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地基基础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3
独⽴基础设计计算-带公式1 柱下扩展基础1.1 基础编号: #8-31.2 地基承载⼒特征值 1.2.1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 fak + ηb * γ * (b - 3) + ηd * γm * (d - 0.5) (式 5.2.4)式中:fak =270.00kPaηb =0.00ηd = 4.40基底以下γ=10.00kN/m基底以上γm =17.50kN/mb = 1.80md = 1.70m当 b = 1.500m < 3m 时,按 b = 3m 1.2.2 代⼊(式 5.2.4)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特征值 :fa = 362.40kPa1.2.3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抗震承载⼒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式 4.2.3)调整: 地基⼟抗震承载⼒提⾼系数ξa = 1.30faE =ξa * fa =471.12kPa 1.3 基本资料 1.3.1柱⼦⾼度(X ⽅向)hc =500.00mm 柱⼦宽度(Y ⽅向)bc =500.00mm 1.3.2 柱下扩展基础计算(绿⾊为需输⼊数据,红⾊为计算结果)估算需要基础底⾯积A0=Nk/(fa-γm*ds)= 3.04m1.3.3基础底⾯宽度(X⽅向)b =1800.00mm底⾯长度(Y⽅向)L=2400.00mm基础根部⾼度 H =1000.00mm1.3.3 X 轴⽅向截⾯⾯积 Acb = h1 * b + (b + hc + 100) * (H - h1) / 2 = 0.45m Y 轴⽅向截⾯⾯积 Acl = h1 * l + (l + bc + 100) * (H - h1) / 2 = 0.45m1.3.4 基础宽⾼⽐ 基础柱边宽⾼⽐: (b - hc) / 2 / H =0.65≤ 2(L - bc) / 2 / H =0.95≤ 21.4 控制内⼒ 1.4.11.5 轴⼼荷载作⽤下 pk = (Fk + Gk) / A (式 5.2.2-1) pk = 269.86kPa≤ faE,满⾜要求,OK!******************************************************************************* 1.6 偏⼼荷载作⽤下 *pkmax = (Fk + Gk) / A + mk / W(⽤于e≤[e])(式 5.2.2-2) * Pkmax= 2/3*(Fk+Gk)/(b*ay)(⽤于e>[e]) (式 5.2.2-4) *pkmin = (Fk + Gk) / A - mk / W (式 5.2.2-3) ******************************************************************************** X⽅向计算偏⼼矩ex = mky / (Fk + Gk) =0.063max=b/2-ex=0.837m[ey]=b/6=0.300mex≤ [ex]基础底⾯抵抗矩Wx = L *b *b / 6 = 1.296mpkmaxX =326.42kPa ≤ 1.2*faE ,满⾜要求。
北京峰源独立基础设计b(PKPM基础实例讲解)根据工程实例来介绍独立基础的设计工程实例:某商业街工程,3~4层,框架结构,6度区。
看下建筑图大致了解一下,某商业街总体平面图一、筛洗主要信息:1.+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4.900m(1985国家高程)2.室内外高差:150mm及室外标高-0.150m(看平、立、剖面)3.基础持力层及承载力:2层粘土层,210kPa (本地勘6页7.1)4.确定基底标高:-2.800(2.100)相对标高(绝对标高)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地基规范P6页3.0.16.模型参数5.1是否考虑抗震:不用考虑抗震抗震规范p21页4.2.15.2是否需要计算沉降:不需要计算沉降地基规范P7页3.0.3以上详细讲解详见上周四地基基础公开课内容,可加客服qq 2304922934索取视频6.地勘报告信息(本工程)。
打开地勘报告a冻结深度:本工程无(如果有的话按地基规范p20页5.1.8)b地基土是否有腐蚀性:微腐蚀性。
(本地勘4页5.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第8页c不良地质:无(本地勘5页6.2)d持力层厚度,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有,需要验算(本地勘6页7.1)e地下水位:考虑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二、设计步骤1.地梁标高地梁标高各个地区要求不一样,可以梁顶与基础顶平,也可以梁底与基础底平,也可以在+0.00或者是室外地面标高下一点,这个要看各地的常规做法及当地审图的要求,选一种即可。
本工程地梁顶标高,室外地面下100mm,即-0.250m。
为什么这么定:先绘制简易的基础立面图(这个最好是要绘制一下,很多数据在上面就一目了然),标好地面标高及二层楼面标高(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都标上),根据砌体墙的稳定高度(高厚比要求,砌体规范p38页6.1.1)来决定地梁顶面的标高;当地梁标高确定以后,要给水暖电提资,让管道走在地梁底下。
目录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1.1设计资料 (2)1.1.2选择基础材料 (3)1.1.3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1.1.4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1.1.5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4)1.1.6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1.1.7计算基底反力 (4)1.1.8基础高度 (5)1.1.9配筋计算 (7)1.2.1确定A、B、D三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9)1.2.2设计图纸 (10)二、灌注桩基础设计 (11)2.1.1设计资料 (11)2.1.2灌注桩基设计 (11)2.1.3桩基的验算 (12)2.1.4承台设计 (13)2.1.5桩身结构设计 (17)2.1.6估算Ⓑ、Ⓒ轴线柱下桩数 (19)2.1.7设计图纸 (21)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1.1.1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5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5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8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9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0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10=。
本人为第13组5第五号,即选择5号题目,基础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设计C 轴柱下独立基础。
各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轴荷载:Fk=1150kN Mk=210kN.M Vk=71kN Ⓑ轴荷载:Fk=1815kN Mk=175kN.M Vk=73kN Ⓒ轴荷载:Fk=1370kN Mk=271kN.M Vk=67kN ○D 轴荷载:Fk=1170kN Mk=192kN.M Vk=72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轴荷载:F=1552.5kN M=283.5kN.M V=95.85KN Ⓑ轴荷载:F=2450.3kN M=236.3kN.M V=98.55kN Ⓒ轴荷载:F=1849.5kN M=365.85N.M V=90.45kN ○D 轴荷载:Fk=1579.5kN Mk=259.2kN.M Vk=97.2kN 3.水文地质条件:1.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4.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mm 4004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350。
11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单独承受建筑物重量和水平荷载的小
型建筑物。
独立基础工作原理是通过基础的承载面积和深度来平衡建筑物的荷载,将荷载传递到地基土层。
独立基础的优点是施工简单、造价低廉,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一种独立基础的变化形式,通常用于长条状建筑物的基础设计。
条
形基础的特点是有多个独立的柱子,它们各自承载一部分建筑物的荷载。
在实践中,条形基础的设计中一般采用网格式排列的柱子,以提高整个基础的承载能力。
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也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或桥梁
等的基础设计。
筏形基础与独立基础不同之处在于,筏形基础的承载面积要大于独立基础,且通常为整个建筑物的底部面积。
筏形基础的优点是可在软土层上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筏形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土层的稳定性和荷载的平衡等问题。
桩基承台
桩基承台是一种特殊的基础形式,通常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工程的基础设计。
桩
基承台是通过桩的承载能力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层土层中,然后通过承台将荷载再分散到桩顶部分。
桩基承台的设计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其长度和受荷性能需根据桥墩高度、大小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
总结
以上介绍了常见的四种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桩基承台。
它们各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质条件和土层稳定性,以及考虑荷载的平衡和分散等问题。
1 柱下扩展基础1.1 基础编号: #8-31.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1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 fak + ηb * γ * (b - 3) + ηd * γm * (d - 0.5) (式 5.2.4)式中:fak =270.00kPa ηb =0.00ηd = 4.40基底以下γ =10.00kN/m基底以上γm =17.50kN/mb = 1.80md = 1.70m当 b = 1.500m < 3m 时,按 b = 3m 1.2.2 代入(式 5.2.4)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 362.40kPa1.2.3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式 4.2.3)调整: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提高系数 ξa = 1.30faE = ξa * fa =471.12kPa 1.3 基本资料 1.3.1柱子高度(X 方向)hc =500.00mm 柱子宽度(Y 方向)bc =500.00mm 1.3.2 柱下扩展基础计算(绿色为需输入数据,红色为计算结果)估算需要基础底面积A0=Nk/(fa-γm*ds)= 3.04m1.3.3基础底面宽度(X方向)b =1800.00mm底面长度(Y方向)L=2400.00mm基础根部高度 H =1000.00mm1.3.3 X 轴方向截面面积 Acb = h1 * b + (b + hc + 100) * (H - h1) / 2 = 0.45m Y 轴方向截面面积 Acl = h1 * l + (l + bc + 100) * (H - h1) / 2 = 0.45m 1.3.4 基础宽高比 基础柱边宽高比: (b - hc) / 2 / H =0.65≤ 2(L - bc) / 2 / H =0.95≤ 21.4 控制内力 1.4.11.5 轴心荷载作用下 pk = (Fk + Gk) / A (式 5.2.2-1) pk = 269.86kPa≤ faE,满足要求,OK!*******************************************************************************1.6 偏心荷载作用下 *pkmax = (Fk + Gk) / A + mk / W(用于e≤[e])(式 5.2.2-2) *Pkmax= 2/3*(Fk+Gk)/(b*ay)(用于e>[e]) (式 5.2.2-4) *pkmin = (Fk + Gk) / A - mk / W (式 5.2.2-3) ********************************************************************************X方向计算偏心矩ex = mky / (Fk + Gk) =0.063max=b/2-ex=0.837m[ey]=b/6=0.300mex≤ [ex]基础底面抵抗矩Wx = L *b *b / 6 = 1.296m pkmaxX =326.42kPa ≤ 1.2*faE ,满足要求。
独立基础施工方案引言概述:独立基础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为建筑物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支撑,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独立基础施工方案的五个部分,包括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一、基础设计:1.1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合的基础类型,如浅基础、深基础或特殊基础。
1.2 基础尺寸设计: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土壤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尺寸和形状,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3 基础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基础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确保基础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地基处理:2.1 地质勘察: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土层的性质和分布,为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2.2 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地下土层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加固、加密、排水等,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3 基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三、施工工艺:3.1 基础浇筑:按照基础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浇筑质量。
3.2 钢筋布置:按照基础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布置和连接,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和连接牢固。
3.3 基础养护:进行基础的养护工作,包括保持基础表面湿润、避免外界损伤等,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控制:4.1 施工监测:进行施工监测,包括地下水位、土壤变形、基础沉降等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2 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4.3 质量验收:进行质量验收,对基础的尺寸、强度等进行检测,确保基础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措施:5.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5.2 安全防护: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5.3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包括安全巡查、消防设施设置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第十二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12.1 设计资料统计水文地质条件,自地表向下依次为: ⑴、耕植土:厚0.5m ,γ=18kN/m 3;⑵、粉质黏土:厚0.7~1.8m ,场内广布,地基承载力fk=240kpa ,γ=19.3kN/m 3; ⑶、卵石层:厚5-10m ,地基承载力fk=285kpa ; ⑷、地下水:场内地下水埋深4-4.2m 。
⑸、混凝土选用C30防水混凝土,钢筋选用HPB235和HRB335钢筋。
§12.2 确定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⑴、选择基础埋深 d=1.2m ⑵、基础承载力的修正因为基础埋深d>0.5m ,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根据土的类别查表得 ηb =0.3 ηd =1.6 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为 3/76.182.17.03.195.018m kN m =⨯+⨯=γ先假定基底宽度不大于3m ,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为()()kPa d f f m d ak a 2615.02.176.186.12405.0=-⨯⨯+=-+=γη§12.3 F 轴柱基础设计 §12.3.1基础底面尺寸确定由于基础底面面积主要有轴力决定,因此选择N 最大最不利内力组合,并反算出标准值进行计算。
⎪⎩⎪⎨⎧==⋅==kN V kN N mkN M N 82.596.163427.11max⎪⎩⎪⎨⎧==⋅==kN V kN N m kN M N kk k 5.474.128771.8max 先按中心荷载作用计算基础底面面积A 123k 143.52.1/2026174.1287mm mm kN kPa kN d f N A G a =⨯-=-=γ 考虑偏心不利影响,将基础底面积加大10%2221064.84.26.30.2~5.197.543.51.11.1mm m m b l A blmm mm A A =⨯=⨯===⨯==取考虑 因为基础宽度不大于3m ,因此不再修正a f§12.3.2 地基承载力验算基底抵抗矩()322184.56.34.26161m m m bl W =⨯⨯==基础及台阶上土自重N m kN mm m dA G G k 36.207/2064.82.132=⨯⨯==γ 基底边缘最大最小应力计算kPa kPa m kNm kN m kN kN W V M A G N p p 33.21014.216184.582.565.027.1164.836.20796.163465.032min max =⨯+⋅±+=+±+=验算基础底面应力()(),安全、,安全)、(kPa kPa f kPa p kPa f kPa kPa kPa p p a a 2.3132612.12.114.216)2(26124.213233.21014.21621max min max =⨯=<==<=+=+§12.3.3 计算基底净反力m lm kN kN kN m kN G N V M e 6.06102.936.20796.163482.565.027.1165.03-0=<⨯=+⨯+⋅=++=净偏心距2320max 2/14.1926.3102.961/23.18961/23.1896.34.296.1634m kN m m m kN l e bl F p m kN mm kNbl F p j j =⎪⎪⎭⎫ ⎝⎛⨯⨯+⨯=⎪⎭⎫ ⎝⎛+==⨯==-§12.3.4 基础高度计算⑴、柱边截面初步选择高度h =650mm ,h 0=610mmb c +2h 0=0.6+2×0.61=1.82m <b =2.4m ,则取b b =b c +2h 0。
独立基础设计独立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计算后就呵以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了。
建筑物坐落在地层上,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是通过建筑结构的基础传到其下面的地基来承担。
地基基础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之一。
地基基础本身也是很复杂的一门学科,本文仅就本书工程实例所要用到的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独立基础进行说明,基础埋深D-1800MM。
一、地基基础设计要点1.1 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和原则地基基础设计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两部分。
基础设计包括基础形式的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及基底面积大小、基础内力和断面计算等。
如果有地下室还要包括地下结构设计。
地基设计包括地基土的承载力确定、地基变形计算、地基稳定性计算等。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压缩性很大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还要包括地基处理。
基础设汁的原则如下:(1)地墓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有足够的安全度这个原则首先应保证基底压力不大于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防止其出现剪切破坏。
基底压力最大值不应大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使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不会产生强度破坏。
另一方面,还应使地基土在各种可能的建筑荷载的组合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倾覆、抗滑移以及抵抗整休失稳的能力。
对经常受到水平荷载作用或者建造在斜坡上的建(构)筑物,尤其应该验算其稳定性。
基坑工程也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F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设计时要对建筑物和地基土加以综合、慎重考虑。
(2)地基变形应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容许值地基的过大的变形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更重要的是可能由此产生次应力,从而引起基础的不利截面和卜部结构的损坏。
《地基规范》要求对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对《地基规范》所列的“可不作地基变形{十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以外的建筑物均应验算地基变形。
在基础设计中应把地基变形计算量和长期现场观测相结合;避免由于计算与实测存在着差别,易于引出错误的结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独立阶梯柱基计算书一、示意图基础类型:独立阶梯柱基计算形式:验算截面尺寸平面:剖面:二、基本参数1.依据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2.几何参数:已知尺寸:B1 = 1400 mm, A1 = 1400 mmH1 = 250 mm, H2 = 250 mmB3 = 1000 mm, A3 = 1000 mm无偏心:B2 = 1400 mm, A2 = 1400 mm基础埋深d = 1.50 m钢筋合力重心到板底距离a s = 80 mm3.荷载值:(1)作用在基础顶部的基本组合荷载F = 1500 kNM x = 0.00 kN·mM y = 0.00 kN·mV x = 0.00 kNV y = 0.00 kN折减系数K s = 1.35(2)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设计值绕X轴弯矩: M0x = M x-V y·(H1+H2) = 0.00-0.00×0.50 = 0.00 kN·m绕Y轴弯矩: M0y = M y+V x·(H1+H2) = 0.00+0.00×0.50 = 0.00 kN·m(3)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标准值绕X轴弯矩: M0xk = M0x/K s = 0.00/1.35 = 0.00 kN·m绕Y轴弯矩: M0yk = M0y/K s = 0.00/1.35 = 0.00 kN·m4.材料信息:混凝土:C45 钢筋:HRB4005.基础几何特性:底面积:S = (A1+A2)(B1+B2) = 2.80×2.80 = 7.84 m2绕X轴抵抗矩:Wx = (1/6)(B1+B2)(A1+A2)2 = (1/6)×2.80×2.802 = 3.66 m3绕Y轴抵抗矩:Wy = (1/6)(A1+A2)(B1+B2)2 = (1/6)×2.80×2.802 = 3.66 m3三、计算过程1.修正地基承载力f ak = 160.00 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f ak+ηbγ(b-3)+ηdγm(d-0.5)(GB5007-2002-5.2.4压实土)a=160+1.5×16.94×1=185.41kpa2.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公式: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下列公式验算:p k = (F k+G k)/A (5.2.4-1)F k = F/K s =1500/1.35 = 1111.11 kNG k = 20S·d = 20×7.84×1.50 = 235.20 kNp k = (F k+G k)/S = (1111.11+235.20)/7.84 = 171.72 kPa ≤f a,满足要求。
独立基础设计,似乎比较简单吧,但不是看上去那样容易的。
具体有几个注意事项:(为简化问题,本文仅讨论轴心受压状态)
1.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的求法:
A.一般情况下,非填土固结区,深度修正的d值应采用室外自然标高,不该采用室内地面;
B.宽度修正时要采用持力层的土体重度,深度修正采用基底以上土体实际重度(注意浮重度)。
2.我们经常采用估算基底面积的公式A=Nk/(fa-rd)仅是比较承载力时应用,此时r 一般为20KN,d为基础埋深。
当计算基底净反力时不能简单应用Pj=1.35*Nk/A,因为如果自然地面比室内地面低很多的情况下,基础埋深本身对地基就有一部分的超载。
此时Pj=1.35【(Nk+G)/A-r'd'】(此时r'为地基上天然土层容重,d'为自然地面至基础底面高度)。
3.计算冲切、配筋及剪切等计算时应该应用地基净承载力值Pj,手算的时候可以采用1.35倍的Pn。
4.计算最小配筋率时应该采用截面积,不能简单采用B*h,如果为坡形截面基础、柱宽bc、基础边缘高h1,则截面A=BH-(B-bc-100)/2*(h-h1)。
(100为柱每侧加50mm)5.一定注意,按照规范计算的基底弯矩为沿基础宽度上的总弯矩,算出的配筋也是总配筋,应折算为每延米配筋后查表。
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独立基础是指建筑物或其他承载结构的基础构造,它直接负责承载上方结构的重量,传递给地基。
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指在进行独立基础施工时,根据项目要求和施工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流程、人力、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等,以实现高效、安全、质量可控的施工目标。
二、施工方案2.1 施工流程1.地基处理:根据土壤勘察报告,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挖土、填土、夯实等。
2.施工准备:清理施工场地,搭建起重设备,搬运和储存施工材料。
3.打桩:根据设计需求,使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制桩等打入地基,以提供承载结构所需的稳定支撑。
4.浇筑基础:使用混凝土搅拌机将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浇筑基础,并使用振动器在浇筑过程中密实混凝土。
5.养护:浇筑完基础后,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6.完工验收:对施工完成的基础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2 人力资源1.施工队伍:根据项目规模和施工进度,配置合适数量和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
2.施工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事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技术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勘探和质量检测等技术工作。
2.3 物资准备1.混凝土原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准备优质的水泥、砂石、骨料等混凝土原材料。
2.施工设备:采购和租赁所需的搅拌机、起重设备、振动器、桩打机等施工设备。
3.安全防护用品:准备好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绳等安全防护用品,保障工人的安全。
2.4 施工机械1.搅拌机:用于混合混凝土原材料,确保混凝土质量。
2.振动器: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进行振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3.桩打机:用于打入桩,提供稳定的地基支撑。
三、质量控制1.施工前检查:在施工前,对施工场地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2.施工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施工流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农村自建房独立基础做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农村自建房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建筑知识和规范,很多人在建造自己的房屋时会忽略建筑基础的重要性,这会给房屋的安全和稳固造成很大隐患。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农村自建房独立基础做法。
首先,建造独立基础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房屋处于一个平坦、稳固的基础之上,从而避免地基的不平整影响房屋稳固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独立基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其次,独立基础建造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基础大小和位置。
首先需要根据房屋的建筑面积和结构特点,确定基础的大小和位置,建议在选择位置时应该尽量选择在平整、干燥的土地上,同时要避免在土壤湿度较大的地方建造基础,因为会增加基础沉降的风险。
2、开挖基础坑。
根据设计尺寸和地面情况,在选定的基础位置上用挖掘机等工具开挖基础坑,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8米,宽度和长度一般要略大于房屋的基础尺寸。
开挖好的坑底应该平整、坚固、有密实的土壤,同时需要放置钢筋网(规格视情况而定)。
3、浇筑混凝土基础。
在基础坑内放入钢筋网基础,再从周围倒入混凝土,比例一般为水泥:沙子:碎石=1:3:3,混凝土应该倾向于湿润而不是稀薄,浇注时需要用振动器振动,力度以达到表层不出现气泡、不起砂即可,不可过度,以免破坏混凝土结构。
4、养护基础。
在浇注好混凝土之后,需要进行养护,一般建议在浇筑后24小时内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以免晒干或出现裂缝,然后使用水浇湿基础表面,持续保持湿润状态,建议养护至少7天以上(具体时间视混凝土浇注时间而定)。
通过以上建造步骤,建造的独立基础可以保证房屋稳定,增加房屋的承重力,防止房屋倒塌的风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要注意的是,由于地区和土壤条件的不同,独立基础的建造方法和尺寸也会有所不同,建议在进行建造前,咨询专业建筑师或村委会等相关部门,了解当地的建造规范和技术要求,从而增加房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农村自建房独立基础的做法一定要符合规范,才能确保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县二中实验学校独立柱基础施工方案编制日期:2017年12月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基础的施工顺序为: (4)三、基坑开挖及边护: (4)四、基础垫层施工 (14)五、钢筋制作与安装: (14)六、模板施工 (16)七、基础梁砼 (18)独立柱基础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泸县二中实验学校,建设场地位于泸县酒香大道旁,该工程由教学楼、宿舍楼组成,该工程总建筑面积共计85386.64m2。
教学楼共8幢,均为地上五层框架结构,层高3.9m,全高23.4m,建筑面积共计26716.90m2。
宿舍楼共4幢,分两个单元,均为地上六层框架结构,层高3.6m,全高25.2m,建筑面积共计32678.82m2。
该工程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基底面积23413.41 m2。
建设单位:龙兴建筑设计单位:江阳建设集团地勘单位:江阳建设集团监理单位:江阳建设集团施工单位:龙兴建筑(二)、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柱下独立基础地基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泥质层。
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500KPa。
土质情况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中风化砂质泥岩层。
二、独立基础的施工顺序为:基础大开挖—基坑支护—基坑修整—10cm素砼垫层—基础承台—基础梁—回填土。
并挖“先运后进”浇筑顺序。
三、基坑开挖及边护:1、基坑开挖及边护(一)、开挖基坑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开挖后,在挖到距坑底50cm以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基坑底50cm平线;基坑边每隔2~3m钉水平标高标志。
在挖至接近坑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水平标高标志上平,校核坑底标高。
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坑边尺寸,确定基坑边标准,据此修整坑帮,最后清除坑底土方,修底铲平。
(二)、基坑、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一、依据标准准1.1本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1.2本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图纸会审记录。
1.3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
1.4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1.5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和用地批准文件。
1.6工程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2002-05《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146-8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7-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300-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用电安全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某教学楼地基基础工程地点:xxxxxxx建设单位:xxx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xxx设计事务所施工单位:xxx建筑有限公司工程内容:柱下独立基础。
置埋深度d=1400mm,将独立基础设计成阶梯形,高度h=650mm,基础分二级,室内外高差450mm。
三、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
〔4做完技术交底。
2、材质要求〔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并进行现场见证抽验复检。
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对天然地基独立基础设计的一些个人看法
1、天然地基独立基础设计简介
由于独立基础设计计算简单、配筋量较少,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基础设计形式,为此它在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中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
所独立结构,尤其是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内柱柱下基础,都可以看作是轴心受力,这种基础在柱子传来的轴向力作用下,使得基地土压力的分布状态与基础扩展部分的刚度息息相关。
当增大扩展部分的刚度时,在力的扩散作用下,接近均匀分布。
当减小扩展部分的刚度时,扩展部分会出现挠曲现象,这时基地土压力的分布将由土的特性来决定,在土比较坚硬的情况下,基底压力呈区线分布,当土质较软时则正好相反。
我们把这样的压力分布状态称为均匀分布,要强调的是后者是偏不安全的。
在现实中,框架结构各柱的受力是并不相同,因此在设计这种柱的柱下单独基础时,要保证各柱基基底的平均压力基本一致,避免由于不均匀而造成沉降的现象。
独立基础的形式主要有现浇柱锥形基础、预制柱杯形基础、高杯口基础。
构造的要求包括对垫层厚度、宽度和强度的要求,对底板尺寸和配筋的要求,对基础与柱连接的要求。
①基础设计的计算:在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不变的情况下,基础底面面积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的高度由柱与基础交接处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确定;基础变阶处的高度由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确定;基础底板的配筋由抗弯计算确定。
②基础高度的确定:选定基础高度后,按冲切验算基础高度,基本原则为:冲切锥体以外的地基净反力所产生的冲切力不大于冲切面。
第八章 基础设计8.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8.1.1按持力层强度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1.轴心荷载时要求k p ≤a f (8-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G F p k k k += (8-2)将(8-2)代入(8-1),得基础底面积计算公式:k a G F A f dγ≥- (8-3) 式中:k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应力值;a f —修正后的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k G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一般取k G G d γ=⋅;A —基础底面面积;G γ—基础及基础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3/kN m ;d —基础埋深。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一般采用方形,即A b l ==。
2.偏心荷载作用要求 k p ≤a f (8-1) a k f p 2.1m a x ≤ (8-4) 式中: m ax k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对常见的单向偏心矩形基础(见图8-1):当偏心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l e ≤时 m a xm i n k k k k M F G p lb W±=±∑ (8-5) 或 m a xm i n 61k k k F G e p lbb ±⎛⎫=± ⎪⎝⎭ 当偏心距6l e >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 a x 23k k k F G p lk+= (8-6) 其中 2b k e =- 式中:,k k M F ∑∑—由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处的轴向力、弯矩标准组合值 ;W —基础底面面积的抵抗矩,216W b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 — 基础在弯矩作用方向的长度 ;e —偏心值; k k k G F M e +=∑ k —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图 8-1 基底压力分布确定矩形基础底面尺寸时,为了同时满足(8-1),(8-2)条件。
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对ak f 进行深度修正,初步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根据荷载偏心情况,将按轴心荷载作用计算得到的基础底面积增大10%-40%,即: ()dr f F A G a k --=4.11.1 (8-7) (3)选取基底长边l 与短边的比值n (一般取n ≤2),于是有:b =(8-8) l n b = (8-9)(4)考虑是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如需要,在承载力修正后,重复上述②、③步骤,使所取宽度前后一致。
(5)计算偏心距e 和基底最大压力max k p ,并验算是否满足式(8-1)和(8-4)的要求。
(6)若b 、l 取值不适当,可调整尺寸再进行验算,直至定出合适的尺寸为止。
8.1.2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值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k p 和边缘最大压力max k p 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k aE p f ≤max 1.2k aE p f ≤aE a a f f ζ=式中 a E f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a f —深度、宽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ζ—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采用。
8.1.3地基软卧层强度验算要求 cz z az p p f += (8-10)式中 : z p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卧层顶面处的自附加压力值;cz p —软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az f —软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软卧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中z p 一般按简化方法计算,即()()()02t a n 2t a nk c z p p bl p b z l z θθ-=++ (8-11) 式中 : 0c p —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值;z —基底至软卧层顶面的距离;θ —地基压力扩散角;地基压力扩散角 表8-1注:1 1s E 为上层土压缩模量;2s E 为下层土压缩模量;2 /z b <0.25时取00θ=,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z b >0.50时θ值不变。
3 /0.250.50z b 在与之间可插值使用。
图 8-2 软卧层验算8.1.4地基变形验算要求 []∆≤∆ (8-12) 式中:∆—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地基变形允许值;是否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上部结构和地基条件,查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8.1.5确定基础高度柱下独立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柱下独立基础,当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2 对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基础受剪切承载力;3 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4 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矩形独立基础高度由混凝土受冲切承载力确定,基本原则是基础可能冲切面外的地基净反力产生的冲切力应小于或等于基础可能冲切面(冲切角锥体)上的混凝土抗冲切力。
即: 00.7l h p t m F f a h β≤ (8-13) ()12m t b a a a =+ (8-14) l j t F p A = (8-15) 式中: hp β—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 不大于800 mm 时,取1.0;当h大于等于2000 mm 时,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t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0h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m a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t a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b a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m ),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图8-3a ,b ),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当计算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上阶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j p —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土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l A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图8-3a ,b 中的阴影面积ABCDEF );l F —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作用在l A 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当不满足式(2-32)的要求时,可适当增加基础高度后重新验算,直到满足为止。
(a )柱与基础交接处 (b )基础变阶处图 8-3 计算阶形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截面位置1—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位置一侧的斜截面;2—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线当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柱 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00.7s hs t V f A β≤ (8-16)()1/40800/hs h β≤ (8-17)式中:s V —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剪力设计值(kN ),图 8-4 中的阴影面积乘以基底平均净反力;hs β—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0800h mm <时,取0800h mm =;当02000h mm >时,取02000h mm =;0A —验算截面处基础的有效截面面积(m2)。
当验算截面为阶形或锥形时,可将其截面折算成矩形截面,截面的折算宽度和截面的有效高度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附录U 计算。
(a )柱与基础交接处 (b )基础变阶处图 8-4 验算阶形基础受剪承载力示意图8.1.6基础底板配筋在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且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基础宽度时,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底板弯矩可按下列简化方法计算。
()()21m a x m a x 12212G M a l a p p p p l A I ⎡⎤⎛⎫'=++-+- ⎪⎢⎥⎝⎭⎣⎦(8-18) ()()2m a x m i n 12248G M l a b b p p A ∏⎛⎫''=-++- ⎪⎝⎭(8-19) 式中: M M I ∏、—任意截面I -I 、Ⅱ-Ⅱ处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1a —任意截面I -I 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 ;l b 、—基础底面的边长;max min p p 、—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 —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 -I 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G —考虑作用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自重;当组合值有永久作用控制时,作用分项系数可取1.35。
基础底板钢筋计算公式:0.9S y oM A f h I = 0.9S y o M A f h I I I =(8-20) ()00.9s y M A f h d ∏∏∏=- (8-21) 式中: o h I、o h ∏—分别为I-I 截面、Ⅱ-Ⅱ截面处基础的有效高度; d —长边b 方向钢筋的直径;当柱下独立柱基底面长短边之比ω在大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3的范围时,基础底板短向钢筋应按下述方法布置:将短向全部钢筋面积乘以λ后求得的钢筋,均匀分布在与柱中心线重合的宽度等于基础短边的中间带宽范围内(图8-4 b ),其余的短向钢筋则均匀分布在中间带宽的两侧。
长向配筋应均匀分布在基础全款范围内。
16ωλ=- (8-22)(a )础底板的计算示意图 (b λ倍短向全部钢筋面积均匀配置在阴影范围内图 8-4 矩形基础底板的计算简图对地震设防区的框架结构,或非地震设防区的大跨框架结构,若采用独立基础(包括独立承台桩基础),一般应在基础顶面设置基础连梁,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
基础连梁的截面高度为柱距的1/15-1/20,宽高比1/2-1/3,配筋近似按轴心受拉计算,拉力取柱轴力的1/10,当基础连梁上承担的墙荷载较大时,还应按受弯构件进行复核计算。
基础连梁截面总纵筋配筋率一般取1%左右。
8.2基础设计例题按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上的荷载只需按照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来分析确定。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采用C20,基础底板设计采用HRB335钢,f y =300 N/mm ,室内外高差为0.9 m ,基础埋置深度为2.1 m ,上柱断面为400×400,基础部分柱断面保护层加大,两边各增加50,故地下部分柱颈尺寸为500×500,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1.3所给的地质剖面土参数,取f k =120k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