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史 思维导图脑图
- 格式:pdf
- 大小:815.48 KB
- 文档页数:1
西方经济学基本定义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研究内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经济学是15世纪经济学产生,18世纪经济学建立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其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动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等。
其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经典著作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本书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其是瓦尔拉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费雪(美国)《利息理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这一理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引起的争议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他说,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8A历史一、二单元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I 作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II 赔2100万银元III 协商关税IV 影响中国不再拥有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让约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I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II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III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I 赔军费白银2亿两II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III 作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IV 影响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内容经济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担保海关税、盐税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参与国家主凶英国、法国罪行1860年火烧圆明园帮凶俄国、美国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敌舰,壮烈殉国其他主要人物左宝贵、丁汝昌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由美国提出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进一步控制中国廊坊阻击战、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广州虎门,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全盛时期1853年北伐、西征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地位与意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口号、性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近代化早期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师夷长技”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口号前期——自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I 江南制造总局II 福州船政局III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后期——求富19世纪70年代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I 开平煤矿II 汉阳铁厂III 湖北织布局IV 筹建新式海军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失败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评价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严复(译《天演论》)等在天津主持《国闻报》百日维新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目的变法图存主要内容政治方面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民主化);经济方面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教方面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方面4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的构成要素:①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者缺一不可) ②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3、市场需求的含义: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即市场需求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的价格;5、互补品的价格;6、预期;7、其他【注意】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1)需求函数的含义: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种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2)需求函数的公式:,式中为需求量,为该商品的价格Q=d Q(P)dQ d P2、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力就会增加。
3、需求曲线(1)需求曲线反应的关系:需求与价格的关系(2)需求的变化情形①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与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
(即线不动,点动)②需求变动: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即线动)【注意】由于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个人对该商品的需求之和,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的含义(1)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序论「存量与流量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彳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序论■ z 古典学派 J'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I 新制度经济学派-重要名词区别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J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L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c Ed 与总收益E d <1 P 与TR 成正比-完全无弹性:|E|=0相当缺乏弹性:|E| <0 V 常弹性单位弹性:|E|=1相当富有弹性:|E| >1I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 >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 <0■独立品: Exy =0 劣质品:E M <0 (如吉芬商品)均衡 Q = Q 蛛网理论E d , E s (注意:转嫁与E d , E s 的关系)应用题Y(TR 的关系E d >1 P 与TR 成反比 < E d =1 P 与TR 无关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弹性EM>1 则为奢侈品0< EM<1则为必需品收入弹性正常商品:Y第三章效用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 MU 1 /P 1= MU 2/P 2 =……=MU n /P n =入 由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f (Q )dQ -P 0Q 0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 MRS 递减规律)「预算线:P i X 计P 2X 2=1消费者均衡J[均衡条件:MU i /P i = MU 2/P 2价格一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一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第四章生产论z 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TP 、AP 、MP广等产量曲线生产论<长期生产函数规模报酬I 0=f (L, K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正常物品 •低档物品不确定性和风险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分析)效•用]序数效用分析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Y 等成本线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I 扩展线递增: f (入L, 入K ) >XB 固定: f (入L, 入K ) =XB不变: f ( XL, 入K ) <XB成本论第五章成本论「机会成本r成本的概念J显成本与隐成本I利润TC=TFC+TVCAFC=TFC/QAVC=TVC/QAC=STC/QMC=dSTC/dQ{AC递减时,AC > MC AC递增时,AC < MC AC最低时,AC= MCSMC呈U型的原因:边际报酬先J后fMC与MP L的关系AVC与AP L的关系r无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分长期成本理论-LTC, LAC, LMC 曲线的推导〔LAC呈U形的原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特点:买卖双方人数众多,产品同质,可自由进出行业,信息完全畅通例如: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短期均衡-厂商的均衡条件:-生产者剩余MR=SMC, MR=AR=P-个别厂商:P >AVC最低点的MC曲线供给曲线-I行业: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厂商的均衡条件:-行业的长期均衡MR=LMC=SMC= LAC=SAC, MR=AR=P-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第七章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条件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收益曲线第八章寡头市场于博弈论分析基本考点:垄断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斯威奇模型、合作模型一一卡特尔模型、博弈论、 市场类型和经济效率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其逻辑结构相对比较容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引致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完全竞争产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在某一价格的市场要素需求量,应该是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二)劳动和闲暇(三)劳动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1)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收益(3)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4)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5)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四)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析目•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录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02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凯恩斯主义革命01020302030401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论战新古典综合派:融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取舍理性预期革命: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崛起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工资与价格黏性市场不完全竞争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协调失败与多重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的连接从个体行为到总体经济表现的桥梁03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贸易。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节,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稳定。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概念2.产生与发展产生——重商主义发展——古典主义分化——庸俗政治经济学诞生——19世纪40年代初到80年代初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定义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1.人与自然——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2.人与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4.物质资料生产的目的——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5.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的定义生产关系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直接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狭义社会再生产生产力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分配,交换与消费生产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方法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首先是一门学科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有鲜明的阶级性主张和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根本方法历史逻辑相统一重要方法数学定量法科学抽象法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创立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的高度空前发展社会灾难沉重工人运动高涨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哲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门西傅立叶欧文反作用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