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公开课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39
公开课《落花生》教学设计公开课《落花生》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落花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开课《落花生》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识字: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落花生》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落花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花生的生长过程、特点及营养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尊重生命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落花生》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花生形象,体会作者对花生的喜爱之情。
2.2 花生生长过程的观察与实践带领学生参观花生种植基地,观察花生的生长过程,了解花生的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
2.3 花生营养价值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花生的营养价值,认识到花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花生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花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课文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3 花生生长过程的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花生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花生的生长过程,了解花生的种植技术。
4.4 花生营养价值的研究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讨论花生的营养价值,教师总结并讲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5.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花生生长过程观察与实践、花生营养价值研究等环节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落花生》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落花生的好奇心。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教育学生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落花生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内容。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落花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了解落花生生长过程:(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落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生观察,总结落花生的生长特点。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落花生生长过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五、同步练习:1. 选择题:(1)落花生的果实长在哪里?A. 叶子B. 茎C. 根D. 花(2)落花生属于哪一类植物?A. 种子植物B. 孢子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2. 判断题:(1)落花生是一种蔬菜。
《落花生》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落花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描绘农村生活的散文,通过讲述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2.2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2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农村生活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落花生》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5.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转变。
6.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阅读测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6.3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作业完成的质量。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活动的组织等。
7.2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落花生教学设计公开课(精选10篇)落花生教学设计公开课 1教学目标:1、握本课7个生字。
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猜出这是什么?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
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生”,激发学生的疑问。
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清楚了。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2、交流: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3)议花生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落花生》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落花生》,使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特点以及营养价值,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花生的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和珍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落花生》一文描绘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展现了花生的顽强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花生的生长特点及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花生的生长过程、特点及营养价值。
难点:理解花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2 情景教学: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花生生长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花生的生长过程。
3.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花生故事,引导学生体验花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花生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花生种植的兴趣。
4.2 讲解课文:带领学生学习《落花生》一文,讲解花生的生长特点、营养价值及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4.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花生生长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花生的生长过程。
4.4 情感体验:讲述花生故事,引导学生体验花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花生生长过程、特点及营养价值的学习情况。
5.2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观察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花生生长环境的了解。
5.3 情感表达:评价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的表现,考察学生对花生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和感恩情怀的培养。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花生文化:介绍花生的民间传说、诗词等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花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6.2 花生美食:教授学生制作花生美食的方法,如花生酱、花生糖、花生饼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落花生》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落花生》公开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花生》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这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便”,理解“播种、浇水”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品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