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的写法和主旨概括
- 格式:ppt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20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之五分析概括文章主旨五、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一、啥是文章的主旨主旨,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算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要紧体如今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归纳文章主旨的办法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知道原文,深入明白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咨询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经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通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形象(性格、精神、思想);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予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这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
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
他能够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
他别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
……当我们人类别断地将自个儿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很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如此一具基本而重要的现实。
不管怎么样现代的工具都别能取代心灵。
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这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徐徐爬行的木车,也别能阻断万丈激情。
激情的燃烧能够使他穷尽一切艰苦险阻,能够穿越十万大山。
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别能阻挠眼前的危机。
可能当我们现代人知道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个儿的觉悟。
文章经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判。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内容要点概括类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考点阐释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解题方略内容主旨概括“5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
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1)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2)写景状物散文。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局部”“整体”两题型,先切后合要点清【知识导图】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高考中是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它又可分为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
题型一局部概括“局部内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的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的特点为主)和因果探寻题。
一、怎样判断是局部概括题(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2015·重庆卷)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
(2015·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题干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示例其他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根据××分析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
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概括”“体现”等字样(2)题干中有“原因”“特点”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对于局部概括题,可根据不同的命题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1.段(层)意概括题解答方法2.特点概括题“三步走”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谁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三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这一点与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②从描写中概括特点对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从这些描写中均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散文诗两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两篇散文诗。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全文以“金色花”为线索,精心描绘了孩子的顽皮和母亲的柔情,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金色花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光辉,而孩子的顽皮则代表着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作者巧妙地将儿童比喻为金色花,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鲜明,仿佛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以及母亲那温柔慈爱的眼神,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将童真童趣与母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
此外,作者还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这不仅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还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深刻。
这种想象力的发挥,使得这首散文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金色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孩子的顽皮与母亲的柔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同时,作者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散文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荷叶为象征,将母亲比作荷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荷叶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社会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和形象。
他写道:“荷叶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韧与顽强。
雨水打在荷叶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而荷叶却依然傲立在风雨中,不曾退缩。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特定内容要点概括题型 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命题角度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6 分,应有 3 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信息检索提炼“3 方法”对点精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
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
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
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
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
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
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
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
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
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
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
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
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
概括文章主旨的一般方法一、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口,通过它可以感知文章的主旨。
如《驿路梨花》这一标题,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但我们读罢全文,就会发现这一标题是一语双关的,还指梨花其人。
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样,我们就不难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了。
留心议论文的标题更为重要,有的议论文,标题可能是全文的论点或是全文议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其标题,对归纳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注意文章的开篇开篇和文章的主旨有很密切的关系。
记叙类文章的开篇,或议论阐述,或写景铺垫,或直抒胸臆,无不与主旨密切相关。
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不难看出,文章开篇点题,提到难忘父亲的“背影”、思念父亲的主旨跃然纸上。
三、重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或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深刻思想意义,或明确表达作者内心的某种想法。
如《济南的冬天》中的一句:“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是算个宝地。
”就点明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写出了独特感受,流露了文章的主旨。
四、留意文章的结尾分析文章的结尾,能为正确归纳文章的中心寻出一条途径。
如《故乡》的结尾:“这(指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很明显,小说的主旨———“有了希望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已蕴涵在结尾的文句中了。
五、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初读《猫》,会觉得文章中心不容易把握。
若留意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我”知错能改、实事求是之心以及平等公正、不欺凌弱小、不伤害无辜等观念,不妨可认为是“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人道主义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六、抓准文眼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
抓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抒情散文是一种以精巧构思遣诗画意的文体。
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
今天为大家分享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一)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
抒情散文就是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
二)意象立意,意境立体抒情散文大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散文的题目本身就常常是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
这些情景、画面、事物大都是作为行文线索或中心场景在散文的文本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散文的立意也是通过这些意象来透示的。
抒情散文非常注重追求意境,通过情、景、和想象空间的交融,实现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语言优美,情文并茂冰心、周作人等把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之美。
除传情答意、形神兼备外,抒情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讲求形式美。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要求1、传统散文的写作A、直抒情怀式散文。
特点是直接把情感置换成词语和意象,讲求韵律、节奏、词彩,并由关于“我”的煽情词语和极力铺排意象,让情感若泛滥,氤氲中突现“我”的形象。
写作时注意三点:第一、情感的表现要有起伏、容易引起共鸣,切忌无的放矢、滥发情感。
第二、“我”一定要在其中。
第三、真挚情感的表现需要语言的煽动。
B、写景状物式散文。
特点是通过情景、事物、画面等实体性形象描绘,将“我”的情感以象征、意指或者譬喻等的方式展示含蓄出来。
写作时注意三点:第一、景物与情感之间要有“我”的文化实践感受,能充分展示“我”的审美情感;要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铺设好景物与情感之间的衔接。
如看到圆月,就会自然的联想到故乡,看到弯月就会想到桥、穷苦人的脊背等。
第二、对景物的刻画要努力传神,并时刻保持与主题真情实感的连接,造出意境。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有哪些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有哪些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散文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
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范围较窄。
这里所谈的是狭义散文。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事情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为主,兼有叙事议论。
议论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论述事理为主,兼有抒情叙事。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几乎都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性,使其具有“文学”的特点,几乎不存在表达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叙事、单纯抒情、单纯议论的散文。
一般认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就一般情况看,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是相当准确的;当然,对这一概括有人有不同看法。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寓情于景,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景物中。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清、静、悲凉之情融注于故都秋景的描写之中(有人认为融注的是纯粹的喜悦之情)。
2.即景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淡淡的`喜悦和淡淡哀愁之情。
3.叙事抒情,即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节,通过叙述“我”因身体残疾,苦闷难熬,百无聊赖地独自到地坛消遣,而母亲关爱担忧却又不愿张扬表露的事情,抒发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和赞颂之情。
4.寓情于物,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某一物象中。
散文主旨归纳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散文主旨归纳方法,并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归纳方法:关键词提取法、主题句聚焦法和段落总结法。
通过对每种方法的概念、原理以及步骤与方法进行解释,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归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正文部分涵盖了关键词提取法、主题句聚焦法和段落总结法的详细解释,各自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强调选择合适的归纳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散文主旨归纳的重要性及其不同的实践方法。
通过深入剖析关键词提取法、主题句聚焦法和段落总结法,读者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来更好地理解散文内容并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此外,本文也将指出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的可能性进行展望。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获得有关散文主旨归纳方法的详尽信息,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提升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2. 正文正文部分将对散文主旨的归纳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包括关键词提取法、主题句聚焦法和段落总结法。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种方法的概念原理、使用步骤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第三节,关键词提取法。
关键词提取法是通过提取散文中的关键词来归纳文章的主旨。
我们将解释其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具体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举例说明关键词提取法在实际应用中所能达到的效果和存在的局限性。
然后是第四节,主题句聚焦法。
主题句聚焦法是通过找出散文中表达最核心思想的主题句来归纳文章的主旨。
我们将解释其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具体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同时,会举例说明主题句聚焦法在不同文体中适用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接下来是第五节,段落总结法。
段落总结法是通过对散文每个段落进行摘要总结来归纳文章的主旨。
我们将解释其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具体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同时,会举例说明段落总结法在长篇散文中的运用技巧和优点。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概括散文主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散文的主旨
3.如何概括散文的主旨
正文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自由、随意、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点。
散文与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相比,更具有真实性、自然性和亲切感。
散文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对于读者而言,把握散文的主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概括散文的主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散文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通过分析题目,可以初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其次,从散文的开头和结尾入手。
散文的开头往往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而结尾则往往点明主旨,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通过仔细研读开头和结尾,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散文的主旨。
再次,从散文中的关键词句入手。
关键词句通常是作者用来强调或者表达核心观点的语句。
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明确散文的主旨。
最后,从散文的内容和结构入手。
一篇散文通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描绘具体的人和事,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观点。
分析散文的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总之,概括散文的主旨需要综合考虑散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关键
词句以及内容和结构等方面。
目录第一章散文的含义 (1)第二章散文的特点………………………………第三章散文的种类………………………………第四章散文的阅读………………………………第五章散文的鉴赏………………………………第六章散文的写作………………………………散文是相对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文体而言的一种文学文体,包括:广义的散文和狭义的散文。
一、广义的散文不论其句式是否整齐、押韵,是否讲骈俪,也不论其是否为文学文、实用文,只要是诗歌、戏剧、小说之外的,带有一定文学性而又篇幅不太长的文章,统称散文。
二、狭义的散文人们把那些实用性、学术性、理论性的文章从散文中划分出去,只把那些有一定文学性的篇幅比较短的文章称散文。
一、题材广泛,尤其以细小、片断、零散的事物见长;二、尚真忌伪,强调写真人、真事、真景、真物、真情;三、浸透作者个性与情感(一般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写内容,抒发情感,“我”即作者自己);四、写法自由,不拘一格(散文的笔法主要有四种:“放”“收”“断”“续”。
“放”:叙述到一定时候,将笔墨旁移出去,叙述一些看似与题旨无关的“题外话”;“收”:将游离的话回归到正题;“断”:作者意绪的传达,本来还没有告一个段落,他却有意转到其他事物上去;“续”:接着上面的话茬,把话续完。
五、语言精美自然,别具韵味散文语言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能传达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另一方面,它要与读者进行人格上的交流,传达出作者的人格和精神面貌。
散文的语言,和诗歌比较起来,多了几分“清淡和自然”;和小说比较起来,多了几分“浓密和雕饰”。
一、抒情散文侧重于作者主观情感抒发的散文。
包括:直抒胸臆、即事抒情、借景抒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情乐景)、托物言志等多种形式。
二、记叙散文侧重于记叙客观事物的散文。
以记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分为:记人、记事、记游、记物。
大多以自己的思绪串连起生动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比较讲究构思的新颖。
三、议论散文侧重于形象的议论,表现作者思想情趣的散文。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二:概括内容主旨·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
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6分)全文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上海卷《我和父亲》第⑨段、第⑬段中作者明知父亲期待肯定的答复,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请加以分析。
(5分)局部筛选概括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知识图要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冽;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第一问属于形象概括题,答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概括有关根河的描述。
第二段总共四句,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名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