.➢检测﹕目视或量测(如光泽仪) ﹐比对指定之主颜色样板或光泽度规格值.➢允收标准﹕I和II级面: 目视可检查到的光泽度差异不允收.由R&D工程师规定光泽度最大变化量(量测)III级面﹕允收.7.图案差异:➢定义: 与规定的图案位置或类型存在整体或局部的差异.➢原因: 应用参数﹑工艺类型或批次的错误, 和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或粗糙度变化.➢检测: 目视﹐比对指定之主要样板.➢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8.斑点:➢定义: 局部的脏污.➢原因: 基体材料不干净或被酸腐蚀, 或在镀覆中或镀覆后被其它有害液体污染.➢检测: 目视(与标准片或限度样品(组)进行比较)或量测.➢允收标准﹕I级面﹕斑点面积不超过0.03 mm2 允收.II级面﹕斑点面积不超过0.1 mm2 允收.III级面﹕斑点允收.(面积小于0.01 mm2的污点可忽略.)9.接触痕:➢定义: 非阳极氧化或电镀外观之局部区域痕迹.➢原因: 挂架与被镀零件之间的导电性接触.➢检测: 目视. .➢允收标准﹕I和II级面﹕接触痕不允收.III级面﹕允收10.粉化:➢定义: 软化的和粉化的阳极氧化被覆层.➢原因: 阳极处理时﹐氧化层的溶解速率较高(工艺参数) .➢检测: 目视. .➢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表面粉化允收三.压铸件外观判定标准1.飞边:➢定义: 在分型线处﹐零件出现的多余材料.➢原因: 模具分型面未能完全吻合.➢检测: 目视 .➢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2.分型线错接:➢定义: 沿零件结合线出现台阶或毛边.➢原因: 上下模配合不佳或定位不准确.➢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III级面﹕允收3.形状不符:➢定义: 零件形状与规范不符.➢原因: 模具形状不符或模具有损坏.➢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4.短料:➢定义: 零件存在短料现象.➢原因: 铸液不足﹐没有填满模具﹐或模具中铸液泄漏或在完全填满模具前金属已凝固.➢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5.缩沉:➢定义: 零件表面适度的凹痕.➢原因: 铸模内压力太低或熔化温度设置有误.➢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则可允收此缺陷6.气泡:➢定义: 表面可见的气泡(完整的或破裂的) .➢原因: 铸模内气体排放不畅导致在铸件表面产生气泡.➢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则可允收此缺陷7.裂缝:➢定义: 在零件内部/ 表面的裂纹.➢原因: 因冷却铸件收缩而产生的过高的内应力或受到的外部冲击所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8.顶针痕/ 飞边:➢定义: 零件上的圆形凹痕或凸起区域.➢原因: 顶针间隙太大或顶针的长度不正确.➢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III级面﹕允收9.浇口不良:➢定义: 零件浇口处形状与规格不符.➢原因: 浇口切除不良.➢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III级面﹕允收10.二次加工不良:➢定义: 零件外形因二次加工不良导致与规格不符 .➢原因: 刮伤﹐遗漏工序﹐操作有误.➢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该缺陷不允收.III级面﹕允收四.冲压件外观判定标准1.刮伤:➢定义: 表面可见的擦痕﹑凹痕或划痕.➢原因: 在冲压(不当操作)时由于外来物造成或零件之间的碰撞而导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仅对非烤漆件) ﹕I级面﹕刮伤不允收.II级面﹕细微的刮伤允收(VQD文件规定).III级面﹕允收.2.撕裂和破损:➢定义: 材料基体撕裂﹐破损或开裂.➢原因: 超过拉伸比率﹐太小的折弯半径﹐不当的材料韧度或边缘切割毛刺 .➢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3.清洁度:➢定义: 零件表面污染物(类似油膜或金属颗粒) .➢原因: 零件加工完后的清理和冲洗不足.➢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4.毛刺:➢定义: 剪切边缘粗糙且不一致.➢原因: 模具间隙过大或模具本身磨损.➢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5.折叠:➢定义: 由压力引起的材料叠加(如深拉拔或折弯).➢原因: 冲压力不当﹐过于复杂的几何结构或不正确的材料规格.➢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6.拉伸应变(或弹性应变):➢定义: 非均质塑性流向引起的拉伸应变(或弹性应变),特别在抛光和电镀表面易发现.➢原因: 材料间的结合和零件结构设计不良.➢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7.表面粗糙度:➢定义: 素材表面粗糙度的整体或局部的偏离.➢原因: 吹砂或喷丸的参数不当﹐模具磨损导致的表面不均匀﹐或因原材料受损而引起.➢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五.塑件和橡胶件外观判定标准1.缩水:➢定义: 零件表面适度的凹陷.➢原因: 厚度不均之零件不同步冷却或保压/ 填料压力不足.➢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2.变形(或扭曲):➢定义: 零件弯曲﹐扭弯﹐凹陷或凸起.➢原因: 零件从模具中顶出不当或作业不正确.➢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3.飞边:➢定义: 零件上的多余材料.➢原因: 模具问题或注塑压力过大.➢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飞边和零件结合牢固﹐则允收4.射料不足:➢定义: 零件形状不完整.➢原因: 排气不充分或成型参数不当.➢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5.熔接线:➢定义: 线状不良.➢原因: 料流之间接合导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则允收6.水口痕:➢定义: 浇口处的颜色差异.➢原因: 受潮的材料﹐不当的注塑操作﹐错误的浇注口设计或流道设计.➢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7.流痕:➢定义: 表面色调差异.➢原因: 受潮的材料﹐错误的成型操作或不适用的原材料.➢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则允收.8.焦痕:➢定义: 通常在料流末端的变黑和烧焦区域.➢原因: 模具浇口不良或成型参数选用不当所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9.银纹:➢定义: 表面的色斑或色点.➢原因: 原料中的湿气蒸发所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II和III级面﹕不允收10.刮伤:➢定义: 表面内﹑外的擦伤﹐凹痕或划痕.➢原因: 与外物接触或搬运不当所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级面﹕不允收.II级面﹕细微的刮伤允收(VQD文件).III级面﹕允收11.光泽度变化:➢定义: 相同粗糙度表面的不同区域之光泽度变化.➢原因: 模内温度不同﹐模内咬花磨损﹐或壁厚突然变化﹐或模具内的油脂.➢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级面﹕不允收.II级面﹕细微的光泽度变化允收(VQD文件).III级面﹕允收12.气泡(缩孔):➢定义: 作为表面缺陷显露的零件内细孔.➢原因: 原料所含杂质蒸发或操作不当所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则允收13.颜色和色调不合格:➢定义: 相较于规定的颜色和色调之差异.➢原因: 错误的注塑操作或选用原料不当.➢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级面﹕不允收.II级面﹕细微的偏差允收(VQD文件).III级面﹕允收.14.咬花不合格:➢定义: 相较于规定的咬花面之偏差.➢原因: 模内温度差异或模内咬花磨损.➢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15.杂质:➢定义: 可观察到表面或嵌入表面中的质点.➢原因: 原料中的杂质﹐模具有脏污﹐同外来物接触或零件搬运不当.➢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级面﹕不允收.II级面﹕最大面积0.1 mm2 的一个杂质点允收.III级面﹕杂质牢固地附于零件上则允收16.连接方法不当导致的外观不良:➢定义: 融接中出现的任何可能的燃烧﹐颜色变化﹐或飞边.➢原因: 融接作业不当或环境因素所致.➢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如强度和耐久性测试通过﹐则允收六.印刷图文外观判定标准1.印刷的位置和对齐:➢定义: 偏出规定的印刷位置.➢原因: 印刷方法或操作不当.➢检测: 目视或量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符合规格拒收.III级面﹕允收2.印刷样式:➢定义: 印刷时印刷图样和规定不一样.➢原因: 印刷方法或图文移印.➢检测: 目视.(印刷样式须一致﹐无缺边或针孔. 如未另外注明﹐印刷图文的需求等级由参考样品定义. 铭牌和商标印刷需要特别注意. 为避免印刷不良﹐须注意对比度(对比颜色和清晰的边缘)清晰度.)➢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3.颜色和色调:➢定义: 偏离规格要求.➢原因: 颜色或色调﹐或印刷层厚度的变化.➢检测: 目视.颜色﹐色调和光泽通过量测或比对参考样品进行检测➢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4.厚度和平坦度:➢定义: 偏离规格要求.➢原因: 印刷颜色分布不均.➢检测: 目视.➢允收标准﹕I和II级面﹕不允收.III级面﹕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