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司法、诉讼
- 格式:pptx
- 大小:173.15 KB
- 文档页数:48
《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诉讼的相关内容,同时对畜禽养殖管理、动物防疫管理、兽药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等有较深入的理解。
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知法、守法、懂法、宣传法的执行者或管理者,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养殖、防疫或管理,从而创造良好的动物饲养环境,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畜牧兽医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复议及提起诉讼的程序及要点;2.掌握畜牧法中畜禽养殖管理的规定及相关内容;3.掌握动物防疫管理、动物检疫管理、动物疫病扑灭措施、动物防疫行政许可;4.掌握兽药管理的各种规定;5.掌握饲料和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6.熟知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
(二)能力目标1.具备运用专业法律法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从事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2.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3.具有善于思考、敢于探索、自主创业的开拓精神;4.具备团队协作精神;5.具有生物安全意识;6.具有善于分析、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34学时。
四、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学分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项目采用边讲边练、分组教学等方式进行,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章畜牧兽医行政及行政法学习要求:1、掌握畜牧兽医行政和畜牧兽医行政法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畜牧兽医行政法的渊源及特有原则。
3、熟悉畜牧兽医行政主体及畜牧兽医行政行为,注意相关的畜牧兽医行为与畜牧兽医行政行为的区别。
4、熟悉畜牧兽医行政法责任的认定。
5、了解畜牧兽医行政的监督。
一、基本概念1、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2、行政法:行政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并用以调整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与不拥有行政职权的相对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各种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畜牧兽医行政:畜牧兽医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社会的畜牧兽医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既具有国家行政的特征又具有独自的特点。
4、畜牧兽医行政法:畜牧兽医行政法是调整畜牧兽医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基本理论1、畜牧兽医行政的特点:(1)畜牧兽医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2)畜牧兽医行政是国家行政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国家意志性、执行性和强制性。
(3)畜牧兽医行政以宪法、法律和畜牧兽医行政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为依据,以严格守法和执法为原则。
(4)畜牧兽医行政的目的在于保证畜牧兽医工作的正常秩序。
(5)畜牧兽医行政也是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2、畜牧兽医行政主体:我国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1)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我国国务院所属的农业部,是全国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生产、动植物内外检疫、动物防疫、动物药品及其他畜牧兽医管理工作。
(2)地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包括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地市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三个层次。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社会的畜牧兽医工作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2、畜牧兽医行政法制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一般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职权和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实施的监督.3、畜牧兽医行政许可:是指畜牧兽医行政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畜牧兽医行政法禁止事项的行政行为.4、畜牧兽医行政监督管理:是指畜牧兽医行政主体依法对管理相对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对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监视、督促、检查与指导并对监督结果依法进行处理的行政活动.5、种畜禽管理:是指各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社会的种畜禽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是国家行政管理在种畜禽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6、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是指我国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社会的工业化生产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7、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是指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管理相对人遵守饲料法规和对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监视、督促、检查和指导,保护合法行为,制止、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制裁的行政活动。
8、动物防疫管理:是指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全社会的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9、免疫接种:又称免疫接种,农牧民常称为打预防针。
免疫接种是用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经适宜途径接种于动物体内,使动物产生主动或被动免疫力。
10、动物疫病的扑灭:是指在疫病控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发病的范围、数量逐渐减少,最终使疫情完全停止,并尽可能使发病地区不再存在病原,或打破流行环节,使疫情无重新发生的可能.11、封锁:是指发生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后,为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禁止与传播疫病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人员和车辆等随意出入发病地点及周围一定地区,把疫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地扑灭的兽医行政行为.12、兽药管理:是指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社会的兽药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
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与行政执法畜牧兽医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为了保障畜牧兽医行业的正常运转,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且建立了行政执法机构和监管体系,对畜牧兽医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本文将介绍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情况。
畜牧兽医法律法规1.《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法》是我国畜牧兽医领域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对动物防疫的监管制度、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动物疫情的报告和处置、防疫物资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地方各级动物防疫机构。
此法规的实施,为保障人民群众和动物健康,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是我国针对生猪屠宰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生猪屠宰活动的管理要求和标准。
此法规的实施主体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等。
此法规的实施,为保证生猪屠宰的安全卫生和生猪肉制品的质量提供了法律依据。
3.《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是国家动植物检疫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对出入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检验和审批的权利和义务。
此法规的实施主体是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海关、商检等,并且还对国际贸易和农业生态安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畜禽屠宰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畜禽屠宰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畜禽屠宰场的规范化建设、对畜禽屠宰现场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的办法。
此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控制疫病的传播、提高畜禽产品的卫生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根据此办法的规定,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畜禽屠宰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行政执法情况畜牧兽医行业的合法经营和生产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因此,为了保障畜牧兽医行业的稳定运行和群众健康安全,各级政府机关都建立了畜牧兽医行业的行政执法机构和监管体系,对畜牧兽医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在咱们这个小县城里,有个叫老王的养殖户。
老王这人养了好些年的猪了,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他这人呢,有点小精明,有时候就想在养殖成本上省点钱,可这一省啊,就容易出问题。
二、事件经过。
有一天,我们畜牧兽医执法队接到群众举报,说老王的养猪场里的猪看起来不太对劲,病恹恹的。
我们这执法队啊,就像一群“猪大侠”的守护者,接到消息立马就出发了。
到了老王的猪场,那股味儿就先扑鼻而来。
我们进去一看,好家伙,猪栏里的猪有的趴在地上直哼哼,眼睛也没什么神。
我们开始检查,这一检查就发现了大问题。
老王为了图便宜,买了一些来路不明的饲料。
这饲料啊,就像是给猪吃的“黑暗料理”,里面的营养成分根本就不达标,还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我们执法人员就问老王:“老王啊,你这饲料从哪弄来的呀?咋这么不靠谱呢?”老王还支支吾吾的,一会儿说朋友介绍的,一会儿又说从一个小商贩那买的,连个正规票据都拿不出来。
这时候,我们又发现老王给猪用的药也有问题。
有几瓶药的标签看起来就很模糊,像是被人动过手脚。
仔细一查,原来是过期药被重新贴了标签,老王想用这便宜的过期药来给猪治病,这不是瞎胡闹嘛!这就好比你生病的时候,给你吃了过期的药,那病能好吗?猪也一样啊。
三、执法过程。
我们执法人员可不能坐视不管啊。
按照相关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我们首先对老王的猪场进行了封存,那些有问题的饲料和药品都被我们贴上了封条。
这就像是给这些“坏东西”戴上了枷锁,让它们不能再危害猪群了。
然后呢,我们就开始给老王做思想工作。
我们跟他说:“老王啊,你这是在干啥呢?你养这些猪就像养孩子一样,你能给孩子吃不好的东西,用过期的药吗?”老王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低着头不说话了。
我们依法对老王进行了处罚。
按照规定,他要缴纳一笔不小的罚款。
老王一听罚款的数额,脸都绿了,开始跟我们求情:“同志啊,能不能少罚点啊,我这也不容易啊。
”我们执法人员虽然也理解他的不容易,但是法律就是法律,不能因为同情就不执行啊。
第一章畜牧业法规与行政执法概述第一节基础知识一、法的基本理论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2.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从行为规范反映和调整的领域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
本课所涉及的畜牧业法规可以说是畜牧业方面的技术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3)法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人们依法享受应有的权利,同时,也必须依法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这是法核心的内容。
(4)必须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二、畜牧业法规1.概念畜牧业法规是指由国家或相关行政部门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确保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和。
这里所指的畜牧业法规是广义的法规,泛指与畜牧业相关的所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
2.畜牧业法规表现形式: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权力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依据。
因此宪法是制定畜牧业法规的基本依据,也是畜牧兽医行政的根本法律依据。
2)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颁布的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法律属于主导地位,其效力仅低于宪法,其他一切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法规指由国务院或省(直辖市、民族自治区)人大或其常委会颁布的条例、办法、决定、命令等。
为与国务院颁布的法规相区别,省市区颁布的法规称为地方法规。
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省动物防疫法实施条例》等。
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这里有不少养殖户,大家靠着养殖家畜家禽过着平静的生活。
我们的主角——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人员小李,就负责这片区域的畜牧兽医相关执法工作。
小李是个热情又认真的小伙子,对动物们充满了爱心,同时也对那些违反畜牧兽医相关规定的行为绝不姑息。
二、案例经过。
# (一)发现问题。
有一天,小李像往常一样下乡巡查。
他来到了老张家的养殖场。
刚一靠近,就闻到一股不太对劲的味道。
正常的养殖场虽然会有一些异味,但这个味道里夹杂着一种腐臭和药品混合的奇怪气味。
小李心里一紧,心想这里肯定有问题。
他走进养殖场,看到里面的卫生状况非常糟糕。
过道上满是粪便,有些地方积水严重,这简直就是细菌滋生的温床。
再看看那些猪,有几头看起来无精打采的,毛色也黯淡无光。
小李就问老张:“张叔,你这养殖场最近咋回事啊?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呢。
”老张支支吾吾地说:“没啥事,就是最近忙,没顾得上打扫。
”小李可是个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他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于是他开始仔细检查养殖场的药品储存室。
这一检查,可就发现大问题了。
他看到一些过期的兽药还放在架子上,而且有些兽药的使用记录非常混乱,根本就不符合规定。
# (二)调查与处理。
小李严肃地对老张说:“张叔,你这可不行啊。
使用过期兽药,这可是对猪的健康不负责,而且你这卫生条件这么差,很容易让猪生病的。
这要是病猪流入市场,那危害可就大了。
”老张一听就慌了,开始求情:“小李啊,叔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最近行情不好,想省点钱,没注意这些。
你看能不能通融通融?”小李摇摇头说:“叔,这可不行。
这是规定,咱们得遵守啊。
要是都像你这样,那这猪肉市场还不乱套了?”小李拿出本子,开始详细记录他发现的问题。
他按照执法程序,对老张养殖场里的情况进行拍照、取样,还对那些过期兽药进行了封存。
然后,小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老张开具了整改通知书。
要求老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清理养殖场的卫生,妥善处理那些过期兽药,并且建立完善的兽药使用记录制度。
摘 要:为保障人民餐桌上的安全,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综合执法是畜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我国畜牧综合执法起步较晚,执法队伍相对较弱,广大人民群众,甚至畜牧从业人员对相关法律不了解等原因,造成执法难度大等问题。
关键词: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源头管控的重要保障,加强畜牧兽医法制建设,提高畜牧兽医执法能力,成为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动物卫生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广大畜牧从业者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
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手段薄弱、多头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一等问题,一些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还不够强,部分职责履行不到位。
如何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义畜牧兽医行政综合执法是指特定的畜牧行政机关或者公共管理职能的畜牧行政组织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或者依据畜牧行政主管机关的委托,对一定范围内的畜牧行政事项行使特定的行政检查权或者行政处罚权的执法制度。
实行畜牧行政综合执法,将分散的执法力量整合为一个综合执法机构,建立畜牧综合执法队伍,是畜牧执法体制上一项重大改革,可以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逐步改变畜牧业执法“散”、“乱”、“软”的状况。
实行畜牧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规范畜牧行政执法主体。
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增强执法合力,加大执法力度。
有利于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有利于提高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
有利于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2 基层畜牧兽医执法的现状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起步比较晚,经验积累不丰富,并且许多畜牧行政执法工作者都只是原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他们由于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方面的训练,所以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法律法规方面的专业认识都远远满足不了执法要求。
在贯彻落实行政执法时有时会因为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难以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获取有力证据等许多外界干扰因素,导致法律法规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兽医法律案件的管辖,保障兽医法律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兽医行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兽医法律案件的管辖,包括但不限于兽医行政处罚、兽医民事纠纷、兽医刑事犯罪等。
第三条兽医法律案件的管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便于当事人诉讼的原则;(二)便于人民法院审判的原则;(三)维护兽医行业利益的原则;(四)上下级人民法院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
第四条本规定未作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管辖法院第五条兽医法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违法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住所地与违法行为发生地不一致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六条兽医行政处罚案件,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兽医民事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双方当事人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兽医刑事犯罪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
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不一致的,由犯罪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章特殊管辖第九条因履行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兽医,可以在被伤害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因职务行为侵害兽医合法权益的,受害人可以在被侵害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因履行职责导致兽医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受害人可以在被侵害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兽医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意外事件造成他人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被侵害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兽医因履行职责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赔偿的,可以在被侵害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章专属管辖第十四条因兽医职责引起的下列纠纷,由兽医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兽医行政处分案件;(二)兽医主管部门与兽医之间因履行职责产生的合同纠纷;(三)兽医主管部门与兽医之间因履行职责产生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