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的诊断(附图)
- 格式:doc
- 大小:623.50 KB
- 文档页数:1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一、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评价标准1.临床治愈: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
2.显效: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3.有效: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
4.无效: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
三、评价方法(1)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进行关节指数评分判定法。
①VAS:该方法采用一条10cm长的直线或尺,两端标明0和10的字样,让患者在直线或尺上标出自己疼痛或功能受限程度的相应位置(如下图)目测模拟尺度(VAS)②WOMAC骨关节炎指数注:采用VAS评价每一个问卷问题,总指数积分用24个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来表示,WOMAC指数越高表示OA越严重,根据总积分,按下列标准评估OA的轻重程度:轻度<80,中度80-120,重度>120.(2)关节压痛:0=无压痛,重压或做最大被动活动时无疼痛。
1=轻度压痛,以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病人称有压痛,被动活动不受限。
2=中度压痛,重压病人称有压痛,且皱眉头表示不适,被动活动轻度受限。
3=重度压痛,重压病人称有压痛,且退缩逃脱,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注:“0、1、2、3”代表积分,下同(3)关节肿胀0=无肿胀1=膝部皮肤纹理尚存在,浮髌试验可疑阳性。
2=膝部皮肤纹理消失,浮髌试验阳性。
3=膝部肿胀明显,浮髌试验明显可见。
(4)关节活动度0=正常,伸直可达0°,活动自如,屈伸范围可达150°。
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图) [图片]内容来自冯建民教授的讲座,虽然基础,但是临床还是比较常见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膝关节疼痛的评估1、病史2、体检3、影像学检查4、实验室检查病史疼痛的特点–发作:快、慢、隐匿性–部位:前、后、内侧、外侧、不定位–持续时间:持续痛、间歇痛–严重性(程度)–性质:钝痛、刺痛、休息痛、运动痛、夜间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性损伤:伤后是否能继续活动或负重,还是因疼痛不得不停止活动机械性症状–交锁:半月板破裂、游离体–爆裂声:韧带损伤–弹响声:半月板破裂–打软膝:不稳定(髌骨半脱位、韧带撕裂、半月板破裂)肿胀、积液–急性(2小时内)、大量、张力大:韧带撕裂或关节内骨折(血肿)–慢性(24~36小时)、轻中度: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活动后反复发生:半月板损伤损伤机制–是否直接暴力?–足是否着地?–是否减速或急停或急转或快速侧移?–是否跳起再着地?–是否有扭转力?–是否有过伸力量?既往史–既往损伤史或手术史–过去膝痛的治疗史:药物、支具或理疗–其他病史:痛风、假痛风、类风关或其他退变性关节病体检* 检查必须与对侧无症状的膝关节相对照* 红斑、水肿、瘀青、颜色改变* 肌肉萎缩(特别是股内侧肌)* 压痛–部位:髌骨、髌韧带、胫骨结节、股四头肌腱、内外侧关节线、股骨髁、胫骨髁、鹅足–程度–是否随关节活动改变* 活动度:过伸-0°-屈曲* 髌股关节检查–髌上囊:积液–髌股关节轨迹–摩擦音(感)、弹响–股四头肌抗阻力试验–髌股关节挤压试验–Q角:>15°是髌骨半脱位的易感因素–髌骨恐惧试验:疼痛和脱位感–髌骨关节面压痛* 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Jerk试验、Pivot-shift试验–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征(posterior sag sign)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外翻应力试验0°位屈曲30°位外侧副韧带内翻应力试验0°位屈曲30°位* 半月板–关节线压痛– McMurray test:弹响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a、常规三个位置1、正位(前后位)2、侧位3、髌股关节轴心位b、髁间窝位或隧道位屈膝40°~50°后前位股骨髁骨软骨炎c、站立(负重)位–骨关节炎* CT* MRIMRI MRI M RI实验室检查* 如果膝关节有发热、明显压痛、积液、因疼痛活动受限,提示感染或急性炎症性关节病1、ESR2、CRP3、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包括:(细胞分类计数、葡萄糖定量、蛋白定量、药敏、结晶体)* 风湿病(相关检查)鉴别诊断* 病人的年龄和疼痛部位是准确诊断的二个重要因素髌骨半脱位Patellar Subluxation* 最多见于十几岁的女孩和年轻妇女* 发作性的膝关节打软* Q角增大(>15°)* 髌骨恐惧试验(Patellar apprehension sign)阳性* 轻度积液* 中、重度积液说明有关节内血肿,提示髌骨脱位伴骨软骨骨折和出血胫骨结节骨骺炎Tibial Apophysitis or Osgood-Schlatter Lesion* 多见于十几岁的男孩(特别是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13、14岁男孩或10、11岁女孩)* 疼痛局限于胫骨结节* 蹲、跪、上下楼梯或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时疼痛加重,跳跃、跨栏等运动加重病情* 胫骨结节局部肿胀、发热、压痛* 抗主动伸膝运动或被动过屈膝关节时可引发疼痛* X线摄片可阴性,或可见胫骨结节处钙化阴影,髌韧带增厚,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
常见膝关节疼痛的简单判断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是对关节外科医师的一种挑战。
也正因为半数以上的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初步的甄别,显得尤其重要。
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的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的疗效。
病史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
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
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
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
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
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
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的破坏。
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
膝部检查大总结1、触诊膝部常见压痛点(图4-15)。
说明如下:⑴髌骨边缘髌骨软化症。
⑵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损伤。
⑶关节间隙半月板损伤。
⑷胫骨结节胫骨结节软骨炎。
⑸侧副韧带附着点侧副韧带损伤。
⑹髌骨下极髌下韧带病。
此外,检查肿块也是触诊的一个重要内容,检查时应进一步鉴别其性质、压痛、有否波动感,乒乓球感,或搏动感等。
骨折时局部压痛明显,还可触及断端,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2、活动膝关节有伸展、屈曲功能,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幅度见图4-16。
膝关节被动活动受限,常提示膝关节的病变,如膝关节伸直痛多见于关节面的病变,屈曲痛是膝关节水肿或滑膜炎的表现。
过伸痛和极度屈曲痛可见于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肥厚等。
此外,检查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可测知股四头肌伸膝力和腘绳肌屈膝力。
3、特殊检查和神经反射⑴浮髌试验患者平卧,患肢伸直放松。
医者一手将髌骨上方髌上囊内液体向下挤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按压髌骨,一压一放,反复数次。
如有波动感即表示关节腔内有积液。
⑵侧向活动试验患者仰卧,患膝伸直,股四头肌放松,作膝关节被动内翻或外翻活动,正常时无侧方活动,亦无疼痛。
如韧带完全撕裂,则出现侧方异常活动;如韧带捩伤或部分撕裂则引起疼痛。
⑶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位,肌肉放松,医者双手握小腿上端将其向前和向后反复拉推。
正常时无活动,如向前滑动,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向后滑动,则表示后交叉韧带损伤(图4-17)。
⑷膝关节旋转试验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膝部,另一手握踝,将膝关节作被动屈伸活动,同时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引起响声或疼痛时为阳性,为半月板损伤(图4-18)。
⑸研磨试验本试验是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破裂的方法,患者俯卧,髋关节伸直,患膝屈曲至90°,医者将其大腿固定,用双手握住患足,挤压膝关节,并旋转小腿,引起疼痛者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反之,将小腿提起,使膝关节间隙增宽,并旋转小腿,如引起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图4-19)⑹膝反射坐位检查时,病员坐于床沿,双小腿自然悬挂,在卧位时病人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部,使稍屈曲,约20°~30°,然后轻叩膝下股四头肌腱,反应为伸膝动作,其反射中心在L2,4。
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图)二股骨头骨骺滑脱 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 膝关节的牵涉痛* 儿童和十几岁的少年* 膝关节疼痛的定位不清* 没有膝关节外伤史* 体重超重* 受累髋关节轻度屈曲外旋* 被动内旋和伸直受累髋关节可引发疼痛* 膝关节检查正常* 典型的X线表现为股骨头骨骺移位,临床表现典型但摄片阴性不能排除诊断,此时CT扫描有助于诊断股骨头骨骺滑脱 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剥脱性骨软骨炎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 关节内的骨软骨病,病因不明* 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变性和再钙化* 最常见于股骨内髁* 模糊的、定位不清的膝关节疼痛* 有晨僵,反复的关节内积液(轻度)* 如有游离体,可发生交锁症状* 股四头肌萎缩* 受累股骨髁关节软骨面压痛* X线平片显示骨软骨病损或关节内游离体* 如怀疑剥脱性骨软骨炎,摄片应包括前后位、后前隧道位、侧位和髌股关节切线位* MRI对于发现病损高度敏感髌股关节痛综合征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属于过度使用综合征,典型的病变是髌骨软骨软化* 轻度到中度的膝关节痛,定位模糊,常在久坐后出现(“剧院征-theater sign”)* 女性多见* 可有轻度积液* 膝关节活动时髌股关节摩擦音* 挤压髌骨前方可引发疼痛* 股四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 髌骨关节面可有压痛* X线摄片一般没有异常所见* 早期退变的表现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 Medial Plica Syndrome* 容易漏诊* 属于过度使用综合征* 髌股关节内侧的滑膜皱襞由于膝关节过度活动发生炎症水肿* 过度运动后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的急性发作* 在膝关节内侧、关节线前方可触及有压痛、能活动的结节或条索状组织* 一般无关节积液* X线摄片阴性,CT或MRI可显示滑膜皱襞鹅足滑囊炎 Pes Anserine Bursitis* 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在胫骨近端的内侧面形成联合止点--鹅足* 过度使用或直接挫伤可引起鹅足滑囊的炎症* 容易与内侧副韧带损伤或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疼痛混淆* 膝关节内侧疼痛,反复屈膝伸膝可加重* 内侧关节线的下方压痛* 没有关节内积液* 内侧肌腱止点处轻度肿胀* 外翻应力试验或抗阻力屈膝可引发疼痛* X线摄片一般无异常所见髂胫束肌腱炎 Iliotibial Band Tendonitis* 髂胫束与股骨外髁的过度摩擦可引起髂胫束肌腱炎* 也属于过度使用综合征,常见于跑步和自行车运动员* 髂胫束紧张、足过度旋前、膝内翻以及胫骨旋转都是易感因素* 膝关节外侧面疼痛,活动尤其是下坡跑和爬楼梯可加重* 股骨外上髁(关节线上约3cm )压痛* Noble’s test (+):病人仰卧位,检查者拇指放在病人股骨外上髁处,膝关节反复伸屈活动,疼痛通常在膝关节屈曲30°时最明显* 可有软组织肿胀和摩擦音* 无关节积液* X线摄片阴性Hoffa 病Hoffa’s Disease* 病因不明,可能与髌下脂肪垫损伤有关* 损伤后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肿胀、机化,以后可能由于反复的轻微损伤,形成慢性炎症、纤维化、增生肥大* 某些病人的脂肪垫特大,膝关节伸直时凸出于髌韧带两侧,容易遭受挤压,引起炎症和纤维化* 症状为膝前痛* 髌韧带附近和髌股关节可有压痛* X线摄片髌下脂肪垫可有粗糙的钙化阴影韧带损伤 Ligament Injuries* 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 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 韧带的复合损伤半月板损伤 Meniscal Tear* 发生于膝关节突然旋转损伤,如跑步者突然改变方向* 也可发生于慢性退变过程中,尤其是有膝关节不稳定时* 反复膝关节疼痛,交锁时加重,下蹲或膝关节旋转时可引发交锁* 轻度积液* 关节线压痛* 股内侧肌萎缩* McMurray试验阳性(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X线平片阴性* MRI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注意事项* 半月板表面无清晰的连续性中断,不能诊断半月板撕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图文目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概述•膝关节结构与功能•骨性关节炎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及患者教育0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关节病变。
发病原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年龄、肥胖、关节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有关。
长期关节劳损和创伤可导致关节软骨损伤,进而引发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不同地域、种族间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等有关。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疼痛多呈钝痛或酸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轻度主要表现为关节轻度疼痛和僵硬,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变;中度表现为关节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改变;重度表现为关节剧烈疼痛、严重肿胀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02膝关节结构与功能包括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膝关节的骨性支架。
骨性结构主要有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韧带结构包绕在膝关节周围,为密闭的结缔组织囊,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关节囊膝关节解剖结构膝关节能够承受人体重量,并在行走、跑跳等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承重功能膝关节具有屈伸运动功能,使小腿能够相对于大腿进行前后运动。
运动功能膝关节内的关节软骨和滑液能够缓冲运动时的冲击,保护骨骼免受损伤。
缓冲功能膝关节生理功能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杠杆作用膝关节在伸膝装置的作用下,能够发挥杠杆作用,提高运动效率。
膝关节疼痛的检查方法病史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
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
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
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
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
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
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的破坏。
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
另外,发病或受伤时间在决定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损伤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补,修补的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受伤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评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内侧副韧带损伤应当行保守治疗,在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期过后则可以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伴后外侧角损伤应当尽早行所有受损韧带结构的修补或重建。
体检膝关节的体检较为复杂,一种损伤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
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图) [图片]内容来自冯建民教授的讲座,虽然基础,但是临床还是比较常见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膝关节疼痛的评估 1、病史 2、体检 3、影像学检查 4、实验室检查病史疼痛的特点–发作:快、慢、隐匿性–部位:前、后、内侧、外侧、不定位–持续时间:持续痛、间歇痛–严重性(程度)–性质:钝痛、刺痛、休息痛、运动痛、夜间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急性损伤:伤后是否能继续活动或负重,还是因疼痛不得不停止活动机械性症状–交锁:半月板破裂、游离体–爆裂声:韧带损伤–弹响声:半月板破裂–打软膝:不稳定(髌骨半脱位、韧带撕裂、半月板破裂)肿胀、积液–急性(2小时内)、大量、张力大:韧带撕裂或关节内骨折(血肿)–慢性(24~36小时)、轻中度: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活动后反复发生:半月板损伤损伤机制–是否直接暴力?–足是否着地?–是否减速或急停或急转或快速侧移?–是否跳起再着地?–是否有扭转力?–是否有过伸力量?既往史–既往损伤史或手术史–过去膝痛的治疗史:药物、支具或理疗–其他病史:痛风、假痛风、类风关或其他退变性关节病体检* 检查必须与对侧无症状的膝关节相对照* 红斑、水肿、瘀青、颜色改变* 肌肉萎缩(特别是股内侧肌)* 压痛–部位:髌骨、髌韧带、胫骨结节、股四头肌腱、内外侧关节线、股骨髁、胫骨髁、鹅足–程度–是否随关节活动改变* 活动度:过伸-0°-屈曲* 髌股关节检查–髌上囊:积液–髌股关节轨迹–摩擦音(感)、弹响–股四头肌抗阻力试验–髌股关节挤压试验– Q角:>15°是髌骨半脱位的易感因素–髌骨恐惧试验:疼痛和脱位感–髌骨关节面压痛* 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Jerk试验、Pivot-shift试验–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征(posterior sag sign)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外翻应力试验0°位屈曲30°位外侧副韧带内翻应力试验0°位屈曲30°位* 半月板–关节线压痛–McMurray test:弹响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a、常规三个位置 1、正位(前后位) 2、侧位 3、髌股关节轴心位b、髁间窝位或隧道位屈膝40°~50°后前位股骨髁骨软骨炎c、站立(负重)位–骨关节炎* CT* MRIMRI MRI MRI实验室检查* 如果膝关节有发热、明显压痛、积液、因疼痛活动受限,提示感染或急性炎症性关节病1、ESR2、CRP3、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包括:(细胞分类计数、葡萄糖定量、蛋白定量、药敏、结晶体)* 风湿病(相关检查)鉴别诊断* 病人的年龄和疼痛部位是准确诊断的二个重要因素髌骨半脱位 Patellar Subluxation* 最多见于十几岁的女孩和年轻妇女* 发作性的膝关节打软* Q角增大(>15°)* 髌骨恐惧试验(Patellar apprehension sign)阳性* 轻度积液* 中、重度积液说明有关节内血肿,提示髌骨脱位伴骨软骨骨折和出血胫骨结节骨骺炎 Tibial Apophysitis or Osgood-Schlatter Lesion* 多见于十几岁的男孩(特别是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13、14岁男孩或10、11岁女孩)* 疼痛局限于胫骨结节* 蹲、跪、上下楼梯或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时疼痛加重,跳跃、跨栏等运动加重病情* 胫骨结节局部肿胀、发热、压痛* 抗主动伸膝运动或被动过屈膝关节时可引发疼痛* 没有关节积液* X线摄片可阴性,或可见胫骨结节处钙化阴影,髌韧带增厚,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
膝关节体格检查除了现代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外,正规、准确的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也十分重要。
和其余部位的骨科检查一样,其也分为望、触、动、量四个部分,同时还包括膝关节特有的手法检查和血管神经的检查。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大体异常。
检查时建议完全暴露双侧膝关节,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的步态和姿势、关节畸形情况及活动度,还包括局部情况,如颜色、瘢痕、肿物等。
对异常处可进一步加以动、触、量明确。
行走时的姿态称为步态。
患膝因为负重时疼痛而表现为着地相时间短缩、负重时间减小,为“抗痛性步态”。
同时出现行走谨慎、步幅减小、步速减慢、不敢以患肢为轴旋转的“保护性步态”。
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如关节交锁时,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僵硬,髋部活动增大,躯体出现摇摆。
以上总的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
正常膝关节屈曲120~130°,过伸5~10°,屈膝90°位小腿内旋10°,外旋20°。
检查时需两侧对照(图1)。
畸形是指膝关节外观的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变异。
正常双下肢伸直时,双膝内侧和双内踝可同时并拢。
当双膝内侧可并拢而内踝分开,为膝外翻(“X”形腿);双内踝可以并拢而膝内侧分开,为膝内翻(“O”形腿)(图2、3)。
如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为屈曲畸形,多见于急性损伤、游离体嵌顿、半月板异常及严重骨关节炎等。
正常膝关节可有轻度的过伸,但如过伸角度过大,则为膝反张,常见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如有上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仰卧位的手工大体测量(详见量诊)。
下肢的角度畸形在双下肢负重站立位时更易于呈现,故站立位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可辅以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的测量。
图1 图2 图3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外观的长度畸形。
其可能是结构性的,也可能是姿势性的,如髋的内收外展、骨盆的倾斜均可影响下肢外观上的长短。
因此,下肢长度望诊时需仰卧位双膝放松伸直、内外翻及旋转均对称,比较双侧内踝的位置是否对称。
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图)
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膝关节疼痛的评估1、病史2、体检3、影像学检查4、实验室检查病史
疼痛的特点
–发作:快、慢、隐匿性
–部位:前、后、内侧、外侧、不定位
–持续时间:持续痛、间歇痛
–严重性(程度)
–性质:钝痛、刺痛、休息痛、运动痛、夜间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急性损伤:伤后是否能继续活动或负重,还是因疼痛不得不停止活动
机械性症状
–交锁:半月板破裂、游离体
–爆裂声:韧带损伤
–弹响声:半月板破裂
–打软膝:不稳定(髌骨半脱位、韧带撕裂、半月板破裂)
肿胀、积液
–急性(2小时内)、大量、张力大:韧带撕裂或关节内骨折(血肿)–慢性(24~36小时)、轻中度:半月板损伤或韧带损伤
–活动后反复发生:半月板损伤
损伤机制
–是否直接暴力?
–足是否着地?
–是否减速或急停或急转或快速侧移?
–是否跳起再着地?
–是否有扭转力?
–是否有过伸力量?
既往史
–既往损伤史或手术史
–过去膝痛的治疗史:药物、支具或理疗
–其他病史:痛风、假痛风、类风关或其他退变性关节病
体检
* 检查必须与对侧无症状的膝关节相对照
* 红斑、水肿、瘀青、颜色改变
* 肌肉萎缩(特别是股内侧肌)
* 压痛
–部位:髌骨、髌韧带、胫骨结节、股四头肌腱、内外侧关节线、股骨髁、胫骨髁、鹅足–程度
–是否随关节活动改变
* 活动度:过伸-0°-屈曲
* 髌股关节检查
–髌上囊:积液
–髌股关节轨迹
–摩擦音(感)、弹响
–股四头肌抗阻力试验
–髌股关节挤压试验
– Q角:>15°是髌骨半脱位的易感因素
–髌骨恐惧试验:疼痛和脱位感
–髌骨关节面压痛
* 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Jerk试验、Pivot-shift试验
–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征(posterior sag sign)侧副韧带
内侧副韧带外翻应力试验0°位屈曲30°位
外侧副韧带内翻应力试验0°位屈曲30°位
* 半月板
–关节线压痛
–McMurray test:弹响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
a、常规三个位置1、正位(前后位)2、侧位3、髌股关节轴心位
b、髁间窝位或隧道位屈膝40°~50°后前位股骨髁骨软骨炎
c、站立(负重)位–骨关节炎
* CT
* MRI
实验室检查
* 如果膝关节有发热、明显压痛、积液、因疼痛活动受限,提示感染或急性炎症性关节病1、ESR 2、CRP 3、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包括:(细胞分类计数、葡萄糖定量、蛋白定量、细菌培养、药敏、结晶体)
* 风湿病(相关检查)
鉴别诊断
* 病人的年龄和疼痛部位是准确诊断的二个重要因素
髌骨半脱位Patellar Subluxation
* 最多见于十几岁的女孩和年轻妇女
* 发作性的膝关节打软
* Q角增大(>15°)
* 髌骨恐惧试验(Patellar apprehension sign)阳性
* 轻度积液
* 中、重度积液说明有关节内血肿,提示髌骨脱
位伴骨软骨骨折和出血
胫骨结节骨骺炎Tibial Apophysitis or Osgood-Schlatter Lesion
* 多见于十几岁的男孩(特别是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13、14岁男孩或10、11岁女孩)
* 疼痛局限于胫骨结节
* 蹲、跪、上下楼梯或股四头肌强力收缩时疼痛加重,跳跃、跨栏等运动加重病情
* 胫骨结节局部肿胀、发热、压痛
* 抗主动伸膝运动或被动过屈膝关节时可引发疼痛
* 没有关节积液
* X线摄片可阴性,或可见胫骨结节处钙化阴影,髌韧带增厚,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
偶尔可见胫骨结节撕脱样改变(须与撕脱骨折鉴别)
* 好发人群与胫骨结节骨骺炎一样
* 但病变和压痛部位在髌骨下极
* X线侧位片正常或在髌骨与髌韧带结合部有斑点状的钙化阴影,钙化点融合后看上去像髌骨下极延长了。
此现象多见于足球运动员。
* 偶尔,此症也可发生于髌骨上极
髌腱炎Patellar Tendonitis or Jumper’s Knee
* 多见于骨骼成熟后,髌骨下极腱-骨交界部
* 比较模糊的膝前痛
* 下楼或跑步等活动后疼痛加重
* 髌骨下极髌韧带压痛,但直腿抬高试验时压痛常常消失,说明病变部位位于髌韧带的深层,直腿抬高时髌韧带的浅层纤维紧张,保护了深层纤维
* 抗阻力伸膝活动时疼痛
* 没有关节积液
* X线摄片阴性
分裂(二分)髌骨Bipartite Patella
* 常见于儿童,多双侧性
* 一般认为是正常骨化的变异,可在十几岁时融合
* 症状:
–运动时疼痛或运动后疼痛
–膝关节屈曲时疼痛、下跪时疼痛
–上下楼梯时疼痛
–行走时疼痛
–受冷时疼痛
–无症状
* 体征:
–分裂部扣击痛:可诱发有症状的分裂髌骨的疼痛,无症状者阴性
–分裂骨片局部骨性隆起
–股四头肌萎缩
–髌骨摩擦音
–大多无关节积液、跛行和关节活动度受限
有时需与骨折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