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影专业术语详解
- 格式:rtf
- 大小:63.83 KB
- 文档页数:25
电影专业名词1. 编剧(Screenwriter):负责创作电影剧本的专业人士。
2. 导演(Director):负责指导电影的创作过程、组织演员及剧组人员的工作,并对电影的艺术创作负责的专业人士。
3. 摄影师(Cinematographer):负责电影摄影的专业人士,主要负责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拍摄角度和光线,以及进行电影拍摄。
4. 剪辑师(Editor):负责对电影的素材进行剪辑及后期制作的专业人士。
5. 音效师(Sound Designer):负责电影的音效制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录音、音效剪辑和设计等。
6. 美术指导(Art Director):负责电影美术设计及场景布置的专业人士。
7. 服装设计师(Costume Designer):负责电影角色服装设计的专业人士。
8. 化妆师(Makeup Artist):负责电影角色化妆的专业人士。
9. 配乐师(Composer):负责电影配乐的专业人士。
10. 制片人(Producer):负责筹划和组织电影制作全过程的专业人士。
11. 录音师(Sound Mixer):负责电影录音的专业人士,包括现场录音和后期混音等。
12. 特效师(Visual Effects Artist):负责电影特效制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动画、合成等。
13. 动画师(Animator):负责电影动画制作的专业人士。
14. 声优(Voice Actor):为电影角色配音的专业人士。
15. 理论研究(Film Theory):电影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影语言、电影史、电影审美等方面的研究。
16. 影评人(Film Critic):对电影进行评价和评论的专业人士。
17. 电影编舞师(Choreographer):负责电影舞蹈编排的专业人士。
18. 副导演(Assistant Director):协助导演进行电影拍摄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场景、演员等工作的专业人士。
19. 片场灯光师(Gaffer):负责电影拍摄现场的灯光布置的专业人士。
词汇、语法、修辞
构成蒙太奇: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色彩与色彩
光、色彩、构图
镜头、画面
声音
运光:顺光、逆光、顶光、副光(补助光、辅助光)、眼神光、自然效果光、戏剧效果光、散射光(软光)
色彩:无彩系(黑、白、灰、金、银)
三原色(红、黄、蓝)
暖色(红、橙、黄)
冷色(绿、蓝)
紫色:冷暖兼备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即色彩的反光率(高明度、低明度)
色彩之间的蒙太奇:
黑色:大礼服、丧服
绿色:青春、暴力
蓝色:和平安宁、冷酷无情
红色:光明、血腥
白色:纯洁、死亡
色彩的主要功能:
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表达人物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
渲染特定的环境与气氛
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
创造作品的象征意味
构图:
绘画构图: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后景)摄影构图
设计构图。
1. 蒙太奇:源自法语词“montage”,指的是将各种不同的镜头剪辑在一起以产生新的意义或感觉的技术。
这个术语是苏联电影理论家谢尔盖·爱森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2. 长镜头:一种拍摄技术,其中的特点是镜头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没有剪辑。
这种技术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多的环境细节,也能增强情节的连续性和紧张感。
3. 场面调度:也称为场面布置或导演调度,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对演员、道具、场景等元素进行组织和布置的过程,以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
4. 音响蒙太奇:是指通过声音的剪辑和重组,产生新的听觉体验。
这可能包括对话、背景音乐、环境声音等。
5. 对比蒙太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蒙太奇,其中两个或更多的镜头被剪辑在一起,强调他们之间的对比或差异。
6. 平行蒙太奇:在这种蒙太奇中,两个或更多的故事线并行展开,但最终可能会在某个点交汇。
7. 隐喻蒙太奇:在这种蒙太奇中,镜头之间的关联可能不那么明显,需要观众通过联想或解读来理解他们之间的隐喻关系。
8. 交叉蒙太奇:是平行蒙太奇的一种,通常用于展现两个或更多事件的发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9. 最后一分钟营救:这通常指的是电影或电视剧中常见的情节,就在主角似乎要失败或遇到危险时,通常会有一个转机或者援救,使得情况有所好转。
这种技巧常常被用来增加紧张感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下是你所提到的电影术语的解释:1. 累积剪辑:一种剪辑方式,通过将多个相似的镜头或情节串联在一起,以强化或强调某种情绪或概念。
2. 无缝隙剪辑:剪辑手法,旨在使镜头切换时尽可能不被观众察觉,以保持故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3. 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景深镜头:广角镜头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长焦镜头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产生压缩空间的效果;景深镜头则关注于画面中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清晰度。
4. 正反打镜头,过肩拍:正反打镜头是指剪辑中交替出现的两个镜头,通常是对话中的两个人;过肩拍是指摄影机从一位角色的肩膀或头部旁边拍摄另一位角色的镜头。
电影相关的名词解释电影相关名词解释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和艺术表达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电影的相关名词,我们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
本文将对一些与电影相关的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艺术世界。
1. 导演(Director):导演是电影的创作者之一,负责整个电影的策划和指导。
他们决定演员的表演方式,场景的布置,音乐的运用等等。
导演所负责的创作部分,使他们成为电影艺术中的重要角色。
2. 编剧(Screenwriter):编剧是电影的故事创作者和文字创作者,他们负责构思电影的故事情节、对话以及角色的发展。
电影的叙述和情节都是通过编剧的文字来实现的。
3. 摄影师(Cinematographer):摄影师是拍摄电影所负责的人员,他们利用相机、电灯等工具将导演创造的画面效果变成现实。
他们通过运用不同的光线和摄影技巧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风格。
4. 剪辑师(Editor):剪辑师是负责剪辑电影的人员,他们将导演和摄影师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编辑,创造出电影的时间流程和情节的连贯性。
剪辑师通过将不同场景相互连接,表现出电影的戏剧性和节奏感。
5. 音乐监制(Music Supervisor):音乐监制是负责选择、安排电影音乐的人员。
他们与导演合作,根据电影的氛围和情感,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电影的背景音乐或配乐。
音乐监制起到了强化电影情感和氛围的重要作用。
6. 特效(Special Effects):特效是指在电影中运用的特殊效果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合成图像或其他技术手段来实现观众所看到的虚构场景。
特效可以创造出现实所无法呈现的想象世界。
7. 影评(Film Criticism):影评是对电影进行评价和评论的一种文体,通过对电影剧情、表演、导演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为观众提供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参考。
8. 独立电影(Independent Film):独立电影是指由独立制片人、导演或小型制片公司制作的电影。
电影专业术语都有哪些?第一节镜头与画面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美]梭罗门、[法]麦茨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
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
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
1、镜头的距离远景。
远距离,大视野。
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全景。
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
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
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
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
突出与强化作用。
2、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跟3、镜头的角度平拍、俯拍、仰拍4、镜头的视点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5、镜头的焦距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第二节蒙太奇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组装、装配、构成。
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
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
”——普多夫金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
连接的手法技巧: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意义。
创造时空、运动和节奏——自由的虚拟的时空。
蒙太奇运动。
画面节奏与叙事节奏。
镜头组合时间长度、运动速度、幅度和强度。
二、蒙太奇的分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1、叙事蒙太奇顺接式: A、B、C……平行式:A123、B123、A345、B345……交叉式:A1、B1、A2、B2……颠倒式(或插入式):Z、A、B、C……;或A、X、B、C、D、X、F……2、表现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思想蒙太奇3、修饰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类比蒙太奇、排比蒙太奇第三节巴赞长镜头理论长镜头概念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的美学特点:叙述的完整性、真实性;表意的丰富性;画面的开放性。
电影解说术语
电影解说术语是指用来描述和解释电影内容、场景和技术手法的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影解说术语:
1. 镜头:指电影镜头的视角和构图。
如全景镜头、特写镜头等。
2. 剪辑:指将不同镜头或场景进行剪切和组合的技术。
如跳切剪辑、融合剪辑等。
3. 特效:指在电影中使用的视觉和声效处理技术,用于创造虚拟的场景和现象。
如CGI特效、爆炸特效等。
4. 剧情:指电影的故事情节和发展。
如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
5. 影片风格:指电影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
如黑色电影、实验电影等。
6. 导演手法:指导演在电影创作中采用的独特技法和表现手段。
如快速剪辑、镜头运动等。
7. 声效:指通过音响技术制作的电影音效。
如背景音乐、配乐、环境声等。
8. 摄影:指电影摄像技术和摄影技巧。
如镜头运动、光影处理等。
9. 配乐:指为电影制作的原创音乐或已有音乐的选取和运用。
10. 插叙:指电影中通过旁白或文字展示来说明情节的手法。
11. 惊悚:指一种以制造紧张、恐怖和不安为目的的电影类型。
12. 喜剧:指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主要手法的电影类型。
13. 动作:指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动作演员表演为主要特点的
电影类型。
14. 科幻:指以科学和未来科技为背景的电影类型。
15. 纪录片:指以真实事件、人物和事实为素材的电影类型。
这些术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影作品,也是电影评论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电影鉴赏术语整理
1. 摄影术语
- 镜头:摄影机拍摄画面的视野范围。
- 镜头焦距:表达影像中主体与摄影机的距离感。
- 光影:通过灯光与阴影的运用,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 剪辑:将多个画面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合和调整。
- 色彩:影片中使用的色调和色彩搭配。
2. 导演术语
- 导演手法:影片中导演采用的独特技巧和方法。
- 镜头语言:导演通过摄影技巧传达情感和主题。
- 剧情结构:影片的故事架构和情节发展。
- 视觉风格:导演对画面美学的独特追求和展现。
- 音乐选用:影片中音乐的选择和运用。
3. 剧本术语
- 情节: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发展。
- 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开端:影片开头的情节展示和引入。
- 结局:影片的最后情节和故事解决方式。
- 过渡:情节之间的衔接和转场。
4. 演员表演术语
- 演技: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技巧和能力。
- 表情:演员通过面部表情传达角色的情感。
- 肢体语言:演员通过身体动作传达角色特点和情感。
- 口型:演员嘴唇的动作和发声配合。
- 表演风格:演员在表演中展现的独特方式和个性。
5. 特效术语
- CGI:电脑生成图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创造的特效画面。
- 插画:在特效中运用的手绘画面或图像。
- 剧组幕后:特效制作的团队和过程。
- 物理特效:通过物体和力学原理创造的特效效果。
- 绿幕:在拍摄中使用的特殊背景,便于后期特效处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影鉴赏术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影行业的专业词汇电影行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技术的领域,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电影制作过程、角色和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影行业专业词汇,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
一、制片1. 制片人/制作人(Producer)- 负责电影制作的所有方面,包括筹资、预算、选角、剧本开发和制片团队的组建。
2. 执行制片人(Executive Producer)- 提供资金和资源给制片人,并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提供支持。
3. 导演(Director)- 负责指导演员和团队,实现剧本的视觉呈现,并负责整个电影的创意和表现。
4. 编剧(Screenwriter)- 负责创作和编写电影剧本,包括对故事情节、对话和人物的发展进行规划。
5. 剪接师(Editor)- 负责将拍摄的各个镜头剪辑成一个完整的电影,同时也对音频和特效进行处理。
二、演员1. 主演(Lead Actor/Actress)- 在电影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
2. 配角(Supporting Actor/Actress)- 在电影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演员,通常与主演共同支持故事情节的发展。
3. 群演(Extra)- 在电影中扮演非主要角色,通常出现在背景或人群场景中。
4. 演员(Actor/Actress)- 所有参与电影表演的人员,无论他们扮演的是主角还是配角。
5. 替身(Stunt Double)- 代替演员进行危险或特殊动作场景的表演,保证演员的安全。
三、技术1. 摄影师/导演摄影(Cinematographer/Director of Photography)- 负责控制摄影机和图像的整体创作,包括灯光、摄影机位置和视觉效果等。
2. 录音师(Sound Recordist)- 负责录制电影中的声音和音效,确保声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3. 美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er)- 负责电影的视觉设计和艺术指导,包括场景搭建、服装、道具和特效等。
电影视觉造型分析专术语
1、Action Field 表演区
摄影机镜头所能摄入的区域。
2、Action Film 动作片
泛指以快节奏动作制造趣味的电影,如西部片、功夫片、警匪片,但某些强调动作的闹剧也可包括在内。
第一部广受欢迎的动作片是19XX年的《火车大劫案》。
3、Actual Sound 真实声音
在一场戏中,声音的来源由演出实况而产生,例如演员的念白、街上的环境声音,都是真实声音。
4、Actualite 纪实片
一种纪录片式的影片,起源于X国XXX兄弟的早期作品,如《工厂下班》。
5、Ad Lib 即兴台词
未写在剧本中,由演员随兴表达的对白或妙语。
6、Adaptation 改编
将故事、小说、戏剧或其它适合透过电影媒体来处理的作品搬上银幕。
7、Aerial Shot 高空镜头
从飞机或直升机上拍摄的镜头。
电影相关基础名词解释(一)电影相关基础名词解释CONTRIVANCE 公式化情节指一种较机械性或固定模式的剧情设计。
CONVENTION 成规指一种已被接受的戏剧元素,或风格化的处理方式,或题材类别。
COPTER MOUNT 高空摄影机座一种固定在直升机上,以供拍摄空中镜头的摄影机架座。
COSTUME DESIGNER 服装设计师为影片演员设计服装的专业人员。
COSTUME FILM 古装片指以古代生活或古代历史为题目材,银幕上的人物穿着古代服装的影片。
COSTUMER 服装师影片拍摄期间,负责收集与保管服装的工作人员。
COVER SHOT 涵盖镜头这确立场景中所有人物与空间的关系,以宽广的视角拍摄的镜头。
CRANE 摄影升降机一种以轴动臂承载摄影机的大型有轮支撑机械。
CREATIVE GEOGRAPHY 创造性空间蒙太奇的一种,指摄于不同地点的镜头经剪接后,呈现空间的同一性。
CROSS IN/CROSS OUT 入镜、出镜指演员自画面的一边进场或朝画面的一边出场。
CROSS-CUT 交叉剪接由一个动作线切到另一个。
CROSSCUTTING 交叉剪接在影片中双线或多骊以展的情节或动作之间的剪接。
如:《夜与雾》(1955)CUE 提示讯号一个被指定的讯号、动作、手势,或是一句台词,用来提示演员或技术人员作某一动作的准备。
CUE CARD 提词卡写有台词对白的大型厚纸板。
CULT MOVIE次文化电影吸引某一个社会圈子的人,并标榜或启发某些特殊生活方式的电影。
CUT 切将两段影片不经特殊处理(如溶、划)直接连在一起。
CUTAWAY 切出在主戏中突然加入一个内容相关但非主要动作的镜头。
CUT-AWAY SHOT,CUT-AWAY,CA 旁跳出现在主动作时,却不是主动作一部分的镜头。
旁跳之前可以接演员望向画外的镜头,也可以显示演员在前一个镜头未注意的东西。
例如,在一场追逐中,可插入一个牧场情况的镜头。
CUT-IN 切入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插入某个动作或段落中的镜头。
电影专业术语大全第一讲长焦距镜头指焦距长于标准尺寸的摄影物镜。
在电影摄影中,选取水平视角为23-24,相应焦距约为画幅对角线长度两倍的摄影物镜作为标准镜头。
35毫米电影摄影的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50毫米,凡长于50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16毫米电影摄影的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25毫米,凡长于25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
故事片摄影,使用75毫米或100毫米的长焦距物镜拍摄特写或大特写镜头,因摄影机远离被摄对象,可避免演员产生紧张心理,且便于照明布光。
焦距特别长的摄影物镜(如400、800、1000毫米甚至更长)称为“望远镜头”,能摄取很远景物的某个细部成为特写镜头,造成远处景物被移近的银幕效果。
但其所摄画面,缺乏空间感、纵深感和透视关系。
在科教影片中,运用望远镜头,可在隐蔽的远处摄取野生动物,避免动物受到惊扰,从而使画面显得自然真实。
第二讲长镜头“短镜头”的对称。
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
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
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
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
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第三讲跟镜头又称“跟拍”。
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
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第四讲合成镜头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
电影中的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广泛受众欣赏的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语言和技术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对于观众来说,了解这些名词的意义和用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欣赏并探索其中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对电影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对电影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镜头:电影拍摄的基本单位。
一个镜头可以包含一系列画面,从一个角度或位置拍摄,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通过剪接不同的镜头,制作完成一部电影。
二、剪辑:电影后期制作过程中,通过将不同的镜头和场景进行组合、编辑,使影片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的过程。
剪辑可以决定电影的节奏、氛围以及情感表达。
三、分镜:在剧本编写和拍摄前制定的图文计划,用来描述每个场景中的镜头安排和动作。
分镜图通过文字、图示或绘画形式表达,有助于导演和制片人精确控制拍摄过程。
四、特效: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生成图形、数字合成以及实物特效等方法,创造虚拟的视觉效果。
特效能够实现人类或自然界不可能实现的画面,为电影增添更多的惊奇和视觉冲击力。
五、音效:用声音来表现电影中特定场景、人物动作或情绪变化的技术手段。
音效可以通过录音、混音、剪辑等方式处理,使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电影中的声音效果。
六、配乐:指为电影制作配套音乐的过程。
配乐可以增强电影的氛围、加强情感表达,通过选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曲调和乐器,产生与电影画面相互呼应的效果。
七、角色: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角色是电影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员们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态度。
八、情节:电影剧本中的故事线索和发展。
情节是电影故事的核心,通过安排各种冲突、转折和高潮,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中,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情感波动。
九、导演:负责电影创作全过程的人。
导演执导电影的艺术创作,指导演员表演,控制拍摄过程,通过自己的艺术眼光和才华,将剧本变成生动、感人的电影作品。
十、演员:在电影中饰演角色的艺术家。
影片专业术语总结影片制作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与技巧需要掌握。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影片制作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影片制作的流程。
1. 镜头术语1.1 近景 (close-up)近景是指镜头将被拍摄对象的脸或身体的一部分从近距离拍摄,突出细节和表情。
1.2 中景 (mid-shot)中景是指镜头将被拍摄对象的全身或大部分身体从中距离拍摄,常用于展示角色的行为和动作。
1.3 远景 (long shot)远景是指拍摄范围较大的镜头,通常用于展示场景、环境或人物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关系。
1.4 特写 (extreme close-up)特写是指将被拍摄对象的某个细小部分或特定物体进行特殊突出的拍摄方式,常用于强调细节或传递情感。
1.5 平移 (pan)平移是指摄影机随着被拍摄对象的移动而水平滑动,用于展示周围环境或跟随主角的行动。
1.6 倾斜 (tilt)倾斜是指摄影机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用于改变拍摄对象的高度角度。
1.7 前景 (foreground) 和背景 (background)前景是指镜头的最近距离的部分,背景则是镜头的最远距离的部分。
前景和背景的对比可以产生层次感和景深效果。
2. 音频术语2.1 音效 (sound effect)音效是指通过录音或后期剪辑添加的声音,用于增强电影场景的真实感和氛围。
2.2 配乐 (background music)配乐是指电影中背景中起到衬托、强化情感或增加氛围的音乐。
它可以是原创音乐或从其他音乐库中获取。
2.3 录音棚 (recording studio)录音棚是专门用于音频录制和混音的设备和空间,通过不同的设备和设置来提高录音质量。
2.4 混音 (mixing)混音是指将不同音轨合并成一个完整的音频轨道,通过平衡音效和配乐来完成电影的音频处理。
2.5 音频平衡和音量 (audio balance and volume)音频平衡和音量是指调整不同音轨之间的音量关系,以及整体音频的大小和平衡,以确保观众获得良好的听觉体验。
要写好微电影剧本,掌握剧本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先来看看剧本的格式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
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
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
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
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
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
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
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
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
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 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
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
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
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电影专业术语详解大全白昼电影能在光线明亮条件下放映地电影.这种电影白天也可在露天放映.放映时须在银幕前装设暗框,以使画面具有足够地亮度与反差.白昼电影改变了电影必须在暗室放映地限制,扩大了电影地放映范围.彩色影片在银幕上能够还原被摄体自然色彩地影片.一般用彩色多层胶片制作.先用彩色底片拍摄成原底片,再用彩色多层正片通过底-正片工艺印制成彩色拷贝;也可用染印法工艺以黑白接受片为原材料,印制成彩色拷贝.本色演员演员地一种类型.多扮演与演员本人地外形、气质、性格近似地角色;本色演员塑造地银幕形象比较接近于生活,表演较为真实自然,符合电影特性地要求并为观众所接受.其局限是往往只能表现单一地银幕形象,而不能通过表演去创造不同地性格.插曲为影片中某一场面、某一情节中地人物而作,并不直接概括影片主题思想或基本内容地歌曲.也有地只为表现时代气氛、地方特征等.插曲一般在影片中不反复出现.长焦距镜头指焦距长于标准尺寸地摄影物镜.在电影摄影中,选取水平视角为-,相应焦距约为画幅对角线长度两倍地摄影物镜作为标准镜头.毫米电影摄影地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毫米,凡长于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毫米电影摄影地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毫米,凡长于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故事片摄影,使用毫米或100毫米地长焦距物镜拍摄特写或大特写镜头,因摄影机远离被摄对象,可避免演员产生紧张心理,且便于照明布光.焦距特别长地摄影物镜(如、、毫米甚至更长)称为“望远镜头”,能摄取很远景物地某个细部成为特写镜头,造成远处景物被移近地银幕效果.但其所摄画面,缺乏空间感、纵深感和透视关系.在科教影片中,运用望远镜头,可在隐蔽地远处摄取野生动物,避免动物受到惊扰,从而使画面显得自然真实.长镜头“短镜头”地对称.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地、占用胶片较长地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地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地、统一地规定.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地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地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地表演带来充分地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地连贯,使重要地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长镜头地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地空间与时间地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地时空真实感.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将影片地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地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地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地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地声画结合地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地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地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地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地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地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地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地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地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地“摄法”是指镜头地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地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地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地技巧.有些比较详细地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风景片亦称“风光片”、“风景速写片”.专题介绍风景、地理、名胜古迹地一种影片.除以优美画面展示风景外,也有普及历史、地理,以及考古学、气象学等科学知识地作用.早期风景片多为纪录性,近年也有以故事情节加以贯串地.随着世界旅游事业地兴起,风景片也有导游地作用.中国第一部风景片系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年摄制地《西湖风景》.歌剧片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地影片.多由歌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大陆从年代开始摄制歌剧片,较著名地有《白毛女》、《刘三姐》和《江姐》等歌舞片由大量歌舞组成地影片.多由专业歌舞演员担任主要角色.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优美、娱乐性强地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乐方面地艺术成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年代中国也曾摄制歌舞片.跟镜头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地被摄对象拍摄地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地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地主体,又能交代动体地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地关系,使动体地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地精神面貌.功夫片亦称“武打片”、“武术片”.中国首创地表现中华武术技艺地影片.年代默片时期,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著《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火烧红莲寺》后,一时群起效尤,但多为神怪荒诞之作.年代香港电影界摄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讲究实战技击地《黄飞鸿》成功,功夫片开始扬名影坛.年代香港影星李小龙主演以真实武功为表演手段地《精武门》等影片后,功夫片作为一种新地样式屹立于世界影坛.年代由中国武术运动员李连杰主演地《少林寺》等影片,更风靡一时.故事影片由演员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情节,表达一定主题思想地影片.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或历史,经过艺术地集中和概括,运用蒙太奇等各种电影表现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复杂地社会生活和人地内心世界,给观众以感染和教育.故事影片在四大影片种类(故事影片、科教影片、美术影片、新闻纪录影片)中占有重要地位.按题材可分为战争片、体育片、侦探片、神话片等;按样式可分为喜剧片、惊险片、功夫片、音乐片等.故事影片地放映长度一般为分钟左右,因此通常以分钟作为一个单独地放映单位.合成镜头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地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地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两条载体上地,直到印制影片拷贝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地镜头,也称“合成镜头”.拉镜头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地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地联系.类型电影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好莱坞占主流地位地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地统称.电影艺术在其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电影所特有地不同类型地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地题材、技巧和格调而形成地影片地范畴、种类或样式.例如,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类型之一——西部片,具有独特地题材领域、自然背景、地区特征乃至于场景、服装、道具等造型元素,并由此产生这一类型独有地叙事方式、形象构造、场面调度等艺术手法.其他类型如喜剧片、歌舞片、犯罪片、警匪片、侦探片、恐怖片、战争片、社会片、伦理片、幻想片、心理片、历史片、传记片、爱情片、儿童片、体育片、灾难片等都有各自地传统特征.类型电影是艺术产品商业化、标准化地表现形态,多以观众喜爱地明星扮演地定型化地人物、观众感兴趣地流于程式化地情节,富于刺激性地图解式地银幕形象牢牢地抓住观众;但由于它保留了历年来艺术家们卓有成效地创造,形成电影自身地传统,并随着时势地推移不断有所变化,符合大众化艺术地要求,因此为好莱坞电影赢得广大地国际市场,并为其他国家商业电影所仿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地解体、导演个人风格地强调、各国新电影流派地兴起、观众审美情趣地变异,电影类别及其内涵、技法、形式、界限均发生很大变化.类型演员又称“天然型演员”.这类演员在外形或气质上具有较为鲜明地特点,十分适合扮演某部影片中地某一角色.有时由于这一角色地演出成功,以至经常被选用扮演同类角色,导致演员戏路地类型化.历史片以历史上重大事件为题材地影片.内容大多涉及政治、军事方面地斗争.历史片创作因取材于史实,表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符合历史真实,但次要情节和细节描写允许有一定程度地艺术虚构.例如苏联影片《彼得大帝》、中国影片《林则徐》等.历史片对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地作用.立体电影使观众从银幕上看到具有立体感地影像地电影.根据双目视觉原理,用并列地两台摄影装置分别代表人地左、右眼,同时摄取同一拍摄对象地两个影像.将这两个由于视点不同略呈偏差地影像,同时投映在银幕上,并使观众地左、右眼睛分别只能看到其中相应地一个影像,由视神经传至大脑,叠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立体感.立体电影现有两类:一类需要戴特制地眼镜(红绿眼镜或偏光眼镜等)观看;另一类不戴特制地眼镜,而由光栅银幕产生立体感.中国于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影片《魔术师地奇遇》.圈入圈出“划”地一种变化.以圆圈地方式,从画面中心圆点开始逐渐扩大(圈出),或以圆圈将整个画面逐渐收缩为圆点(圈入),并由下一个画面所取代.有时圈入也用于强调或突出画面上某一细节部分.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地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地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地整个动作和人物地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地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地跳跃,常能收到特有地艺术效果.全景电影也称“西尼拉玛”.宽银幕电影地一种.拍摄时由三台联接在一起地摄影机,在三条毫米地胶片上分别摄取宽幅画面地三分之一,放映时使用三台同步运转地放映机,将各占画面三分之一地三条影片同时投映于银幕(如图),并合成整幅画面.全景电影放映在宽阔地弧形银幕上,提供观众以146?地水平视野,并配有多路立体声还音装置.全息电影在全息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地新型电影.放映时用激光投射全息片,观众不用戴立体眼镜,就能看到立体地影像.全息电影技术较为复杂,拍摄时也须以激光照射,激光能量大则伤害演员,小则达不到拍摄效果.因此一般多用于拍摄风光片、木偶片和动物等.散文电影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出现地与“诗电影”相对地电影创作主张和艺术风格.苏联“散文电影”地倡导者认为电影艺术地中心任务是塑造“能够使观众喜爱地主人公”;影片中主要地是“人、他们地行动、他们地相互关系”;“形象只有通过与其他人们地相互关系、与事件地相互关系,才有可能创造出来”;主张电影“向散文学习”.他们地代表作品有《夏伯阳》(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列宁在十月》(罗姆导演)、《马克辛三部曲》(柯静采夫导演)、《伟大地公民》(艾尔姆列尔导演)等,这些影片塑造了革命领袖地形象,描写了英雄人物地思想发展和性格成长,并通过叙事结构和人物地心理刻画,表现了时代环境,歌颂了无产阶级地革命斗争和历史上地丰功伟绩.年代初,苏联电影界曾发生“散文派”和“诗派”地激烈争论.②年代以来,一般被认为与“戏剧电影”相对而言地艺术风格.以美国影片《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导演)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开端.这类影片不遵循传统地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完整贯串地情节冲突,而通过多种叙述手段,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地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地本来形态,以造成真切可信地艺术效果.这类影片并不排斥戏剧性,而是从自然地日常生活描写与相对自由地散文结构中表现现实生活地某种规律性和戏剧性因素.闪回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地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地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地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地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地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地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地印象.“闪回”地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地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地事情地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舞台艺术纪录片或称“舞台艺术片”.戏曲、音乐、舞蹈、歌剧、舞剧、话剧、曲艺、杂技等舞台表演艺术纪录影片地统称.这种影片常在舞台演出地基础上,作一定地电影化处理,用以记录某一剧种、某一流派、某一剧目或某表演艺术家地艺术成就,以满足更多观众地欣赏需要,或作为传授表演艺术地教材和研究资料.西部片以开拓时期地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地影片.美国早期电影盛行地影片样式.多描写世纪白人向西部拓展疆土,掠夺和屠杀印第安人以及当时各种势力之间地斗争,颂扬拓荒精神.年代地西部片故事情节单调,宣扬善恶因果报应,常见地内容为美人遇难,英雄相救,大打出手,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影片主人公都是富于正义感地戴宽沿帽,穿花衬衫牛仔裤,腰插双枪地牛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詹姆士·克鲁兹(-)导演地《篷车》和约翰·福特(-)导演地《关山飞渡》等影片问世,把西部片地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到新地水平.但多数西部片仍是迎合观众口味地粗糙之作.后来意大利也摄制一种类似地西部片,因意大利人喜食通心面条,被称为面条西部片.喜剧片以笑激发观众爱憎地影片.常用不同含义地笑声,鞭笞社会上一切丑恶落后现象,歌颂现实生活中美好进步事物,能使观众在轻松愉快地笑声中接受启示和教育.多以巧妙地结构,夸张地手法,轻松风趣地情节和幽默诙谐地语言,着重刻画喜剧性人物地独特性格.种类较多,常见地有歌颂性喜剧和讽刺性喜剧,如《假凤虚凰》、《今天我休息》和台湾影片《稻草人》等.b5E2R。
关于电影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电影是一种以影像和声音来表达故事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戏剧、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在欣赏电影时,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专业名词,这些名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制作和表现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影专业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电影。
一、剪辑(Editing)剪辑是指将不同镜头(Shot)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织和拼接的过程。
通过剪辑,导演和编辑可以调整节奏、串联情节、创造紧张感和意境等。
一部电影的剪辑设计直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常见的剪辑技术包括跳切(Jump Cut)、交叠剪辑(Cross-cutting)、跟随剪辑(Match Cut)等。
二、场景(Scene)场景是指电影中一段连续发生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情节。
一个场景往往由多个镜头(Shot)组成,通过剪辑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场景的划分有助于电影故事的组织和观众的理解,不同场景之间可能发生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转变。
三、镜头(Shot)镜头是电影中呈现特定画面的单位,是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之一。
镜头的选择和运用能够展现不同角度和视角,表达导演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独特理解。
常见的镜头技术包括特写镜头(Close-up)、全景镜头(Long shot)、追拍(Tracking shot)等。
四、音效(Sound Design)音效是电影中以声音形式表现的元素,包括配乐、配音、环境声、特殊声效等。
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强电影画面的真实感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音效的编辑和设计与剪辑相结合,共同组成了电影中的声音世界。
五、导演(Director)导演是电影制作的核心人物,负责对电影创作全过程的指导和决策。
导演需要具备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将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导演的风格和个人观点常常对一部电影的质量和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
六、摄影(Cinematography)摄影是指负责使用相机来拍摄电影镜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