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5)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49
书法作品欣赏硬笔格式
书法作品欣赏硬笔格式如下:
1. 扇面:扇面的内容比较自由,可以是诗词、名句、对联,也可以是一段话。
书体一般是行书、草书。
根据书写的内容篇幅,两线之间可以单行、也可以双行、多行。
总之,每一行行气的重心线要指向原点,从而使通篇呈扇形分布。
2. 扇中矩形带方格:这种格式的书写内容一般是旧体诗,图中是20个小方格,也就是专门为了书写五绝或五言(四句)诗的。
3. 芭蕉扇中带矩形小方格:图中的这种纸型是60格的,而且一分为二,一边各30格。
这种纸型最适合写旧体词,而且是专门写中调,比如临江仙、
菩萨蛮、玉楼春等词牌。
五体皆能用,句末可加标点。
4. 大矩型中小方格:只要是小方格,各个书体就都可以写,句末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5. 花窗花扇型内带小方格:书写要求同上,只是把落款留白放到了中间。
6. 团扇内嵌矩形小方格。
7. 常用的信笺型。
此外,还有竖格等格式。
这些格式都是根据书写的内容和纸张的形状来决定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和整体的美感。
在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时,
除了关注字迹的美丑和技巧外,还需要从整体上感受作品的形式美和作者的巧思。
28字硬笔书法作品28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28字硬笔书法作品128字硬笔书法作品228字硬笔书法作品328字硬笔书法作品428字硬笔书法作品5硬笔书法入门基础:一、坐姿1. 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距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左右。
2. 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里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左右。
3. 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二、握笔姿势握笔姿势歌—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
“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从笔杆的下方将笔从下往上抵住,笔杆留出一寸长的距离,一般是在旋笔刀旋出锥形的根部。
“二压”:是指用大拇指从里侧、食指从外侧将笔捏紧后往下轻压,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着力,这样捏时指肚面大,肉软且厚,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将笔握紧。
“三衬托”:是指无名指、小指略弯曲成前后状,两指成一平面贴于桌面,再加上掌侧要贴实桌面,从而将中指及整个笔托起,形成既稳且活的握笔姿势。
“指实”:是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靠实。
“掌虚”:是要求无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该姿势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造成书写不稳状即掌心是空的。
“腕灵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劲,要放松、灵活,以便在书写时运用手腕的运动而达到“巧”的效果。
“方向”:是指笔尖和笔杆的方向,正确的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而笔杆的朝向应是右后方。
“笔画轻重”:是指书写时用力的轻和重,即让学生体会轻和重的不同结果。
书写时用力轻则笔划就细,用力重则笔划就粗。
要让学生知道在书写硬笔字时,用力是有变化的,遇到该细的笔划,如写点时下笔要轻,方可出现尖的效果,收笔时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现粗的效果三、学习书法的途径方法练习硬笔书法的方法字是人的第二面容”。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对于学习、工作、学业、交友是十分有用处,另外练习写字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展示个人才华、魅力等,因此很多朋友都想把字写好,都有想学硬笔书法的想法,但是很多初学者又觉得茫然,不知从何入手,笔者学习硬笔书法多年,今不嫌浅薄,谈谈怎样学习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全套课件完整版•硬笔书法基础知识•基本笔画训练与技巧•偏旁部首及结构解析目录•篇章布局与创作实践•硬笔书法欣赏与评价标准•硬笔书法教学设计与实施硬笔书法基础知识01硬笔书法定义与特点定义硬笔书法是使用硬质笔尖的书写工具,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
特点硬笔书法具有笔触清晰、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章法多变等特点。
工具选择与使用技巧工具选择常用的硬笔书法工具有钢笔、铅笔、圆珠笔等,选择时要考虑笔尖的硬度、粗细和出水是否流畅等因素。
使用技巧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运笔方法,注意笔尖与纸面的角度和力度控制,以及保持笔尖的清洁和保养。
线条表现与构图原则线条表现硬笔书法的线条要求流畅自然、粗细得当、轻重缓急有序,能够表现出汉字的笔画特点和神韵。
构图原则构图时要考虑字的大小、疏密、向背等因素,合理安排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同时,还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基本笔画训练与技巧02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写法•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泊船瓜洲的古诗硬笔书法
《泊船瓜洲》的硬笔书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书写:
1. 准备工具:选择合适的硬笔(如钢笔、签字笔等),纸张,以及合适的墨水或笔芯。
2. 观察字形:在开始书写之前,先仔细观察《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字形,以便更好地掌握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
3. 临摹字帖:选择一本适合的硬笔书法字帖进行临摹,逐渐掌握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
4. 练习笔画: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基本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等,以提高自己的书法基础。
5. 注意笔顺:掌握正确的笔顺可以帮助你更流畅地书写硬笔书法,同时避免一些常见的书写错误。
6. 把握结构:在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确保字形美观。
7.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硬笔书法水平。
8. 欣赏作品:在完成作品后,可以与其他人分享并欣赏你的硬笔书法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总之,要想写好《泊船瓜洲》的硬笔书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耐心地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也要多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技巧。
中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作品欣赏
由于我是一名人工智能助手,我无法感知现实世界的图像,也无法感知艺术作品的美感。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参考,以帮助您欣赏中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作品。
1. 《乐》字
这幅作品展现了中学生对于硬笔书法技艺的运用和理解。
整个字体线条流畅,笔画准确有力,刚柔相济,尤其是“乐”字的“九”部分,以简约的笔势勾勒出了音乐的节奏和欢快的氛围。
2. 《春》字
这幅作品的“春”字整体线条优美流畅,勾画得非常到位。
字形比较整齐,尤其是右上方的“木”部分,变化多样,营造出一种婉约而自然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3. 《福》字
这幅作品把“福”字的饱满和富贵的意蕴表现得非常到位。
字体矫健而有力,利用笔划变化和对称构成,将字体稳重大气,特别是右半部分的“寸”部分,画出了一种富贵和滋润的气息,展现了年节的祥和美好。
4. 《清》字
这幅作品整体线条清丽脱俗,笔画匀称、有力,字形简洁明快。
字体健美而楷正,特别是下面的“水”部分,利用笔画的勾勒方式,将青山绿水、清流咕噜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层次感强烈,自成一篇画意。
5. 《聚》字
这幅作品的“聚”字采用了大篆的形式,刚果有力而不失秀美。
字笔豪放而不失精髓,体现了作者的力量感和笔墨功力。
整个字体自自然然,富有挺拔的气息,展现出草原的壮美和广袤无垠的景象。
这些中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作品,用清晰、准确、独特的笔触,表现了作者的心灵和情感,展现了硬笔书法的魅力和韵味。
它们不仅在艺术上有一定的价值,更是在教育上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90字硬笔书法作品90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90字硬笔书法作品190字硬笔书法作品290字硬笔书法作品3硬笔书法的历史:在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
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现芦苇管笔。
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张义堡遗址中发现了双瓣合尖竹管笔。
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
让人吃惊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李正宇说,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就属此类。
该笔形状扁平,一头平齐,一头削尖,从笔尖残留的漆痕看,显然已经用于写字,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学习硬笔书法的要点: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
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
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
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
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课件小学硬笔书法的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硬笔书法简介二、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1.书写姿势2.执笔方法3.运笔三、欣赏几幅现代硬笔书法作品四、练习并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学情分析】1.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练习书法时,指力,腕力均很欠缺。
2.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耐心有限,容易坐不住。
3.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审美能力有限,需要引导。
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书法的概念2.认识硬笔书法的特点3.掌握书写姿势4.掌握执笔方法5掌握基本运笔规律【学具准备】钢笔,铅笔,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教师简介书法的概念并且阐述小学生练习书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兴趣。
1.简介书法概念。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
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鼓励学生学好书法,阐述学习书法的好处学习书法至少有四个好处:第一,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某某某早已将其列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少儿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主要是动手,尤其是训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达到协调性和灵活性。
这些动作靠大脑指挥,经常有规律地训练,对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十分有益。
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高峰期,12岁时大脑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在此之前,抓住这个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学习书法,对促进少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培养高智商的人才非常必要。
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第三,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又合乎规范。
学生硬笔书法优秀作品欣赏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如何赏析优秀的硬笔书法作品?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作品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书法作品赏析硬笔书法线条的类型如果说线条性质是它的“内涵”,那么线条类型则是它的外延。
硬笔书法线条的种类也随着其发生、发展、繁荣而逐步丰富起来,真是千姿百态。
“但按线条衍生的源头对其逻辑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流畅的线条、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及刻写之间的线条。
”(一)、偏重发钢笔特性的“流畅的线条”。
这种线条产生缘于钢笔书写流利便捷的实用性。
提倡这种线条的有八十年代的庞中华、顾仲安等。
庞中华在平动基础上又注意了用力轻重变化,其线条光滑且有粗细之变,由起收笔简约、实用而美感;顾仲安楷书线条注意了对起收笔的适当强化,然中间用力较均匀,其线条端庄而单一。
后来人们开始注意了线条全程书写,既抓两头又重视中间变化,形成了这类线条的规范,这类线条实用美观,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实用派硬笔书家所喜爱。
(二)、借鉴毛笔书法线条——“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
早期涉足硬笔书法的书家,大都是毛笔书法家,如邓散木,他十分强调仿效毛笔线条的特征,但这仅仅是起步,却是可喜的。
“到八十年代的硬笔书法热,硬笔书界开始注意了毛笔线条用硬笔技法的诠释,这样便出现了‘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
它的出现是硬笔书法发展的必然,是书法传统钢笔化的时代的结晶。
涩重的线条采用的是逆锋运笔或匀或非匀用力的笔法,而流畅涩重合一的线条往往采用‘小巧灵活的调锋’,使顺峰变为逆锋或反之而实现。
”(5)显然,这种线条具有传统性与艺术性,颇有“帖味”,为书界所青睐。
(三)、借鉴篆刻单刀法的“刻写之间”的线条。
“以刀代笔”的甲骨文、单刀法的篆刻、篆刻的边款、浩瀚的碑林,对以硬质材料为笔的钢笔书法影响很大。
“谢非墨由此提出‘将硬笔书法本质界定在写与刻之间’‘并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种线条不仅留有墨迹,而且还有深深的划痕,作品背面粗糙不平。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作品精选郏永明硬笔行书苏轼答秦太虚书郏永明,1962年生,上海市嘉定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金山区政协常务委员,金山区书法协会会长。
出版有《郏永明作品集》等。
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第七、第八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中展出。
作品曾参加第二、第三回中日书画作品公开征集展;上海大阪书法交流展;曾获全国石油化工系统第一、第二届书画摄影展书法一等奖;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八届“群英奖”中获书法银奖。
硬笔书法曾获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仇寅硬笔楷书清人题画诗四首仇寅,1962年生于江苏涟水。
著名硬笔书法家。
编写出版有《仇寅钢笔字》、《仇寅书外国名诗》、《雷锋日记选钢笔字帖》、《古帖新临多体钢笔字帖》等。
1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1982年分配到解放军福建某部。
现在福州某公司从事设计策划工作。
曾获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1987年第一届文明杯钢笔圆珠笔段位大赛一等奖、1988年“兰花杯”中国钢笔书法精英擂台赛银奖、1988年首届国际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2004年第二届“北大方正奖”印刷字体设计大赛“正文字优秀奖”、“评审委员奖”。
出版硬笔字帖多部。
仇寅硬笔楷书郑板桥题画竹姜国庶钢笔录朱柏庐治家格言姜国庶,男,1965年12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获中书协研修班成果展二等奖两次;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览。
发表于《书法》、《中国书法》、《人民日报》等40余种报刊。
传略收入《书画百家》、《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三百家》等专集。
《青少年书法报》头版、《中国书画报》曾作专题介绍。
姜国庶硬笔行书现代散文林似春硬笔行书节录孙过庭书谱林似春(1917-1996),原名暄,字似春,以字行。
浙江宁波慈溪人。
历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百老艺苑副理事长,上海市闸北区职工书法协会顾问。
硬笔书法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标题:硬笔书法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目标:1. 了解硬笔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硬笔书法技能和美感。
教学内容:1. 硬笔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2. 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硬笔书法的基本字体和书写规范。
4. 硬笔书法的常见作品欣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和课件。
2. 准备硬笔书法的练习纸和硬笔。
3. 准备一些硬笔书法的范字和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硬笔书法的了解和体验。
- 展示一些硬笔书法的作品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硬笔书法基础知识介绍(10分钟)- 介绍硬笔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介绍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硬笔书法字体和规范(15分钟)- 介绍硬笔书法的基本字体,如楷书、行书等。
- 讲解硬笔书法的书写规范,如字的结构、笔画的顺序等。
4. 硬笔书法技巧讲解(15分钟)- 演示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如握笔姿势、用力掌握等。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硬笔书法练习。
5.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10分钟)- 展示一些硬笔书法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品味。
- 分享硬笔书法的名家和名作。
6. 练习与总结(15分钟)- 分发硬笔书法的练习纸和硬笔,让学生进行练习。
-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硬笔书法练习纸评价。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硬笔书法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硬笔书法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硬笔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了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练习和欣赏硬笔书法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技能和美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硬笔书法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硬笔书法等级考试1-10级作品欣赏
自选创作:楷书一件。
字数70字左右,内容不限(自备)。
16开,70个方格(1号纸)。
↓↓↓可参照练习的范例↓↓↓
2、硬笔4-5级
自选创作:
↓↓↓可参照练习的范例↓↓↓
命题创作
楷书一件。
字数100字左右。
16开,108个方格(2号纸)。
考试范围为以下ABCD四套试题,考试前由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书法评审专家委员会抽取其中一套作为正式考题。
A卷: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可参照练习的范例↓↓↓
B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五言硬笔书法作品欣赏古诗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
《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
《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
”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
《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
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
“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
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
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盛行,且至今常采用的传统表现手法存有“诗赋、比、启”。
《毛诗序》说道:“故诗存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诗赋,三曰比,四曰启,五曰雅,六曰赞歌。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赞歌”就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诗赋、比、启”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优秀硬笔书法行书作品欣赏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来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
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
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