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简报 总第2期
- 格式:pdf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6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与推广,催生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与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决策者、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背景介绍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出行方式,备受人们青睐。
然而,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缺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充电基础设施的类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和充电站。
家用充电桩通常安装在用户的住所或单位内,为个人用户提供方便的充电服务;公共充电桩则设置在公共停车场、商业区域等场所,满足出行中的补充充电需求;充电站则主要针对长途出行的用户,为其提供快速充电服务。
三、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家用充电桩方面,不少住宅小区和单位已经开始安装充电设施,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捷充电服务。
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普遍可见充电桩的身影。
而充电站的建设,则在高速公路沿线拓展迅猛,满足了长途出行的需求。
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目前充电设施的布局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地区的充电桩投放量过大,而另一些地区则供应不足。
其次,充电设施的运营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模式。
另外,充电设施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需要统一和完善,以提高充电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五、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前景尽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但整体来看,充电基础设施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电动汽车产量和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势必会大幅度提升。
其次,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也将进一步促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最后,科技的进步也将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例如快速充电技术的成熟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国务院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钱进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15(0)10
【摘要】为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有关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维护管理的标准。
【总页数】1页(P39-39)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规范;配套政策;技术标准;运营服务
【作者】钱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J], ;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
3.必须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几点体会 [J], 魏昭峰
4.大力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葛艳华
5.“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即国办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武文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7上半年25省市出台充电设施政策,13省市明确充电补贴标准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其发展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有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
根据国家充电政策要求,多地政府出台了充电相关规划、实施细则、管理办法、补贴和充电标准。
据第一电动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67个省市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规划或补贴,32省市明确充电设施补贴标准。
2017年上半年,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海南、福建等25个省市出台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西安、杭州、成都、武汉等13个省市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补贴标准。
目前,国家及地方充电政策的出台已有明显效果,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17年5月,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总计上报私人充电桩126152个,其中交流充电桩126139个,直流充电桩13个。
截至2017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66946个,其中交流充电桩59597个、直流充电桩41275个、交直流一体充电桩66074个,2017年5月较2017年4月新增公共类充电桩5753个。
从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设施约7443个,2017年5月同比增长115%。
图表来自中国充电联盟从城市来看,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公共类充电桩数量前十的分别是,北京24730个、广东23739个、上海18914个、江苏18038个、山东14449个、河北8306个、安徽8208个、天津8116个、浙江6814个、湖北5149个。
图表来自中国充电联盟从企业来看,特来电、国网、万邦、普天等运营商的充电桩建设数量排在行业前列。
比亚迪、北汽、上汽、江淮等车企的私人充电桩数量靠前。
?随着充电政策日趋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的提速,要完成到2020年,新增充换电站超1. 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480?万个,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指日可待。
第1篇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充电桩行业作为其重要的配套设施,在2022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本年度充电桩行业的总结与展望。
一、行业概况2022年,我国充电桩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比去年增长了259.3万台。
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262.8万台,同比增长112.5%。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万辆,车桩比为2.5:1;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车桩增量比为2.7:1。
二、政策推动在政策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
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累计建成了398万个充电桩、1625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
三、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充电桩行业不断取得突破。
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充电桩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快充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充电时间大幅缩短,提高了充电效率。
四、市场拓展2022年,充电桩行业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充电桩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充电桩行业在2022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充电桩建设成本较高、充电桩利用率不足、充电桩安全问题等。
未来,充电桩行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降低充电桩建设成本,提高充电桩利用率;2. 加强充电桩安全监管,确保充电桩安全运行;3. 推动充电桩技术创新,提升充电效率;4. 加强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社会与法SHE HUI YU FA武汉市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发展现状与思考◎罗琳李迎2015年,国家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出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1】。
武汉市作为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迅猛。
目前,武汉市车桩比、充电桩总数在全国已名列前茅,中心城区充电站平均服务半径缩小到1公里内。
与此同时,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地方性标准缺失及安全防范措施欠缺,给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困扰。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电动汽车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自己对于提高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充电基础设施安全性的建议。
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动机驱动的控制技术是基于新一代的电力电子设备,它将在2020年实现产业化。
在未来十年中,电动汽车很可能会改变汽车行业的整体格局。
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6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产业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市场,销售量为379万辆,约占世界总量的64%。
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增至1,256,000,同比增长61.7%。
随着武汉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充电基础设施的逐年增多,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些问题也呈现在大众眼前。
_、武又椒闵出展啾作为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充电桩的基础建设【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汽车的“加油站”,通常设置在小区、停车场、公交站、高速路沿线等处,一般包括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
1.充电桩。
2020年,武汉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快车道。
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数量达到80.8万个,比2017年增加35万个,充电桩建设速度基本跟上了新能源车辆增长速度。
其中,湖北省(主要是武汉市)公共充电桩建设数量居全国第10,充电桩充电总量位居全国第5。
根据《武汉晚报》2019年4月17日报道,截至2018年底,武汉市已累计建设公共集中充电站400余座,建成充电桩10万根(含具备条件的充电桩位),汽车和车桩比从2016年的4.76:1提高到1.33:1,可基本满足“一车一桩”的充电需求。
收费站自建充电桩简报一、背景介绍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设充电设施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在收费站自建充电桩的背景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充电桩建设的意义充电桩建设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
以下是充电桩建设的几个重要意义:1. 提升电动汽车用户体验充电桩建设能够提供更加便利的充电服务,缩短用户的充电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2. 增加收费站收入来源收费站自建充电桩可以为收费站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提升收费站的经济效益。
3. 推动绿色出行充电桩的建设能够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出行。
三、收费站自建充电桩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收费站自建充电桩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土地资源有限收费站的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
解决方案可以是采用立柱式充电桩,减少占地面积。
2. 电力供应不足收费站的电力供应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充电桩建设。
解决方案可以是与当地电力公司合作,增加电力供应,或者采用充电桩与储能设备结合的方式,平衡电力需求。
3.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充电桩的技术标准还不统一,不同的车型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充电桩。
解决方案可以是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充电桩,并提供多种充电接口,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求。
4. 运营管理困难收费站自建充电桩的运营管理可能存在困难,如充电桩维护、数据管理等。
解决方案可以是建立专门的充电桩运营团队,负责充电桩的维护、故障处理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四、收费站自建充电桩的建设步骤收费站自建充电桩的建设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需求和规划首先需要确定收费站的充电需求和规划,包括充电桩的数量、类型、充电功率等。
2. 土地准备和建设根据充电桩的规划,进行土地准备和建设工作,包括场地平整、电力供应等。
3. 充电桩采购和安装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充电桩供应商进行采购,并进行充电桩的安装和调试。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熊伟
【期刊名称】《汽车周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EV)的快速推广和应用,其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挑战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种类、布局、技术标准和建设成本等方面。
其次,讨论了目前充电基础设施面临的问题,如充电桩的不足、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运营成本高等。
然后,探讨了充电基础设施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公共与私人投资的结合、智能充电网络的构建、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优化等。
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技术建议,以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总页数】3页(P0061-0063)
【作者】熊伟
【作者单位】新疆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
【相关文献】
1.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2.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中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研究
3.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研究
4.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来源:亿欧智库目录一、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概览 (3)1.1 概念界定 (3)1.2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历程 (4)1.3 产业全景扫描 (5)二、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6)2.1 发展动因 (6)2.1.1 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 (6)2.1.2 政策驱动 (7)2.1.3 资本驱动 (10)2.2 市场现状分析 (12)2.2.1 市场规模 (12)2.2.2 市场格局 (13)2.2.3 市场发展困境 (19)2.2.4 主流商业模式 (20)三、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发展预期 (23)3.1 市场规模预期 (23)3.1.1 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发展空间 (23)3.1.2 新政策拉动市场建设规模 (24)3.1.3 新技术激发蓝海市场 (26)3.2 市场格局预期 (31)3.2.1 马太效应加剧 (31)3.2.2 多元化格局凸显 (32)3.3 行业发展预期 (34)3.3.1 充电服务市场发展方向:完成从数量-电量-流量的升级 (34)3.3.2 互通化 (35)3.3.3 车网协同 (37)3.3.4 智能化 (41)一、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概览1.1 概念界定什么是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础设施定义:充电基础设施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其中,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最直接的能量补给装置,其产品性能、产品质量关系到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及用户使用体验。
自称2006年起,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
并且在2020年,充电桩被纳入国家新基建之中,发展前景可期。
充电基础设施分类:从充电设备的类型上来看,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是现阶段市场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
交直流一体桩应用规模较小,无线充电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
1.2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历程中国将新能源汽车视为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换的关键要素,因此,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设施——充电桩也应运成为转型过程中最基础的抓手。
文 / 本刊记者 赵子垚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杭州举办2023年12月20日,以“迎接新挑战 全面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以下简称“本次大会”)在浙江杭州富阳举行。
本次会议从把握充换电产业高质量体系内涵出发,围绕稳固设备质量、技术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筑牢安全底线等方向,分享经验、把握未来,共同构建健康的充换电产业生态。
从把握充换电产业高质量体系内涵出发,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围绕稳固设备质量、技术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筑牢安全底线等方向,分享经验、把握未来,共同构建健康的充换电产业生态。
在国家能源局电力司、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指导下,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杭州闪电速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为本次大会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
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投绿电交通产业创新中心、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联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汽车纵横全媒体作为官方媒体对大会进行全面报道。
百余位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地方联盟负责人、顶级专家和企业领袖与会。
多产业融合创新,打造新生态恰逢其时2023年12月20日上午,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处长闻静、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网处有关负责人、杭州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等嘉宾为开幕式致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主持开幕式。
高速服务区及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远距离出行的保障。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已建设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共计6000余个,占高速公路服务区总数的95%。
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劭电率充电基础微施也筱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网络,不断满足居民绿色出行的充电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2)5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21)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意见明确如下:1、建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
要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协调机制和工作专班,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统筹推进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和公路沿线等应用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各市州、县市区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积极推动本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2、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加快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布局,积极建设城际充电设施网络,到202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
大力推进停车场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停车和充电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到2025年,大中及以上城市新建和配建停车场站,力争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较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高10%以上,长株潭都市圈50%的居民小区具备充电条件,其余市州可参考开展建设。
推动公交客运、物流运输等专用车配套充电设施开放共享,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充电保障能力。
3、规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秩序。
实行全省统一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准入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省内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家及省级相关规定要求,规范开展建设运营。
各县市区发改部门对新建项目备案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未取得建设运营资质的企业或未完成项目备案的充电站,自发文之日起,须立即依法依规整改,并在3个月内补办相关手续。
充电设施不再运营的,须向项目备案部门提供书面报告,并获得市州能源主管部门同意后30个工作日内向供电企业办理拆表销户手续,及时拆除充电设施。
关于协助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函尊敬的XXX领导:您好!我是某市电动汽车协会的一名会员,我非常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推广工作。
为了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我编写了这封函件,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便协助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我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难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和长途出行的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居民小区、市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等区域,充电桩数量不足,不仅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也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提供扶持政策和相关补贴,以降低企业和个人建设充电桩的成本,并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
2.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和支持第三方机构进入这一领域,以提供充电桩建设、运营和维护等相关服务,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3.加强国际合作与借鉴。
我们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先进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尤其是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强化政策法规支持。
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和创新,进一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5.加强宣传与推广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市民对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我衷心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协助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也会对整个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在您的积极推动下,我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整治电动车的简报范文英文回答:Memorandum on Electric Vehicle Traffic Management.Introduction:The prolif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EVs) ha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reducing emissions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However, the rapid adoption of EVs has also posed new challenges, including increased traffic congestion, safety concerns, and infrastructure limitations.Current Situation:In many cities and regions, EVs have become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traffic volum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stant torque and silent operation, have led to increased acceleration and reducedbraking distances, potentially exacerbating traffic flow issues. Additionally, the growing number of EV charging stations along roadways has further contributed to traffic congestion.Safety Concerns:The silent operation of EVs can pose safety risks for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The lack of audible cues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anticipate EV movements, leading to potential collisions. Furthermore, the increased acceleration of EVs can make it harder for other drivers to judge their speed and distance, creating hazardous situations.Infrastructure Limitations: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EVs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frastructure. Existing charging stations are often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resulting in long queues and extended charging times. Additionally,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charging protocols and compatibilityacross different EV models has created logistical challenges.Proposed Solutions: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electric vehicle traffic management is required. The following are some key proposed solutions: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prioritize EV traffic, reduce congestion, and improve safety.Dedicated Charging Lanes: Create dedicated charging lanes or parking bays for EVs to enhance accessibility and minimize traffic disruption.Public Awareness: Launch public awareness campaigns to educate drivers and pedestrians about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Vs and promote safe interactions.Standardized Charging: Establish standardized chargingprotocols and interoperability across different EV manufacturers to facilitate seamless charging experiences.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V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fast-chargingstations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Conclusion: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traffic is crucial to ensuring the continued benefits of clean transportation while mitigating potential challenges. By implementing the proposed solutions, cities and regions can optimize traffic flow, enhance safety, and create a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ecosystem that supports the growing adoption of EVs.中文回答:整治电动车交通情况的简报。
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章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名称】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充电联盟”,在本章程中简称“联盟”),英文为“GuangDong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Promotion Alliance”(GDEVCIPA)。
第二条【性质】联盟是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的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
联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由广东省内电网企业和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通讯服务商、充电设施制造商、充电运营服务商、第三方机构、相关社团组织,本着“自愿、平等、合作、互惠”的原则发起成立。
第三条【定位】联盟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将有效促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的跨领域协同,搭建促进提高充电服务水平及实现共赢商业模式的交流平台,深度研究制约充电设施发展及互联互通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作为政府推动充电设施发展的支撑团队和智囊团。
第四条【宗旨】促进广东充电设施互通互联和建立充电设施网络智能信息平台,促进充电运营服务多样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先进充电技术研究、充电设施标准研究制定与实施,促进充电设施认证体系建立与完善。
第五条【住所】联盟的住所设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第二章业务范围和活动原则第六条【运行】(一)依据相关标准促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在联盟框架下,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全省统一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平台与充电桩、车与充电桩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充电桩位置信息,推广便利用户的多种支付方式,对入网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和风险提示,对充电设施产品运行状况进行第三方评估。
(二)向电动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制造商、充电设施制造商、运行服务商推广充电设施标准,促进各项已颁布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促进充电设施制造、安装、使用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联盟的名称联盟名称: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
英文译名为:China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lliance,缩写为 CCTIA 。
以下简称:充电联盟。
第二条联盟的组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发起,由从事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设备提供商、电力能源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与服务商,以及投资机构等组成,是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研发、制造、规划、建设、运营、服务、投资一体化的联盟。
第三条联盟的宗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通过搭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检测机构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管理部门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技术研发、交流和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促进行业交流和产业化发展,开展产业标准的研究与宣贯,推动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服务范围第四条联盟的服务范围:1.积极开展“产、学、研”平台的学术交流及推广,推动技术研发、交流和成果转化;2.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宣贯,促进相关标准的完善;3.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4.定期举办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展览、论坛和评选活动,促进公众对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认可;5.为有关城市和单位提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划咨询;6.加强联盟与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的沟通,为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提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促进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7. 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研发、制造、规划、建设、运营、服务、投资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开拓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应用市场。
第三章联盟的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组织机构联盟设立理事会、专家技术委员会、联盟秘书处和若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