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实例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实例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实例
土木工程施工--计算题实例

土木工作施工计算题实例

1、已知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37:4.41,水灰比为0.55,水泥用量为300kg/m3,现场测出砂石的含水率分别为5%和1%,若用装料容量为500L的搅拌机拌制混凝土(出料系数为0.65),求施工配合比及每盘配料量(用袋装水泥)。

解题步骤:

(1)由实验室配合比求施工配合比,也就是以水泥为基础,沙砂和石分别加上各自的含水率,算出水泥与含水的砂、石的比值。具体如下:

施工配合比=1:2.37×(1+0.05):4.41×(1.01)

=1:2.49:4.45。

(2)计算每盘混凝土的出料容量,公式为:出料容量=装料容量×出料系数。具体如下:

出料容量=500L×0.65=0.5m3×0.65=0.325 m3。

(3)计算每盘的配料量,即水泥、砂、石、水的用量。具体如下:

水泥:300kg/m3×0.325 m3=97.5kg。(用袋装水泥,一袋50kg,取2袋,100kg)。

砂:100kg×2.49=249kg。(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

石:100kg×4.45=445kg。(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

水:先要根据水灰比减去砂、石的实际含水比例,计算出施工的实际用水比

例,即:

实际用水比例=0.55-2.37×0.05-4.41×0.01

=0.55-0.1185-0.0441

=0.3874

所以水的用量为:100kg×0.3874=38.74kg。(以水泥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泥为100kg)

2、某工程由8项工作组成,它们的持续时间和网络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找出关键线路(以工作表示),并计算工期。

F C、D H10

G C、E H8

H F、G——6

解题步骤:

(1)绘图

①绘制工作A

②绘制A的紧后工作B

③绘制B的紧后工作C、D、E。注意三者的上下顺序。看表格发现,C有2个紧后工作F、G,分别也是D、E的紧后工作,所以C应该在中间,D、E在上下。

④绘制D的紧后工作F。同时它也是C的紧后工作,所以要添加从一个节点⑤出发的虚工作。

⑤绘制E的紧后工作G。因为G的紧后工作是H,而F的紧后工作也是F,所以F、G指向同一个终止节点⑦。同时,因为G也是C的紧后工作,所以要添加从一个节点⑤出发的虚工作。

⑥绘制F、G的紧后工作H。整个双代号网络图绘制完毕。

(2)寻找关键线路(以工作表示)。

根据绘制的双代号网络图,找出所有的线路,并分别计算持续时间。

①ABDFH=6+7+3+10+6=32天。

②ABCFH=6+7+5+10+6=34天。

③ABCGH=6+7+5+8+6=32天。

④ABEGH=6+7+4+8+6=31天。

根据上述计算,发现第②条线路持续时间最长,即关键线路为ABCFG。(3)计算工期

工期就是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即34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