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两只小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一)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演唱儿歌《两只小鸟》。
2. 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儿歌《两只小鸟》音频。
2. 彩色纸片制作的小鸟道具。
三、教学过程:1. 温习儿歌《两只小鸟》:教师播放儿歌音频,引导幼儿一起跟着唱,重点让幼儿注意歌中的两只小鸟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
2. 展示小鸟道具:教师出示彩色纸片制作的小鸟道具,给幼儿进行观察,边展示边介绍小鸟的形状、颜色特点,并引导幼儿模仿小鸟的叫声。
3. 音乐配合动作:教师播放儿歌音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进行相应的动作,如:- “两只小鸟飞呀飞,飞呀飞”时,幼儿手举小鸟道具,飞行动作;- “它们用嘴巴捉虫子,一只两只,虫子抓起。
”时,幼儿使用纸片小鸟道具做抓虫子的动作。
4. 小鸟舞蹈:教师提醒幼儿小鸟的动作特点,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舞动,模仿小鸟飞翔的形象。
5. 制作小鸟手偶:教师分发彩色纸片和贴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小鸟手偶,然后进行一起玩耍。
四、教学总结: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
五、延伸活动:在下一堂课时,可以延续小鸟的主题,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鸟巢制作、小鸟种子散播等手工活动,加深幼儿对小鸟的了解和兴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
2. 锻炼幼儿的听觉、动听、动触、动视等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老师准备一个大圆圈,象征集会。
2. 老师准备一张有兔子和狼图片的纸牌。
教学步骤:1. 游戏引导a. 老师带领幼儿坐在地上,介绍今天的音乐游戏是《兔子和狼》。
b. 老师展示纸牌上的兔子和狼,并问幼儿谁想扮演兔子,谁想扮演狼。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小鸟》 (2)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小鸟》 (2)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演唱《两只小鸟》这首歌曲。
2. 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手拍节奏。
3.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4. 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2. 音乐《两只小鸟》的录音3. 打印好的歌曲歌词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小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小鸟的兴趣。
2. 听音乐:播放《两只小鸟》的音乐,让学生静静地听歌曲。
然后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歌曲的节奏。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曲。
先拆解歌曲,逐句教唱,然后再整体唱。
要求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4. 手拍节奏: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用手来拍节奏。
可以先教学基本的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加上八分音符的节奏。
5. 舞蹈动作: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动感来表演。
可以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些动作,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示范。
6. 歌曲表演:让学生站起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内容,进行歌曲的表演。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两只小鸟》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能够正确地唱出这首歌曲并且用手拍出节奏。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唱歌时要注意音准,特别是旋律变化的地方。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小鸟》 (2)精选5篇(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小班音乐课,教授的曲目是《两只老虎》。
通过这个曲目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同时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两只老虎》这首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打手掌。
3.能够用发声和手势模仿两只老虎的动作。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两只老虎》的音乐录音。
幼儿园小班《两只小鸟》教案8篇幼儿园小班《两只小鸟》教案8篇幼儿园小班《两只小鸟》教案1【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体验与朋友身体接触的乐趣。
2、能够尝试用抱一抱等动作表现相亲相爱,提高表现力。
3、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能大胆表现自己,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相亲相爱。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教具:课件、音乐、蓝色和红色小鸟各一只、大树一棵。
学具:两种颜色小鸟头饰、小鸟指偶。
心理准备:已学过鸟飞的动作。
【活动过程】一、导入。
发声练习:小动物怎样叫。
师:小朋友,今天班里来了好多听课的老师,我们一起唱一首歌送给老师们!二、展开。
1、利用ppt课件,介绍主人公小鸟“丁丁”和“东东”。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神秘的小客人呢,猜一猜它们是谁啊?(播放小鸟的叫声)(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两只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歌曲《两只小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教师结合故事演唱歌曲。
(2)请小朋友说一说丁丁和东东为什么会飞走。
(自由猜测)(3)一起帮助小树把丁丁和东东喊回来(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小结:两只小鸟回到小树上,又见面了,他们相亲相爱地在一起,真快乐啊。
3、幼儿学唱歌曲《两只小鸟》。
老师把丁丁和东东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吧!(1)教师带领幼儿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来演唱。
(2)利用指偶边做动作边演唱。
(2遍)4、幼儿结伴表演歌曲,尝试用抱一抱表现相亲相爱。
(1)邀请两名幼儿带好头饰,表演游戏。
(2)全体幼儿边演唱边游戏,演唱完毕,与朋友相互抱抱,以体验与朋友身体接触的乐趣。
5、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两只小鸟》,那你们喜欢两只小鸟吗?为什么?师小结:两只小鸟非常懂事,听见小树的一声呼唤,就马上飞回来了,而小树也会在下雨天为小鸟撑起一把小伞,他们会你关心我,我关心你,相亲相爱在一起,以后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两只小鸟一样相亲相爱,永远在一起。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1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演小鸟。
3、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小鸟的指偶两只,颜色不一样,分别套在教师左右手的大拇指上。
2、大树一颗,系在教师身上,已学过鸟飞的动作(经验)。
3、幼儿椅子后面挂小树4、秋天树林教学挂图5、音乐两只小鸟、鸟叫声。
活动过程:师:这么多客人老师呀,我们一起给他们打声招呼吧——客人老师好。
师:好啦,宝贝们来看小刘老师啦。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看一幅漂亮的图画,大家睁大眼睛看看我的.画里有什么(教师张挂图片)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下来了好多好多叶子都离开了大树,叶子是怎样掉下来的(引导幼儿做动作)掉下来的叶子踩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这么美丽的秋天,让我们听听谁会来这里(教师播放鸟叫声)让幼儿猜猜都听到些什么声音。
呀,你们听得真仔细,一下就猜出来是小鸟的声音。
(小鸟卡片粘在树上)师:现在我要把小鸟变出来,小鸟变呀变呀变出来。
(小鸟指偶套在手指上)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思考)师:这只黄色的鸟叫丁丁,我们给它打声招呼吧,嗨,丁丁。
(出示蓝色的鸟,打招呼)老师现在是小树(示范游戏):有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一只叫丁丁,一只叫东东,丁丁飞走了,东东飞走了,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教师边说边问幼儿谁是丁丁谁是东东)带孩子熟悉动作师:哎呀,小鸟都回到小树怀抱了,那我们也赶快找个椅子坐下来,一起听听丁丁东东为我们唱的歌曲(播放音乐《两只小鸟》教师边唱边做动作)小鸟飞回来了,小树可高兴了,他们一起玩捉迷藏可有意思了,我们也来玩捉迷藏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优质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两只小鸟》。
这首歌曲以欢快旋律,简单歌词描述两只小鸟飞翔、歌唱场景,旨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和对自然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并喜爱这首歌曲,能准确地唱出歌词,掌握歌曲节奏。
2. 培养幼儿想象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歌曲感受到两只小鸟快乐生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合唱过程中体验到合作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节奏较为复杂,幼儿可能难以掌握。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两只小鸟》,并能够准确地唱出歌词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小鸟玩偶、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小鼓、沙锤、彩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拿出小鸟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小鸟飞翔、歌唱动作。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对小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播放歌曲《两只小鸟》,让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感受歌曲欢快氛围。
(2)我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他们掌握歌词和节奏。
(3)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我出示卡片,上面画有两只小鸟,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两只小鸟在做什?”通过这个问题,让幼儿学会用歌曲中歌词来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节奏乐器,如小鼓、沙锤等,跟随歌曲《两只小鸟》节奏进行演奏。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两只小鸟图片2. 歌曲歌词3. 节奏符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陪伴下,一起学唱《两只小鸟》,并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幅小鸟手工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方面存在困难,今后教学中,我将加强对这部分幼儿个别辅导。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两只小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歌曲《两只小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音乐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提高幼儿的歌唱水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协调性。
重点:学会歌曲《两只小鸟》,并能正确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小鸟玩具、卡片。
2. 学具:小鸟头饰、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头戴小鸟头饰,模仿小鸟的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的特点。
然后,邀请幼儿一起模仿小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弹奏钢琴,演唱歌曲《两只小鸟》。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随钢琴伴奏学唱。
(3)教师指导幼儿掌握歌曲中节奏的变化,注意协调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歌曲中的一句,如“飞得高,飞得低”,进行讲解,让幼儿理解节奏变化和协调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位“小老师”,带领组员学唱歌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音乐游戏(10分钟)(1)幼儿头戴小鸟头饰,按照节奏跳跃。
(2)教师弹奏钢琴,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游戏。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学习成果,评选“最佳小鸟”。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两只小鸟》2. 歌曲节奏:强弱强弱、强弱弱强3. 歌曲难点:节奏变化、协调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两只小鸟》。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变化和协调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音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节奏掌握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特点,尝试创作以动物为主题的歌曲。
(2)邀请家长参与音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两只小鸟》的学习与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两只小鸟》的歌词及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增进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歌词的发音及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整体演唱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小鸟玩偶、歌词卡片。
2. 学具:小鸟头饰、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鸟玩偶,模拟两只小鸟在森林里飞翔、嬉戏的场景,引导学生模仿小鸟的动作,感受音乐的韵律。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纠正发音。
(3)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4)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挑选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随堂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错误。
4. 音乐游戏(10分钟)学生分成两队,佩戴小鸟头饰,进行音乐传球游戏。
游戏过程中,学生需按照歌曲节奏传球,并在接到球时唱出相应歌词。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两只小鸟》2. 歌词:(1)两只小鸟,飞在蓝天。
(2)一只在前,一只在后。
(3)前前后后,一起飞。
3. 歌曲难点:部分歌词发音、旋律掌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教给爸爸妈妈歌曲《两只小鸟》,并一起演唱。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鸟,了解它们的特征。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小鸟》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小鸟》精选4篇(一)教案: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2. 能够模仿和表演歌曲中的动作。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歌曲《两只小鸟》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简单的鸟类装饰品。
3. 幼儿喜欢的鸟鸣声音效。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帮助幼儿回忆起学过的与动物相关的歌曲。
2. 引入本堂课的主题,告诉幼儿今天将要学习一首关于两只小鸟的歌,让他们想象一下两只小鸟会做什么。
歌曲学唱:1. 播放歌曲《两只小鸟》,让幼儿先听一遍,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分段教唱歌曲,先教唱第一段,再让幼儿跟着节奏拍手。
3. 逐渐教唱歌曲的其他部分,确保每段都能熟练掌握。
4. 教唱整首歌曲,让幼儿尽情表达出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大声唱出来。
动作编排:1. 读出歌曲中描述的两只小鸟的动作,比如飞翔、跳跃等,并让幼儿模仿这些动作。
2. 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扮演一只小鸟,根据歌曲中的动作进行表演。
3. 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编排,让他们自由组合出一段小表演。
反思: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他们对歌曲《两只小鸟》很感兴趣,通过唱歌和模仿动作的方式,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在歌曲学唱过程中,虽然旋律较简单,但仍需注意节奏的把握和调子的准确。
值得肯定的是,幼儿在动作编排环节中展示了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按照指导进行表演。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凝聚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够更多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和歌曲演唱,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动作表演能力。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两只小鸟》精选4篇(二)教案:《两只老虎》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童谣,在小班音乐教学中可以选择此曲目进行教学。
以下是一份针对小班的音乐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两只老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教案《两只小鸟》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幼儿园课程教材》第21课,该课主要讲述了两只小鸟在树枝上快乐地生活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知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鸟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小鸟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发他们对小鸟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讲述《两只小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手工制作(5分钟):让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制作小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小鸟的印象。
5. 小组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鸟,让其他幼儿学习和交流。
6.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小鸟的特点和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展示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鸟类,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画一幅关于小鸟的画,展示他们对小鸟的理解和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小组讨论和手工制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小鸟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两只小鸟》艺术领域
一、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能够听懂并模仿《两只小鸟》歌曲。
2.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3.通过手脑协调的活动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
4.让孩子们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乐于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歌曲《两只小鸟》
三、教学过程
1. 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两只小鸟》歌曲,并引导孩子们边听边模仿,认真感受歌曲节奏和旋律。
2. 舞动身体
教师带领孩子们跟随歌曲节拍舞动身体,如摆动手臂、扭动腰部等。
3. 制作鸟巢
教师给孩子们分配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鸟巢。
材料有:枯树枝、彩色纸张、羽毛等。
4. 手工制作小鸟
教师指导孩子们使用彩纸制作小鸟,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创意来制作。
5. 组建小组
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张纸板和彩笔,让他们一起描绘出自己理解的《两只小鸟》场景。
最后每个小组分别报告自己所描绘的情景。
6. 演唱歌曲
教师与孩子一起演唱《两只小鸟》歌曲,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自己独特的舞步和口琴等乐器。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孩子们制作小鸟、描绘场景以及演唱歌曲的过程,可以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音乐感知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该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并能够通过团队协作来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分享精神。
不过,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孩子,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和帮助。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幼儿园小班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宝贝》,具体章节为《两只小鸟》。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鸟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小鸟;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习歌曲《两只小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鸟的基本特征,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小鸟。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故事让幼儿学会关爱小动物。
3. 学会歌曲《两只小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描述小鸟的特征,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歌曲。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图片、故事挂图、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的特征。
2. 新课内容:(1)讲述故事《两只小鸟》,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鸟的特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学习歌曲《两只小鸟》,教师示范演唱,幼儿跟随学唱。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用画笔、水彩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鸟。
(2)分组进行小鸟扮演游戏,每组选出两只小鸟进行表演。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小鸟。
(2)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延伸到家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只小鸟》2. 板书内容:(1)小鸟的特征:羽毛、翅膀、嘴巴、脚。
(2)故事概要:两只小鸟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3)歌曲《两只小鸟》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鸟。
(2)和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和歌曲。
2. 答案:(1)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鸟。
(2)幼儿复述故事,演唱歌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歌曲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小鸟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小班音乐《两只小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两只小鸟》的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述了两只小鸟快乐飞翔的场景,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两只小鸟》,并能够独立演唱。
2. 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的演唱,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小鸟玩偶、歌词卡片。
2. 学具:小鼓、沙锤、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c.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分析节奏和旋律特点。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体会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和伴奏。
5.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a. 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
b.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两只小鸟》2. 歌曲节奏:强弱强弱强弱弱3. 歌曲旋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两只小鸟》。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旋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会歌曲的演唱,但在节奏和旋律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动物为主题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两只小鸟教案两只小鸟教案1活动目标:1、在熟识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能运用指偶进行相应的表演。
3、在游戏中体验与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
活动预备:黄、蓝色的指偶假设干、卡纸剪成的.小树贴在椅子后面、PPT。
活动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1、师:小伙伴,你们看这里有一片漂亮的树林,我们来听一听谁在里面呢?〔播放小鸟的叫声〕〔1〕听一听,是谁啊?〔2〕真的是小鸟的声音,那让我们请他们出来吧。
出示黄鸟,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小鸟?又飞来一只〔蓝鸟〕:这只是什么颜色呢?2、认识小鸟的名字教:黄色的小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丁丁,和丁丁打个招呼。
教:蓝色的小鸟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东东,和东东打个招呼。
二、幼儿观赏老师演唱,理解歌词内容1、老师说歌词教:丁丁和东东,想要到这里来和小伙伴们捉迷藏,那我把它们请出来,“丁丁快出来,东东快出来”〔老师变出两只小鸟的手偶〕教:我现在要变成一颗大树,和它们一起做游戏,老师说歌词:“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东东,丁丁飞走了,东东飞走了,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快快回来吧”。
2、幼儿跟着老师边说歌词边做动作教:把你的两只小手伸出来,和我一起来试试看,现在你也变成了一棵大树,预备好,两只小鸟飞来了。
师幼边说歌词边做动作。
3、老师随钢琴伴奏慢速的演唱歌曲一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1、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唱请两名幼儿扮演丁丁、东东,老师扮演大树,边演唱歌曲边做动作。
2、游戏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扮演丁丁、东东,请分别站在老师的右手边和左手边,老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重点是对唱词的记忆〕3、老师再次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重点是演唱的声音〕四、幼儿指偶表演1、每位幼儿套上指偶,明确角色教:现在赵老师请丁丁和东东都来和小伙伴做游戏,每个小伙伴两个,一个丁丁,一个东东。
2、师幼共同演唱歌曲一遍教:戴好了吗?那我们现在去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要大点声音唱出来。
〔演唱中指引幼儿〕3、师幼完整连贯演唱歌曲一遍,结束。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歌曲《两只小鸟》。
通过歌曲学习,让幼儿了解简单的音乐节奏,认识自然界中的小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歌曲《两只小鸟》,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
2. 让幼儿认识小鸟,了解其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小鸟图片、小鸟玩偶、节奏卡片。
2. 学具:小鼓、沙锤、小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鸟的特点。
(2)邀请幼儿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指导幼儿掌握音准和节奏。
(3)幼儿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展示节奏卡片,讲解歌曲中的简单节奏。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拍打节奏,熟悉歌曲的韵律。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为两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出节奏。
(2)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指导幼儿改进。
(2)全体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曲《两只小鸟》的歌词。
2. 在歌词下方展示节奏卡片,方便幼儿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歌曲《两只小鸟》,并教家长一起做小鸟飞行的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真实的小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小鸟歌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幼儿观察小鸟特点,模仿小鸟飞行动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单元“可爱的动物”,具体章节为《两只小鸟》。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小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儿歌《两只小鸟》,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知道鸟类的多样性。
2. 学会演唱儿歌《两只小鸟》,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演唱儿歌《两只小鸟》,并能进行简单表演。
教学重点:认识小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图片、PPT、音乐播放器、小鸟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的形态、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PPT,详细讲解小鸟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鸟类多样性。
3. 学习儿歌:播放音乐,教唱《两只小鸟》,引导幼儿跟唱,并学会简单表演。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儿歌表演,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动作表现小鸟的特点。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小鸟道具,增强对小鸟的认识和喜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只小鸟》2. 内容:小鸟的形态、特点小鸟的生活习性儿歌《两只小鸟》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小鸟,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对小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个别辅导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各种鸟类,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 教学难点的针对性突破3. 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与应用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的可行性一、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小鸟,教学内容应注重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两只小鸟》 (2)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两只小鸟》 (2)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两只小鸟》音乐游戏活动教案适用年龄:3-5岁活动时长:20分钟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熟悉歌曲《两只小鸟》的曲调和歌词。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歌曲《两只小鸟》的录音或音乐播放设备。
2.足够的绒毛球或小纸片作为小鸟模拟物。
3.一些有足够空间供幼儿活动的教室或室外空间。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请幼儿坐到教室或室外空间内,让他们静静地闭上眼睛。
2.播放歌曲《两只小鸟》,让幼儿用心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歌曲欣赏:1.向幼儿介绍歌曲《两只小鸟》,讲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2.放下歌曲,让幼儿跟随节奏和歌词唱一遍歌曲。
游戏活动:1.将绒毛球或小纸片作为小鸟的模拟物,放在活动空间的中心。
2.让幼儿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歌词,模仿小鸟的动作,围绕模拟物跳舞。
3.每当歌曲中出现“飞呀飞呀飞呀飞,我们是两只小鸟”的部分时,幼儿一起飞到模拟物上拿起一只小鸟。
4.继续播放歌曲,让幼儿围绕模拟物跳舞,并将手里的小鸟传递给其他幼儿。
5.重复几次,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传递小鸟的活动。
合作探索:1.分成两组,每组选择两位成员作为“小鸟”。
2.每组排成一条线,用绳子或标志物划定起点、终点和转换点。
3.一组的“小鸟”手里拿着一个小鸟模拟物,两只小鸟同时出发。
4.一只小鸟在到达终点后,将小鸟模拟物传递给队伍中的另一位小鸟,然后转身返回起点。
5.另一组的“小鸟”也进行相同的操作。
6.看哪一组的小鸟能更快地完成传递任务,并表扬并鼓励参与的每位幼儿。
结束活动:1.感谢幼儿的参与,并询问他们对这个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2.以舒缓的音乐或放松的活动结束这个音乐游戏活动。
扩展活动:1.让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配合歌曲《两只小鸟》的节奏和旋律。
2.让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小鸟的装饰物,课堂或家庭装饰使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两只小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材《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动物”,具体章节为“两只小鸟”。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儿歌《两只小鸟》,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小鸟的外形特征,学会用动作表现小鸟的形象。
2. 教学重点:学会儿歌《两只小鸟》,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鸟图片、儿歌《两只小鸟》的音频、小鸟手偶、动物头饰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鸟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鸟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小鸟。
2. 新课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两只小鸟》,引导幼儿模仿小鸟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只小鸟图片,用动作表现小鸟的形象,其他幼儿猜猜是哪种小鸟。
3. 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指导幼儿绘制小鸟。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小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让幼儿谈谈自己关爱动物的经历,分享保护环境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只小鸟2. 板书内容:(1)小鸟的外形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有尾巴等。
(2)小鸟的生活习性:喜欢吃虫子、会唱歌、会飞翔等。
(3)儿歌《两只小鸟》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关于小鸟的画,并写一段描述小鸟的文字。
2. 答案:(1)画:幼儿自绘,以小鸟为主题。
(2)文字描述:例如:“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它有漂亮的羽毛、尖尖的嘴巴、长长的尾巴。
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两只小鸟》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备注:伴奏时,在“丁丁飞走了”和“东东飞走了”两句中分别加入装饰音,以增加趣味,形象的表示小鸟不见了。
)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4小节,双手各持一只小鸟纸偶随音乐,左右摇动。
5-6小节,右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7-8小节,左手持小鸟,上下摆动。
9-10小节,将右手小鸟藏到身后。
1l-12小节,将左手小鸟藏到身后。
13-14小节,右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15-16小节,左手所持小鸟从身后回到胸前。
尾声的4小节,两只小鸟相对,随音乐靠近,以示拥抱。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欢快,学会倾听前奏、尾声,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根据纸偶和课件的演示记忆歌词内容,并能运用手指进行相应的表演。
3、愿意和同伴拥抱,体验小鸟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观看三对小鸟表演节目(红红和绿绿、黄黄和紫紫、黑黑和白白),熟悉歌词和旋律。
2、完整观看课件,初步认识丁丁和东东。
3、分段观看课件:看前半部分,学唱第一、二句歌词;看后半部分,了解丁丁和东东飞走飞回的先后顺序。
4、定格课件的最后画面,交流“爱心”的含义,模仿小鸟拥抱。
5、运用立体纸偶(丁丁和东东),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歌曲两至三遍。
6、用两根手指表示两只小鸟(丁丁和东东),边唱边表演。
教师可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手指来表示。
三、友情提示
1、教师需注意整节歌唱活动的趣味性。
如:观看表演时,要营造表演气氡。
教师报幕:第一个节目,两只小鸟,表演者一一红红、绿绿。
表演完之后,‘小鸟”说:“谢谢大家”,幼儿鼓掌喝彩。
2、活动延伸: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同伴的姓名加入歌曲,如:“他叫兵兵,她叫芳芳”,初步培养幼儿改编歌词、创新演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