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前人敢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授课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六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梳理:教师出示幻灯片“复习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屏幕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复习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一、洋务运动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学案上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梳理表格。
做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洋务运动的表格,学生同为之间交换学案,相互检查有无错误。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实行的斗争,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在历次反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
(佟麟阁、赵登禹等)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动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之二:近代化探索一、时空坐标二、专题知识1、四次近代化探索三、中考演练1.(2020·黔东南)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
右边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
但有些道理。
其中“李鸿章说。
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了(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 (2020 .福建)如图所示企业的创办( )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分3. (2020.自贡)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人才B.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C.资金匮乏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4. (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5. (2020-眉山)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
在中外交涉中。
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
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A.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B.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C.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D.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6. (2020.河北)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A.游历西洋B.兴办洋务C.学习科技D.救国图强7. (2020.荆门)《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
中国近代史专题——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一、复习考点:1.了解洋务运动。
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
3.知道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思维导图:三、考点回顾:1、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思想:师夷长技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特点:学习西方的技术(军事器物)(中国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作用(近代化开端)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中央);(地方)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旨在口号是“”的洋务运动,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从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筹建新式新式海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舰队。
(2)洋务运动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发展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开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实践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的是。
(4)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性()2、戊戌变法:时间:1895年目的:变法图强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特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部编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近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1、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进行的,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
(1)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2)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2、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有哪些?1. 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4. 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社会环境)长期动荡。
5. 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其他方面: 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 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根据此图你能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地位:1.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中考专题复习之近代化的探索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筹建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5、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山东陈静近代化探索──整体感知:课标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线索梳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开始进行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这场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在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在近代化探索中迈出的第一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之后激进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其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授之以渔: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专题,应该适当地把这些事件放到国际环境中进行理解,并且和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各种因素的比较学习。
例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几次重大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等。
知识体系:近代化探索──重点探究:(一)透过明治维新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