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
- 格式:docx
- 大小:21.2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将心比心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将心比心》教材解读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
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将心比心》说课稿一、说教材《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自读自悟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明白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的人生哲理。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2、通过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音乐感染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中,我借助“心在一起”广告做为课堂的切入点,抓住重点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本课是独立阅读课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我适当引导他们从读中悟,从文本联系到生活实际,从而达到熏陶的作用。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怀来县沙城镇第四小学杜淑慧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将心比心》语文教案(精选6篇)《将心比心》语文教案(精选6篇)《将心比心》语文教案篇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心、说心导入:同学们,方老师拿到课文已经读了20遍,始终被一个字深深感动了,想知道这是什么字吗?(板书),看到这个心,你想说什么?生说:是呀,心的含义很多很多,俺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讲谁的心?一颗什么心?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自由读读。
生说师板书:阿姨母亲二、读心、悟心1、阿姨的心:导语:阿姨有颗怎样的心,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段,考虑这个问题。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导语: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算出阿姨有颗善良的心?出示句子:“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繁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导语: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同学的回答指导同学朗读)导语: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阿姨是个这样的人?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俺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俺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导语: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
同学读。
导语: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俺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导语:是呀,阿姨真是拥有一颗之心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让俺们一起读第一段。
(板书:将比)导语: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学会了将心比心,俺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学会了将心比心,俺们阳光更绚烂,读最后一段;阿姨的这颗心让“俺”感到了──温暖(板书)2、母亲的心:导语:默读第二段,考虑母亲有颗怎样的心?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俺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导语:你读──读懂了什么?(指导同学朗读)导语:你还没完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有颗这样的心?指导朗读: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导语:你读──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出示句子: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俺,平静地说:“这是俺的孩子,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身的第一个患者,俺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材简析《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八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位妇女为我母亲开门和我母亲鼓励护士为自己扎针的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小小的两件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本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揭示的道理,联系课外阅读材料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1.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涵义。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学生书写要点,注意“将”的多音字读法。
2. 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对文题的理解。
3. 检查字词,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注意“重”,“扎”的读音。
沉重道谢鼓励尊重关爱理解扎针温暖3. 读通句子。
请同学们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文中的几句话来读一读,要求字音准确、语句流畅。
然后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再读课文,探究学习。
1.自学第一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温暖?阿姨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学生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温暖?在书上做些批注。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将心比心》课文原文及赏析《将心比心》课文原文:“妈妈,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商店里买东西,我看见一个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后面的人都进来了才松手。
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这个阿姨真有礼貌。
’”“是的,孩子,”妈妈回答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那位阿姨一样,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还有一次,我在医院打针。
护士阿姨一连几次都没有找到我的血管,我疼得直哭。
妈妈,您知道吗?那个护士阿姨的手也在颤抖。
她对我说:‘孩子,别紧张,我知道你很疼,我会尽量轻一点的。
’后来,她成功地给我打了针。
妈妈,我是不是也应该对护士阿姨说声谢谢呢?”“当然应该,孩子。
”妈妈说,“你要记住,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一想,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温暖和爱。
”赏析:《将心比心》这篇课文通过两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心。
第一个故事中,阿姨推开大门等待后面的人进来,这种小小的举动体现了她的礼貌和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让孩子深感敬佩。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医院,护士阿姨虽然技术不熟练,但她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以及孩子对护士阿姨的理解和感激,都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课文的主题是“将心比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
通过这两个故事,作者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不易,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能充满温暖和爱。
这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易于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教案篇2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2、你想说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八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八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八课是《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八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心比心》原文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将心比心》说课稿一、说教材《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
)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语文知识点】将心比心课文原文及文章结构《将心比心》通过写奶奶给我讲的故事以及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课文内容。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zhā)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
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
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母亲给我讲的一件将心比心的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我与母亲一起经历的一件将心比心的事。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给别人以关心和鼓励,就会换来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分尊重,对孩子增加一分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