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课文《卧薪尝胆》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
(2)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到“卧薪尝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2)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越王勾践的故事。
2.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2 对“卧薪尝胆”精神的领悟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越王勾践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卧薪尝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4.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5.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卧薪尝胆》,巩固学习内容。
5.2 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描述,提高写作能力。
5.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
6.2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卧薪尝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卧薪尝胆”的成语来源和含义,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讲解“卧薪尝胆”这一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2.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成语的实际应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和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源起和用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卧薪尝胆”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2.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相关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实际应用。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化对成语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然后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讲解“卧薪尝胆”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猜测,尝试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然后逐步向学生讲解成语的正确含义和源起。
3. 阅读理解和讨论让学生阅读一篇与“卧薪尝胆”成语相关的短文,然后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并发掘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4.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场景,并在其中运用“卧薪尝胆”这一成语。
最后让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班内评选。
5. 总结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和评价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的正确含义和源起,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实际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卧薪尝胆》,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明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明白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背后历史故事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卧薪尝胆?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故事。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与辅导。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勾践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卧薪尝胆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卧薪尝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卧薪尝胆的典故背景与含义。
2. 培养学生对于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卧薪尝胆典故的背景与含义。
2. 培养学生对于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多媒体课件。
2. 课本或教辅资料关于卧薪尝胆的介绍。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卧薪尝胆这个典故,并简要说明其背景。
2. 教师与学生讨论“卧薪尝胆”的寓意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重要性。
Step 2 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与卧薪尝胆相关的文章或短文,鼓励学生在10分钟内阅读并理解文章。
2. 学生需要回答一些与卧薪尝胆相关的问题,检测他们对于该典故的理解程度。
Step 3 学生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分享给全班同学。
2. 教师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卧薪尝胆”的精神。
Step 4 写作练习(25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战胜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短文。
2. 学生可以从自己或其他人的成功故事中寻找灵感,鼓励他们将勇气和决心的重要性体现在文章中。
Step 5 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发给同桌,相互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
2.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每篇作文的亮点和所需改进的地方。
Step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上学到的内容,强调“卧薪尝胆”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克服困难和战胜挑战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制作PPT或海报,展示自己对于“卧薪尝胆”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投稿给校刊或学校网站,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成长。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典故、阅读理解、写作练习和讨论共同培养学生对于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小学语文《卧薪尝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卧薪尝胆》,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如越王勾践的历史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讲述越王勾践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吗?谁来说说。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卧薪尝胆”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卧薪尝胆”的精神去面对困难。
5.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卧薪尝胆”的精神。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卧薪尝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卧薪尝胆》这篇文章。
(2)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卧薪尝胆》这篇文章。
(2)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越王勾践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
(2)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启发学生思考。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卧薪尝胆”精神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勇敢面对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卧薪尝胆》,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问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卧薪尝胆故事背景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卧薪尝胆》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4.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卧薪尝胆的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
(2)解答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之处。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体验主人公的品质。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卧薪尝胆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生字词卡片。
《卧薪尝胆》教案11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卧薪尝胆》教案11篇,供大家参阅。
《卧薪尝胆》教案1一、教学要求:1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认读词语: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知道他们都想征服对方。
二、精读过渡:老师请你们看看这幅图,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1 、理解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2)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板书:卧薪尝胆(4)同学们,这可是越王勾践啊,贵为越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这句话也是这段的中心句,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交流归纳: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
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2 、牵动理解2 ——3 自然段师: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兵败会稽(补充资料)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1)理解第二自然段越国打了败仗,出现了哪些情况?会稽一战,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后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的越王已经是走投无路了,用书上的词语是:万般无奈。
一、教案基本信息《卧薪尝胆》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卧薪尝胆》的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勾践的刻苦精神和坚韧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课文《卧薪尝胆》的朗读与理解。
2. 勾践的刻苦精神和坚韧意志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 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卧薪尝胆》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卧薪尝胆》,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环节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和意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环节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卧薪尝胆》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勾践的刻苦精神和坚韧意志。
环节五: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中学到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历史故事,以勾践卧薪尝胆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和事件意义。
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了解“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背景,理解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3)学会通过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勾践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2)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了解“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背景,理解其寓意。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故事寓意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卧薪尝胆”的成语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成语的出处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确保发音准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感悟故事寓意(1)引导学生思考: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卧薪尝胆”的寓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卧薪尝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卧薪尝胆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说说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吴、越两国都想成为霸主, 可主只能有一个, 战争的导火线在此, 从此战事纷飞, 你们能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描写吴越两国战争胜负的句子吗?板书:越国转弱为强, 出奇兵灭了吴国。
会稽一战, 越国打了败仗。
读了这样的两句话, 你有什么疑问吗?“小疑……”同学们你们会读书, 会思考, 真了不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 到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烽烟四起的战场去看一看, 体验那曲折的过程, 画线二、研读第二自然段1.越国败了, 身为国王该怎么办呢?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画出有关语句(指名略)出示小黑板:板书:兵败求和, 除了求和之外, 想过其他办法吗?(想过)你们能想想他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这些办法行得通吗?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万般无奈)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情吗?要么灭国, 要么求和, 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勾践问吴王求和, 为了不让吴王起疑, 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奴仆是干什么的人?)是啊, 从一人个高高在上的国王到一个任人欺凌的奴仆, 地位实在悬殊太大, 而为了一国国民, 勾践宁可自己受辱, 此时报仇恨的种子已埋在勾践心中, 勾践此时的心思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 他们纷纷……“后患”指什么?此时吴王听吗?让我们一起来模拟当时的场景。
吴王已被胜利冲昏头脑, 听得进大家的建议吗?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建议”吗?有两种用法, 动词、名词, 指导用“建议”说话建议建议吴王把大家的建议放在一边,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吴王?骄傲自满的吴王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他认为杀掉勾践, 倒不如留下羞辱一番, 指导读出吴王的骄傲、轻敌。
他认为……, 就这样勾践来到了吴国当奴, 他们夫妇在吴国过的是什么呢?三、研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 并读一读, 指名回答, 板书(受尽了屈辱)为什么这些对他们来说是耻辱吗?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他们受到了屈辱?根据搜集的资料, 勾践夫妇还受到了什么苦, 什么辱?为师补充: 尝大便, 这是何等的耻辱, 像这样的耻辱还有很多很多, 说也说不完。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卧薪尝胆》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卧薪尝胆》教案 第⼀课时 ⼀、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万般⽆奈之下屈膝求和。
后来,他为了使⾃⼰不因为⽣活安乐⽽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的⽃志。
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从刚才讲的故事⾥,谁已经想到题⽬“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
薪:柴草)“尝”呢?(⽤⾆头添⼀添或吃⼀点⼉试试。
) 3、⼤家再查⼀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致。
(学⽣查字典对照。
) ⼆、初读指导。
1、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默读课⽂,对照“内容提要”将课⽂为四段。
(第⼀、四、五⾃然段各是⼀段,第⼆、三⾃然段为⼀段) 3、本课⽣字词主要集中在第⼆⾃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段,理解⽣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万般⽆奈、后患 (2)联系上下⽂理解:免除、建议、表⽰、骄傲 (3)⼀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出⽰⽣字:吴勾践⽰谋⾂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提出“谋”是“”和“某”,“践”是“⾜”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能主动识字。
(3)“⾂”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特别强调最后⼀笔是竖折。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卧薪尝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翻译并理解故事内容。
(3)能够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卧薪尝胆》。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内容。
(3)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卧薪尝胆》,了解故事情节。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卧薪尝胆》的插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简要介绍《卧薪尝胆》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卧薪尝胆》,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工具书和注释,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卧薪尝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和寓意。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一、教案基本信息《卧薪尝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讲练结合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图片导入:展示勾践卧薪尝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b. 学生分享对勾践的了解,教师总结。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情感。
d.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学生跟读。
3. 讨论交流a.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b.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拓展练习a.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b.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5. 总结课堂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小作文。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开展以“卧薪尝胆”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设计版面、书写文字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卧薪尝胆教学设计(精选12篇)卧薪尝胆教学设计(精选12篇)卧薪尝胆教学设计篇112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卧薪尝胆》的字词并了解了这一课的大致内容,现在我们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精读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理解《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
2、在会稽一战,越国战败,作为战败国会有怎样的下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越国会消失等等)3、现在你是越国国君,你会怎样做?4、看来大家都是一个个爱国的小市民,勾践也和大家一样,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于是他接受了去吴国作奴仆的建议。
5、用建议练习说话6、到了吴国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事情等他去做?7、受了那么多屈辱,但越王坚持不放弃为的是什么?8、是啊,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而受那么多的屈辱,这就是忍辱负重。
9、就这样,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10、回国后的越王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并用-画出11、我们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可见这种仇恨的刻骨铭心,可是仅仅记住就可以了吗?12、对,要报仇,那勾践有没有一出来就打战呢?他是怎么做的?13、这样他坚持了多少年?这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就这样,越国转弱为强,出奇兵灭吴。
14、卧薪尝胆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15、同学们,我们需不需要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还有哪些地方见过这种精神。
16、欣赏对联,理解上联。
17、用建议练习说话三、总结全文四、练习巩固卧薪尝胆教学设计篇2教材简析:《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
12、《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
2通过预习,谁了解“卧薪尝胆”讲的是关于什么人的故事?
板书:夫差勾践
3夫差、勾践都是春秋末年的国君,有谁了解关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呢?
4师小结,做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
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汇报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吴国勾践表示谋臣免除建议屈辱
愿意夫.差夫.人差.别会.稽会.议
①指名读,及时纠正字音
②交流读这些生字词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有些生字词的读音比较难读,教师要能范读或领读,例如:谋臣、夫差、会稽
③开火车、齐读生字词。
④齐读生字词
4分小节指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全班交流
6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口头填空
在古代中国年前,吴国和越过位于。
他们都想。
通过此项口头练习。
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这小节,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本小节的主要意思。
3征服对方,使自己强大是他这两个国家共同的目标。
“征服”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剑拔弩张,势必要爆发一场残酷的战争)
4有感情得朗读第一自然段。
5这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故事的背景)那么故事是因何而起,怎样发生,结果有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学习本课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
分析字形,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怎样写才漂亮
⑤这些生字词,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作业设计
一.组词
免( ) 仆( ) 谋( ) 仪( ) 患( )
兔( ) 朴( ) 煤( ) 议( ) 窜( )
勾( ) 证( ) 纷( ) 际( )
勺( ) 征( ) 份( ) 示( )
二.看拼音写汉字
hòuhuà jiànyì biǎoshì móuchén
( ) ( ) ( ) ( ) zhēngfú wú nài nǔlí qiángdà
( ) ()() ( )
三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屈辱( ) 强大( ) 骄傲( )
四多音字组词
夫fū ( ) 会huì( ) 差 chā( )
fú ( ) kuài( ) chāi(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奴仆()地努力
()的建议()地请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两千多年前,吴国和越国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兴旺、强大。
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厮杀,结果如何?
一、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讨论交流
板书:兵败会稽
2、通过课前的查找资料,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会稽之战”。
教师可
以简介:在古时候,比较习惯用战争发生的地点给这次战役命名。
3、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为何要想夫差请求做奴仆?
4、践打了败仗,国破家亡,他还有别的办法挽救这一局面吗?你从哪些词中看
出不能的?(万般无奈,只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一、二两句)
5、面对勾践的求和,吴王和他的谋臣有什么样的反应?请你想象一下,看到勾
践的投降书,吴王和他的谋臣分别会说什么?他们为何有不同的想法?
(“后患”在文中指什么?从这个词中你看出来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小节三、四两句)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骄傲的吴王答应了勾践的请求,让他做自己的奴仆。
那么,勾践是怎样熬过
这段时光的呢?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读到这里,你们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
给孩子与文本交流的时空,谈谈自己的感悟。
2、你是怎样理解“受尽”和“整整”这两个词的?
3、你从课外书上还知道勾践和他的夫人受了那些耻辱?
4、在这三年牛马不如的日子里,勾践会想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国以后,勾践立志要报仇雪恨,卧薪尝胆。
文中的插图描绘的就是他卧薪
尝胆的情景。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2、交流①那句写了“卧薪”?“薪”指什么?“卧薪”呢?
②哪句写了尝胆?用“苦”形容胆,
用自己的话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看插图,身穿帝王之服,佩带宝剑的勾践为何要睡在扎人的柴草上,饭前尝
一尝胆的苦味,他为什么要这么地折磨自己?(报仇雪恨)——齐读第一句话.
4、你从这段的那些词语中看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晚上每顿
饭前总要提醒)再读有关语句
此时此刻,勾践会想些什么?
在此通过教师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6、讨论第一句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总——分,第一句是总起,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时刻不忘报仇血恨的
四、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勾践如此发奋图强是为了什么?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终于”的?
3、你怎样理解“奇兵”的?
教师可以简介越国灭吴国的过程,帮助孩子了解为什么课文里说到是出“奇兵”。
4、比较:会稽一战,越国被吴国打败了。
而二十多年后,吴国则被越国灭了。
你从“败”和“灭”这两个词中看出了什么?
五、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懂得了什么?
3、复述课文,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
4、照;例子造句:
①吴国的谋臣建议灭掉越国。
②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将“建议”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进行造句练习,有利于孩子们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败仗建议谋臣后患万般无奈
征服屈辱耻辱免除转弱为强
2、仿照例子造句。
①骄傲的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
..。
②吴国的谋臣建议
..灭掉越国。
3.请你查阅历史书,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勾践最终成功,夫差失败的原因。
勾践之所以能打败夫差,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
()建议()
()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