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简述(20页)
- 格式:pptx
- 大小:977.62 KB
- 文档页数:19
我国广告传媒的发展历程广告传媒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悠久且深远,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领先的变革。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广告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萌芽期(1978-19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广告传媒行业尚处于萌芽期。
在此期间,广告主要集中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广告内容多为企业产品宣传,形式相对单一。
此时,我国的广告传媒行业面临着起步晚、经验少、技术落后的挑战。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也为中国广告传媒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从业人员。
二、成长期(1990年代-200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广告传媒行业进入了成长期。
广告形式逐渐多样化,互联网广告开始崭露头角。
一些新兴媒体如户外广告、手机广告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同时,广告内容也从单纯的产品宣传向品牌宣传、文化宣传等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的广告传媒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三、成熟期(2000年代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广告传媒行业进入了成熟期。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告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广告传播更加精准、个性化和互动化。
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广告投放更加精准,提高了广告效果。
此外,广告传媒行业也开始注重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绿色广告、公益广告的发展。
四、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广告传媒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告传媒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未来,广告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户画像的精细化分析,进而实现个性化推荐和精准投放。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普及,也将为广告传媒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广告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从最初的单纯产品宣传到现在的个性化、精准化投放,我国广告传媒行业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广告全球份额在过去几年内稳固增长,2011年已经达到39.9%,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0%。
从国内政策来说,2011年国家发改委把广告列入了鼓励发展行业的名录,十七届六中全会也通过了关于繁荣大文化的决议。
这两个重要的文件都明确了广告业的地位,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广告业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国家工商总局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已经在全国建了9个广告创意园区,集中力量为广告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除了这9个区以外,现在原有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区也在纷纷向广告转型。
并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通过和国家财政协调,获得3个亿的资金用来支持广告业的发展。
从国内国外形势的综合预测,中国广告行业似乎都应该朝着高速发展的方向一路狂飙。
但,2012年1-4月广告统计数据的事实却是:电视仅增长3.1%,期刊增长8.7%,广播增长10.4%,户外增长2.5%,报纸降幅为9.4%。
显而易见,2012年前4个月广告市场没有乐观的理由,反而令人担忧。
具体到各行业,交通(汽车)、房地产、家电行业的增长率分别为:-7%、-15.1%、-21.1%,简直可谓触目惊心。
如此以来,在一片萧杀的氛围下,以下几个为数不多增幅较大的行业就成了差强人意的亮点:酒类16.0%,邮电通讯13.4%,金融12.2%,个人用品15.0%,医疗保健行业也勉强达到了10%。
一、不景气,中国广告怎么了? 1、首先从宏观层面看。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增幅的放缓是广告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
经济增幅的放缓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不景气又直接影响到商业广告的投放。
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低于以往年份同期水平。
因此,商业广告额度的不景气,实在是个必然。
2、其次从行业趋势看。
广告增长乏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竞争性行业的高歌猛进。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关的上升趋势以及广告的下降趋势都比较明显。
2009年5月,有着“之父”之誉的营销战略家AIRies与其女儿及合伙人LauraRies推出了全新观点著作《广告的没落,公关的崛起》,引得学术界、营销界及广告界的极大关注。
广告市场分析引言概述:广告市场是现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关信息。
本文将对广告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者行为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发展趋势1.1 数字化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广告市场正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广告的优势在于精准定位、实时反馈和成本效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广告投放。
1.2 视频广告的崛起视频广告在近年来快速崛起,成为广告市场的新宠。
随着视频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和用户对视频的日益依赖,企业开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视频广告制作和投放上,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增加品牌曝光度。
1.3 社交媒体广告的兴起社交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商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广告具有精准定位、用户参与度高等优势,成为广告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二、市场规模2.1 全球广告支出持续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广告支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和数字广告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型企业对品牌推广的持续投入。
2.2 数字广告占比逐渐增加数字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中的占比逐渐增加。
随着企业对数字广告效果的认可和投入的增加,数字广告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3 区域市场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广告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发达国家的广告市场规模较大且增长缓慢,而新兴市场的广告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
三、竞争格局3.1 市场竞争激烈广告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广告商争夺有限的广告资源。
企业通过提供创新的广告形式、优质的广告内容和个性化的服务等方式来提升竞争力。
3.2 广告代理商的崛起广告代理商在广告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与广告商、媒体和消费者的协调,提供全方位的广告服务,帮助广告商实现营销目标。
3.3 广告技术的发展广告技术的发展也对竞争格局产生了影响。
2012年中国广告市场概览(MAGNA GLOBAL发布报告)较过去十年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相对趋缓,但仍居世界前列。
与经济一样,广告支出也呈现降温。
因此,媒体公司的广告收入预计在2013年仍将维持高个位数(9.5%)的增幅,而到2014-2017年间才有望恢复到两位数的增幅。
尽管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规模巨大,但人均广告支出仍仅为28美元,而全球平均水平为91美元。
中国广告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医疗卫生服务及保健品领域。
排名前十的广告客户中,有八家来自快速消费品行业。
其中排名前五的广告客户均来自西方国家(宝洁居首),而另外五家均为中国本土大型企业(多数来自食品和饮料行业)。
各类广告媒体中,数字媒体消费已居高位,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网络尤其是微博,移动广告增长势头迅猛。
移动广告收入在数字广告及广告总收入中已分别占据了6%和2%的份额。
中国广告市场在2012年实现了21.4%增长,并有望在2012年实现9.2%的增长。
尽管2013-2014年期间中国广告收入增速将因“软着陆”而放缓至个位数,但在2014 年及其后的五年中,媒体行业有望恢复两位数的增长率。
尽管中国人均广告支出仅达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广告市场,并有望在未来数年中赶超日本、跃居第二。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视收视群体,家庭电视普及率高达95% 以上。
中央电视台(CCTV)、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 和湖南广播电视台(HBS) 收入居业内三甲。
城镇地区每百户有146 台电视;农村地区每百户有114台电视。
我们预计中国电视市场今年仍将维持增势,但增速较过去几年有所放缓(2012 年预期增长率为5.5%)。
尽管电视在全部媒体中所占份额将保持稳定,2017 年,电视市场增速仍有望增至较低的两位数水平。
2010-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转变了针对央视广告播放的监管政策,总供给因此减少。
例如,2012年起,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中禁止插播商业广告。
广告市场分析【广告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广告市场是指各种媒体渠道上的广告投放和传播活动的总称。
通过对广告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市场规模、竞争态势、消费者需求等关键信息,为企业制定广告策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1.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广告市场在过去一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广告市场总规模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数字广告占据了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占比超过X%。
传统媒体广告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占比。
2. 市场竞争态势广告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广告主竞争: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积极投入广告市场,争夺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力。
竞争主体众多,市场份额分布较为均衡。
(2)媒体竞争:各类媒体平台争夺广告资源,通过不断创新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吸引广告主投放。
数字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新兴媒体不断涌现。
(3)技术竞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告市场也出现了新的竞争形式,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广告投放中的应用,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消费者需求分析了解广告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是制定广告策略的重要基础。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行为习惯,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回报。
1. 广告媒体偏好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消费者对广告媒体的偏好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差异: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数字媒体接收广告信息,而中老年人更喜欢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
(2)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广告媒体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如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多通过互联网媒体获取广告信息,而三、四线城市则更偏向于传统媒体。
(3)兴趣差异: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不同,对广告媒体的偏好也有所差异。
例如,喜欢体育的消费者更多关注体育赛事的广告,喜欢美食的消费者更多关注美食类媒体上的广告。
2. 广告内容需求消费者对广告内容也有一定的需求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意和趣味性:消费者喜欢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广告,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并引发共鸣。
广告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广告市场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布广告,以促进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市场。
广告市场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发展的行业,涵盖了电视、广播、互联网、户外、平面媒体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广告市场的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媒体渠道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1.1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广告市场在去年达到了X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X%。
其中,电视广告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约为X%,其次是互联网广告和平面媒体广告。
1.2 市场增长趋势广告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广告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传统媒体广告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
1.3 主要媒体渠道电视广告是广告市场的主要媒体渠道,它具有广告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
互联网广告在近年来迅速崛起,因其具有精准定位、交互性强等优势,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
此外,户外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等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1.4 竞争格局广告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国内外大型广告代理公司、媒体公司和自媒体等参与竞争。
其中,国内大型广告代理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客户网络。
而自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也对传统广告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了解广告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对广告投放的效果评估和广告创意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从消费者的广告接触途径、购买决策和广告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广告接触途径消费者接触广告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社交媒体等。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X%的消费者通过电视广告了解产品信息,X%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广告获取信息。
2.2 购买决策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X%的消费者在购买前会参考广告信息,其中X%的消费者表示广告对其购买决策有一定的影响。
2.3 广告偏好消费者对广告的偏好主要体现在广告内容和形式上。
调研数据显示,X%的消费者更喜欢创意独特、有趣的广告,X%的消费者更喜欢真实、贴近生活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