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2.00 KB
- 文档页数:5
齿轮设计步骤范文齿轮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任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应力分析、齿形设计、轴向力分析等。
以下是一个齿轮设计的基本步骤:1.确定设计需求:首先,需要明确齿轮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包括转速、扭矩、工作环境等。
这些条件将影响到齿轮的强度和材料的选择。
2.齿轮几何参数选择: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齿轮的几何参数,如模数、压力角、齿数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齿轮的外形和尺寸,对应着材料的选择和强度的计算。
3.齿轮强度计算: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工作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这包括齿轮的承载能力、寿命等。
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应力,如弯曲应力、接触应力等。
4.齿形设计: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强度计算结果,进行齿形设计。
根据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绘制出齿轮轮廓,包括齿廓曲线和齿宽等。
5.齿轮材料选择:根据齿轮的使用条件和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
齿轮常用的材料有钢、铸铁、铜合金等,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强度和硬度特性。
6.热处理设计:对于一些高强度的齿轮,需要进行热处理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根据齿轮的材料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如淬火、回火等。
7.轴向力分析:在设计齿轮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轴向力的影响。
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工作条件,计算齿轮的轴向力,以确定轴承的选型和轴的强度。
8.传动效率计算:根据齿轮的几何参数和齿轮材料的选择,计算齿轮传动的效率。
传动效率与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以及润滑和摩擦等因素有关。
9.优化设计: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对齿轮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对齿轮的几何参数、材料和热处理等进行调整,以提高齿轮的强度、耐用性和传动效率。
10.齿轮制造和测试:最后,根据设计结果,进行齿轮的制造和测试。
在齿轮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齿轮的几何尺寸和精度,以及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等。
齿轮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以确保齿轮的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对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充分的了解,并密切关注齿轮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
2齿轮的设计及校核齿轮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递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中。
齿轮的设计和校核是确保齿轮传动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齿轮的设计和校核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详细介绍其原理和方法。
齿轮的设计是根据传动的要求和工作条件,确定齿轮的尺寸、型号、齿数等参数的过程。
首先需要确定传动的速比、转矩要求等。
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齿轮的模数、齿轮的宽度、齿轮的材料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使用标准齿轮或定制齿轮。
齿轮的校核是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齿轮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齿轮强度校核。
根据所选用的齿轮材料,计算其强度参数,并与设计需求进行比较。
常用的齿轮强度计算方法有弗赖德、路中曼等。
2.齿面接触强度校核。
通过计算齿轮齿面接触应力和接触应力分布,判断齿面接触是否能满足传动要求。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调整齿轮的齿形和齿数等参数。
3.齿轮轴承能力校核。
根据齿轮传动的工作转矩,计算齿轮轴承的最大受力,并与轴承的额定负载进行比较。
如果超过了轴承的额定负载,需要重新选择适合的轴承。
4.齿轮的热强度校核。
计算齿轮的热强度参数,判断齿轮在长时间高速工作时的热强度能否满足要求。
如果不能满足,可能需要进行降速设计或采取散热措施。
5.齿轮的动态特性校核。
根据齿轮的质量、转动惯量等参数,计算齿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谐振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校核。
如果存在谐振问题,需要采取减振措施。
在齿轮的设计和校核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软件和标准规范进行计算和判断。
一般常用的计算软件有Ansys、AutoCAD等,相关的标准规范有GB/T 3456.2-2024等。
总之,齿轮的设计和校核是确保齿轮传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只有在设计和校核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齿轮的强度、接触、轴承、热强度和动态特性等方面的要求,才能保证齿轮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齿轮设计参数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元件,它通过互相啮合实现传动作用。
齿轮设计参数是指影响齿轮传动效果的各种参数,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模数模数是齿轮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是齿轮齿数和齿轮直径之比。
模数越大,齿轮直径越大,齿轮的承载能力越大,但齿数较少,精度较低;模数越小,齿数较多,精度较高,但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
二、齿数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通常用z表示。
齿数越多,齿轮的传动平稳性和精度越高,但是齿数过多会导致齿轮体积增大,制造成本增加。
三、齿轮宽度齿轮宽度是指齿轮的啮合面上的宽度,通常用b表示。
齿轮宽度越大,齿轮的承载能力越大,但是齿轮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
四、啮合角啮合角是指两个啮合齿轮的啮合面上的夹角,通常用α表示。
啮合角越小,齿轮传动效率越高,但是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强度也会降低。
五、压力角压力角是指齿轮齿面上的主导压力方向与法向的夹角,通常用γ表示。
压力角越小,齿轮传动效率和精度越高,但是齿轮承载能力和强度也会降低。
六、齿形齿形是指齿轮齿面的几何形状,常见的有圆弧齿、渐开线齿等。
不同的齿形对齿轮的传动效率、噪音和磨损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
七、材料齿轮的材料对其承载能力和耐磨性等性能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齿轮材料有高速钢、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八、精度齿轮的精度包括齿形精度、距离精度、轴向偏差、跳动等指标。
精度越高,齿轮传动效率越高,但是制造成本也会增加。
以上是齿轮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参数,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齿轮设计需要考虑到齿轮的传动效率、承载能力、精度和噪音等因素,从而实现最佳的传动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姓名(学号):)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1)1.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1)1.1 齿轮零件图分析 (1)1.2 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2)1.2.1零件表面组成 (2)1.2.2确定主要表面与次要表面 (2)1.2.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2.毛坯的确定 (2)2.1毛坯的确定原则 (2)2.2毛胚的选择原则 (2)3.选择定位基准 (3)3.1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3)3.2以外圆和端面定位 (3)4.拟定齿轮的工艺路线 (3)4.1确定加工方案 (3)4.1.1齿坯加工方案的选择 (3)4.1.2齿形加工 (4)4.2划分加工阶段 (4)4.3选择定位基准 (4)4.4加工工序安排 (4)5.确定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4)5.1背吃刀量的选择 (4)5.2进给量的选择 (5)5.3切削速度的选择 (5)6.设计工序内容 (5)6.1确定工序尺寸 (5)6.2选择设备工装 (6)7.夹具设计 (6)7.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 (6)7.1.1心轴 (6)7.1.2定位套 (7)7.2机床夹具的对刀装置 (7)7.2.1确定插床夹具对刀块位置尺寸的步骤 (8)7.2.2精度校验 (8)7.3机床夹具的选择原则 (8)9.附件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0)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惊醒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齿轮齿条设计计算公式齿轮和齿条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两种元件,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
齿轮和齿条的设计计算公式是设计和计算这两种元件的基础,下面将详细介绍齿轮和齿条的设计计算公式。
一、齿轮的设计计算公式1. 齿轮的模数(m)计算公式:齿轮的模数是齿轮齿数与齿轮的直径比,用于表示齿轮的尺寸。
模数的计算公式为:m = d / z其中,m为模数,d为齿轮的直径,z为齿轮的齿数。
2. 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计算公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是齿轮齿数与模数的乘积,用于确定齿轮的尺寸。
分度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d = m * z其中,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z为齿轮的齿数。
3. 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计算公式:齿轮的齿顶圆直径是齿轮齿顶与齿根之间的直径,用于确定齿轮的尺寸。
齿顶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da = d + 2m其中,da为齿顶圆直径,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
4. 齿轮的齿根圆直径(df)计算公式:齿轮的齿根圆直径是齿轮齿根与齿顶之间的直径,用于确定齿轮的尺寸。
齿根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df = d - 2.2m其中,df为齿根圆直径,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
5. 齿轮的齿宽(b)计算公式:齿轮的齿宽是齿轮齿根与齿顶之间的宽度,用于确定齿轮的尺寸。
齿宽的计算公式为:b = m * zc其中,b为齿宽,m为模数,zc为齿轮齿数系数。
二、齿条的设计计算公式1. 齿条的模数(m)计算公式:齿条的模数是齿条齿数与齿条的厚度比,用于表示齿条的尺寸。
模数的计算公式为:m = t / z其中,m为模数,t为齿条的厚度,z为齿条的齿数。
2. 齿条的分度圆直径(d)计算公式:齿条的分度圆直径是齿条齿数与模数的乘积,用于确定齿条的尺寸。
分度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d = m * z其中,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z为齿条的齿数。
3. 齿条的基圆直径(db)计算公式:齿条的基圆直径是齿条齿槽底部的直径,用于确定齿条的尺寸。
基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db = d - 2m其中,db为基圆直径,d为分度圆直径,m为模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齿轮的设计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元件之一,它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速。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齿轮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齿轮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介绍齿轮的设计。
一、齿轮的基本原理齿轮是由两个或多个齿轮通过齿与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转速的机械元件。
齿轮主要有圆柱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等几种类型。
在设计齿轮时,需要确定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齿轮的材料等参数。
齿轮的设计目标是使齿轮传动的效率高、传动平稳、噪声小,并且具有一定的寿命。
二、齿轮的设计方法1. 确定传动比和转速比:根据所需的传动比和转速比,确定齿轮的齿数和模数。
传动比是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转速比是两个齿轮的转速之比。
2. 计算齿轮的基本参数:根据传动比和转速比,计算齿轮的齿数、模数、齿宽等基本参数。
齿数的确定要考虑到齿轮的强度和传动效率,模数的确定要考虑到齿轮的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
3. 设计齿轮的齿形:根据齿轮的齿数和模数,设计齿轮的齿形。
齿形的设计要满足齿轮的啮合条件,即齿轮的齿形要与啮合齿轮的齿形相适应,确保齿轮的啮合平稳、噪声小。
4. 验证齿轮的强度:根据齿轮的齿数、模数和材料,计算齿轮的强度。
齿轮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齿轮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断齿或变形等失效现象。
5. 优化齿轮的设计:根据齿轮的实际工作情况,对齿轮的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改变齿数、模数和齿宽等参数,来优化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噪声性能。
三、齿轮设计的注意事项1. 齿轮的啮合角度应适当:齿轮的啮合角度是指齿轮齿面上两个齿的啮合处的夹角。
啮合角度过大会导致齿轮的强度降低,啮合角度过小会导致齿轮的噪声增加。
2. 齿轮的齿数要合理:齿数过多会增加齿轮的制造难度,齿数过少会导致齿轮的传动效率降低。
3. 齿轮的材料要选择合适:齿轮的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齿轮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断齿或磨损。
4. 齿轮的润滑要充分:齿轮的润滑是保证齿轮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
齿轮结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齿轮的类型选择、齿轮参数设计、齿轮的强度和耐用性分析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齿轮结构设计要点:
1. 齿轮类型选择:根据应用需求和传动方式,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常见的有圆柱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内齿轮等。
2. 齿轮参数设计:确定齿轮的模数、齿轮齿数、齿廓形状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传动功率、传动比、转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 齿轮宽度设计:齿轮宽度是指齿轮齿面的宽度,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传递的力矩和受力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宽度,以确保齿轮的强度和刚性。
4. 齿轮齿形设计:齿轮的齿形设计要考虑到传递功率和噪音等因素。
合理的齿形设计可以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平稳性,减少振动和噪音。
5. 齿轮强度和耐用性分析:通过强度计算和寿命评估来验证齿轮设计的可靠性。
考虑到载荷、材料属性和制造精度等因素,进行强度校核和疲劳分析,确保齿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
断裂或失效。
6. 齿轮润滑和冷却设计:齿轮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适当的润滑和冷却措施来降低摩擦和磨损。
设计时考虑到合适的润滑方式和冷却通道,确保齿轮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
7. 齿轮安装和对中设计:齿轮的安装和对中对于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设计时要考虑合适的轴向间隙、法兰设计和轴向定位等,以确保齿轮的正确配合和传动效果。
上述只是齿轮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要点,实际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和需求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和分析。
在进行齿轮结构设计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相关标准进行辅助和验证。
1.选定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直齿圆柱硬齿面齿轮传动 (2)精度等级初定为8级 (3)选择材料及确定需用应力小齿轮选用45号钢,调质处理,(217-255)HBS 大齿轮选用45号钢,正火处理,(162-217)HBS (4)选小齿轮齿数为Z1=24,Z2=3.2x24=76.8.取Z2=77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计算(1)初选载荷系数K t电动机;载荷状态选择:中等冲击;载荷系数K t 的推荐范围为(1.2-2.5),初选载荷系数K t :1.3, (2)小齿轮转矩)(29540/97039550000/9550111mm N n P T ⋅=⨯==(3)选取齿宽系数1=d φ.⑷取弹性影响系数218.189MPa Z E =⑸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为MPa 5801lim =σ。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为MPa 5202lim =σ ⑹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 1=60n 1jl h =60X970X1X(16X300X15)=4.470X109N 99210397.12.310470.4⨯=⨯=⑺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89.0,88.021==HN HN K⑻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a HN H MP MPa SK 4.5105709.01lim 11=⨯==σσ[]a HN H MP MPa SK 8.46253095.02lim 22=⨯==σσ⑼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计算 ①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 Z u u T K d H E d t t 248.56)8.4628.189(2.32.4110954.28.132.2)][(132.23243211=⨯⨯⨯=+〉σφ②计算齿轮圆周转速v 并选择齿轮精度 s m n d V t /48.2100060970248.5610006011=⨯⨯⨯=⨯=ππ③计算齿轮宽度bmm d b t d 248.56248.5611=⨯=⨯=φ④计算齿轮宽度b 与齿高h 之比 模数 mm mm Z d m t 033.22272.44111===齿高 mm mm m h 574.4033.225.225.21=⨯==67.10=hb⑤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2.27m/s 。
齿轮设计步骤实例
嘿,你问齿轮设计步骤实例啊?那咱就来聊聊。
设计齿轮呢,第一步得先确定要干啥用。
比如说你是要用来传递动力呢,还是改变速度啥的。
就像你要盖房子,得先想好是盖来住人呢,还是当仓库。
想清楚用途了,才能往下走。
第二步呢,要算一下需要多大的力。
看看齿轮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样才能选合适的材料和尺寸。
就像你买鞋子,得知道自己脚多大,才好选合适的尺码。
要是算错了,齿轮可能就不结实,容易坏。
第三步,选材料。
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选,像钢啊、铁啊、塑料啊啥的。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要是需要很结实的,那就选钢;要是要求轻一点的,塑料也可以考虑。
就像吃饭选菜一样,得看自己喜欢啥口味。
第四步,确定齿轮的尺寸。
这包括齿数、模数啥的。
齿数多呢,转得就慢一点;齿数少呢,就转得快。
模数大呢,齿轮就大一点,结实一点。
就像做蛋糕,你得决定做多大的蛋糕,放多少面粉。
第五步,画图。
把设计好的齿轮画出来,标清楚尺寸和参数。
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咋做了。
就像画一幅画,得把每个细节都画清楚。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他要设计一个齿轮用在小机器上。
他先想好了这个齿轮是用来传递动力,让机器转起来的。
然后他算了一下需要的力不大,就选了塑料材料,轻又便宜。
接着他确定了齿数和模数,画了个图。
最后做出来的齿轮刚刚好,机器也能正常工作。
所以啊,齿轮设计步骤虽然有点麻烦,但只要一步一步来,就能设计出合适的齿轮。
齿轮的设计
变位齿轮(gear with addendum modification)简介
通过改变标准刀具对齿轮毛坯的径向位置或改变标准刀具的齿槽宽切制出的齿形为非标准渐开线齿形的齿轮。
切制轮齿时,改变标准刀具对齿轮毛坯的径向位置称为径向变位。
改变标准刀具的齿槽宽称为切向变位。
最常用的是径向变位,切向变位一般用于圆锥齿轮的变位。
切制
加工径向变位齿轮时,齿条形刀具的中线相对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移动的距离称为变位量,用xm表示,x称为变位系数,m为模数。
通常规定,刀具中线相对轮心移远时,x 取正值,称为正变位;刀具中线相对轮心移近时,x取负值,称为负变位。
特点
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其模数、齿数、压力角均无变化;但是正变位时,齿廓曲线段离基圆较远,齿顶圆和齿根圆也相应增大,齿根高减小,齿顶高增大,分度圆齿厚与齿根圆齿厚都增大,但齿顶容易变尖;负变位时,齿廓曲线段离基圆较近,齿顶圆和齿根圆也相应减小,齿根高增大,齿顶高减小,分度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都减小。
传动类型
径向变位齿轮传动可分为高变位齿轮传动和角变位齿轮传动。
高变位齿轮传动又称变位零传动,其特点是两轮的变位系数x1+x2=0。
因此,高变位齿轮传动的啮合角α′等于压力角α,即α′=α;节圆与分度圆重合,即r′=r;中心距a′等于标准齿轮传动的中心距a,即a′=a。
但由于变位齿轮齿顶高和齿根高发生了变化,高变位齿轮传动可用于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而又需要提高小齿轮齿根弯曲强度和减小磨损的场合。
角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是x1+x2≠0,故α′≠α,r′≠r,a′≠a。
与标准齿轮传动相比,其啮合角发生了变化。
当x1+x2>0 时,称为正传动,此时α′>α,r′>r,a′>a。
采用正传动可以提高轮齿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改善轮齿的磨损,凑配中心距,但重合度有所减小。
当x1+x2<0 时,称为负传动,此时α′<α,r′<r,a′<a。
采用负传动除重合度有所增大外,轮齿弯曲强度降低,磨损加剧。
因此,除凑配中心距外,尽量不采用负传动。
作用
变位齿轮的作用,即为什么要对标准齿轮进行变位。
原因有三个:
1)一对啮合的标准齿轮,由于小齿轮齿根厚度薄,参与啮合的次数又较多,因此强度较低,容易损坏,影响了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
2)标准齿轮中心距用a表示,若实际需要的中心距(用A表示)A<a时,就根本无法安装;若A>a,可以安装,却产生大的侧隙,重合度也降低,都影响了传动的平稳性。
3)若滚齿切制的标准齿轮齿数小于17,则会发生根切现象,影响实际使用。
设计借助于Solidworks2011自带的渐开线齿轮设计插件GearTrax 2011进行辅助设计。
1、初级齿轮设计
1)在“螺距数据”选框中选择“模数制”,在标准中选择“小节距渐开线20度”,选
择齿轮模数“0.5 模数”,并勾去“齿轮-标准传动”;
2)在“齿的数目”选框中输入小齿轮齿数为“12”,大齿轮齿数为“156”,对应传动比为13:1,中心距为42mm;
3)在“齿型”选框中选择“齿型”为“正齿”;
4)在“内齿”选框中勾去“内齿”选项;
5)在“齿模型”选框中勾选“产生齿模型”,软件将会自动输出齿轮的三维模型。
点击“激活小齿轮”按钮,右侧的“Pinion Data”选框中的数据将与小齿轮对应;
6)在“Pinion Data”选框中修改“齿顶系数”为正变位“+0.3”,修改“齿宽”中的小齿轮宽度为“5”mm,大齿轮宽度为“3”mm;
7)点击“创建”按钮,自动生成小齿轮的三维模型,并用Solidworks2011进行进一步设计;
8)点击“激活大齿轮”按钮,点击“创建”按钮,自动生成大齿轮的三维模型,并用Solidworks2011进行进一步设计。
0.5模齿轮参数选择界面
0.5模齿轮变位前齿啮合界面
0.5模齿轮变位后齿啮合界面
由以上两图对比发现,进行变位后的小齿轮的根切现象有明显改善。
2、次级齿轮设计
1)在“螺距数据”选框中选择“模数制”,在标准中选择“小节距渐开线20度”,选择齿轮模数“1模数”,并勾去“齿轮-标准传动”;
2)在“齿的数目”选框中输入小齿轮齿数为“14”,大齿轮齿数为“46”,对应传动比为3.2857:1,中心距为60mm;
3)在“齿型”选框中选择“齿型”为“正齿”;
4)在“内齿”选框中勾去“内齿”选项;
5)在“齿模型”选框中勾选“产生齿模型”,软件将会自动输出齿轮的三维模型。
点击“激活小齿轮”按钮,右侧的“Pinion Data”选框中的数据将与小齿轮对应;
6)在“Pinion Data”选框中修改“齿顶系数”为正变位“+0.3”,修改“齿宽”中的小齿轮宽度为“5”mm,大齿轮宽度为“3”mm;
7)点击“创建”按钮,自动生成小齿轮的三维模型,并用Solidworks2011进行进一步设计;
8)点击“激活大齿轮”按钮,点击“创建”按钮,自动生成大齿轮的三维模型,并用Solidworks2011进行进一步设计。
1模齿轮参数选择界面
1模齿轮变位前齿啮合界面
1模齿轮变位后齿啮合界面
由以上两图对比发现,进行变位后的小齿轮的根切现象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