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26号关于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的公告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我部组织制订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现予以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二○一○年三月一日附件: HJ-BAT-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管理目标的技术可达性,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技术依据,引导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
本指南可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工程验收以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的技术依据,是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设计单位以及用户使用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将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及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杭州环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总则1.1适用范围本指南中污泥是指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不包括格栅栅渣、浮渣和沉砂池沉砂。
与城镇污水性质类似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其处理处置可参照执行。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污泥,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不适用本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解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技术指导文件,主要目的是提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相关技术指导,以推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该指南针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污泥处理处置的环境目标、技术原则、处理方法、处置途径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指南明确强调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应按照“资源化、环保化、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利用污泥中的有用成分,并控制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该指南着重强调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能量利用、资源—材料利用、资源—生态修复”为主要方向的处理处置途径。
其中,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堆肥、厌氧消化等处理手段,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制备生物能源;资源的能量利用是指将污泥进行焚烧或气化等方式,通过热量和产生的气体来发电或进行热能利用;资源的材料利用是指将污泥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建筑材料、陶瓷材料等产品;资源的生态修复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污泥用于土壤治理、湿地修复、园林景观等生态修复领域。
此外,指南还阐述了对污泥处理处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包括储运技术、处理工艺、工艺控制、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
并对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泥进行了处理与处置方法的详细规定,以确保处理处置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指南的发布旨在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科学指导,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中面临的问题,如污染物排放、处置成本高等。
同时,该指南提出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也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对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环境目标、技术原则、处理方法、处置途径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解读。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引(试行)1.总则1.1为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指引。
1.2本技术指引所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本技术指引所称污泥衍生产品(以下简称“污泥产品”),是指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后形成的可资源化利用的衍生产品。
1.4本技术指引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的管理和技术选择,以增强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5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
1.6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7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产品。
1.8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2.1现有污泥处置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设施缺口,建制镇与县城污泥处置应统筹考虑,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当地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园林绿化、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浅析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指将城市污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去除污染物质和有害物质,使其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再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水体或自然环境的设施。
而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由于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大,因此有必要对污泥进行安全处理和合理处置。
污泥处理现状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过脱水、脱水堆肥、焚烧等处理方式,最终形成干固体物。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与管理规定》,城市污泥处理主要包括填埋、堆肥、焚烧和化学固化处理四种方式。
其中填埋、堆肥和焚烧是目前污泥处理中主要采用的方法。
填埋是将污泥堆埋于地下,堆肥是通过腐熟将有机物降解成稳定的有机质,焚烧是将污泥进行高温燃烧,将有机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有机物质得到焚烧净化。
填埋作为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容易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
而堆肥和焚烧则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金投入,并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难以忽视。
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经济、环保的污泥处理方式,成为当前污泥处理的发展方向。
污泥处理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如果不经过合理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污泥中的有机物质会在填埋、堆肥或焚烧过程中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污泥中的无机物质和微生物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污染,影响水质和土壤质量。
在填埋过程中,污泥中的有机物质会逐渐分解,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污泥处置浅析虽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问题很大,但也有一些解决之道。
一是采用生化处理技术降低污泥产生量。
通过污水处理的生化过程,可以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从而减少污泥产生量。
二是采用新技术降低污泥体积。
通过高效脱水等技术,可以将污泥脱水干固,减小处理后的污泥体积,降低处理难度。
三是采用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理污泥。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一、污泥特性分析针对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特性不尽相同,需要正确分析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特性,并对污泥进行分类。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污泥减量化技术减少污泥产量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见的减量化技术包括生化污泥与废水分离、增加氧化能力、优化好氧条件、通过调节运行参数等手段,减少污泥产生量。
减量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处理工作量,减轻处理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污泥稳定化技术稳定化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稳定化处理,可以降低污泥的有机负荷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和资源化利用率。
常见的污泥稳定化技术包括厌氧消化、好氧稳定化、厌氧-好氧串联稳定化等。
四、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可以将污泥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污泥焚烧发电、污泥堆肥、污泥土壤改良剂等。
五、污泥填埋技术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处理处置的污泥,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在进行污泥填埋时,需要严格控制填埋场的运行和管理,防止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渗漏到地下水和周边环境中。
同时,可以利用填埋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利用效率。
六、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与优化根据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并进行优化。
可以综合考虑污泥产量、污泥特性、土地利用、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符合实际的技术方案,并逐步完善和提高技术处理水平。
总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分析污泥特性、减量化处理、稳定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污泥的处理处置,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污水处理质量、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进行分析。
一、污泥处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主要采用稳定化污泥的处理方式,即通过厌氧-好氧的生物反应器,将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H4和CO2,并降解有机物,达到稳定处理的目的。
此方法处理后的污泥,虽然脱水效果好,但剩余的污泥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原菌等,不具备直接用于土壤改良或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目前,我国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如:污泥处置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处理能力落后、环保绩效不佳等。
二、污泥处理处置的挑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污泥处置压力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包括污泥处理的压力。
当前,市场上污泥处理处置的设备存在瓶颈,对于大量的污泥处理处置存在困难。
2. 处理质量不稳定。
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特点是多变的,污泥中的含量也是不可预测的,如:有机物含量、重金属离子含量、氮磷含量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污泥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处理质量的稳定性。
3. 处理成本高。
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成本主要集中在污泥的脱水和焚烧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处理成本高会直接影响到污泥处理处置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到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三、污泥处理处置的对策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探索新型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当前,市场上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相对比较单一,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新型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如:微生物电化学系统、生物质热解等。
这些新型的技术有望带来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低的处理成本。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探究XX:1006-8937(20XX)2-0170-0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迅速扩大,截止至20XX年,我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共1992座,总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亿m3/d,产生含水率为80%左右的污泥约20XX万t。
然而,长期以来受“重水轻泥”思想的影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大量污泥没有经任何处置而随意弃置,已成为制约城镇污水处理行业正常运行和进展的瓶颈。
因此,如何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1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1.1 污泥处理技术污泥处理是指污泥减量、减容、稳定和无害化的过程。
污泥处理相关技术包括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好氧发酵。
1.1.1 污泥厌氧消化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机物含量高(为65%左右)。
污泥厌氧消化是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有机物分解为稳定物质,产生为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由于污泥厌氧消化具有减少污泥体积,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可产生沼气实现能源回收利用等优点,国内外已有众多成功案例。
然而,污泥厌氧消化能源回收初始投资大,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要求污泥中有机质含量高,而国内大多城市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含砂量高,造成厌氧消化产气率低,维修运行成本高,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
1.1.2 污泥好氧发酵污泥好氧发酵,即污泥堆肥,指在有氧条件下,污泥中有机物在好氧发酵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生成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好氧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形成高温(>55 ℃)杀死病原微生物,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以及无害化的过程。
堆肥成品容重减少,质地疏松,可以被植物利用的营养成分增加,寄生虫卵和病原菌几乎全部被杀灭,便于贮存和运输,可以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污泥堆肥可使污泥含水量降到35%左右,能大大减少污泥体积,消除污泥本身的臭味,改善污泥性状,拓宽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
附件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编制组二○○八年十二月目 录1任务来源........................................................................................................................1 2编制目的及意义..........................................................................................................1 3 标准制订的依据、原则和技术方法. (1)3.1编制依据..................................................................................................................1 3.2编制原则..................................................................................................................1 3.3 技术路线.................................................................................................................. 233334444444578131415151923252831334 工作思路........................................................................................................................4.1资料查阅.................................................................................................................. 4.2基础调研.................................................................................................................. 4.3总纲策划.................................................................................................................. 4.4条款细化.................................................................................................................. 4.5初稿审定.................................................................................................................. 4.6修改完善.................................................................................................................. 4.7 文件提交.................................................................................................................. 5 规范中主要技术内容说明........................................................................................5.1适用范围.................................................................................................................. 5.2规范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处理处置的一般要求.............................................................................................. 5.5污泥的产生和计量.................................................................................................. 5.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物防治................................. 5.7污泥稳定化处理工艺............................................................................................ 5.8污泥预处理工艺.................................................................................................... 5.9污泥干化................................................................................................................ 5.10污泥堆肥............................................................................................................ 5.11农田利用和土地利用............................................................................................ 5.12污泥填埋............................................................................................................ 5.13污泥焚烧............................................................................................................ 5.14综合利用............................................................................................................ 5.15 运输和贮存........................................................................................................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2005年提出编制任务,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该标准的的制订。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三月前言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城镇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泥还未普遍得到有效处理处置,这些污泥非常容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成为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影响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积极效果。
因此,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我国城镇减排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技术和工程措施的落实,满足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
为指导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按照无害化、资源化与低碳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科学选择技术路线和建设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本指南编制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开展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污泥的来源与性质、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污泥处理的单元技术、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污泥的来源与性质 (3)第三章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 (5)第一节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第二节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6)第三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与评价 (9)第四章污泥处理的单元技术 (15)第一节浓缩脱水技术 (15)第二节厌氧消化技术 (17)第三节好氧发酵技术 (26)第四节污泥热干化技术 (34)第五节石灰稳定技术 (40)第六节其他技术 (43)第五章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 (44)第一节污泥土地利用 (44)第二节污泥焚烧与协同处置技术 (50)第三节建材利用技术 (63)第四节污泥的填埋 (66)第六章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 (69)第一节污泥的应急处置 (69)第二节污泥处理处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71)附录 (74)第一章总则1 编制目的为落实《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指导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更加合理地进行规划建设,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不断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管理水平,防止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