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理文化相关信息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50.00 KB
- 文档页数:11
徐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徐州,这座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徐州地处南北方的交界处,其独特的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篇文章将向您详细介绍徐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景点,希望能让您对徐州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河下游南岸,紧邻山东省。
这里的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城市。
徐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质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徐州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电力、化工等产业发达。
二、历史沿革徐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徐州属于宋国领土,后为楚、齐、魏等国相继统治。
秦统一六国后,徐州隶属泗水郡。
汉朝时期,徐州改为楚国,是汉朝的重要藩国之一。
此后,徐州历经了数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三、风土人情1. 饮食文化:徐州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淮扬菜系为主,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里的美食以鲜、咸、微辣为主,如徐州油条、徐州锅贴、徐州蒸饺等,都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徐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蜜三刀、麻花等,深受游客喜爱。
2. 方言文化:徐州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徐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语调独特,韵律感强。
当地人热情好客,善于言谈,喜欢用方言交流,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3. 民俗文化:徐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其中,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
汉代时期,徐州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徐州的剪纸、泥人、糖人等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4. 节庆习俗:徐州的节庆习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农历正月十五是徐州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在徐州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关于徐州的冷知识
1.徐州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江苏、山东、安徽三省交界的地级市,因此被誉为“边陲之城”。
2. 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期,徐州就是华夏族的发源地之一。
3. 徐州是中国著名的“火车城”,全国重要的铁路干线横贯南北,全国20%以上的货物和35%以上的人员通过徐州铁路枢纽运输。
4. 徐州是中国的煤炭重镇,素有“华夏煤城”之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发达。
5. 《史记》中有“徐州贾生之地,楚汉争霸之战”,这里指的就是徐州的铜山县,古代文化底蕴深厚。
6. 徐州是曹操的故乡,他在此出生、成长,也在此崛起为一代霸主,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7. 徐州还是中国的“飞机城”,拥有中国重要的飞机生产基地,包括国产大型客机、武直-10等多种飞机型号。
8. 徐州是全国首个被授予“全国卫生城市”称号的城市,卫生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
- 1 -。
徐州地理重点总结归纳徐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北部,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今天,我们将对徐州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景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地理位置徐州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东邻连云港市,南接淮安市,西靠宿迁市,北与山东省接壤。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二、地形地貌1. 高原地区:徐州市北部为淮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2. 丘陵地区:徐州市中部为华北丘陵区,地势逐渐升高,地貌复杂多样,有苏中岗丘、巧峰山等丘陵地带。
3. 平原地区:徐州市南部为江淮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三、气候条件徐州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宜人宜游。
四、湿地资源1. 河网众多:徐州市境内流经多条河流,包括淮河、泗河、邳河等。
这些河流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湿地景观。
2. 湖泊众多:徐州市拥有多个湖泊,如铜山湖、贾汪湖、睢宁湖等。
这些湖泊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成为了当地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经济特点徐州市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徐州还发展了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多个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结构。
农业方面,徐州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农产品丰富多样。
六、旅游景点1. 徐州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是了解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2. 徐州恩孚公园:位于市区西部,是徐州市的文化绿地,园内有湖泊、花坛、假山等景观,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探鸟河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南部,是徐州市的重要湿地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鸟类资源,是观赏鸟类和自然生态的好地方。
总结:通过对徐州地理特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徐州市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
其湿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旅游景点众多。
徐州市地理位置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自古便是北国 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徐州历史悠久,人 文荟萃,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徐州是中国 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 里、项羽故都”之称。
现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新能源基地和工业 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美誉。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 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 璨星河。
中文名称: 徐州 外文名称: Xuzhou 别名: 行政区类 地级市 别: 所属地区: 江苏省 云龙区,鼓楼区,泉 下辖地区: 山区等 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 政府驻地: 道1号 电话区号: 0516 著名景 汉代三绝(汉兵马俑、 点: 汉墓、汉画像石) 彭城 人口: 940.95 万(2008 年) 方言: 徐州方言 气候条 温带季风气候 件:
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 火车 徐州站,徐州东站 站: 车牌代 苏C 码:
邮政区码: 2210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西北部 面积: 11258 平方公里
市树: 银杏 市花: 紫薇
。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
为华夏九州之一。
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市坐落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部,总面积约为11258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由于地处南北方的过渡地带,“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因此有着“五省通衢”的称谓,自建城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以及商贾云集的中心地带。
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帝王故乡,有着“九朝帝王徐州籍”的说法。
徐州古时被称为彭城,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以前的帝尧时所建立的大彭氏国,而彭城一名的出现最早出现在文字上要在春秋时期,即公元前573年,可以说是江苏省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当时的疆域共分九州,当时的徐州便是其中之一,但“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而彭城邑则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后来直到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而治彭城,从此便始称为徐州。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襟山带水,物产丰饶,远古时代便是先民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成为最早出现人类文明曙光的地区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境内。
徐州最著名的文化当属我们两汉文化,“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
”可想而知,我们徐州在两汉时代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徐州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也是其发迹的地方。
历经四百年的两汉朝代,共有十三位楚王以及五个彭城王出自于徐州,共有十八座王陵墓葬,但实际情况却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如今的徐州地区还分封有一个下邳国,共有四位下邳王。
徐州的汉代十八陵经考古发现,包括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和第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以及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
徐州地理气候生态人文环境园林规划设计——徐州地理位置、气候、生态群落、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作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气候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生态群落特点因研徐州立地条件较差,草本稀少,尚不能构成单独的层次,以更新层(本文定义为高度在10cm,150cm之间的木本植株,且胸径在1.5cm以下)来替代草本层,进行群落空间研究。
(2)在次生林群落样地中共统计到木本树种43种,隶属25科36属;以榆科、桑科、木樨科等科居多,但各层次寡种分布现象极为严重。
(3)作为群落优势种的侧柏在灌木层缺失,更新能力严重不足。
(4)群落多样性研究发现:乔木与灌木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灌木层和更新层则无此现象,说明其空间利用未饱和,群落多处于演替的前中期。
(5)生态位分析表明:对乔木层物种分布影响较大资源维是pH和速效K;对灌木层物种分布影响较大的资源维是pH;对更新层分布影响较大的资源维是速效K和水解N。
根据树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均值,构树、刺槐、三角枫和桑树生态位较大,可做造林的首选树种,其次是栾树、女贞、黄连木、小花扁担杆、侧柏和榔榆可作为备选树种。
(6)在群落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养分和水分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都偏小,但他们在资源利用有差异的情况下仍能共存,并对维持各层次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起着重要作用。
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徐州是中国“九州”之一,又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而有“天咽玉关”之称,是战略要地。
江淮平原的半山区、太行山的缓冲区、淮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加上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交通网络密布,使徐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是扬州、南京、淮安和徐州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单从春秋时期起便是战争不断,历经三晋、楚、秦、汉等数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塞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徐州为五行军之一,是北方的军事重地,有名之士云集。
唐宋时期,徐州为通往南方的主要干道之一,商贾云集,物流发达。
徐州也是文化名城。
徐州四面沃野、水旺,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的摇篮,享有“沃野千里”的美誉。
相传汉代陈寿在此创作了《三国志》、《北史》以及《世说新语》,唐代岑参创作了《蜀道难》等诗歌,北宋王安石开创了“新学”等文化思潮,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徐州还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徐州地处淮海战役战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场之一,留下了当年革命先辈们矢志抗日、奋勇杀敌的英勇事迹。
其中有如胶东战役、宿北战役等大小战役,更是波澜壮阔,堪称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此时此地的一张重要名片。
徐州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州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是中国的四大百年博物馆之一,拥有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留物。
其中收藏的战国铜车马和汉代飞天壁画,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此外,徐州市区的贾汪区是一处著名的遗址。
周代贾射墓在1989年被发掘出土,内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被称为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
还有徐州邮政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个邮政类博物馆,被誉为中国邮政事业的“历史缩影”。
它以邮政为主题,收藏了大量的邮票、邮资片、罐箱、包装等邮政物品,展示了徐州邮政发展的历程,记录了人类通信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徐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独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六千年文化积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成为徐州市一张美丽的文化名片。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地理徐州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徐州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徐州市辖7个行政区,其中鼓楼区是市中心区域。
以下将从地理的角度,介绍徐州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等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5°~118.17°,北纬33.37°~35.14°。
徐州市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与全国主要城市距离都很近,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
2. 地貌徐州位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域,地形平坦,海拔不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100米之间。
徐州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
地处于黄海、长江和淮河交汇处的徐州,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3. 水系徐州的水系主要有,淮河、秦淮河、何家湖、蒙山湖等。
其中淮河是徐州市的重要水路运输干线,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系之一。
二、人文地理1. 历史人文徐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
徐州是一个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徐州是一座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如云龙湖、大观园、狮子山等。
徐州也是一座革命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徐州曾经发生了沉重的战斗。
2. 经济地理徐州是江苏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机械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煤炭等。
徐州煤炭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茅。
三、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徐州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云龙湖、狮子山、蒙山等。
云龙湖是徐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湖水碧绿,湖畔长滩,是游人避暑胜地。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世界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壮丽的山岳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2. 文化古迹徐州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魏武挥麾广场、云龙山古墓群、徐州古城等。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大观园”了。
介绍徐州100字篇1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
现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
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间,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两缘。
徐州号称“百里煤海”,煤炭探明储量36亿吨、预测储量69亿吨,还有铁矿石、石灰石、石英岩(预测储量8.3亿吨)、石膏(探明储量3.2亿吨、预测储量44.4亿吨)、岩盐(探明储量5.53亿吨、预测储量21亿吨)、钾长石、大理石等30余种矿产资源。
景观: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每年10月初,徐州还举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而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是苏北著名的风景胜地。
篇2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誉。
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
公路四通八达,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州拥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
中国第一个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出生地和发迹地,数百年的两汉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
徐州的.两汉文化遗存,以"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
除此之外,汉皇祖陵、项羽戏马台、楚汉鏖战的九里山古战争遗址、霸王别姬处、虞姬墓、以及刘邦荣归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风歌》的歌风台等。
徐州其他的文化遗存还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鹤亭、黄楼、东坡石床、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关盼盼的燕子楼、北魏大石佛、苏北第一寺-兴化寺、以明清民居为特色的民俗博物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等。
徐州有趣地理现象与解释
徐州是位于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拥有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以下是一些例子以及相应的解释:
1. 徐州的湖泊群:徐州地区有许多湖泊,如九华湖、洪泽湖等。
这是由于地质运动和河流的作用造成的。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徐州地区受到了地壳的抬升,形成了许多湖泊。
而河流的水流也不断地淤积和侵蚀,进一步改变了地形,形成了湖泊群。
这些湖泊不仅为徐州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2. 徐州的红山:红山是徐州的一个地理特征,因其土壤呈现红色而得名。
这是由于红山的土壤富含铁、铝等物质,造成了红色的外观。
这些物质在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通过风雨流水带来的侵蚀和淤积不断改变地表土壤的组成。
红山的存在不仅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还成为了徐州独特的地标之一。
3. 徐州的平原与丘陵:徐州地区的地形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
这是由于该地区受到了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的影响。
平原主要分布在黄河和淮河之间,是由这两条河流长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
而丘陵则由于地质运动和水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分布在徐州市南部和西部。
平原和丘陵组成了徐州独特且美丽的自然环境,也为当地的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这些有趣的地理现象不仅丰富了徐州的自然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探索和了解地球的机会。
通过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并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徐州文化: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徐州,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不仅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徐州的世界,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气息。
首先,说到徐州,就不能不提它的历史文化。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超过六千年的文明史。
从汉代的彭城国到今天的现代化都市,徐州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特别是汉代文化,在徐州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比如,汉墓、汉画像石等文物,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风格。
还有云龙山上的北洞山汉墓群,里面的壁画精美绝伦,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除了历史文化,徐州的自然风光也相当迷人。
云龙湖就是其中之一,湖水碧波荡漾,四周青山环绕,湖边还有不少亭台楼阁,非常适合散步休闲。
每当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另外,还有云龙山,山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是市民们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说到徐州,美食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
徐州的小吃种类繁多,口味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徐州烙馍”了。
烙馍是一种面食,外皮酥脆,内里软糯,配上各种调料,味道十分独特。
还有羊肉汤、炒凉粉等等,这些都是徐州人的最爱,外地游客来了也一定要尝尝。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徐州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徐州并没有忘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
很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依然保留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比如每年的春节庙会,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进行舞狮、踩高跷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热闹非凡。
不仅如此,徐州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许多文化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徐州的历史文化。
比如徐州博物馆、汉文化景区等,都是非常好的文化体验场所。
总的来说,徐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还是自然风光,亦或是美食文化,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徐州,建议你找个时间来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
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
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历史上有11位徐州籍皇帝。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靠微山湖。
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拼音:xúzhōu英文:Xuzhou/Hsuchow区号:0516邮编:221000牌照:苏C市花:紫薇市树:银杏人口:全市总人口916万,其中市区人口184万。
面积: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
城市名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金融生态环境50强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书法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行政区划行政区类型:地级市区划:云龙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
邮政编码221009。
鼓楼区面积212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
邮政编码221005。
九里区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
邮政编码221040。
贾汪区面积690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
邮政编码221011。
泉山区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
邮政编码221006。
邳州市面积2088平方千米,人口161万人。
邮政编码221300。
市人民政府驻运河镇。
新沂市面积1571平方千米,人口96万人。
邮政编码221400。
市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铜山县面积1856平方千米,人口118万人。
邮政编码221100。
县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睢宁县面积1767平方千米,人口132万人。
邮政编码221200。
县人民政府驻睢城镇。
沛县面积1349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
邮政编码221600。
县人民政府驻沛城镇。
丰县面积1446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
邮政编码221700。
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自然地理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
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
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
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铜山县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地处南北相交之处,历史上有英雄美人的传说。
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
这里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水特色十分明显。
故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
向来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
矿产资源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拥有煤炭、井盐、铁、钛、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
煤炭已探明储量达39亿吨以上,预测储量69亿吨,年产量2500多万吨;井盐储量为220亿吨、且品位很高,发展煤化工、盐化工的资源条件十分优越;石膏年开采能力500万吨,为华东地区之首。
境内有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大屯煤电公司。
徐州还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秸秆养畜示范区、林业科技开发试验示范区和五大蔬菜产区之一,是中国银杏之乡、苹果之乡,全国四大胶合板加工基地之一,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徐州历史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
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
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
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
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
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
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
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
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时,州名。
辖郡、国五,县六十二。
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
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徐州市现下辖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四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九里区五区。
2005年1月统计数据:面积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万(其中市辖区184万),辖5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43个街道、114个镇,395个居委会、2280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计43个街道、7个镇,268个居委会、156个村委会。
两汉文化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
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这些国王的陵墓犹如地下宫殿般的华丽,国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国库的积蓄,尽都填充于墓室中。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
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
以“精”“奇”“雄”各领风骚。
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
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
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
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除汉墓、汉俑、汉画之外,徐州的两汉文物精品,在中国的两汉文化中也是独领风骚,引人嘱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戏马台的高台秋风,可使你概见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歌风台的大风歌古碑,能让你领略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千古绝唱;子房祠的晨钟暮鼓,会令你对“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