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探索宇宙》小粒子与大宇宙
- 格式:pptx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29
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结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影像一些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般在小学时,学生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如他们对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等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对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的其他成员的了解,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往往是凭直觉猜测。
“银河系和宇宙”是本章第7节《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把《探索宇宙》编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节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作铺垫这一原因;而且“银河系和宇宙”又是在学生了解了第一课时太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以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过程与方法(1)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不断深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追求科学、探索宇宙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养成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总结法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教师引导: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探索宇宙有着不断的深入,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这节课“探索宇宙”。
以此引入新课。
板书设计:第三节探索宇宙二、新课教学(一)探索的历程1、早期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教师介绍:早期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很有限,并具有很浓的神话与宗教色彩。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盘古开天劈地”、“嫦娥奔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2.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3.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阳系以内航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冲出了太阳系的束缚。
在新的世纪,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彗星以及其它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的存在。
【自主预习案】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为、、、、、、、,离太阳最远的是。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一、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控制了太阳系里所有的天体,使这些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里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且又近于圆形的轨道,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和这些行星组成了行星系。
这些行星中类地行星密度最大,巨行星最小;而论大小和质量,则巨行星最大,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小。
它们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有规律的,是符合提丢-波得定则的。
多数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金星则相反,天王星和冥王星则侧向自转。
除了九大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小行星,它们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水星和大星轨道之间。
形状特殊的慧星和数量众多的流星体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
此外,行星际间还有稀疏的微小尘粒和气体,它们大都集中天黄道面附近,反射太阳光,形志黄道光。
行星际气体主要包括有离子和电子,它们是来自于太阳的粒子流,构成太阳风,对地球大气影响很大。
太阳系的诞生。
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状物形成的。
第三节探索宇宙⑴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⑵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以我们生存的地球为基点,逐步向着太阳系、银河系直至宇宙的范围呈示,不仅展示宇宙这一物质世界的总称的清晰脉络,而且将人们探索宇宙的过程以及探索宇宙的工具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对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一基本了解。
最后,又以人们对太空的探索和向往为题,鼓励同学们学好物理知识,去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
本节的重点是对宇宙的了解。
本节的难点是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1课时4.教学准备:图片,与课本配套的VCD片5.教学设计:情境1 中国古代对宇宙的研究。
问题1 宇宙如何构成?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呢?猜想与假设: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同时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供给学生。
查文献:可以让学生分组查有关文献资料,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物理学发展史和探索宇宙的技术手段发展的文献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功能收集有关证据。
活动交流:其中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
分析论证: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或有关的猜想进行分析。
评价:包括对科学探究之后所得结论的归纳、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巩固过渡容?2.哪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巩固知识情境1 问题1 猜测假设查文献活动交流分析论证评价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播放VCD片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为了使你的想象成为现实,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看书问题1.简要说明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2.简要说明国外探索宇宙的历程。
1.指出恒星、行星、卫星的运转规律。
观看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中国古代:国外古代:二、浩瀚的星空恒星→行星→卫星三、幻想与追求7.教学反思:(三)教学参考资料关于探索宇宙的发展史和技术探索宇宙: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通过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 , 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 , 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 ,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 ,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俄国著名的火箭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 : 〞地球是人类的 , 但是你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要想知道答案 ,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探索宇宙〞.【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224-P228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 , 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 , 用红笔做上记号 , 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 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 , 报告〞课前预习〞答案 , 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 , 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 探索的历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 〔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 ; 〔2〕〞地心说〞的宇宙图像 ; 〔3〕〞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临海王星 ; 〔4〕人类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 ; 〔5〕〞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在月球上 ; 〔6〕〞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效果图.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片 , 并进行归纳和比拟.教师归纳 : 这些图片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 , 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 , 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请各小组从以下各题中任选一条 , 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问题 :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 〔2〕哥白尼和日心说 ;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 〔5〕〞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飞行.学生进行活动 , 教师可参与其中 , 与学生共同查阅资料 , 共同讨论 , 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 , 推选代表 , 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测、论证分析进行报告.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 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 , 指出探究活动中的缺乏 , 设置疑问 ,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点2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系示意图、银河系的想象图、仙女座河外星系.提出要求 :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 指出地球的位置.教师介绍 , 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 , 逐渐向外延伸 , 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 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 , 请各小组从以下各题中任选一条 , 进行网上查询 , 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问题 : 〔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 ; 〔2〕地球的结构和演化 ; 〔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 ; 〔4〕空间技术.学生上网查询 , 小组间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例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解析 : 太阳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个 , 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 故A项错误 ; 太阳的一切活动都会对地球及人类造成影响 , 如温度的变化、太阳黑子的运动等都对地球产生影响 , 故B项正确 ;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拥有自己的卫星 , 故C项错误 ; 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的恒星中的一颗 , 并不是唯一的 , 故D项错误.答案 : B例2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在加速膨胀说明〔〕.A.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B.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变C.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保持不变D.宇宙中各星系受到平衡力作用解析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需要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 , 故A项正确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 故B项错误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不断变大 , 故C项错误 ; 由于宇宙中各星系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 宇宙受力不平衡 , 所以正在加速膨胀 , 故D项错误.答案 : A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28-P229页作业1-6.2.请同学们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教材习题解答〔P228-P229〕1.D2.A3.D4.不对 , 因为水分子很小 , 用肉眼是看不到的.5.因为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 , 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所以示数会大一些.6.略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行星的发现 ; 人造卫星的发射.〔二〕浩瀚的星空 , 幻想和追求地球属于太阳系 , 银河系中还有许多太阳这样的恒星 , 宇宙中还有许多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本节课内容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要求不高 , 在学习过程中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 , 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并通过神舟系列飞船资料的查找.使学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所了解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5分钟)第一节走进微观1.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构成宇宙中物质的最小粒子是 ()A.原子B.夸克C.中子D.原子核2.从微观世界到无限宇宙,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自然的奥秘。
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揭示了是可分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着某些相似,建立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3.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认识到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和构成的。
4.(多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电子,让科学家认识到原子也具有内部结构。
为了探究原子的结构,1909 年,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开始做“用一束高速α粒子(质量接近氦原子质量的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非常薄的金箔”的实验,如图所示。
大量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极少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个别α粒子甚至原路返回。
卢瑟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用到了()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存在空隙D.α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1.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下列加点的古诗文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D.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杯中的糖块比热水杯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A.物质分子不运动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4.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是运动的D.分子间有空隙5.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两铅块就会粘在一起、并能吊起多个钩码,如图所示。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与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持续深入,增强自己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及对宇宙的了解难点:通过展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理解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相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小时候,仰望星空,我们不但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满天星星从何而来,又将向哪里去呢?遥远的星际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处在宇宙中的什么地方呢?这个节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探索宇宙。
二、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本节的学习任务)1.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持续深入。
三、新课学习1、探索的历程古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我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九重高,并根据星象制定了历法。
爱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一诗中提出了他对宇宙的疑问,在欧洲,人们长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出示地心说宇宙图像)近代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预测天王星外还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了它的运动轨道。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发现了海王星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登上月球。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章末复习(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物质是由或组成的,原子由它中心的原子核和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和组成的。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3.(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和气体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
(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②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
4.固体、液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大于。
固体很难被拉开时,分子间表现为大于。
5.发现了分子(1811年);发现了原子(19世纪初);发现了电子(1897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
6.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
命题点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中心的和其周围带有电的组成。
命题点2分子间有空隙如图所示是比较一定量的水和染色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考虑水和染色酒精的(填物质的物理属性名称)不同,实验中应先注入的是,混合后水和染色酒精的体积变小,说明。
命题点3气体分子的扩散小明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空气<ρ二氧化氮)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将两个瓶采用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放置,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了。
而采用3种放置方法的原因是。
命题点4液体分子的扩散如图所示,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
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
命题点5分子间存在引力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
命题点6分子间存在斥力如图所示,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观察到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类型一粒子与宇宙1.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B.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一天C.宇宙是不断膨胀和演化的D.人类已完全掌握宇宙奥秘2.建立结构与层次的观念,有利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第3节 探索宇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重点】 对宇宙的了解【本节难点】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的学习,培养个人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本节知识概览图探索宇宙⎪⎪⎪⎪⎪⎪⎪⎪⎩⎪⎪⎪⎪⎪⎪⎪⎪⎨⎧⎪⎪⎩⎪⎪⎨⎧万光年距地球约离银河系较近的星系仙女座河外星系光年的比邻星离为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距除太阳外银河系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太阳系八大行星飞船人造卫星现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伽利略望远镜哥白尼日心说近代猜测与推理认识宇宙观察古代探索历程2002.4——————”“,:,:、、、、、、、:、:》《;:、:新课导引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而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巨大的银河系又只是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教材精华 知识点1 探索的历程探索宇宙的历程:(1)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想与推理来认识宇宙.(2)15世纪末期的探索历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时代.(3)1543年,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入到更为宽广的星空.(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6)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它的轨道,它就是“海王星”.(7)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8)1961年4月,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9)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使人类踏上了月球.(10)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己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这是中国人对世界航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知识点2 浩瀚的星空太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