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黎孟枫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5
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随着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和威胁不断增加,对于准确、快速地确定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是指通过分析病患的样本,确定其体内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着重探讨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
一、传统方法1. 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最早用于病原体检测与鉴定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样本在适宜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和鉴定生长的细菌。
这种方法虽然具有准确性较高的优势,但需要较长时间来等待细菌的生长,通常需要2-3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此外,细菌培养法对于不易培养的病原体无法应用,因此在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中应用较少。
2. 核酸扩增技术(NAT)核酸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是一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方法。
它们通过扩增和检测目标基因的特异性序列,来确定病原体的存在。
相对于传统细菌培养法,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短的检测时间。
但是,核酸扩增技术对于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科学严谨地操作。
二、现代技术1.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也称为DNA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方法。
它通过将大量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玻璃或硅片上,同时与样本中的DNA进行杂交反应,从而检测和鉴定多种病原体。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高通量的优势,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操作技巧。
但是,由于芯片设计和制备的技术难度较大,以及较高的成本,使得该技术在一般实验室中应用较为有限。
2. 下一代测序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也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方法。
它通过对待检样本中的DNA或RNA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获得样本中所有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并通过比对分析确定其中的病原体。
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警系统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是在冬春季节,由于空气干燥、尘埃和病毒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呼吸道感染和疾病的风险更加突出。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疾病,早期筛查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变得至关重要。
一、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呼吸道疾病的早期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手段,对患者的呼吸道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尽早发现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
通过早期筛查,我们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1. 病史询问和症状评估病史询问是最基本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与患者详细沟通,了解其近期的身体状况、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以便推断可能存在的呼吸道疾病。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包括咳嗽的频率和性质、胸痛、气促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早期筛查的重要环节。
医生通过听诊、触诊等手段,对患者的呼吸音、胸廓形态、肺部是否充实等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喉咙、鼻腔等部位,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实验室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会选择进行实验室检查来辅助早期筛查。
例如,采集患者的血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以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呼吸道疾病的预警系统呼吸道疾病的预警系统是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特定人群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实时发现和预测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我们能够在疾病爆发之前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1. 数据收集建立呼吸道疾病预警系统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
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数据,以及大气环境、气象、空气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全面了解特定人群的呼吸道疾病风险,并进行分析和预测。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郑劲平1、高怡1、宋元林2、孙兴国3、蒋雷服4、王惠妩5、李琦6、阙呈立7、韩江娜8、赵桂华9、杨文兰10、周明娟11、赵海涛12、梁斌苗13、刘志军14、汪涛15、谢燕清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肺功能检测中心,4 江苏省人民医院,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8 北京协和医院,9河南省人民医院,10上海肺科医院,11广东省中医院,12沈阳军区总医院,1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通讯作者:郑劲平()、高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20一、概述呼吸生理功能研究的迅速进展是近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疾病诊断从病理诊断、病因诊断进一步深入至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诊断,因而更趋完善。
胸部X线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呼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反映的是静态的组织学改变,而呼吸生理却是研究活体动态的功能学改变。
生理功能的维护与修复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方法。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内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
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测定。
中山医学院教职工奖励项目清单
(2017年度)
第一部分:非常设奖励清单
第二部分常设奖励清单
一、教学类奖励
(一)教学成果奖
(二)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
(三)教材编写
(四)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材奖励无
(五)课程建设
(六)授课比赛
(七)教学名师
(八)教学论文
(九)教学质量奖
(十)学生科研(团学活动)指导奖
二、科研类奖励(一)科研基金奖
(二)科技成果奖无
(三)授权专利奖
(四)奖励的SCI、EI等收录论文清单
(五)高被引论文奖
三、人员类奖励
(一)奖励的实验技术人员名单
钟光明、高赛飞、郭小玲、容婵、陈宏贤、林广云、吴曦阳、谢金卫、伍宇平、周红、洪衍波、郭中敏、黄文革、付新录、王玲、吕晓飞、何建璋、毕启明、涂洛扬
(二)奖励的管理人员名单
谢萍萍、林港凡、李玲、许志威、陈晖、关忠。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点监测方案((一)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2-20 点击:1041为持续监控我国流感临床严重性变化,了解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重症病例中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特征及耐药性变异情况,进一步丰富流感监测工作内涵,提高监测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监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占住院病例比例以及确诊流感病例占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比例的变化趋势,监控流感临床严重性变化和流感活动状况。
(二)了解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季节性特点,探讨流感重症发生和死亡的影响因素,为流感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分析流感重症病例中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特征及耐药性变异,为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
(四)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的监测提供平台。
(五)为呼吸道传染病疾病负担估计提供数据。
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定义(一)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描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咽炎、喉炎、会厌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及成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除通常引起发热和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外,也可伴随或引起全身和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患者年龄、病原体、感染部位及感染程度有关。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常需住院治疗,甚至进入重症监护室(ICU)。
(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的病例定义。
1. 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新收入院患者具有以下4项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2)腋下体温≥38℃;(3)咳嗽或咽痛;(4)气促(呼吸频率≥25次/分钟)或呼吸困难。
学校师生呼吸道病毒检测工作方案1. 背景近年来,呼吸道疾病在学校师生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呼吸道病毒传播,保障校园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学校决定制定呼吸道病毒检测工作方案。
2. 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措施,旨在提早发现患病人员并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
通过定期检测,减少疾病传播和健康风险,确保校园内师生的安全。
3. 工作内容3.1 建立检测机制学校将建立定期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机制,根据学校规模和资源情况,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检测:- 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法:利用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敏感、快速的检测,定期对师生进行检测。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针对疑似病例或疫情集中区域进行测试。
3.2 采样和检测流程学校将制定清晰的采样和检测流程,确保操作准确无误,包括以下步骤:1. 指定专人进行采样工作,确保采样器具消毒和正确使用。
2. 采集相应样本(例如咽拭子、鼻腔拭子等)。
3. 将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4.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3 结果处理和隔离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学校将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隔离措施:- 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继续保持日常防疫措施,定期复检。
-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通知患者并进行隔离处理。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溯源,跟踪、隔离和观察。
3.4 宣传和教育学校将开展呼吸道病毒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宣传防疫知识和个人卫生惯。
- 向师生发布防疫措施和流调信息,提醒大家保持警惕。
4. 资源需求为了有效实施呼吸道病毒检测工作方案,学校需要以下资源支持:- 检测设备和试剂的采购和更新。
-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
- 员工培训和宣传材料制作。
5. 实施和监测学校将按照工作方案逐步实施呼吸道病毒检测措施,并定期监测效果和调整方案。
同时,学校还将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提升校园防控水平。
学龄前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部菌谱分析陈恒;江立千;李亚东;柯茂彬【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21【摘要】目的:了解顺德地区学龄前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 RI )鼻咽部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诊疗。
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学龄前A RI患儿1003例,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2例,支气管炎126例,肺炎575例。
采集咽拭子,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1)该地区儿童A RI以春季好发;住院患儿肺炎感染占57.3%。
(2)1003份咽拭子分离菌株213株,阳性率为21.2%,其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占53.1%、42.3%,假丝酵母菌占4.2%。
(3)患儿鼻咽部病原菌检测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组检出菌谱有所差异,但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 A )检出为首。
(4)S A 100%产β‐内酰胺酶, M RSA占28.8%;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15.4%、25.0%。
结论监测期间该地区主要流行菌株是SA ;学龄前儿童ARI各年龄段的细菌种类和阳性率不尽相同,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加强监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nasopharyngeal pathogenic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situation in th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RI) in order to guide clinical diagnosis andtre 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 003 pre‐school children inpatients with ARI from Oct .2013 to Dec .2014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of 302 cases of ARI ,126 cases of bronchitis and 575 cases of pneumonia .Thenasopharyngeal swab was collected for conducting the pathogenic bacterial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1)Children with ARI were used to appear mostly in spring in this area ;children in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ccounted for 57 .3% .(2)A total of 213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1 003 pharyngeal swabs ,the positive rate was 21 .2% .The proportions of Gram negative bacilli ,Gram positive cocci and Candida were 53 .1% ,42 .3% and 4 .2% respectively .(3)With the increase ofage ,the positive rate of nasopharyngeal pathogen de‐t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bacterial spectrum detected in various age groups of ARI was different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 was highest .(4) 100% of SA yielded β‐lactamase ,in which MRSA ac‐counted for 28 .8% ;E .coli and K .pneumoniae producing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 were 15 .4% and 25 .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A is the most predominant pathogenic strain ;the bacterial species and positive rate in diffe rent age group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RI are not the same .Selecting antibacterial drugs in clinic should strengthen monitoring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various factors .【总页数】3页(P3175-3176,3181)【作者】陈恒;江立千;李亚东;柯茂彬【作者单位】广东同江医院检验科,广东顺德 528300;广东大良医院检验科,广东顺德 528300;广东同江医院检验科,广东顺德 528300;广东同江医院检验科,广东顺德 5283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病毒病原学分析 [J], 王玉杰;朱颋n;赵凯;胡剑2.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部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J], 李梅爱;邓秋连;谢永强;陈卓瑶3.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鼻咽部细菌携带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徐境;晏丹4.学龄前儿童鼻咽部菌群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鼻窦炎的关系研究 [J], 李若春; 周何龙; 张静; 梁巧5.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细菌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李晓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