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能源革命1
- 格式:ppt
- 大小:404.50 KB
- 文档页数:20
17.4、能源革命课时:0.5课时【学习目标】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大致知道三次能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重点难点】1.重点是三次能源革命的主要标志,以及给人类带来的进步。
2.难点是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导学指导】阅读课本158—162页的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所谓的能源革命,实际上就是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的技术的进步。
2.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能。
3. 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
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人类的第次能源革命。
4. 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的里程碑,它直接导致了第次能源革命。
在这次能源革命中,人类的主要能源是、、等能源。
5.蒸汽机中的能量转化是:煤中存储的能转化为蒸汽的能,然后再转化为机器的能。
6.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能源。
人们之所以使用电能,是因为它便于和。
现代社会的各种各样的用电器是将能转化为能量的转化器。
7.核能的利用拉开了第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核电的优点是比火电更、、。
8.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性的。
能源的利用是有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
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是我们仍然要节约能源。
【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16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题2.人类历史上总共进行了________次能源革命,第一次是以___________作为主要能源;最后一次是以_________作为主要能源。
3.虽然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很多种的能源,但对于远古的人类来说,______是他们的唯一的能源。
4.无论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它们都是有_________性的;并非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__________的,也是有___________的。
5.下列关于能量的转移过程正确的是()A.草→太阳→兔子吃草→人吃兔子B.太阳→树木→钻木取火→用火烤食C.太阳→电能→风能→电灯发光D.太阳→石油→汽油→汽车载货6.关于能源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对于远古的人类来说有很多能源可供他们使用B.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C.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D.核能已经成为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的一种能源7.下列关于节约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离不开科技进步B.充分利用余热和减少有害摩擦可节约能源C.减少能量转化的中间环节可节约能源D.由于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节约能源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要点归纳】1.人类不断进行的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能源革命。
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能源(1)能量: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运动形式都对应相应的能量。
(2)能源: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3)能源与能量的区别2、能源的种类(1)化石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2)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化学能源的一种,他可以理解成机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释放的能量。
(3)太阳能:由太阳辐射提供的能量。
(4)风能、水能:都属于自然界提供的机械能。
(5)地热能:由地球内部提供的能量。
3、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像化石能源这样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能源,我们称为一次能源。
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这样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汽油、柴油等。
注意:辨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依据一次能源是可以直接从自然价获得的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柴油等。
区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
知识扩展:能源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除按能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来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外,还有以下几种分类情况:(1)按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①清洁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如太阳能、电能、水能、地热能等。
②污染能源:指人类再利用过程中会污染环境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按人类开发早晚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及水能等。
②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5、人类广泛使用电能的原因: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二次能源。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A: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
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等。
B: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C:生物能源: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如煤,天然气等。
二、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分类:裂变和聚变
2.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1.太阳能: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2.太阳能的利用:
(1)直接利用: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2)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四、能源革命
1.人工取火——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
2.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的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17.1能源家族要点梳理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定的能源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例如:电能。
3.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
4.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
例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小资料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
干净卫生,自然滋润;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①煤、②石油、③天燃气、④水能、⑤风能、⑥太阳能、⑦潮汐能、⑧生物质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____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节能源(639)1.对比图中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B.水电发电量将增加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2.按照能源发展史将下列实例进行排序:(填序号)。
A.发电机B.钻木取火C.柴薪燃料D.核反应堆E.蒸汽机F.天然火种3.下列哪种机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工业革命的开始()A.蒸汽机B.汽油机C.柴油机D.电动机4.下列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A.化石能源B.地热能C.核能D.液化石油气5.下列四种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电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6.关于石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一次能源B.开采石油需要消耗能源,石油是二次能源C.石油和柴油是二次能源D.石油储量丰富,很难消耗殆尽7.在工业、建筑等行业中,金属焊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电焊机进行焊接,另一种是利用气焊进行焊接,前者消耗的能源是电能,后者消耗的能源是乙炔气。
关于这两种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和乙炔气都是一次能源B.电能和乙炔气都是二次能源C.电能是一次能源,乙炔气是二次能源D.电能是二次能源,乙炔气是一次能源8.如图所示,请将“能源树”上的“果实”摘到对应的框中。
9.关于我国能源的利用和能源的节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化石燃料储量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在能源的利用中,应注意环境保护C.能源的利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没有任何负面影响D.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火电发电量为46627亿千瓦时,2030年预测火电发电量为47570亿千瓦时,火电发电量将增加,A选项说法错误;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水电发电量为11898亿千瓦时,2030年预测水电发电量为15900亿千瓦时,水电发电量将增加,B选项说法正确;由图可知,2030年我国预测核能发电量占发电量的4%,火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55%,将以火力发电为主,C选项说法错误;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风电发电量占发电量的5%,2030年预测风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12%,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D选项说法错误。
第二十章能量与能源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3能自觉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有关问题。
二、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细线、两个小球、皮球2. 复习回忆:(1)能量是。
(2)总结一下,我们前面讲过哪些形式的能量。
3. 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 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
2.化学能:是由于,物质的变化。
例如:木材的燃烧是一种,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储存的。
3.核能:则是由于,物质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例如:、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就来源于。
4.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这些能量发生的释放出来的。
5. 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的能量则来源于亿万年前植物、动物体内的(二)交流和讨论观看课本图20-7说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1)山顶上的石块;(2)滚动的足球;(3)加热后的物体;(4)牛奶、面包、水果;(5)导线中的电流。
(三)实验探究:▪活动1 能量的转化▪做一做填一填:小实验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能转化为能;2、电风扇通电能转化为能;3、电炉通电能转化为能;4、电灯通电能转化为能;▪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光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参考图20-12,填写课本157页的填空。
活动2、能量的转移做一做填一填:1、每人桌子上都有一杯冷水,将你的手指放人杯中,你有什么感觉?能转移为能;2、将一个小球放在桌子上,让另一个运动的小球撞击它,你会发现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能转移为能;▪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
(四)能量的守恒定律活动3做一做:取一皮球,掉在地上观察其每次反弹高度的变化?其结果是一次比一次低,直至静止为止。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知识梳理预习感知知识点1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 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开启了以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
2. 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转向。
3. 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4. 便于输送和转化,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广泛使用的能源。
知识点2 能源的分类1.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能源、风能、水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
2.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获取,必须通过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
知识点3 21世纪的能源趋势世界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能源的消耗持续,所以要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
课堂练习当堂反馈1. 关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钻木取火开启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B.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转向煤C. 电能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次能源D. 可控核能的发明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2. 下列四种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 电能B. 风能C. 水能D. 太阳能3. 关于能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能源就是动能B. 能源就是机械能C. 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就可以叫做能源D. 能源就是物体的内能4. 中国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为主,煤、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94%,这三种能源属于(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这种能源结构是(选填“合理的”或“不合理的”)。
5. 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从17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耗增长和发展趋势,请你结合此曲线写一条有关能源的宣传广告:。
同步练习易学精练1. 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 柴薪B. 煤C. 流水D. 地热能2. 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B. 蒸汽机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C. 电能便于输送和转化D. 天然气既是化石能源,又是二次能源3. 下列物体不属于能源的是()A. 流动的空气B. 汽油机C. 天然气D. 地下热水4. 我国现阶段使用的主要能源是()A. 水能和地热能B. 煤和石油C. 核能和潮汐能D. 太阳能5. 目前许多城市的居民使用煤气、天然气。
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考点一:核能1.下列关于核电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特别适合于缺少化石能源的地区B. 可以减少燃料运输量C. 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可获得巨大的能量D. 不需要防护措施2.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称为核废料,核废料不具有放射性B. 目前人类获得核能有两条途径,即裂变和聚变C. 核能属不可再生能源D. 核发电是利用核的裂变来实现的3.我国建造的浙江秦山核电站及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都已运行发电.下列关于从核能到电能的转化过程,正确的是()A. 核能→内能→电能B. 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C.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D. 核能→电能4.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________ (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反应,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利用核能发电是人们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世界上已经利用________ (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原理建成了许多核电站.5.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是等量优质煤的250万倍。
由于核裂变无需空气,核电站排出的废气也很少,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
当然,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
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核泄漏导致28人死亡,5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
2011年3月11日,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引起国际社会对核能利用的担忧。
不过,专家指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核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核能的认识。
6.“座落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大亚湾核电基地,是中国目前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两座核电站共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能力近300亿千瓦时.其中,大亚湾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30%输往南方电网;岭澳核电站一期所生产的电力全部输往南方电网.”在这则报道当中提及到哪两个物理概念?考点二:太阳能1.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下列能源中不是来源于太阳能的是( )A. 地热能B. 风能C. 水能D. 生物质能2.微信是时下广为流行的一款手机软件,微信信息是手机利用________进行传播的。
初中物理能源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能源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主要能源转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提高节能环保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能源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能源转换技术、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转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能源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讨论材料、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能源转换技术的发展历程。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能源革命,引导学生思考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能源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能源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蒸汽机、电力和核能等主要能源转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能源革命的发展过程和主要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
三、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如:能源革命是否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能源革命是否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相关资料,分析能源革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得出结论。
四、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探索(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能源革命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如何平衡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如何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得出结论。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让学生回顾能源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概念,并能说出哪些能源属于一次能源,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2、了解主要能源的利用方法。
3、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4、了解21世纪人类消耗能源的趋势,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相互交流,认识能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将能源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辨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有关能源的资料学生准备:调查、了解生活中使用能源的情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诱思导入【创设情境】石油是世界是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伊拉克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之一。
在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7年多的军事行动,摧毁了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政权,你知道导致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导入新课】同学们,从能源的角度出发,这其实是一场美国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动的战争。
你知道倾听老师的讲述,猜测发生这场战争的原因。
带着兴趣开始本课的学习。
奇心,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之旅。
)同探究:【投影展示】出示三峡水电站图片,并介绍: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7月4日,三峡水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入工作。
自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发电,截至7月,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648亿千瓦时,相当于从滚滚长江中捞起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
【发电原理】出示图片,提问:你能说出水电站发电的工作原理吗?鼓励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简评。
提高上游水位增加水的势能高水位的水快速向下流推动水轮机转动发电机在水轮机的带动下旋转发电【认识能源】电能只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广为使用的能量中的一种,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无法离开能量的使用。
20.4 能源革命一.选择题(共8小题)1.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能源革命是()A.太阳能的利用B.蒸汽机的发明C.核能的利用D.钻木取火2.如图所示是某火力发电站结构示意图,火力发电,“吃”进的是煤,“吐”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3.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①17~18世纪,力学和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②19世纪,电磁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③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使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上列有关论述都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下列属于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活动变革产物的是()A.文字的出现B.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C.无线电广播的出现D.印刷术的诞生5.关于能源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源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的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B.钻木取火的成功,导致了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C.电能的使用,揭开了人类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D.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人类第二次能源革命6.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任何能量都可无条件地被人类利用B.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具有方向性C.内能也可从低温物体自发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D.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内能不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说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7.下列关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方向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内能不可以转化为机械能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C.内能可以全部转化成机械能,而不产生其他影响D.自然界的一切物理过程都是不可逆的8.下列过程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正确的是()A.内能可以自动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B.汽车产生的废气中放出的热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C.火灾时释放的内能可以加以利用D.天然气燃烧时放出的热可用来加热食物,使其内能增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9.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民脱贫总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能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未来发展必须面临的课题,为此我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第17章第四节能源革命《导学案》主备人:黄文福审核:九年级物理组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2,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人类进行能源革命的历程,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二)能力目标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
【学习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1、引入:向学生展示能源革命和环境污染的录像,提出疑问: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能源。
2、指出: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给人类带来了便利。
现在社会,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
人类在使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
3、引导学生看书P158---P163,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二:合作探究(互动)互动1:阅读“人类进步的阶梯”,讨论能量的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明确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了解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能源革命。
互动2: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明确教师先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再问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进而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三、课堂练习(验)钻木取火是人类的第次能源革命,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的第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变为化石能源,人类从此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核能的利用是人类的第次能源革命,核能正逐步成为常规能源.【课后反思】第17章第五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导学案》主备人:黄文福审核:九年级物理组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2,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