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389.22 KB
- 文档页数:2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者危害的药品,因此对其管理要求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管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和危(wei)险性,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级高危药品、二级高危药品等。
根据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对高危药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
在药品包装上进行标识,并在医院内部建立高危药品专用库房,确保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使用有序。
1.3 高危药品的进出管理:建立高危药品的进出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进货、使用和销售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流向可追溯。
二、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保管2.1 高危药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医院建立符合高危药品存储要求的库房,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
确保高危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高危药品的保管:对高危药品进行专人管理,确保高危药品不被他人非法使用或者盗窃。
建立高危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3 高危药品的过期处理:对即将过期的高危药品进行专门处理,确保过期药品不会被误用。
建立过期药品处理的流程,包括销毁、退货等方式。
三、高危药品的配制和使用3.1 高危药品的配制:对高危药品的配制过程进行规范,确保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配制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2 高危药品的使用: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剂量的准确计算。
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双人核对机制,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3.3 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对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标准。
高危药品(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药物)管理及使用制度定义: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过量或使用错误易危及患者生命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弛药及细胞毒药品等。
一、高危药品病区管理制度:1、高危药品专人管理,定期清点。
2、高危药品专柜定量放置,标识醒目。
3、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贮存。
4、加强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从左到右,有序放置,先期先用。
5、定期对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反馈。
二、高危药品使用制度1、高危药物的应用需具有执业资质的护士。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3、严格按操作规程给药,密切观察疗效及各种不良反应。
4、实施高危药物治疗的护士应掌握药物作用、副作用、输注要求及过敏反应、输液反应、毒副作用的应对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5、高浓度电解质使用规范:⑴ 治疗前评估患者电解质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
⑵ 特殊状况下泵入高浓度电解质必须使用中心静脉,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结果(心电图波形变化、心率)、尿量等病情变化,随时关注电解质检验结果。
6、细胞毒药物使用规范:⑴治疗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药物过敏史。
⑵ 细胞毒药物配置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建议集中配置。
⑶ 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专用溶媒。
⑷根据药物性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精密输液器、避光输液器、非PVC输液器)静脉用药瓶口粘贴紫红色胶带。
⑸ 严格执行细胞毒药物治疗前用药,按药物特性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6)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瓶均为医疗垃圾, 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密闭处理。
⑺ 建议使用中心静脉输注,发疱类细胞毒药物禁止使用外周静脉输注,护士掌握各种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7、定期对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反馈。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high-risk drug)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定本制度。
1.病房应根据科室使用情况设置本病区高危药品基数,并对高危药品进行编号。
全体护理人员应熟知本病房高危药品编号及名称。
2.病房高危药品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障质量。
3.高危药品应存放于专用药品架内,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集中放置区域应附上高危药品目录。
4.根据高危药品数量、种类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框/盒分开、分别放置,框/盒上标识清楚、齐全、固定,位置醒目。
胰岛素、垂体后叶素等需低温保存的药物置于医用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5.包装相似的2种高危药品应分开、分别远距离放置,并用红色标记笔在药盒上做醒目标记。
6.高危药品发放时须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用专用包装袋打包并粘贴高危药品标识
7.医生应严格掌握高危药品使用指征、剂量、时间及给药途径,有确切适应证才能使用,病情改善后应及时停药。
8.护士使用高危药品前应双人核对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药物的查对,以保证用药安全。
9.特殊药物,如硝普钠、胰岛素等须静脉推注时,应尽量选择微量泵泵入,以保证药物能缓慢、匀速、剂量准确地进入患者体内,确保患者安全。
10.根据药品有效期,严格按照"左进右出"的原则取用。
11.各科室应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及时反馈。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具有较高风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品的毒性、副作用和使用风险,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高危、二级高危等。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医院应在高危药品的包装上标注明显的高危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辨识高危药品。
1.3 高危药品的存放: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确保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
二、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验收2.1 采购渠道的选择:医院应选择合法、可靠的药品供应商,确保采购到质量合格的高危药品。
2.2 高危药品的验收:医院应对采购到的高危药品进行严格的验收,检查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2.3 验收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制度,将每次高危药品的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证。
三、高危药品的配送和储存3.1 配送环境的要求:医院应确保高危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配送环境应符合卫生标准。
3.2 配送记录的保存: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配送记录,记录每次高危药品的配送情况,包括配送人员、配送时间等信息。
3.3 储存条件的控制: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控制制度,确保高危药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防止药品的变质和失效。
四、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4.1 用药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对使用高危药品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药品的认识、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4.2 用药记录的完整性:医院应建立高危药品使用记录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每次使用高危药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
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执行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特殊药品在手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的健康,制定和实施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药品分类和管理流程1. 特殊药品分类特殊药品是指用于手术室的特殊需要、较为罕见或高风险的药物。
根据其特性和用途,特殊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麻醉药品:用于手术麻醉的药物,包括麻醉诱导药、维持麻醉药等。
- 抢救药物:用于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药物,包括心脏抢救药、止血药等。
- 高危药物:具有较大副作用或者有滥用危险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等。
- 特殊用途药物:用于手术室特殊需要的药物,包括神经阻滞药、抗生素等。
2. 管理流程手术室特殊药品的管理应遵循以下流程:- 采购和验收:手术室特殊药品的采购应由专门负责的采购部门进行,药品的采购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验收时应核对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 存储和标识:特殊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药品储存柜中,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易取性。
每个药品都应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应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
- 配发和使用:特殊药品的配发应根据手术需要,由专门的配发人员进行,并填写配发记录。
在使用药品前,要先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并及时登记使用情况。
- 盘点和检查:手术室特殊药品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药品存量的准确性。
同时,要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有效期、保存条件等,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报废和处理:对过期、损坏或者污染的特殊药品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确保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报废药品的处理应符合相关的处理规范,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三、培训和监督为了保障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进行培训和监督:1. 培训: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特殊药品管理的相关培训,包括药品分类、管理流程、存储要求、使用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手术室高危药品及化学危险品,如何规范化管理?手术室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高危药品及化学品保存和使用的场所,因此高危药品及化学品的管理关系到每位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但遗憾的是,我国还未完全统一高危药品的定义,对手术室内高危药品、化学危险品分类不清晰,标识不醒目,防护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了误拿、误用,极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其管理的必要性已经日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手术室高危药品包括麻醉药品、高浓度电解质、显影类药品、各类抢救药品等,化学危险品包括标本固定液甲醛、含氯消毒液以及高浓度酒精等部分高危易燃品等。
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和各类化学品性质、管理要求的不同,2014年我院重新制定了高危药品高危化学品目录(包括 104 种高危药品及 34 种危险化学品)、管理细则及应急处理流程。
1.2 试验步骤1.2.1 原有的药品管理模式麻醉科管理所有的麻醉药品及抢救车药品,包括每间手术室麻醉车常规备药;手术室管理显影类药品、高浓度电解质、消毒液等;手术病人抗生素用药由医生在病区下医嘱后,由住院药房发到病区,由病区随病人带入手术室输注。
原有的高危化学品管理模式:粗放式管理,一周请领一次放置于药品间按需取用,包括甲醛、液状石蜡、朗索片等。
1.2.2 改变后的药品、化学品管理模式成立手术室内药房,配备专职药师,所有药品申领及协助管理归手术药房负责;按手术台数配发药品;抢救药品按品种基数管理。
化学危险品按基数请领,专用防爆柜加锁,分区专人管理,实行领用双交接签字。
1.2.3 麻醉药品的管理取消麻醉科每天的领药,由药房配备药师发放。
每个麻醉医生配备一个毒麻药品箱,箱内药品由药房医生按麻醉需要备药品种和数量,根据各手术间编号,基数为 1 d 的手术使用量,每天上班前按手术间号领取,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必须及时将毒麻药品箱送回手术室药房,不可遗留在手术间或带出手术室外。
手术室药房药师负责回收,药师收到药箱后必须当面和麻醉医生核对麻醉药品:空安瓿数量必须和处方开具数量一致,实现当日“现取现用现核对”。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标题: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的药品,管理规范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1.1 确定高危药品的分类标准:根据药品的毒性、剂量、给药途径等因素,将药品进行分类,确定高危药品的范围。
1.2 设立高危药品标识:在药品包装上标注“高危药品”字样,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清晰识别。
1.3 制定高危药品清单:建立医院高危药品清单,明确高危药品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供医务人员参考。
二、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配送2.1 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高危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可靠。
2.2 设立高危药品专用库房:将高危药品单独存放,避免与普通药品混淆,减少误用风险。
2.3 实施双人确认制度:在高危药品的采购和配送环节,实行双人确认,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三、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管理3.1 制定高危药品使用规范:明确高危药品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信息,规范医务人员的使用行为。
3.2 强化药品监测和反馈机制: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提高用药安全水平。
3.3 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管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高危药品的库存和储存4.1 定期盘点高危药品库存:建立定期盘点机制,确保高危药品库存准确无误。
4.2 药品储存环境的控制:保持高危药品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通风,避免受潮、受热等情况发生。
4.3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药品储存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高危药品的储存管理工作,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高危药品的废弃处理和报告5.1 制定高危药品废弃处理规范:建立高危药品废弃处理流程,防止废弃药品对环境和患者造成危害。
5.2 实施废弃药品的分类处理:对高危药品废弃物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确保废弃药品不流入环境中。
特殊药物、高危药物及重点药物管理制度一、定义1、特殊药物: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国家对特殊药物实行特殊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五条)2、高危药物: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3、重点药物:包括特殊药物、高危药物等,各专科根据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在特殊药物、高危药物基础上制定专科重点药物。
二、特殊药物、高危药物及重点药物管理制度(一)特殊药物管理制度1、病区内必须备有特殊药物警示标识,定点放置便于取用。
2、病区应制定特殊药物用药后的观察程序,护理人员必须知晓和执行。
3、使用特殊药物时应有警示标识,提示护理人员加强观察。
4、患者在使用特殊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或家属该类药物的关键注意点,便于患者或家属配合治疗。
5、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汇报当日主治医师,予以处理并做好记录,如反应严重或持续护理并发症时还应汇报护理部及相关部门。
6、为确保特殊药物的用药安全,建议信息系统设置特殊药物安全屏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二)高危药物管理制度1、高危药物是指在不当使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的药物。
2、参照美国ISMP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公布的19类高危药物及13项应提高警惕的高危药物,根据本院药物使用情况制订医院高危药物目录和提高警惕的高危药物目录。
3、高危药物应设专柜放置,并有全院统一的高危药物警示标识,不与其他药物混放。
4、高危药物的使用必须按医嘱执行,并及时补充。
5、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汇报当日主治医师,予以处理并做好记录,如反应严重或持续护理并发症时还应汇报护理部及相关部门。
6、建立全院统一的高危药物登记记录本。
7、高危药物需班班交接,交接时必须检查药物数量、质量、有效期等。
医院手术室药品、血液制品管理一、药品的管理手术室药品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
设立药品存放间,备药品柜及急救药车,按需要固定药品品种及基数。
指定1名护士专门负责药品存放、使用、限额的管理,定期检查和补充。
凡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清的药品不得使用,确保药物疗效及用药安全。
(一)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1.手术室设药品室、药品柜及急救车,由指定的专人管理药品。
2.内用药和外用药分开放置,统一贴上标签。
3.需要低温储存的药品应放置在冰箱内,每月定期清理冰箱一次,保持冰箱内整洁。
4.根据药品基数,每半月请领药品1次,请领数量不宜过多,以免过期。
5.每周检查整理药品柜、急救车、冰箱内药品,如发现浑浊、变质、过期或标签不清的药品,立即丢弃,不得使用。
6.每周擦拭药品柜、急救车各1次,保持清洁整齐。
(二)常用药品的管理1.严格执行药品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1)三查:取药时查,用药前查,用药后查。
(2)七对:对药名、浓度及剂量、用法、时间、配伍禁忌、质量、有效期。
2.肌内注射、静脉用药与外用药、消毒剂须分开放置,贴上标识。
正确使用药品标签并注意药品名称、浓度和剂量。
易燃易爆药品,应妥善保管,远离火源及人群,并写有明显警示。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如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物等高危药品应分别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
3.生物制品、血制品及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应置于冰箱内、冷藏室保存,每周定期清理1次,保持冰箱内整洁。
(三)急救药品的管理1.必须做到“四定”:定人管理,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册登记。
2.抢救药品根据需要确定基数,统一编号放于急救药车内;每次用后及时补足基数。
3.口头医嘱经复述核实后执行,所有药品的空安瓿须在手术结束后经2人核实无误方可丢弃。
(四)高危药品的管理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1.根据高危药品的分类和品种,结合手术室实际用药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和品种。
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
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较强副作用或易引起药物错误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
这类药品在医疗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以及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质量。
高危药品的定义
高危药品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强:具有较大的毒性,容易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
2.副作用大: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药物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3.易引起药物错误:容易与其他药品或治疗措施混淆,导致患者错误
使用或误用。
高危药品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心脏药、抗凝血药、麻醉药等。
高危药品的管理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存放要求: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在特定的药柜或储藏室中,与普通药品分开。
–应标明专用的标识或标签,明确高危药品的性质和使用要求。
2.配药要求:
–配药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用药无误。
–配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和用药规范,防止配错药物或用量错误。
3.使用要求: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高危药品,不得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4.记录要求:
–对于高危药品的配药、使用等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药品名称、用量、时间等。
5.监测要求:
–定期对高危药品的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审核,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高危药品的定义和管理要求是医疗机构用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加强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管理,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民医院手术室危险性药品管理制度
危险性药品:系指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毒害、放射性伤害等危险性质,并在光线、热能。
空气、水湿、震动等外界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人体灼伤、中毒、残疾、死亡事故发生的化学物质。
1、危险性药品分为爆炸性药品、氧化剂、压缩液化气体、易燃固体、自燃药品、遇水燃烧药品、腐蚀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等十大类。
库内贮存时,应分类分间或分隔存放,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混放。
2、药剂人员必须熟悉危险性药品的分类范围及其理化特性,在使用、运输、贮存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性药品库房应尽可能与一般房屋分离,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降温设施、消防设施,保证危险性药品的贮存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严禁露天存放。
领发危险性药品时应严守操作规程,严防发生事故。
医院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我们手术室常用的高危药品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缩宫素、琥珀胆碱、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艾司洛尔、多巴胺、付肾素、10%KCL、氟尿嘧啶等。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灰底黑字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4、高危药品发放时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并填表上报药学部、护理部、医务科。
一、总则为保障手术室用药安全,预防用药错误,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药品管理(1)手术室药品应按类别、规格、剂型、有效期等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手术室药品应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
(3)药品出入库应做好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等。
(4)药品过期或质量不合格应及时处理,不得用于手术。
2. 用药查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查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
(2)口头医嘱需复述确认,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静脉注射麻醉药、强心药及血管活性药等高危药品,应缓慢推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4)使用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前,应查对皮试结果。
3. 药品使用(1)手术室护士应熟悉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
(2)手术室护士应掌握消毒剂的用法、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对人体和物品的影响。
(3)手术室护士应正确使用药品,避免药物浪费和滥用。
4. 抢救用药(1)手术室应配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和器械,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抢救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3)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抢救药品和器械,并做好记录。
5. 消毒隔离(1)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2)手术前后,手术间及器械应进行彻底消毒。
(3)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个人卫生规范,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三、责任与奖惩1. 手术室主任负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手术室护士长负责制度的执行和检查。
3.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本制度,如有违反,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4.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保障用药安全的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手术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手术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等级医院创建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制度第一篇:等级医院创建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特殊药品管理制度1、特殊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2、手术室由专人负责特殊药品的领取、保管、使用等管理工作。
3、手术室存放特殊药品必须配备必要的防盗措施。
4、手术室备用的特殊药品基数以单日用量为宜,设专柜存放,由专人管理,使用和补回记录,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签字。
5、手术室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收回空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做记录,并及时将空安瓿交回病房。
6、手术室空安瓿回收记录,每季度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组织保存.第二篇:医院特殊药品管理制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1、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小组,由主管院长负责,包括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保卫科相关人员。
各病区及手术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实行护士长负责制。
药剂科负责全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
2、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项检查制度,并定期组织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建立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制订各岗位人员职责。
日常工作由药剂科承担。
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熟悉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5、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及管理工作,且人员保持相对稳定。
6、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药学、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1、根据本院医疗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
高危药物及其管理制度一、高危药物的定义高危药物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重大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能具有较高的毒性、较小的治疗窗口或对患者有特殊的禁忌症。
如果不正确使用或管理这些药物,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二、高危药物的分类1. 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是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因其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均有毒性,易引起中毒反应和免疫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常见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氟尿嘧啶等。
2.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用于手术及其他疼痛管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的麻醉药物有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等。
3.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果剂量不当或者患者存在出血风险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阿哌沙班等。
4. 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对肾脏和听觉有损伤作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常见的高危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5. 荷尔蒙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肾上腺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6. 心血管药物:某些心血管药物如ACEI、ARB等,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7. 抗精神病药物: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可能导致锥体外系症状、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以上仅列举了常见的高危药物,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药物也属于高危药物范畴。
对于这些高危药物,医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其使用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高危药物,医院、药房等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高危药物的储存:高危药物应单独存放于专用柜子中,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储存柜子应设有密码锁或者指纹识别等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取用高危药物。
2. 高危药物的发放:发放高危药物时,应按照医嘱系统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准确无误。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具有较高毒性、副作用大或者易引起严重后果的药品。
为了确保医院内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医院需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药品采购、存储、配送、使用和废弃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要点。
一、药品采购:1.1 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采购渠道。
医院应与合法的药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药品的来源可靠。
1.2 制定采购程序和标准。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程序和标准,包括明确的采购流程、采购人员的资质要求、采购文件的管理等,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规范。
1.3 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估。
医院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质量管理体系、药品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核,确保供应商符合高危药品的采购要求。
二、药品存储:2.1 制定药品存储标准。
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的存储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确保药品在存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2.2 建立药品存储区域。
医院应建立专门的高危药品存储区域,区分不同类别的高危药品,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3 加强药品存储管理。
医院应制定药品存储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库存的盘点、药品有效期的监控、药品存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等,确保药品存储的安全和规范。
三、药品配送:3.1 确保药品配送的安全性。
医院应建立药品配送的标准和程序,包括对药品配送人员的资质要求、药品配送车辆的检查和维护等,确保药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3.2 加强对药品配送的监督和管理。
医院应加强对药品配送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对配送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对配送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确保药品配送的安全和及时性。
3.3 建立药品配送记录和溯源制度。
医院应建立药品配送记录和溯源制度,对每一次药品配送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药品的来源可追溯。
四、药品使用:4.1 制定药品使用规范。
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的使用规范,包括药品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等,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规
定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胰岛素、注射用抗凝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不同的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并设醒目的警示标识,有“高危药品”警示牌
3、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4、调剂高危药品时要使之与普通药品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存放等必要信息。
5、高危药品的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高危药品使用前要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值班医生和药房。
7、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8、护理站除抢救车和当日使用的药品外,不得存放高危药品,特殊需要的需经护理部和药房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