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一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北师大物理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北师大物理教案(精选篇1)温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液体温度计的设计。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烧杯、水学生用具:青霉素瓶、饮料吸管、耗尽油墨的圆珠笔芯和中性笔芯、红墨水、篮墨水、实验用温度计、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体温计【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自然界中这些绚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真可谓是千姿百态。
图片中的雪、雨水分别属于什么状态?还有什么状态?这几种状态之间能相互转化吗?(引出我们第三章要学习的内容《物态变化》) 看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陶冶情操。
思考、回答提出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如:它是怎么形成的?【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的引入2、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学们在家里看天气预报时,大家可以发现天气预报中除了预报天气状况是晴朗或是多云或是雨,还会预报什么啊?(通过图片,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1~7℃是表示天气的哪种特征?)(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课课题“温度”。
)提问:你知道物体的冷热与温度的关系吗?请学生根据温度与物体冷热的关系,解释温度,归纳总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逐步引导,让学生很容易的总结出温度的概念) 回忆在家中看天气预报时的情景,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回答。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考点例题例题:为什么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思路与技巧当物质的分子运动相当剧烈时,分子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几乎没有,因此他可自由运动到每一个位置.答案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练习:1.下列物体中,有一定形状的是()A.塑料瓶中的水B.墨汁C.台球D.氢气2.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A.锡B.二氧化碳C.水银D.干冰3.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B.洒在地下的水变干C.早晨地上的霜D.冰雕变小了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1.1-5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图1.1-5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5.写出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1)铁;(2)玻璃;(3)水;(4)汽油;(5)氧气;(6)食盐.答案:1.C2.B3.A4.C 5(1)固态(2)固态(3)液态(4)液态(5)气态(6)固态教学反思第二节.温度的测量图1.3-1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信息二:;信息三:.思路与技巧此题考查熔化图像的知识.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的熔化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是48℃.答案海波是晶体海波的熔点是48℃.说明(1)图像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方法;(2)画图像应知道横坐标、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3)图像中每一点代表的物理意义.【例2】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感到温暖.这种服装能够调节温度的原因是什么?思路与技巧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胶囊内的材料经历了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两个过程,从而使人体的温度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答案衣服内胶囊中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使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人的温度不致降得太多,从而起到调节人体温度的作用.【例 3】固体熔化为什么要吸热?思路与技巧在固体中,分子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整块固体的分子就像一个整体,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固有位置附近振动,如图1.3-2.加热时,晶体吸收热量,使分子振动得越来越快.当能量足够大时,有些分子运动剧烈,以致脱离开它的固有位置,而在整体中运动.这时,熔化就开始了.答案固体分子吸热后,分子运动加快,以致脱离开它的固有位置,运动到其他分子间,从而使固体熔化成液体.P12 1,2,3题作业布置教学反馈中考聚焦知识点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蒸发时液体分子由于运动加快从液面运动到空气中变成自由分子,其分子模型如图说明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例1】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缺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理发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1.4-4,使用时将食品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地方,并且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起到了保鲜作用.试问:(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水的目的是:;(2)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的目的是:.思路与技巧内罐中食品的温度没有升高是因为两罐间水的蒸发吸热所致,因此在沙子上洒水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且水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相同条件下吸热越多.答案(1)利用水蒸发吸热(2)水面空气流动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保鲜效果越好.【例2】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放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是22℃,则()A.甲不准确B.已不准确空调器是怎样工作的?怎样安装空调器才能降低室内温度? 等问题.对于高压锅可以提出:1. 高压锅主要有几部分构成?2. 为什么食物用高压锅容易被煮熟?3. 高压锅是怎样快速煮熟食物的?4. 高压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哪些热学知识?等问题.对于航天技术的物态变化可以提出:1.我国航天技术有什么显著的成果?2.航天技术中在什么地方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等问题.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图书、杂志、网络、光盘等资源查阅有关资料,弄清所选题目中的问题,并按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注意:此调查作业应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课前小组内交流各组员的调查报告,组内讨论精选一部分交给教师,经教师审阅后在班级范围内交流;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要在每组中指定1到2个小组负责人,由他们来协助教师组织和督促调查的进展情况和组内交流的落实.中考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例1】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思路与技巧空调与电冰箱都是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外面.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围的热送到另一地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所以制冷器均在上方.答案(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例2】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思路与技巧返回舱在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使返回舱温度升得很高,涂在表面的“烧蚀层”除了隔热外还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了返回舱.答案C.章节复习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荟萃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一、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
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
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
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
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课标》中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一、物态变化温度第一课时物态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第一组:(男生做)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第二组:(女生做)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任务二:物态变化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_________组成。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
3、分子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1、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然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二、自我检测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没有________却有一定的_________,气体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A、冰B、铁钉C、树木D、啤酒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钢块轧制钢板B、木头制成课桌C、冰糕化成糖水D、生米煮成熟饭三、系统总结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四、课后反思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第二课时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单位,摄氏温度的判定标准。
(2)掌握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转换、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过程与方法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通过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及情景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理解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转换。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吃冷饮降温、生火取暖等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几张图片,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我们知冷知热都和什么有关呢?二、新课学习(一)温度和温度计【过渡】近20年来,全球气候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情况,在未来20年,全球温度每10年将升高0.2℃,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将为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面的影响,如课本图3—47所示。
那么,这里所说的温度升高是怎样判定的呢?怎样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呢?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活动】我们按照课本图4—2来做个小实验。
给大家准备3个盛有水的烧杯,里面分别为冷水、温水和热水,现在我们选一位同学按照活动1的方法来试一试。
当我们两手分别感受冷水和热水后,再同时感受温水时两手的感觉不同。
这表明,单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
那么我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该怎么办呢?这将使用到温度的测量仪器——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汞、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活动】课堂准备常用温度计数支,分别发放于学生手中,带领他他们小心仔细的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了温度计的分度方法,故被称为摄氏温标,单位符号为℃,如课本图4—4。
摄氏温度的判定标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纯水沸腾是的温度:100℃。
温度的写法:10摄氏度写作10℃,零下(负)5摄氏度写作-5℃。
【交流】了解一下课本87页温度阶梯中的常识。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其中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开尔文勋爵)创立:以-273℃作为起点——绝对零度;单位:开尔文(K),1K=1℃。
绝对零度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T=273+t,如课本图4—5。
有些国家采用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首创的华氏温标,单位:“华氏度”,表示为“F”,t F=32+9/5t 【提问】大家认为沸腾的水与油谁的温度更高?试着说一说。
【答案】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大,故沸腾的油温度更高。
【知识巩固】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示数分别是( C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不同C.内径细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相同【过渡】现在我们对温度有了大致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它呢?(二)温度计的使用【交流】同学们先观察一下活动3的内容,思考一下为何课本图4—6中b、c、d的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给你一根温度计,你该怎样使用它呢?【活动】课堂上请同学们分别用手估测和测量热水、温水和冷水的温度,并填入课本85页的表中。
温度计使用时,应该: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提问】那么怎样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呢,它和普通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有什么异同?体温计又称"医用温度计"。
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水银。
体温计也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缩口,使用前应该甩一甩!【提示】测体温前,应先用酒精对体温计消毒,使用时要防止体温计破损,一般在腋下测量体温。
【拓展】了解几种不同的温度计,如课本图4-8~10。
【知识巩固】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B )A.37℃ B.39.5℃ C.18℃ D.36.8℃【议一议】人们常用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热胀冷缩______的性质制成的,若在红色的玻璃泡上包上潮湿的酒精棉球,过一会儿其示数会____下降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课堂练习: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2.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5℃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C )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3.用一支原来示数是38℃的体温计,未经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这人体温为36.5℃,则该体温计的读数为();然后再去测量一个发高烧的患者,他的体温是39.1℃,则这时体温计的读数为( C )A.36.5℃、39.1℃B.36.5℃、36.5℃C.38℃、39.1℃D.38℃、38℃课堂小结:【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总结】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