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第二册总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86.01 KB
- 文档页数:16
职业中学语文知识点职业中学语文知识点职中的语文虽然相对简单,但想提高成绩还是要好好复习语文的知识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职中语文复习要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职中语文复习要点(一)一.宾语前置句 1、忌不自信。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大王来何操?4、沛公安在?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微斯人,吾谁与归?7、余是以记之。
8、一言以蔽之。
9、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10、夫晋,何厌之有? 11、沛公安在? 二.定语后置句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三.判断句1、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4、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5、刘备,天下枭雄。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楚左尹伯者,项羽季父也。
11、赂秦而力大亏,破灭之道也。
12、余固笑而不信也。
1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4、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5、此三者,吾遗恨也。
16、此世所以不传也。
1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被动句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故。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身死于秦,为天下笑。
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8、舞榭歌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9、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0、不拘于时,学于余。
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五.省略句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2、欲呼张良与俱去。
中职语文综合复习二专项系列之成语部分《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D,着重考查运用成语,其次是俗语。
成语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体现在对成语的辨析使用专项上,而且在语音、字形及语言表达中均有涉及,因此,成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从读音、字形、结构、意义到使用。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淀的考查。
而恢复高考起,到目前为止,几乎年年有成语题。
这是因为汉语中成语数量特别大,一个高中毕业生拥有多少成语,能否正确使用,确实是衡量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还因为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虽然高考年年考成语,但是得分率并不一定就高,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考考查成语,生疏度是有所控制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易,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上的成语应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
考查形式主要有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单项选择式和选择填空式两种。
复习目标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高考成语题的主要解题方法考点说明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前后重复的成语2.辨析容易混淆、不合语法的成语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的情况谈谈成语的测试和应答。
一、题型设误类型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10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3.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4.画蛇添足,前后重复5.不知谦恭,颠倒尊卑 6.不合逻辑,自相矛盾7.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8.范围不清,轻重失当9.忽视演变,不明来源 10.形似混淆,疏忽错解㈠望文生义,曲解词语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正确使用词语一、知识点(一)词的基础知识1、词的分类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按不同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按音节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
(2)按构造分:单纯词、合成词。
(3)按感情色彩分: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4)按语体色彩分:书面语、口头语。
(5)按语法功能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6)按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分: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词义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内容是词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词义”,它是成体系的,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之分。
如“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3、词的附属色彩词除了有意义之外,有时还带有某种附属色彩,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1)感情色彩。
指词语所附带的反映说话人对客观对象的褒贬态度的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同词的意义关系密切。
对客观事物持肯定评价的,带有尊敬、喜爱、赞许、褒扬意味的词叫褒义词,如“安慰”“忠诚”“慷慨”等。
词义对客观事物持否定评价的,带有讽刺、憎恨、谴责、贬斥意味的词叫贬义词,如“腐败”“勾结”“虚伪”等。
大部分词的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所谓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这些不带有褒贬意味的词叫中性词,如“士兵”“山脉”“油漆”“运动”“跑”等。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指的是有些词只适用于某一个交际范围、场合或文体当中,而不适用于另外的交际范围、场合或文体。
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是两种最重要的语体色彩。
带有书面色彩的词适用于书面写作,常出现在学术性文章或重要的交际场合(如政治性的演讲)中,如“嗜好”“嶙峋”“联袂”等;带有口语色彩的词常用于日常谈话,也大量出现在文艺写作中,如“小气”“礼数”“邋遢”等。
但大多数的词是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的。
如“迷恋”,有“迷恋”义的书面语为“沉湎”,口语为“着迷”。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共2课时复习范围:中职语文第二册全册;选修部分。
复习目标:1、牢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通过复习,逐步增强对语文的兴趣。
复习要求:1、认真看书,熟悉课文,每一篇课文都要知道其作者、出处,主要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会读,会写,而且知道它的意思。
3、语法方面,要整理出每篇课文中用到的修辞,句式(文言文),会区分不同的修辞,并且会运用。
4、对于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要认真看书,活学活用,并且要熟悉考试题型及评分标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语音语法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我的母亲》《诗经》二首、《故乡的榕树》《论友谊》《就是那一只蟋蟀》第二单元:《师说》《拿来主义》《思考的威力》《读伊索寓言》《科学是美丽的》第三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五人墓碑记》《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觅渡觅渡渡何处》第四单元:《明湖居听书》《琵琶行》《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第五单元:《鸿门宴》《新闻二篇》《宋词二首》《落日》《都江堰》第六单元:《张衡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读数时代》《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不该遗忘的废墟》以上课文的复习,以自学为主,教师答疑。
第2课时二、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一)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①几百年之后,②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③或上天堂,④或落了地狱,⑤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⑥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他占有,挑选。
一、【单选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外甥.(shēn)窘.迫(jiǒng)刮痧.(shā)秩.序(chì)B.份.礼(fèn)筹.划(chóu)供给.(gěi)惦.念(diàn)C.蛮横.(hèng)拥挤不堪.(kān)殷.勤(yīn)济.南(jǐ)D.私塾.(shú)廿.位(niàn)丧.事(sàng)撮.土(chuō)【分数】1【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略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说怿.女美(喜欢)行迈.靡靡(远行)静.女(娴雅安静)B.爱.而不见(隐藏)自牧归.荑(回来)悠悠..苍天(悠远,高远)C.俟.我于城隅(等候)洵.美且异(与众不同)匪.女之为美(不是)D.贻.我彤管(赠送)中心摇摇..(心神不定)俟我于城隅.(角落)【分数】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归”通“馈”,馈赠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四言为主4. 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爱而不见B.说怿女美C.自牧归荑D.洵美且异【分数】1【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略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乐目的清翠。
B.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嘻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C.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豪不在乎的样子。
期中复习教案复习范围:中职语文(实验本)第二册第一、二、三单元。
复习目标:1、巩固前三个单元所学课文以及有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针对考试加强应考准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复习重点:巩固前三个单元教学内容。
复习难点:提高阅读能力.复习方法:比较法,练习法。
复习时间:三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复习重点: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2。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一.单元目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学习本单元,不仅要尽可能地从课文中汲取重要信息,更主要的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
二.要点回顾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大地上的事情》、《石缝间的生命》是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自述性文章,《生命的五种恩赐》是寓言,《永远的蝴蝶》是小小说.虽然体裁各不相同,写法各具特色,话题都没有离开生命,都是阐述生命及生命的意义.要反复阅读课文,品味、体会本单元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三.知识整理文学常识;列出重点字词,注意音、形、义;(参照《同步练习》语言运用题)重要语段.(背诵《大地上的事情》中的段落)修辞:比喻、比拟。
四.考点例析。
【考点】语言运用。
1.字音辨析.2.字形辨析。
3.词义辨析.4.病句辨析.5.标点符号。
6.修辞手法。
【例题】见《同步练习》语言运用题.五.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复习重点:1.复习第二单元内容;2。
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一.单元目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故土情怀。
学习本单元,不仅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要点回顾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故乡的榕树》、《故都的秋》和《洛阳诗韵》《西安这座城》三篇是散文,《就是那一只蟋蟀》是新诗,都是写景抒情的典范文章。
学习本单元课文,欣赏文章内涵丰富的语句,欣赏语言的艺术魅力,应作为学习的重点.通过领会文章中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语句的内涵,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中职语文第二册知识点总结中职语文第二册是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教材,它涵盖了语文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文基础知识、作文写作、阅读理解等内容。
下面将对中职语文第二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语文基础知识1.词语辨析中职语文第二册包含了大量的词语辨析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含义、用法、搭配等内容,以便在写作和阅读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2.词性变化在语文学习中,词性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变化规律,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在写作和阅读中。
3.句子成分句子成分的概念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以便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句子结构。
4.修辞手法中职语文第二册中包括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知识点,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5.成语故事中职语文第二册中还包含了一些成语故事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在古代故事中的应用,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地使用这些成语。
二、作文写作1.记叙文写作中职语文第二册中包含了大量的记叙文写作知识点,包括叙事的结构、语言的表达、环境描写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能够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
2.说明文写作说明文是中职语文第二册中的一个重要写作类型,学生需要了解说明文的结构、逻辑关系、论据和结论等内容,以便在写作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3.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中职语文第二册中的另一种重要写作类型,学生需要了解议论文的结构、论点的提出和论证、句式的运用等内容,以便在写作中能够清晰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作文技巧中职语文第二册中还包含了一些作文技巧的知识点,比如常见的写作错误、修改作文的方法、语言的搭配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技巧,并能够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
三、阅读理解1.课文阅读中职语文第二册中包含了大量的课文阅读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中的含义、情节、人物等内容,并能够准确地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合欢树》1、《合欢树》的作者(),体裁().文章前半部分以()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合欢树的由来以及引发的思索。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作者内心痛苦。
2、《合欢树》作者代表作()()()()等。
第二课《善良》1、字词注音不足恃()圭臬()()滥()用小人长戚戚()2、词语解释以逸待劳:参透:四面楚歌:超拔3、《善良》是一篇()散文,文章中大量运用()( )等修辞,语言精辟有力,耐人寻味。
4、“文化大革命”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么?凶恶不是已经披尽了“迷彩服”了么?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这个句子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方法。
第三课人生的境界1、《人生的境界》作者()。
2、《人生的境界》作者讲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人的()决定了人的境界。
第二单元第七课1、《飞向太空的航行》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这篇课文以()为顺序,列出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注音:辉映()耸()入云天开辟()酝酿()()苛()刻轨()道横亘()3、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大部分。
第三单元第九课《边城》1、《边城》的作者(),()代作家。
2、《边城》讲述的是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由“题记”和21个章节构成,这篇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节。
3、修辞:课文69页第二题。
第十课《林黛玉进贾府》1、字词注音.敕.造()阜.盛()内帏.()宫绦.()盥.洗()两腋.()忖.度()瞋.视()懵.懂()贾赦.()绾.着()便.宜()錾.银()戏谑.()惫懒..()罥.烟()2、解释:身材苗条,体格风骚()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行为偏僻性乖张。
()3、选择: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中职语文综合复习二专项系列之修辞部分含答案修辞专项训练题一。
填空:1、()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或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3、()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体”来代替。
二、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式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3、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4、星星的眼睛眨呀眨。
( )5、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6、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7、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8、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9。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10、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11.多如牛毛( )莺歌燕舞( ) 岂有此理( )12.天空中的星星在快活地眨眼睛。
()13。
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 )16。
蓝色的天空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
( )三、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1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中职第⼆册语⽂试卷及答案doc(优选.)wo最新⽂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本--------------------- ⽅便更改rd语⽂⼀、填空题(20分,3—11题每空1分)1.给加点字注⾳(每空0.5分)穹.窿.纷繁芜.杂振聋发聩.夯.实氤.氲.苍髯.齑.粉雍.培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每空0.5分)油溺.__ 腻 __ 斩.新_____崭____ 沉陌.__默或没___ 坚.困___艰____咆笑.___哮___ 祖.咒___诅_ 允.灭__陨__ 招.⽰____昭___3.通报的格式⼀般由标题、正⽂、发⽂机关、发⽂⽇期构成。
4.联想的形式除了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联想外,还因果联想。
5.秦牧原名林觉夫,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家。
6.“群⼭,那是洪荒时代就存在的了;长城,那是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了;⼈流,却是⽣活于当世的活跃的⽣命。
”采⽤了排⽐的修辞⼿法。
s .. t .....7. ⽩居易字乐天,号⾹⼭居⼠。
8. 苏轼是北宋著名散⽂家、书画家、词⼈、诗⼈,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10.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1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单项选择题(每空1.5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组是( A )。
A. 百舸.(⼤船)争流B. 挥斥⽅遒.(柔弱⽆⼒)C. 浪遏.(推动)飞⾈D. 荫.蔽(遮挡)2.下列全部是多⾳字的有( A )。
A. 打轧观钿B.扎绮塞削C. 哗还并脊D.茎碴珩乘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B )的著名作品。
A.莫泊桑B.莎⼠⽐亚C.托尔斯泰D.普希⾦4.会议通知属于( A )通知。
A.事务性通知B.告知性通知C.规定性通知D.指⽰性通知5.通知中,发⽂字号“国办发[1999]11号”⾥的“11”代表的意义是( D )。
A. 机关代字B.年份C.⽉份D.顺序号6.《牡丹的拒绝》是从( C )⾓度来描写牡丹的。
中职语文第2册复习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选择(每空3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折扣(shé)璀璨(càn)同胞(pāo)侦察兵(zhēn)B.廿三(niàn)惩戒(chéng)荫庇(pì)搓搓手(cuō)C.噩梦(è)忏悔(chàn)漂泊(bó)凉飕飕(sōu)D.供给(jǐ)温馨(xīng)姗姗(shān)黑黝黝(y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嘱咐虔敬祭伺兴高彩烈B.臆想兀立摇曳爽心悦目C.委屈懦夫罪孽瓢拔大雨D.筹画溪畔驱逐雅雀无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负荷变化的问题。
只有_______而无_______,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_______而无________,就容易陷入散漫凌乱。
A变化重复重复变化 B.重复变化变化重复C.重复发展发展重复D.发展重复重复发展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A.太阳就要落山,落日的余晖将自然界幻化得金碧辉煌。
B.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了不少听众。
C.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真让人眼花缭乱。
D.春天的花园里五彩缤纷,满是五颜六色的花朵。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历史是时间写在记忆中的一首诗。
B.通过这次讨论,使我明确了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C.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D.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追逐游戏。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史”即《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河南河北”古代是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地区。
C.五音十二律是指我国古代音乐中高低不同的各种音阶。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7、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景泰蓝的铜胎上粘着线条画,譬如柳树,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右括号(打比方)B.景泰蓝的制作要求精细,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字)C.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举例子)D用一个烧得挺旺的炉子,燃料用煤,炉膛比较深,周围不至于碰着等着烧的铜胎,叫烧蓝(下定义)8.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师说知识点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中职语文第二册期末考试题注意事项: 答题时,一律使用钢笔或圆珠笔,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每空3分,共24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折扣(shé)璀璨(càn)同胞(pāo)侦察兵(zhēn)B.廿三(niàn)惩戒(chéng)荫庇(pì)搓搓手(cuō)C.噩梦(è)忏悔(qiān)漂泊(bó)凉飕飕(sǒu)D.供给(jǐ)温馨(xīn)姗姗(shān)黑黝黝(y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嘱咐虔敬祭伺兴高彩烈B.臆想兀立摇曳爽心悦目C.委屈懦夫罪孽瓢拔大雨D.筹画溪畔驱逐雅雀无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负荷变化的问题。
只有_______而无_______,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_______而无________,就容易陷入散漫凌乱。
A 变化重复重复变化B. 重复变化变化重复C. 重复发展发展重复D. 发展重复重复发展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A.太阳就要落山,落日的余晖将自然界幻化得金碧辉煌B.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吸引了不少听众。
C.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真让人眼花缭乱。
D.春天的花园里五彩缤纷,开满里五颜六色的花朵。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历史是时间写在记忆中的一首诗。
B.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
C.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
D.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追逐游戏。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史”即《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河南河北”古代是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地区。
C.五音十二律是指我国古代音乐中高低不同的各种音阶。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文教材第二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主旨.剖.析奇葩.峥嵘..寥廓..脸颊.醇.厚泥潭.蛊.惑墓冢.栅.栏禁锢.飒飒..驰骋.跻.身夔.门圭臬..翎.毛酣.睡啃噬.摁.着瞥.见嗫嚅..伫.立喘.气哽咽..温馨.拯.救雏.形梗概..马谡.便笺.柬.帖勖.勉遴.选遐.想渗.透元稹.姜夔.孱.头国粹.佚.名端倪.虔.诚涵.养摇曳.诠.释丰硕.迸.发杀戮.贪婪.抗倭.发髻.入殓.湛.江羽翼.虐.杀城堞.坎坷..巨擘.长喙.河豚.苑囿..鲍.昌锁钥.逶迤..肇.端俨.然犄.角旖旎..睥睨..亵渎..奇葩.纤.细诅.咒瓦砾.陨.灭咆哮..昭.示蹒跚..皈依..夙.愿浩瀚..怆.然芍.药噩.梦窒.闷殉.情溺.水憧憬..天籁.踅.去颓.然靸.鞋狺狺..钲镗..磅礴..牛虻.蹊跷..暮霭.樯橹..凝噎..兵燹.真谛.蘧.然邂逅..无暇.无瑕..遐.想参.透百舸.争流浪遏.飞舟挥斥方遒.江郎才尽扣人心弦.簌簌..而下迄.今为止载.歌载.舞刚愎.自用去芜.存菁.提纲挈.领正襟.危坐怀揣.梦想水流湍.急蔚.然成风黯.然萧瑟络绎..不绝言简意赅.包孕闳.深残羹.冷炙.礼尚往来冠冕.堂皇驰骋纵横淋漓..尽致情趣盎.然滥.竽.充数岿.然不动幡.然悔悟精骛.八级欲盖弥.彰倚.天一柱袅袅..婷婷目眩神迷密密匝匝..翦.伯赞胡服骑射腾挪跌宕.脍炙..人口粼粼..波光鳞.次栉.比湫隘..破败飘逸恬.静娉娉..婷婷生死不渝.气势磅礴..羽扇纶.巾短小精悍娓娓道来另辟蹊.径不敢苟同二、根据要求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集中体现了这一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