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与巴尔扎克
- 格式:ppt
- 大小:753.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第五章 18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二、欧洲文学(一)、主要类型1.启蒙文学(主体)a.特征:强烈的政治性;充分的民主性;明确的目的性。
b.打破古典主义的垄断,推动了文学多样化发展,文学门类丰富齐全,还创造引入了多种新文体,如哲理小说、书信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和正剧等。
c.古典主义的发展:英国自弥尔顿以来出现蒲柏,德国歌德席勒的创作确立了魏玛古典主义在德国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俄国古典主义发展……2.伤感主义文学a.诗歌:墓园诗派对死亡的无奈、对生死的冥想b.小说:塞缪尔·理查生、劳伦斯·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流派名称的来源)3.哥特小说对欧美小说和恐怖小说的兴起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二)、各国文学1.英国文学小说:A.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逊漂流记》B.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C.塞缪尔·理查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开创者)D.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E.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传》(18世纪英国小说总结者和后世英国小说的开创者)重要因素:身世、隐私、流浪、道德、宽恕、圆满主要品格:滑稽,对现实的讽刺诗坛:继古典主义诗人蒲柏之后,威廉·布莱克、罗伯特·彭斯的创作将欧洲诗歌引向浪漫主义戏剧:查得·谢立丹2.法国文学A.勒萨日B.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欧洲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也是欧洲第一部重要的哲理小说C.伏尔泰把哲理小说这一体裁推向高峰《查第格》《天真汉》《老实人》(最出色的哲理小说,采用流浪汉小说形式)D.德尼·狄德罗“百科全书派”领袖法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法国市民悲剧的倡导者和理论家:严肃剧《私生子》、《家长》《论戏剧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正剧理论E.卢梭F.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3.德国文学第一阶段:启蒙运动时期A.高特舍特B.莱辛:戏剧评论《汉堡剧评》戏剧创作《艾米丽亚·迦绿蒂》第二阶段: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歌德席勒第三阶段:古典时期歌德席勒主要成就就是戏剧创作:《强盗》、《阴谋与爱情》……古典主义美学理论《审美教育书简》第二节卢梭一、社会政治学论著:《社会契约论》二、最重要的文学作品:1.哲理小说《爱弥儿》,采用教育小说的形式,为当时法国盛行的哲理小说增添了一种新体裁。
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1、《高老头》中塑造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是:拉斯蒂涅2、首次使用“多余人”论述当时俄国文学民族性的作家是:赫尔岑3、美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家是:威廉·豪威尔斯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别称是:自然派5、巴尔扎克严肃文学创作始于:《舒昂党人》6、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分为几个部分,它们是: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7、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是:《红与黑》8、杰克·伦敦批判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长篇小说是:《马丁·伊登》9、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被抛弃的贵妇人是:鲍赛昂夫人10、《巴马修道院》的作者是:斯丹达尔11、斯丹达尔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1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是:不堪凌辱以死反抗旧势力的妇女13、《双城记》中双城指的是:巴黎、伦敦14、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中塑造的马卡尔·杰武什金: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小人物15、巴赫金认为创造了“复调小说”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16、狄更斯的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17、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被情人阿瞿达抛弃的贵妇是:鲍赛昂夫人18、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是:《玛丽·巴顿》19、《呼啸山庄》中用残酷的手段报复仇人,最终成为一个失去理性的恶魔式人物是:希斯克利夫20、屠格涅夫笔下“多余人”形象是:罗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21、梅里美的著名作品《卡门》的体裁是:小说22、首次在俄国文学中塑造“新人”形象的作品是:《前夜》23、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是:《阿尔芒斯》24、斯丹达尔抨击古典主义,为浪漫派辩护的论著是:《拉辛与莎士比亚》25、被称为“近代小说之父”的作家是:斯丹达尔26、《高老头》中身份是苦役监逃犯,实际上是政客和野心家的一种典型的人物是:伏脱冷27、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是:维尔特28、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是:《汤姆大伯的小屋》29、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是:阿辽沙30、狄更斯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艰难时世》31、论述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思想特征:1、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第七章 19世纪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 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兴起“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称谓,它晚于文学创作。
“现实主义”这一名词的出现和使用,并以它命名的文学运动,始于19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而此时,现实主义一代宗师巴尔扎克已经逝世了。
1850年左右,农民画家库尔贝以朴实的笔法真实地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画面,如《奥尔良的葬礼》和《浴女图》等,这些画以真实大胆著称,引起了上层社会的责难。
前者把各种人物鄙俗丑陋的形象表现了出来,而遭到资产阶级“正派人”的反感;后者以大胆不雅的画面触怒了学院派以及拿破仑第三的皇后。
库尔贝的画被讥为“现实主义”,认为是为了追求真实而描写鄙裕,难看不雅令人生厌。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成书问世。
这派作家明确的提出用“现实主义”这一标志。
从此,才有文艺中的“现实主义”这一正式命名的文学流派并追认巴尔扎克属于他们的先驱。
此时,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已经由自发转为自觉,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恰在此时业已走过了第一个辉煌历程。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性质(略)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第一、客观真实性。
浪漫主义注重主观抒情性,它往往反映作家本人的主观理想和主观愿望,表现出丰富的幻想性。
与浪漫主义不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的描绘。
他们反对一味突出“自我”,陶醉于作者自己的感情世界。
他们主张作品要像镜子那样如实地反映现实,作家的道德理想、是非评价、抑扬褒贬往往通过对生活的具体的、真实的、客观的描写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寓主观与客观之中,寓倾向于真实之中。
第二、揭露批判性。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并非纯客观的描写现实,而是不断的对生活现象进行严肃的分析、深沉的反思、强烈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第三,典型化。
批判现实主义重大的艺术贡献在于对人的典型化描写。
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人物既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阶级的,又是具体的、个别的、特定的,总之,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社会人的典型。
第七章 19世纪⽂学(⼆)(批判现实主义⽂学) 19世纪⽂学是指法国“七⽉⾰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命”(1871)。
这⼀时期⽂学包括:浪漫主义⽂学、批判现实主义⽂学(主流)、早期⽆产阶级⽂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活。
注重反映现实⽣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学发展状况:⽆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学和德国⼯⼈⾰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学:1是世界⽂学第⼀次出现的⽆产阶级性质的⽂学,19世纪三四⼗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性、⼴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琼斯和林顿。
德国⼯⼈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的⽆产阶级诗⼈):加⼊“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个出⾊的⽆产阶级歌⼿。
恩格斯称他“德国⽆产阶级第⼀个和最重要的诗⼈”。
批判现实主义: ⼀、法国⽂学代表⼈物及作品:梅⾥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度“研究⼈的⼼灵”发掘未经现代⽂明“洗礼”的⾃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彩的爱情悲剧)主⼈公卡门是⼀个“拥有娇⼩⽽出⾊的姿态,热情如⽕的⼤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浪荡的、吉⼘塞⼥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中的主⼈公爱玛是⼀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形象。
第七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文化与文学一、十九世纪中期文化1、工业化影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走向机械化和一律化◆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金钱成为社会的杠杆◆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现实主义文学(The literary of realism ):19世纪30年代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首先兴起,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高尔基又将之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19世纪现实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背景之一:19世纪工业革命在整个欧洲的扩散“工业革命”兴盛于18世纪的英国;1804-1815年,拿破仑征服欧洲,将英国机器文明推向了整个欧洲;能源、交通、贸易、殖民地、劳动力、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生产中,机器技术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近百年所产生的物质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所有物质的总和”。
1、工业革命影响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风雨欲来:资产阶级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出现;血雨腥风: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于“自由”观念的普及;大局已定: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的普及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真正确立;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主角。
——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2月,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工业革命影响之二:无产阶级的诞生工业革命之前,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相联系,在人身和经济上相对独立;但机器文明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将他们驱赶到了工厂中,使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
于是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整个社会日益分成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在两大阶级对立的格局中如何选择?一方面,现实主义作家属于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属于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是以揭露现实真相的方式发起了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检讨。
这形成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再现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
第七章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含俄国)第一节概述批判现实主义是30年代首先在法、英等国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的文学主流。
它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高峰。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一)“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这两个概念的由来1、“现实主义”概念的由来“现实主义”这一术语首次使用是在1835年,当时的法国画家库尔贝用它来作为一种美学表达方式,指称伦勃朗绘画中所显示出的“人的真实”,反对新古典主义画派的“诗的理想”。
1856年,法国小说家、评论家尚夫勒里与小说家杜朗蒂等人创办《现实主义》杂志;次年,他又出版《现实主义》一书(论文集),把这个特殊的文学术语献诸公众。
2、“批判现实主义”概念的由来法国的普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解释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是19世纪中后期欧美的文学主流。
它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广阔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与斗争,以人道主义作为创作基础,注重细节的真实,强调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
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三)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是这一时期激荡复杂的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
它的产生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
大工业生产导致了阶级压迫和贫富对立现象,金钱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西方人在摆脱了中世纪神权压迫,近代封建专制思想束缚之后,又受到人自身和金钱的双重奴役。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文化与文学一、十九世纪中期文化1、工业化影响◆贫富两极分化◆社会走向机械化和一律化◆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金钱成为社会的杠杆◆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现实主义文学(The literary of realism ):19世纪30年代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首先兴起,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高尔基又将之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19世纪现实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背景之一: 19世纪工业革命在整个欧洲的扩散“工业革命”兴盛于18世纪的英国;1804-1815年,拿破仑征服欧洲,将英国机器文明推向了整个欧洲;能源、交通、贸易、殖民地、劳动力、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生产中,机器技术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近百年所产生的物质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产生的所有物质的总和”。
1、工业革命影响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风雨欲来:资产阶级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出现;血雨腥风: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于“自由”观念的普及;大局已定: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的普及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真正确立;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的主角。
——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2月,法国“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工业革命影响之二:无产阶级的诞生工业革命之前,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相联系,在人身和经济上相对独立;但机器文明掠夺了他们的土地,将他们驱赶到了工厂中,使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
于是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整个社会日益分成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在两大阶级对立的格局中如何选择?一方面,现实主义作家属于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属于资产阶级。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是以揭露现实真相的方式发起了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检讨。
这形成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再现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
西方文学——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第01讲19世纪文学(二)(1)全书框架课程回顾今日学习内容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浪漫主义(前期)现实主义(中期)多元文学(后期)特征主观想象自然夸张客观细节真实塑造典型多种思想并存派别英国:湖畔派英国:撒旦派俄国:自然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外国文学史÷∙fttαtτ-e⅞ιυtτ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简答1.思想特征:(I)把文学作为分析、研究社会的手段,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2.艺术特征:(1)强调客观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真实。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简答1.法国文学简答2.(英国)宪章派文学:(1)产生:1838年至1848年爆发“宪章运动”。
出现“宪章派文学”。
(2)地位: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是诗歌。
(3)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3.俄国文学简答自然派:(1)概述: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
领袖:果戈理。
(2)思想: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题材: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简答(1)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
(2)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多余人:简答(2)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
(2)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
(3)既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