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 格式:ppt
- 大小:12.49 MB
- 文档页数:3
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比试验与测试规程(试行)一、保护性耕作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作业环节的对比试验,测定作业成本、出苗情况、产量情况、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理化数据、病虫草害情况,并进行互比,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省一年两作区的适应性,通过不同种植模式的相关数据的对比,不断完善技术方案和筛选配套机具,选择最佳种植模式、技术方案和配套机具。
(二)要求1、要求选择能代表当地自然、土壤、水、肥、产量水平的地块,集中连片,保证项目试验示范面积。
2、试验区要求地块基础条件一致的相连地块,且固定不变、连续试验。
3、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不少于2亩(最低保证机具一个往返作业宽度)。
4、试验区、示范区要按要求设立标志牌。
(三)试验区设置试验区可根据当地种植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这里设置六种处理,供参考:A区为人工收获玉米后,玉米秸秆直立情况下,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B 区为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 C区为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深松25—30cm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D区为玉米秸秆还田后,耕翻25—30cm,整平筑畦后,用常规播种机播种小麦;E区为玉米秸秆收集(地表无秸秆,根茬不做处理)后,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F区为秸秆全部收集(地表无秸秆,根茬不做处理或简单处理),旋耕两遍后,用常规播种机播种小麦。
二、测试方案(一)测试目的农业生产试验研究需借助各种测试来完成,测试的目的是探索农业技术措施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各种自然资源转化利用和相关生产要素配置等产生的影响和发生的变化,弄清相互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测取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综合分析,证明该项技术措施与所实现的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和必然性。
(二)测试要求1、“一实”: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随意编造。
2、“二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测试与调查结合。
3、“三定”:定人、定点、定时。
定人,即监测点必须固定专人负责保护性耕作效果监测,不得随意变动;定点,即监测内容应在同一处理小区进行,不能一个小区测水分,另一个小区测产量;定时,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测试。
在现阶段生态文明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加大对保护性耕种技术的研究、推行与应用力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优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保护性耕种的概述保护性耕种主要依托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技术的综合性利用,达到降低农业生产土壤受侵蚀程度的效果,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共同提升,促使农业生产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当前,常用的保护性耕种手段主要包含着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农田土壤表面耕种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机。
二、保护性耕种的现实价值分析1、减少劳动量与劳动时间由于在保护性耕种中推行少耕或者是免耕手段,因此与传统土壤耕作方式相比,所引入的耕作次数更少,只需要利用一次工序基本可以完成播种。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机,所需要投入的劳动时间、劳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或者可以在传统土壤耕作所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任务。
2、节省农机燃料消耗由于基于保护性耕种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与劳动时间投入量均大幅降低,因此能够达到节省农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燃料的效果,即在保证农业生产效果的同时体现出节约能源的效果。
3、降低农机的磨损程度在保护性耕种的支持下,农机的工作时长与工作次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相比于传统土壤耕作实践来说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基于此,农机的磨损程度也随之表现出下降状态,农户在农业机械化射生产中所需要投入的农机维修养护费用、零部件更换成本等均保持在偏低水平,切实达到在保持农业生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投入。
4、优化改善土壤的可耕种性通过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投入,能够充分发挥出自然恢复的力量促使农田土壤微粒的聚合情况逐步改善,更好转变为团粒结构,以此为农作物根系的更好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土壤环境条件。
同时,在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支持下,同时可以达到降低土壤压实程度的效果,如土壤耕作性能的提升、减少实际耕作行程等,均促使土壤压实降低成为现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10.10•【字号】鲁农机字〔2023〕13号•【施行日期】2023.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的通知鲁农机字〔2023〕13号各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23〕1号)、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的政策措施》(鲁农委发〔2023〕4号)、省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2〕160号)要求,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升级,促进农机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确定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试点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支撑能力为目标,以填空白、补弱项、提质量为着力点,加快先进、适用、安全、可靠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实施路径,不断提升我省农机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和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省级统筹、多方参与。
省级统筹科研、生产、销售、鉴定、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资源力量,构建重点农机制造企业牵头、大型专业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作的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创新联动体,拓展农机应用场景。
——自主创新、高端引领。
瞄准科技前沿发展方向,加快攻克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和工艺,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科技含量、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发展,加快大型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农机创新研发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国对农田处理所进行的一种具有保护措施的耕作技术,它对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等,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以及技术内容入手,使广大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随着传统耕作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耕地深翻虽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现实分析来看,它对作物生长虽然创造了松软环境,但同时也对地表造成破坏,对土壤中的生物存活造成一定影响,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将逐渐凸显,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免耕、少耕的方式,减少对农田的破坏并施加一些配套措施,可以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这是传统性耕作所不具备的优势,要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从土壤耕作来看,对同一道工序或作业面积来说,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缩减劳动量,节省工作时间,每小时机车所用燃油也相对减少,可以节省燃料,因减少机车的磨损量其每年的机车维修费用也在降低。
对于连续免耕土壤其微粒监测,其土壤微粒成为团粒结构,更适合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耕作越多的土壤其释放到空气中的碳越多,对作物构建有机质的碳来说在减少,免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免耕作业可以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因作物残茬的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可以减少因土壤翻耕而造成的风蚀、水蚀等;因免耕作用,可有效保存土壤中的肥料和杀虫剂,减少地表水的流失,保证地下水的质量。
免耕或少耕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掩蔽的环境和食物,增加了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原始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人为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四项:一、免耕或少耕。
对传统的铧式犁翻耕土壤技术进行改革,不进行任何耕作或进行深松和表土耕作。
这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破坏性小,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推广窗sWINDOWS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和经验O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郑铁志赵新子孙睿自2020年起,国家将在东北四省(辽、吉、黑、蒙)全面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实施规模达到1.5亿亩。
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也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总结十几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的经验、认识和感受,深入分析、领会国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计划的宗旨和目的,分享以下4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概念方面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目的:一是保护土壤,防控风蚀水蚀,特别是防止表土流失,这一点对于东北黑土区尤为关键;二是蓄保水分,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无效散失,并依此抗御连年春夏季的干旱少雨。
需要强调的是,保护性耕作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而是因其利用了作物秸秆覆盖地表还田的方式,来解决保护土壤不被风蚀水蚀和保护水分、实现保水保墻的问题,因此,实际上是“搂草打兔子”额外也是间接地起到了培肥地力、活化土壤、改善结构和解决秸秆焚烧与出路的作用,同时又实现了绿色生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反,深翻整地、耙混整地、旋耕整地等耕整地技术,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有秸秆的耕地无法播种、地表秸秆无法处理而进行的应对性处理作业,并不是以保护土壤和蓄水保墻为宗旨。
尽管这些耕作方式实现了秸秆还田,也产生了一定的培肥地力的作用,但这些作业形式过度切碎土壤,导致土壤粉末状程度加重,加剧了表土流失和风蚀水蚀的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远大于有利方面,不属于保护性耕作技术,仅仅是一项非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区可应用的技术。
众所周知,美国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因为连年铎式犁翻地导致历史罕见的“黑风暴”而上升到法律层面的。
我国的西北等地区连年出现的沙尘暴,就是翻耕、旋耕等不科学耕整地作业恶果的典型例证。
二、标准方面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高标准、严规范。
秸秆覆盖不足,无法产生有效和预期效果,必须做到地表秸秆全覆盖,尤其新开辟地区起步时的试验示范田,务必通过秸秆全覆盖,解决土壤风蚀和蓄水保墻问题。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鲁农机技字〔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鲁农机技字〔2024〕3号各市农业农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省厅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
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5月30日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2024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和农业机械化中心工作,以保障粮油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补齐农机化技术装备短板、提升农机技术效能和应急救灾能力等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质效,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14项工作。
一、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提单产,积极推动机械化作业质量提升1.抓好高性能播种技术与装备大面积推广应用。
围绕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全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动小麦立旋整地双镇压复式条播机,玉米高性能指夹式、气力式玉米(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具升级换代。
持续开展粮油作物机械化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示范,合理选用小麦深翻整地、多次镇压、“一喷三防”,玉米贴茬直播、单粒精播、“一喷多促”,大豆精细机播、合理增密等农机农艺技术,实现苗齐苗全苗壮,推动高性能播种技术与装备的大面积应用。
2.抓好粮油作物机收减损。
围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升粮食烘干、防灾减损能力的工作要求,瞄准主要粮油作物,深入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加大小麦纵轴流联合收获机、玉米穗茎兼收或籽粒联合收获机、大豆挠性割台或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和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等高性能农机具推广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