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保研条例
- 格式:pdf
- 大小:424.16 KB
- 文档页数:5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2017年修订版)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全国贯彻“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做好我校2017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特制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此处仅包含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2017年修订版)。
一、参评对象及条件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凡在《东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正常学习年限内正式取得学籍、完成注册并符合下列申请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不含委培、定向研究生,不含休学期间的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本科直博研究生、本硕连读研究生按《东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申请。
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基本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优良,其中硕士生的学位课规格化成绩位于所在学院前25%。
参加中期考核者必须考核通过。
科研成果显著。
(5)博士生需在SCI源刊上正式发表论文(申请者为第一作者)。
(6)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突出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如在道德风尚、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请国家奖学金(以下荣誉或成果需在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1)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现突出,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全国贯彻“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特修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
一、参评对象及条件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凡在《东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学制范围内正式取得学籍、完成注册并符合下列申请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资格申请,不含委培、定向研究生,不含休学期间的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本科直博研究生、本硕连读研究生按《东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申请。
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基本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完成课程学习,成绩优良,其中硕士生的学位课规格化成绩位于学院前25%。
参加中期考核者必须考核通过。
科研成果显著。
(5)博士生需在SCI源刊上正式发表论文(申请者为第一作者)。
(6)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社会工作突出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3、如在道德风尚、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请国家奖学金(以下荣誉或成果需在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东南大学接收推免生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精神,我校继续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
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类型包括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以及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具体办法如下:一、招生对象1、全国重点大学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政治思想表现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4、本科阶段学习成绩、特别是专业成绩突出,专业排名名列前茅,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5、申请直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原则上申请者应为教育部原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点击查看)或其他高校国家重点学科(点击查看)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
推免生中的国防生、西部支教生须保留1-2年学籍,一般不得申请直博。
二、招生专业1、《东南大学2015年招收推荐免试硕士生专业一览表》(点击查看)。
2、《东南大学2015年招收推荐免试直博生专业一览表》我校招收直博生专业一般为理、工、医类学科,招生导师一般为目前主持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的博导,每位博导(新批博导和兼职博导除外)每年最多招收一名本科直博生。
三、申请材料申请者须在参加复试时向报考院系提交以下申请材料供审查(注意:无需提前寄送):1、《东南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表》原件(通过东南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申请系统中打印)。
2、大学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须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公章)。
3、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学生证复印件,原件备查。
4、外语水平证明(如CET-4、CET-6、TOEFL、IELTS等的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原件备查。
5、如有校级及以上获奖证书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请提供复印件,原件备查。
6、如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还须下载填写《东南大学本科直博研究生申请-考核表》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必须保证真实准确,若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来我校的免试读研资格,并通报所在学校;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提交,恕不退还。
东南大学2014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推荐名单公示(第一批)
根据教学司[2013]10号和东南大学校通知[2013]129号文件精神,我校在2014届本科生中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工作已基本结束。
在推荐过程中,各院(系)均制定了详细的推荐细则,认真组织了考核、审查并进行了张榜公示。
经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复审,现将拟推荐为2014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名单(第一批)公示如下(公示名单中学生的接收学校不予更改),公示时间十天。
东南大学教务处
二0一三年十月十六日
附表:。
年接收外校推免生拟录取公示
考生注意:
、所有推免生必须于十月底之前凭所在学校提供的推免生校验码,在“中国研招网”上报名,并于月日至日期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所有推免生必须于月日前,请将以下材料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注意:邮寄必须通过邮政或挂号信方式):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原件一份
) 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一份
) 体检表原件一份(外校推免生请在学校所在地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不予录取。
入学。
东南大学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超高性能混凝土抗爆材料成套制备技术、结构设计及其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稳定高耗散减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置开发及工程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服务三农的安全可信金融电子交易关键技术和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摘取5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通用类项目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获奖数蝉联全省冠军,并且刷新了江苏省高校的获奖记录.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尤肖虎教授团队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之后东南大学在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的又一次突破,也是2014年度江苏省获得的唯一的一等奖.此外,东南大学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委会副主任、土建学科吕志涛教授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预应力是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可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20% 30%,显著减少碳排放量,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程建设规模举世瞩目,大跨、超长、重载与特种结构及核电、磁悬浮等高新技术工程,对现代预应力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吕志涛院士带领科研团队针对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及其重大工程应用关键技术难题,经10余年研究,在10余项国家、省、市科研计划和2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撑下,从结构基础理论、新型结构体系、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装备等方面着手,深入、系统地开展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实现了预应力结构理论、病害控制、抗震减灾、核电安全等领域的突破.主要成果构建了以13部国家标准为支撑的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标准体系,其成果应用于南京奥体中心超大面积平台、苏通大桥连续刚构、福清核电站、上海磁悬浮、青岛液化天然气储罐、沙特阿拉伯王国SCC筒仓等百余项重大工程,近3年新增产值41亿元.还建设了“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创新基地.土建学科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伟教授领衔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爆材料成套制备技术、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组针对目前超高强混凝土普遍存在的脆性大、黏度高、制备和养护工艺复杂、造价高、无法满足现场大规模施工需求等难题,经过近10年的刻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系统地开展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成套制备、结构设计及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在混凝土的超高强、超高韧、超高抗力及其抗冲击设计计算方法与超高抗力结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成功实现了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国家重大项目应用的关键步伐,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土建学科的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徐赵东教授团队的“高稳定高耗散减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置开发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属于土木材料与防灾领域,项目组在土木减振材料和装置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应用到重庆梅溪河大桥、西安富锦佳苑等许多重大土木工程中.项目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减振材料和减振技术水平,为重大灾害防御提供了技术支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崔铁军教授牵头完成的“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资助下,深入研究了人工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理论、结构设计、实验验证及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构造新型材料的机制.其核心是通过提出等效媒质一般性理论,用人工方法形成材料结构、控制电磁波,由此实现某些新奇性能,为社会带来前瞻性应用,电磁隐身、电磁黑洞等都在其中.研究成果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获得应用.相应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时龙兴教授主持的“服务三农的安全可信金融电子交易关键技术和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经多年研发与试点,已应用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农村保有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用电子交易终端.该交易系统已安全无故障运行9年以上,支持助农取款、小额贷款、新农合、新农保、农资直补等30余种农村特色业务,超过6000万农户、2亿农民足不出村享受了现代金融服务.此外,本刊编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钱春香教授参与完成的“高水压浅覆土复杂地形地质超大直径长江盾构隧道成套工程技术”也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由东南大学和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曾于2013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本科生奖学金评选工作,规范评比程序,细化考评体系,根据《东南大学大学生手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所有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有义务缴纳学费,也有权依照本办法参与奖学金的评定。
第二条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奖学金类型第三条本办法适用奖学金类型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含校友奖学金和各类社会奖学金)、课程奖学金、单项奖。
第三章评定条件第四条申请奖学金的同学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国家利益,坚决抵制和反对任何有损国尊严和荣誉或危害社会秩序的言行;、遵纪守法,遵守各项校纪校规。
、学习态度认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及时完成作业。
、能遵守校园内外公共场所的规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尊重他人,语言举止文明,个人床铺、服装整洁,宿舍卫生良好。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章评定原则第五条、国家奖学金:依据《东南大学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依据《东南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评定;、校长奖学金:依据《东南大学校长奖学金评选办法》评定;、课程奖学金:依据《东南大学课程奖实施办法》评定;、单项奖:依据《东南大学单项奖实施办法》评定。
、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含校友奖和各类企业奖学金)依据各类奖学金的评定规则评定。
第六条各类奖学金申请者必须满足奖学金评定基本条件,严格依据对应的实施办法和评定规则评定。
第七条奖学金申请学生需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凡发现有材料虚假、欺骗等行为,取消本次奖学金评定资格,并且在校期间不得参加任何奖学金申请,同时按《东南大学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八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原则上在全日制本科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中评定,名额分配倾向于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本科在校期间,原则上每位学生最多获得三次奖学金;、同一学年内、原则上每位学生最多获得一次奖学金;、同等条件下,奖学金评定倾向于积极参加学院集体活动、为学院各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对年级没有特殊要求的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在名额分配上倾向于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全校竞争的奖项,学生依据相关评定条件申请,学院择优向学校推荐,可不受年级及获奖次数的限制;、有必修课不及格者,原则上不能获得该年度奖学金;、特殊情况需奖学金评审组集体讨论通过。
东南大学文件校通知〔2012〕98号关于在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做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各院(系)、所,各有关部、处:根据教学司【2012】20号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在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优秀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或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
2013届推免生名额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个部分,学术型名额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学位名额专门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专业学位。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与领导1.成立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在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优秀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
组长:郑家茂副组长:刘波沈炯成员(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栓宏李爱群李鑫孟新金保昇宛敏雷威秘书:申翠英2.教务处承担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负责具体事务及解释工作。
3.各院(系)成立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考核组,负责组织本院(系)推免生的考核与初审工作。
(1)院(系)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及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成员应含相关硕士点负责人等。
(2)院(系)专家考核组成员原则上不少于5人,并应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
二、推荐条件(一)基本条件被推荐的学生应是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秀,综合能力强,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的优秀应届本科生,并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学习成绩优秀,前三年(五年制前四年)必修和限选课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名(按课程首修成绩计算)应位列专业前35%(吴健雄学院的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应位列年级前60%);申请流动助教和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推免计划(以下简称支教)应位列专业前45%;申请直博的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应位列年级前20%(吴健雄学院的学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应位列年级前35%);。
2014年接收外校推免生拟录取公示
考生注意:
1、所有推免生必须于十月底之前凭所在学校提供的推免生校验码,在“中国研招网”上报名,并于11月10日至14日期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2、所有推免生必须于11月15日前,请将以下材料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注意:邮寄必须通过邮政EMS或挂号信方式):
1)《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原件一份
2) 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一份
3) 体检表原件一份(外校推免生请在学校所在地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不予录取。
入学
3/ 29
5/ 29
7/ 29
9/ 29
11/ 29
13/ 29
15/ 29
17/ 29
19/ 29
21/ 29
23/ 29
25/ 29
27/ 29
29/ 29。
2014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免试研究生推荐细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确保思想道德好、业务学习优秀、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优先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并促进全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地发展。
现根据《东南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生办法》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2014年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细则如下:一、推荐条件及基本要求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满足东南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3. 学习成绩优秀,前三年的必修、限选课成绩名列专业前35%,无不及格及重修课程。
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水平要求达到CET-6在430分以上或CET-4在520分以上或托福100分及以上或雅思7分(单项分不低于6.0分)及以上。
4. “课外研学”成绩合格以上,且不能都来自听报告学分。
5. 身体健康并达到体育教学基本要求。
6. 各类学科竞赛、综合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者优先推荐,其它破格条件参考学校2015届免研文件。
7. 申请做流动助教(辅导员)的,必须是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且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
(具体要求见学校当年选拔流动助教(辅导员)的相关文件)8. 申请本校免试或向外校推荐二者只能选一。
二、推荐工作程序1. 学生本人向学院提交申请表;2. 院免研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考核,按加权平均成绩加上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进行排名,以1.4︰1进行面试;3. 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由院免研领导小组决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4. 填表上报教务处;5. 免研名额比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传感网技术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方向按照学校下达电子学院的免研名额按专业学生数等比例分配。
为促进新专业建设,视情况适当向传感网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新专业倾斜。
三个专业方向的同学选择后续学科方向志愿时机会均等,即研究生所有学科方向均向三个专业开放。
东南大学教务处校机教〔2014〕140号关于落实2014级本科生按院(系)或专业类招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各院(系)、各有关单位:为切实贯彻落实东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生按院(系)或专业类招生培养的实施意见》【校通知(2010)130号】文件精神,要求各有关院(系)在2014级学生进行分流时,须严格执行“依据学生志愿和学生在截至分流时点所修读课程的首修平均学分绩点排序进行分流”的规定。
现将各院(系)专业分流工作组、专业分流计划(人数)与时间、专业分流时所学课程及对应的学分数明确如下:—1—一、各院系专业分流工作组1、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贾民平副组长:张志胜成员:汤文成钱瑞明幸研田梦倩肖锋史红叶秘书:李晓燕2、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王明春副组长:李舒宏、司凤琪组员:王明春、李舒宏、司凤琪、周克毅、钟兆平、吕剑虹、沈来红、陈振乾秘书:樊昭群3、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童小东副组长:陈镭组员:孟少平李启明龚维明孙越张华秘书:王建梅4、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汤勇明副组长:宋晓燕组员:陆生礼朱为仲雪飞朱利宋竞刘旭朱萍秘书:舒春玲5、数学系专业分流工作组:—2—组长:林金官副组长:曹海燕组员:刘继军林金官曹海燕曹进德陈建龙孙志忠徐亮王峰秘书:庞小莉6、物理系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倪振华副组长:潘勇涛组员:徐明祥董帅王艳玲罗正位秘书:许克7、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谢建明副组长:程斌谭逸斌组员:赵兴群孙啸李志勇秘书:林海音8、人文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高晓红副组长:何熠组员:季玉群李林艳贾鸿雁乔光辉田海平高明黄前英陆珈怡秘书:许丹9、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张玉林副组长:祝虹—3—组员:侯合银、花俊、朱志坚、吴斌、朱涛、吴利华、张建军、李四杰秘书:赵志远、李珣、张丹丹10、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林保平副组长:肖健刘松琴陆娟组员:林保平肖健刘松琴陆娟梅振宇秘书:胡爱江蒋伟11、交通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程建川副组长:陈一梅陈怡陈峻组员:杨敏毛海军戚浩平耿艳芬郑天栋高英吴文清石名磊秘书:张立朱宇昊12、艺术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李轶南副组长:徐进组员:李倍雷张志贤孙菁许继峰方跃武秘书:唐泉泉13、医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组长:王立新副组长:张俊琴组员:王美美周家华邓刚谢波秘书:何道伟—4—二、各专业分流计划与时间—5——6—三、各院系纳入平均学分绩点计算的课程名称及学分数1、机械工程学院—7—2、能源与环境学院—8—3、土木工程学院—9—4、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10——11—5、数学系—12—6、物理系7、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13—8、人文学院备注:分流时数学类选课按照高等数学(文)学分计算。
年东南大学接收外校推免生拟录取公示————————————————————————————————作者:————————————————————————————————日期:2014年接收外校推免生拟录取公示考生注意:1、所有推免生必须于十月底之前凭所在学校提供的推免生校验码,在“中国研招网”上报名,并于11月10日至14日期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2、所有推免生必须于11月15日前,请将以下材料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注意:邮寄必须通过邮政EMS或挂号信方式):1)《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原件一份2) 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一份3) 体检表原件一份(外校推免生请在学校所在地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不予录取。
入学报到时还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复检)记录总数:684接收函发出时姓名申请编号毕业院校拟录取院系拟录取专业间陈辰20141642安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10-31朱韵卉20140331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31魏娜20140225河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10-18余静文20140020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10-18汤一昕20140299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2013-10-16姜爽20143366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吴寻20144231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马迅20142924东北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陈雅婷20142192福州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牟娜莎20140483湖南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王瑶20140205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白宇泓20140571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贾竞20141947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李雪倩20142824天津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阮若辰20142518同济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高楠20142589同济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涂愚20143786同济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周家仪20144061同济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管盈盈20144072同济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张莹20141862武汉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李莹韩20140254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赵芸婷20140751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徐钰彬20140961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黄斐汐20140187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刘兆龙2014341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刘静萍20140189郑州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杨路遥20141125郑州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许妍妍20143442郑州大学建筑学院085100 建筑学(专业学位)2013-10-15吕彬20142862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中国矿业大学(北董奕彤20140586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京)郑星20140696重庆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5吴天祥20140392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10-14王双军20143164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4杨静雯20140252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王韩20140872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2013-10-14位静云20142155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10-14黄晨20143486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10-14陈艺文20140784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095300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2013-10-14马梦云20140067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曹智勇20140962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柳颖20141041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孙彬20144201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邓琳琳20144028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70300 化学2013-10-14韩文炳20142806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周兆前20141759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085300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2013-10-14顾萌2014039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083300 城乡规划学2013-10-14江枕声20143727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郑璐琳20143504南京大学建筑学院085300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2013-10-14徐沐阳20140184南京林业大学建筑学院130400 美术学2013-10-14姜巍20141303南京林业大学建筑学院083400 风景园林学2013-10-14姜婉20142591南京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3-10-14董科枫20144320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14杨俊梅20141092上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刘思20142129四川农业大学建筑学院095300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2013-10-14吴夏英20140519天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卢宪廷20142863天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刘一婷20143676同济大学建筑学院085300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2013-10-14卢婷20142278武汉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4刘佳20142729武汉大学建筑学院083300 城乡规划学2013-10-14石刘睿20140082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081300 建筑学2013-10-14恬王玉琢20140802厦门大学建筑学院083300 城乡规划学2013-10-14张泽楠20140295云南大学建筑学院095300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2013-10-14李姝20141811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10-14袁野丰20142997浙江大学建筑学院085300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2013-10-14琳叶秋君2014141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张怡可20142751北京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30100 艺术学理论2013-10-12童彤20143618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130100 艺术学理论2013-10-12徐凌慧20141432长安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付保明20140044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3-10-12吕双20140105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杨梦琳20140740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张守雪20141255河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Z1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2013-10-12劳叶春20143146河海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钱泽虹20140807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魏雪延20142306吉林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齐金凤20142487兰州大学艺术学院135108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2013-10-12恒世琦20142882辽宁大学艺术学院130100 艺术学理论2013-10-12张伟丽20142834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崔诚201418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丁婉婷20142572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骆红20142456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070100 数学2013-10-12宋俊莹20141266清华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高金喆20143813清华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王姗姗20140004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2013-10-12沙迪20143828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孙尚珏20143891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林芬20144075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杨帆20144097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王握20140418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3-10-12邓晓庆20140905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徐国山2014113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刘广洋2014214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于旸20142946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2曾姣20144064西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135108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2013-10-12兰永贵20142735厦门大学艺术学院130100 艺术学理论2013-10-12章砚文20142206云南大学艺术学院130500 设计学2013-10-12程燕青20140089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130500 设计学2013-10-12孙庭源20142650中南大学交通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3-10-12邱舒青20143490重庆大学艺术学院135108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2013-10-12刘燕20141282重庆邮电大学艺术学院130500 设计学2013-10-12伍宇翔20141389安徽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5207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1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2013-10-11林相乾20144263大连理工大学院胡鸿飞20140530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2013-10-11杨健20140156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5207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1蔡漫毓20142867贵州大学人文学院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2013-10-11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2013-10-11谷德健20140317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卢思瑶20141719电气工程学院085207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1定)魏若宇20142871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070100 数学2013-10-11祝明乐20141173南京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林燕贞20143883南京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蔡婷婷20142009南京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5207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1胡潇潇20142170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5207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1徐怡悦20142384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任庆桦20143412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黄淑敏20140200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学院120401 行政管理2013-10-11王琛20141628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叶芳芳20143782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学院120203 旅游管理2013-10-11董天韵20144295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81400 土木工程2013-10-11高建20140159武汉理工大学数学系070100 数学2013-10-11张希鹏20140066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周力20141400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沈贵彬20143166西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10-11梅杰20141835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郝伟娜20143406中北大学数学系070100 数学2013-10-11徐宁一20140468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11蓝俊20143206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070100 数学2013-10-11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0孙琪琛20141921安徽师范大学院王强20144050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071400 统计学2013-10-10张小恋20143472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7200 设计学2013-10-10李亚敏20142034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071400 统计学2013-10-10薛凌云20142722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10-10戴艳萍20141589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2013-10-10孔佩20141465南京林业大学数学系025200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2013-10-10陈兆霞20143769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2013-10-10张金20144300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10刘亚利20141177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2013-10-10赵春20142597宁波大学医学院105104 神经病学(专业学位)2013-10-10樊帅20140283山西大学数学系025200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2013-10-10黄思逸2014002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10-10蔡冬梅20141526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085215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2013-10-10李文20144229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7200 设计学2013-10-10黄俊超20143718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5600 资产评估(专业学位)2013-10-10韩理想20144077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2013-10-10许丹桂20141032浙江工业大学数学系071400 统计学2013-10-10王圆钰20143939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10-10封叶20144124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3-10-10顾菲菲20144103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2013-10-10刘晓静20142266安徽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张俊20143908安徽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071000 生物学2013-10-09李萍20140853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071000 生物学2013-10-09李华思20140902北京林业大学法学院030100 法学2013-10-09贾文文20142936长安大学交通学院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3-10-09史莹雯20141580大连交通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王夏秋20143511大连交通大学交通学院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3-10-09王睿烽20144073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4 车辆工程2013-10-09靳珊珊20143638贵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071000 生物学2013-10-09吴红姣20143717贵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071000 生物学2013-10-09徐燕文20141494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院030100 法学2013-10-09陆艮峰20140355湖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3-10-09朱国祥20141478江南大学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杜秋梅20143850江南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顾菲20143872江南大学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刘朝阳20143962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2013-10-09洪梦凡20141727辽宁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秦煜人20143001辽宁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朱家正20143347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09葛凇伟20142770南京大学法学院030100 法学2013-10-09袁静2014334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030100 法学2013-10-09张宇欣20144018南开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徐乾荣20140946宁波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2013-10-09朱行健20144296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许亚芹20143981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张露20142280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中国地质大学(武费静燕20144172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汉)中国矿业大学(北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2013-10-09方悦颖20143042京)谢军2014356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030100 法学2013-10-09严复新2014236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0206 国际贸易学2013-10-08张平安20141671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10-08彭丹20142732安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5600 资产评估(专业学位)2013-10-08晋雅茹20142827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10-08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10-08李旭20143821河北工业大学院王草原20143831湖南大学交通学院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10-08鲍剑勇20142541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10-08陆思远20144293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08詹东旭20144270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08朱小明20144298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08高崴20144301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08孟凡冉20144306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08索明琛20144307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08赵士林20144269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10-08倪瑜菲20144294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013-10-08江磊20140709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10-08黄敏20141408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08吴江涛20141703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10-08卢洁20143814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2013-10-08夏之光20143925同济大学交通学院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2013-10-08杨振20140177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10-08史志娜20141623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52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2013-10-08王哲20140876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080800 电气工程2013-10-08温青青20143468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0202 区域经济学2013-10-08周杨20140112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30王刚20140325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30李冬冬20142474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2013-09-30蔡明君20142709安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5240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2013-09-30汤彬20142932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30201 政治学理论2013-09-30孙睿20142477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2013-09-30胥敬华20142985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09-30王睿雅20141711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09-30齐伟20142208河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5240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2013-09-30李梦20143353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5240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2013-09-30陈楷20142346华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2 企业管理2013-09-30徐明瑜20142972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2013-09-30何一民20143975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5300 会计(专业学位)2013-09-30张焱20143785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2013-09-30左崇彦201410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30周冰莲20143808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2 企业管理2013-09-30程畅20140335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1 会计学2013-09-30杨如倩20142077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30朱忠泰20142993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0201 国民经济学2013-09-30尹旻20143349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5600 资产评估(专业学位)2013-09-30郭玫20143909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100102 免疫学2013-09-30王劲飞20143238宁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2013-09-30许烁20143570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2 企业管理2013-09-30王泽琪20142607武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1400 统计学2013-09-30梁亮亮2014268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09-30赵丹20140453西藏大学医学院077803 病原生物学2013-09-30陈颖超20143246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1 会计学2013-09-30袁媛20142087郑州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30中国地质大学(北凤行20142502经济管理学院125300 会计(专业学位)2013-09-30京)徐伟201425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20201 国民经济学2013-09-30庞晓2014378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2013-09-30路萍20144087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09-30程震霞20143855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2013-09-30陈皞20140007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王冰花20140110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丁娟娟20140113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张敏20140302安徽大学自动化学院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曹明喜20140351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09-29卢张俊20140420安徽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陈彬彬20140584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康玉峰20141059安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邢继生20141726安徽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王雅琴20142116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1 物理电子学2013-09-29魏绍娟20142833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085230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晏蓉20142641安徽师范大学院王民锋201439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潘俊羽20142123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3-09-29唐涛20142877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3-09-29罗婧芝20144004北京中医药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120500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013-09-29冯仰刚20142953长安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李泽瑞20143110长安大学自动化学院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陈平20140171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陈清坤20140172大连海事大学自动化学院085210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姜波儿20140815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朱昆朋20141132大连海事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2013-09-29刘钰20141135大连海事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2013-09-29赵晓明20141896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唐敏20142224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王仕元20140919大连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程思培20140207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09-29王佳20141909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胡权20141964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09-29杨钊20142498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09-29胡超20142999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聂健鑫20140003东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张宇行20141951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杨康瑞20142344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09-29高楠楠20142566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802Z2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2013-09-29曾睿20143788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09-29张旋旋20140395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王彤20140742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石谦20143701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09-29陈湜20142759海南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刘童20142776海南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江燕青20142532河北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120500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013-09-29李霄原20142893河北大学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120500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013-09-29祝慧颖20140289河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徐超20141053河海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朱金晓20141235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王仁20141369河海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09-29董永兵20142196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张俊康20142294河海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09-29陈青20143998河海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周志星20141825河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2013-09-29吉峰20140024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易凡20141130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唐启20143935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张志中20140176湖南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09-29贾广20142431华北电力大学(保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定)张聪20140918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施登科20141883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方丽辉20142125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姜娜20142158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罗颖20142284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谢振山20142973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方绪强20143806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范鹏博20140320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吴伟20140575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2013-09-29聂秀玲20141203华南理工大学院罗毅20141760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09-29谢晓东20141112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林爽爽20141193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王杰瑞20141915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徐鑫鑫20142080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张汉军20140917华中农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2013-09-29宋金穗20141497吉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朱建文20142032暨南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乔勇20140183江南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童源20140103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尹玲20141852辽宁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张磊20140388内蒙古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魏九高20143742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5204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2013-09-29夏银竹201402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2013-09-29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高凡2014202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2013-09-29院姚舜2014300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王振宇2014300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冉烽力2014334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马陈强20140009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庞伟20140232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3-09-29李静雪20140341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廖树日20141009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喻京昊20141290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魏明君20141440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余英瑞20141447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王翔20141552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章勤杰20141832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李桂璞20141985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李蓉20142042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09-29严鑫20143097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吕昌20140505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2013-09-29陈亦乐20141084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70300 化学2013-09-29苏嘉玮20142412南京林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2013-09-29陶慧文20143555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2013-09-29黄丽华20141767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13-09-29崔建顺20142454南京农业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3-09-29凌峰20140162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013-09-29彭煜聪20141752南京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嵇玉20141829南京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3-09-29。
2014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免试研究生推荐细则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确保思想道德好、业务学习优秀、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优先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并促进全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地发展。
现根据《东南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生办法》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2014年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细则如下:
一、推荐条件及基本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满足东南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3. 学习成绩优秀,前三年的必修、限选课成绩名列专业前35%,无不及格及重修课程。
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水平要求达到CET-6在430分以上或CET-4在520分以上或托福100分及以上或雅思7分(单项分不低于6.0分)及以上。
4. “课外研学”成绩合格以上,且不能都来自听报告学分。
5. 身体健康并达到体育教学基本要求。
6. 各类学科竞赛、综合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者优先推荐,其它破格条件参考学校2015届免研文件。
7. 申请做流动助教(辅导员)的,必须是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且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
(具体要求见学校当年选拔流动助教(辅导员)的相关文件)
8. 申请本校免试或向外校推荐二者只能选一。
二、推荐工作程序
1. 学生本人向学院提交申请表;
2. 院免研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考核,按加权平均成绩加上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进行排名,以1.4︰1进行面试;
3. 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由院免研领导小组决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
4. 填表上报教务处;
5. 免研名额比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传感网技术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方向按照学校下达电子学院的免研名额按专业学生数等比例分配。
为促进新专业建设,视情况适当向传感网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新专业倾斜。
三个专业方向的同学选择后续学科方向志愿时机会均等,即研究生所有学科方向均向三个专业开放。
免研学生按照不同学科方向可填报1~2个志愿,即在电子学院学科基地中选择1~2个填报。
原则上电子学院免研名额分配办法如下:以ASIC中心、MEMS重点实验室、601实验室为A组;显示中心、先进光子学中心、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中心为B组,每组名额约为总数的50%左右。
6. 直博生优先排队,比例不低于学校要求的基本名额。
三、综合成绩排名办法
综合成绩由1-3年平均成绩、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以及面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一)1-3年平均成绩:
直接采用教务处发布的绩点排名中公布的平均成绩(百分制)。
绩点计算的截止日期为短学期第2周周五(三下交换生的学分转换应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二)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计算方法:
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由学科竞赛分、论文专利分、SRTP项目加分、社会工作分四部分组成,总分不超过8分。
1.竞赛获奖得分:(竞赛是否计算由教务处文件及电子学院免研考核专家组审定,竞赛获
的全国电设二等奖可以与去年的江苏省电设一等奖累加;(2)二、三类竞赛中不同年份和不同级别的同一种竞赛项目不累计积分,例如国际数模竞赛获奖后不另外累加江苏省数模竞赛的获奖加分;(3)二类竞赛中不同种竞赛不重复计分,例如同时参加PLD竞赛及嵌入式竞赛并获奖,取最好成绩计算。
)
2.论文、专利得分:(论文及专利得分累计加分不超过6分)
发表的论文每篇计2分,经SCI收录的论文计4分。
(论文发表有效性参见《东南大学电子学院本科生论文及专利认定奖励实施办法》)
发明专利授权3分、发明专利受理1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分。
(专利申请有效性参见《东南大学电子学院本科生论文及专利认定奖励实施办法》。
发明专利受理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累计加分不超过2分)
论文及专利有多位作者,则根据排名先后按以下比例进行分配(第一作者为学生,教师作者不计入作者排序;第一作者为教师或研究生的,此论文或专利不计;作者超过三位的,第4位以后(含第4位)的不计分。
):
3.SRTP项目加分:参加院校级、省级、国家级SRTP项目并以优秀成绩通过,可给予加分。
(由所有参与学生按照结题验收表工作量比例分配,每个项目所有学生该项加分总分不超过该项目总分。
SRTP项目加分累计加分不超过4分)
4.学生工作得分:(由院团委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评定,累计加分不超过2分)
○1社会工作:(分为基本分与工作成效分两部分,基本分作为必加项,工作成效分以组织活动及集体获奖为主要参照,按最高职务计算,不叠加。
)
○2各级党政表彰。
(累计加分不超过2分)
表彰类别:三好生、三好生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先进个人等个人表彰。
四、面试
根据加权平均成绩加上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排名,按学校下拨免研名额的1.4倍进入面试,在符合A、B组学科平衡的条件下,直博生优先录取。
面试由院免研专家组打分,满分20分。
操作流程为:
1.推免面试汇总表中按照直博生和非直博生分别排队;
2.先进行直博生的面试,确定录取人数;
3.不能被录取为直博生的和一般推免生等同考虑。
因直博生占用导师的博士生招生指标,因此拟申请直博的推免生须在提交推免申请表的同时提供直博导师的推荐意见函。
五、录取名单:
根据综合成绩,由院免研领导小组按A、B两学科组进行排序(参见推荐工作程序第5条),每组名额约为总数的50%拟定录取名单,原则上同一导师最多只收取1名免研生。
六、被确定为免试研究生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推荐免试资格:
1. 考试作弊或受刑事、行政处分者;
2. 考试成绩出现不及格者;
3.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达不到优秀或良好者;
4. 参加的国创、省创等大学生课外研学项目,在毕业前无正当理由不结题验收者;
5. 流动助教、助研、定向生违反协议及不能胜任所承担工作者。
本条例如与学校免研政策有冲突以学校政策为准。
本条例由学院免试研究生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免试研究生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