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9课,最大的书
- 格式:docx
- 大小:10.74 KB
- 文档页数:4
⼆年级语⽂下册第⼗九课最⼤的书课⽂ 《最⼤的"书"》是⼆年级语⽂下册第19课,最⼤的书是指在地质勘探员的介绍下认识⼤地,认识岩⽯。
店铺为⼆年级师⽣理了语⽂课⽂《最⼤的"书"》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年级语⽂下册第⼗九课《最⼤的"书"》课⽂原⽂ ⼀天,爸爸带川川去爬⼭,他们看见⼀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块⼤⽯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有书啊?” “岩⽯就是书啊!你看,这⼀层⼀层的,不就像⼀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说:“这上⾯有字吗?” “有。
你来看,这是⾬点留下的脚印,叫⾬痕;这是波纹的⾜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问:“这上⾯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
你看,这⼉有树叶,有贝壳,那⼉还有⼀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是⼀⽚长满树⽊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海。
⼜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变成了⾼⼭,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
” “读了这本岩⽯书有什么⽤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处可⼤哩!它能告诉我们,那⾥埋着煤炭,那⾥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兴地说,“等我长⼤了,也要读懂这本最⼤的‘书’!” ⼆年级语⽂下册第⼗九课《最⼤的"书"》课⽂赏析 神奇的⾃然界是⼀座巨⼤的知识宝库。
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就是⼀本耐⼈寻味的“书”。
那上⾯有⾬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的“书”⾥。
本⽂以⼈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读好⼈物的对话上。
关于本课涉及的⾃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对⾃然科学知识产⽣浓厚的兴趣,产⽣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教材内容19 最大的“书”主备人彭胜群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
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千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学生练写"册"、"厚。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中的最大的“书”里写了些什么呢?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仿佛印在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里。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这能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案教材简说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
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二、初读识字。
19 最大的“书”
泸县云锦镇石马中心小学校:杨家梅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书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
2、学生回答。
学习“岩”,并能正确书写“岩”。
3、学习字词:藏着铁矿埋着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1)认读第一组词语藏着铁矿宝藏
(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2、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3) 齐读问句。
(4) 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
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
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1、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3、读好对话
出示第一二次对话
(1)哪两个人来读一读呀?
(2)出示图片。
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
(4)写好生字“册”“厚”
出示第三次对话
(1)理解“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①脚印在这句话中,跟脚印意思相近的词是----足迹。
②雨痕,波痕。
雨痕是雨点留下的痕迹,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迹,眼泪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车轮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是----刀留下的痕迹呢---
③看图片,猜猜哪张是雨痕,哪张是波痕?
(2)什么是矿物?看图片。
这些矿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四次对话
(1)出示课件:岩石上的图画和书上画有什么不一样?
(2)这些岩石上的画就是化石。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学生读一读课后“我知道”第一条。
(3)多么神奇的图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4)除了这些化石,你还知道什么化石?
(5)出示化石图片:试着说句子: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
出示第五次对话
(1)看课件,知道化石的作用。
学生朗读。
(3)补充资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知道这一片曾是大海。
出示第六次对话
(1)自由读,说一说,岩石有什么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书目:《自然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观看中央电视台:《神奇的地球》
板书设计:
字雨痕波痕矿物
19 最大的“书”找宝藏
岩石画树叶贝壳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