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落实三检制度我们要明确三检制度的基本内容。
自检是指施工人员对自己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互检则是指不同工种或班组之间相互检查对方的工作成果,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专检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质检部门进行的检查,具有权威性和决定性。
这三种检查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严密的质量控制网络。
在具体实施三检制度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制定详细的三检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标准和责任人等信息,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检查流程和责任人。
2. 加强培训和宣传。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三检制度的培训,让他们充分理解三检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提高他们的自我检查意识和能力。
3. 实施自检和互检。
在每个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应立即进行自检,并记录检查结果。
同时,相关班组或工种之间要进行互检,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4. 进行专检。
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质检部门进行最终的专项检查,确保所有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5. 建立问题整改机制。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所有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
6. 定期总结和反馈。
通过定期的质量分析会议,总结三检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不断优化检查流程和方法,提高三检制度的执行效率。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工程落实三检制度范本,供参考:【工程名称】:XX工程【施工单位】:XX公司【三检制度实施细则】:一、自检- 责任人:各工序施工人员- 检查内容: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完成的工序进行全面检查。
- 检查时间:每道工序完成后立即进行。
- 记录方式:填写自检记录表,并签字确认。
二、互检- 责任人:相邻工种或班组负责人- 检查内容:对相邻工种或班组的工作成果进行交叉检查。
- 检查时间:在自检完成后进行。
- 记录方式:填写互检记录表,并签字确认。
三、专检- 责任人:项目部质量监督员或外部专业检测机构- 检查内容:对关键工序和重要环节进行专业检查。
水运工程首件管理制度内容为规范水运工程首件管理工作,提高首件质量和工效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水运工程首件管理工作。
1.2 首件管理是水运工程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负责对每批生产的首件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3 首件管理工作由生产部门负责,质量部门协助监督检验。
1.4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规定,不得擅自更改。
二、首件管理流程2.1 生产部门接到生产任务后,按照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人员进行生产。
2.2 生产人员在生产首件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
2.3 质检部门根据产品要求,对首件进行抽检,制定检查方案和检测标准。
2.4 生产人员根据检查方案和检测标准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将首件送至质检部门进行检验。
2.5 质检部门对首件进行全面检验,检验合格的首件可以进入批量生产,不合格的首件需退回重新制作。
2.6 质检部门对首件进行检验结果记录和归档,供参考和查阅。
三、首件管理责任3.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和安排生产人员进行生产工作。
3.2 质检部门负责制定检查方案和检测标准,对首件进行全面检验。
3.3 生产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检查方案和检测标准进行生产工作,确保首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4 部门领导对首件管理工作负总责,确保首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首件管理措施4.1 建立首件管理档案,对每批生产的首件进行记录和归档,供查阅和追溯。
4.2 定期开展首件管理培训,提高生产人员和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4.3 定期进行首件管理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改善工作环境。
4.4 加强对首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首件质量和工效。
五、首件管理考核5.1 每月对首件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于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纠正和培训。
5.2 对于连续多次不合格的首件管理,将进行严肃处理,甚至追究责任。
工程质量三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确保建设工程按时按质完成,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3. 提高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4.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三检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5. 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安全。
三、工程质量三检内容1. 原材料检验(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材料;(2)对所有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严格禁止使用。
2. 隐蔽工程检查(1)在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2)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确保隐蔽工程符合施工标准。
3. 完工验收(1)在工程完工前,进行全面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2)对工程的各项工程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完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工程质量三检管理责任1. 施工单位(1)负责组织实施原材料检验和隐蔽工程检查;(2)负责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确保工程的安全使用。
2. 监理单位(1)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原材料检验和隐蔽工程检查;(2)负责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1)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符合要求;(2)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五、工程质量三检管理流程1、原材料检验:(1)采购原材料;(2)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3)不合格原材料退货,合格原材料存放。
2、隐蔽工程检查:(1)组织隐蔽工程检查;(2)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3)隐蔽工程合格后封闭。
3、完工验收:(1)组织全面验收;(2)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六、工程质量三检管理制度的执行1. 所有参与工程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2. 对不遵守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3. 定期对工程质量三检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整改和完善。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文件编号:TR/ZD-Z02-006-2012版次:0/C受控号:受控状态:编制:日期:审核:日期:会签:日期:批准:日期:1.目的:通过检验首件产品状态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对工序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加以识别;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过程中首件三检的目的、条件、程序、应用和责任。
主要应用范围是冲压产品、仪表产品、饰件产品、灯具产品;货箱产品应对重要工序进行三检。
3、术语3.1首件:每班次开始生产或更换工序后的1-3个零件均属首件。
3.2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3.3自检:由操作者自己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3.4互检:由他人(非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3.5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4、首件三检条件4.1生产环境文明整洁,符合“6S”管理规定。
4.2有现行有效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4.3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对技术质量问题有处理结果。
4.4计量器具、工装和设备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好状态。
4.5操作者、检验员有上岗操作证。
5、工作程序5.1首件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2 班组长互检(或操作者互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3 检验员专检,在“产品”和“检验记录本”上签字或盖章,对有顺序号的首件需记录顺序号。
对无顺序号的零件,首件三检后,由操作者存放在指定区域,直到本班次结束与其它合格产品一起转交到下道工序。
5.4当首件三检不合格时,有关技术人员应查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重新加工首件并进行三检6、首件三检的应用6.1凡有下列情况,产品必须进行首件三检。
6.1.1每个工作班开始。
6.2.2生产中更换操作者。
6.2.3生产中更换或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装。
6.2.4设计图样或工艺规程做了更改。
6.2.5启用新的样件。
6.3首件三检不能取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
产品首件鉴定和检验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保新产品制造工艺的正确性,保证产品质量,避免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产品首件鉴定和检验工作。
3.术语3.1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设备的调整、工装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
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3.2首件鉴定是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部件按设计图样和工艺规程的要求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工艺和设备能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以验证和鉴定过程的生产能力,并为零部件生产(工艺)定型做准备。
3.3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一般要检验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4.职责4.1 技术部负责组织产品首件鉴定和检验工作,并对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4.2 生产部只有在首件产品鉴定合格后,才能组织批量生产;4.3各车间有责任配合技术部做好产品首件鉴定和检验工作,只有首件鉴定和检验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4.4 质保部应配合技术部做好产品首件鉴定和检验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确认;5.首件产品鉴定工作程序5.1首件鉴定范围a)新产品在工艺定型前的首件;b)不连续的批生产,间隔一年后又恢复生产的首件;c)设计图纸发生重大更改后生产的首件;d)工艺规程发生重大更改后生产的首件;e)合同要求指定的首件。
5.2首件鉴定的内容a)首件生产所依据的技术、工艺文件是否正确、完整、协调、有效,并能指导生产;b)产品加工的工艺安排是否合理可行,适合批量生产;c)所用采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d)选用的所有设备能否满足生产要求,生产环境是否满足生产要求;e)生产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f)首件质量与其质量记录是否相符,质量问题是否按规定得到处理;g)有顾客要求的工序是否经顾客签署认可。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检验首件产品状态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对工序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加以识别;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过程中首件三检的目的、条件、程序、应用和责任。
主要应用范围是冲压产品、仪表产品、饰件产品、灯具产品;货箱产品应对重要工序进行三检。
3、术语
3.1首件:每班次开始生产或更换工序后的1-3个零件均属首件。
3.2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3.3自检:由操作者自己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3.4互检:由他人(非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3.5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4、首件三检条件
4.1生产环境文明整洁,符合“6S ”管理规定。
4.2有现行有效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4.3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对技术质量问题有处理结果。
4.4计量器具、工装和设备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好状态。
4.5操作者、检验员有上岗操作证。
5、工作程序
5.1首件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2 班组长互检(或操作者互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首检鉴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首检鉴定工作,保障首检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首检鉴定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管理机构首检鉴定管理机构设立首检鉴定办公室,负责对首检鉴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四、管理职责1. 鉴定人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鉴定职责,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鉴定工作。
2. 鉴定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鉴定工作。
3. 鉴定人员应保持工作秩序,遵守规章制度,保证鉴定工作的公正、公开、透明。
4. 鉴定人员应保守鉴定工作的机密,不得泄露涉及鉴定对象的信息。
五、鉴定程序1. 鉴定人员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鉴定工作,包括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制定鉴定方案,进行鉴定分析,报告鉴定结论等步骤。
2. 鉴定人员在鉴定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受他人干扰和影响。
3. 鉴定人员应及时向委托方提交鉴定报告,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备案。
六、质量管理1. 首检鉴定办公室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鉴定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鉴定工作的质量。
2. 首检鉴定办公室应定期开展鉴定工作的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 鉴定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监督管理1. 相关部门应对首检鉴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相关部门应公开首检鉴定工作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 相关部门应建立投诉渠道,对有关鉴定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八、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鉴定人员,首检鉴定办公室应依法进行处理。
2. 对严重违规的鉴定人员,首检鉴定办公室应停止其鉴定资格,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首检鉴定办公室负责解释。
工程项目部三检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项目部的检查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加强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程项目部三检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部的各项工作活动,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等。
第三条三检制度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项目部进行定期检查,以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条工程项目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三检工作方案,明确检查内容、周期、责任人等。
第五条工程项目部应当建立健全检查记录和整改跟踪机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追踪整改情况。
第二章三检组织机构第六条工程项目部应当设立三检组织机构,包括检查组长、成员等,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检查组长应当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熟悉工程技术规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八条三检组成员应当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岗位的人员,形成多方位、全方位的检查力量。
第九条三检组织机构应当与工程项目部的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程项目部的发展。
第三章三检工作流程第十条三检工作分为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年度检查三个阶段,具体流程如下:(一)日常检查:每天对工程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专项检查:定期对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进行深入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三)年度检查: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第十一条三检工作应当由检查组长组织,确定检查内容、检查对象、检查方式等。
第十二条检查组应当及时撰写检查报告,并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归档保存。
第四章三检内容第十三条三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一)工程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二)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或施工质量问题。
(三)监理单位是否履行监督职责,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四)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公正、透明。
(五)安全生产管理是否到位,相关证照是否齐全。
(六)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目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第十四条三检内容应当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工作重点有所调整和补充,确保检查全面有效。
三检制度工程质量自检是三检制度的第一步,它要求施工人员在完成每一项工作后,对照工程质量标准自行进行检查。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让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检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通过自检,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减少错误的发生。
互检则是在自检的基础上,由不同工种或不同班组之间相互进行的质量检查。
互检的目的是发现自检可能遗漏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施工人员工作的一种监督。
在互检过程中,检查人员不仅要关注自己负责的部分,还要对其他部分进行检查,以确保整个工程的各个部分都能达到质量要求。
互检有助于打破个人或团队的局限性,从更广泛的角度保障工程质量。
专检是三检制度中的最后一步,通常由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或第三方机构来执行。
专检的重点是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这些部分的质量符合甚至超过规定的标准。
专检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们能够准确地评估工程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专检是三检制度中最为严格和权威的检查环节,它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三检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检查,更是一种质量管理的哲学。
它要求每个参与工程的人员都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三检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三检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上。
这包括明确的质量标准、详细的施工指导书、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以及严格的奖惩制度。
只有当这些要素齐备,三检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工程质量的守护神。
工程三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工程三检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程三检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包括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阶段,对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的监督检查和控制。
第三条工程三检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单位的所有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装修等各类工程项目。
第四条工程三检应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工程三检负责人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负责组织、领导和指导工程三检工作。
第二章工程设计第六条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充分考虑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第七条工程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计算应严谨可靠,设计文件应清晰规范。
第八条工程设计文件应经过审核并报审批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进行施工。
第九条工程设计变更应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后的设计文件应重新审查和批准。
第十条工程设计应包括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设计要求应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第三章工程施工第十一条工程施工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不得擅自改变设计或施工方案。
第十二条工程施工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并报告工程三检负责人。
第十三条工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加强现场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强与监理单位的沟通和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五条工程施工单位要制定并执行质量控制计划和安全生产计划,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工程验收第十六条工程验收应由验收单位进行,验收单位要对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七条工程验收文件应规范、完整,验收结果要真实可靠。
第十八条工程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九条工程质量问题要按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涉及人员要承担相应责任。
工程三检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承担的各类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程序、方法、责任和管理制度等。
第四条本制度由本单位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各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第五条相关人员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第二章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程序第六条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分为三种形式:初验、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七条初验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初次施工,验收材料齐全及工程施工的合规性和质量,必须由工程监理单位组织进行。
第八条验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装饰装修、设备设施等各个阶段进行检查,必须由业主代表及监理单位一同参与。
第九条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的最终验收,主要是核实工程主体结构、设备设施、装饰装修等各方面的完工情况,必须由业主代表、工程监理单位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
第十条在进行验收时,需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第三章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责任第十一条本单位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第十二条业主需派专人负责对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保证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工程监理单位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应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合规性和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相关部门需根据本制度的要求,积极配合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工作。
第十五条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各自职责,并落实到位。
第四章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管理制度第十六条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的管理制度包括:文档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责任追究、保密管理等方面。
第十七条各类相关文件和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分类归档,便于查阅和核查。
第十八条工程检查验收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必须得到认真保存和管理,严禁外泄。
第十九条对于工程项目检查验收中出现的违规或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追究责任,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SMT首件检验首件检查首件确认[模版]第一篇:SMT首件检验首件检查首件确认[模版]如何提高SMT首件的品质和效率品质,企业的生命线;效率,企业的生存点。
人力资源一直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地方,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代工业为GDP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代工厂一个一个搬迁、倒闭的浪潮中,传统的作业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SMT行业,贴片机的速度越来越快,NXT3已经问世,十几个模组的线体已成常规配置。
可是高大上的设备配置背后,却是配套设备的匮乏,就好比一艘航空母舰,却只配备蒸汽发动机,那么就算航母的设计航速能达到30节又有什么用呢?以现在最热门的手机板为例,一块手机板的贴片点数一般在200~300点左右,NXT3一个小时就能打几十块板,可是一块首板的测试时间就需要花费1.5小时左右,线体的暂停、人工的等待、首件的长时间测试等等因素加起来的成本,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来看看传统的人工首件测试和用首件测试仪FAI600(深圳市蓝眼科技有限公司TEL:***)进行首件测试两者之间的差距:1、人力成本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事先打印出BOM表、位置图,一人使用LCR进行测值,一人进行BOM表和位置图的确认。
需要两个人完成首件测试FAI600则可以通过自主解析导入的BOM表里的元件规格参数,测值过程中自动判定NG和PASS,真正实现了由一个人独立操作完成首件检测的目的。
3.2、工作效率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用首件和工程图纸进行对比,确认丝印的方向、极性,用LCR进行测值,需对照位置图和BOM表寻找元件位置FAI600通过建立元件丝印库,然后进行自动丝印对比从而来判定元件的正确性、极性及方向;测值过程中自动定位、阻容元件测量档位自动切换、自动语音报位号、多种测量顺序自由切换、测量结果自动判定。
通过节省丝印对比和测值环节的时间,至少可提高50%以上的工作效率。
3.3、自动测量判定SMT传统的首件检测方式:需要人工来换算误差,人工判定是否PASS FAI600在导入BOM表和CAD坐标资料后,设备根据BOM表里的误差规格描述自动解析元件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如果在解析范围之内,则判定为PASS,测量值如果在解析范围以外,则判定为NG,且语音提示报警。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首件及首件检验标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首件及首件检验的定义◆ 首件: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
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
◆ 首件检验:对每个班次刚开始时或过程发生改变(如人员的变动、换料及换工装、机床的调整、工装刀具的调换修磨等)后加工的第一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
一般要检验连续生产的3-5件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后续产品。
◆ 在设备或制造工序发生任何变化,以及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加工前,都要严格进行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 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 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检验的时机/场合◆ 1、每个工作班开始;◆ 2、更换操作者;◆ 3、更换或调整设备、工艺装备(包括刀具更换或刃磨);◆ 4、更改技术条件、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如粗糙度要求变更、内孔铰孔更改为镗孔、数控程序中走刀量或转速等的改变);◆ 5、采用新材料或材料代用后(如加工过程中材料变更等);◆ 6、更换或重新化验槽液等(如磷化、氮化等)。
首件三检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TR/ZD-Z02-006-2012
版次:0/C
受控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通过检验首件产品状态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对工序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加以识别;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过程中首件三检的目的、条件、程序、应用和责任。
主要应用范围是冲压产品、仪表产品、饰件产品、灯具产品;货箱产品应对重要工序进行三检。
3、术语
3.1首件:每班次开始生产或更换工序后的1-3个零件均属首件。
3.2三检:自检、互检、专检。
3.3自检:由操作者自己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所生产的产品。
3.4互检:由他人(非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3.5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检验。
4、首件三检条件
4.1生产环境文明整洁,符合“6S”管理规定。
4.2有现行有效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4.3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对技术质量问题有处理结果。
4.4计量器具、工装和设备经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处于完好状态。
4.5操作者、检验员有上岗操作证。
5、工作程序
5.1首件产品经操作者自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2 班组长互检(或操作者互检),并在产品上用黑色笔做标识。
5.3 检验员专检,在“产品”和“检验记录本”上签字或盖章,对有顺序号
的首件需记录顺序号。
对无顺序号的零件,首件三检后,由操作者存放在指定区域,直到本班次结束与其它合格产品一起转交到下道工序。
5.4当首件三检不合格时,有关技术人员应查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重
新加工首件并进行三检
6、首件三检的应用
6.1凡有下列情况,产品必须进行首件三检。
6.1.1每个工作班开始。
6.2.2生产中更换操作者。
6.2.3生产中更换或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装。
6.2.4设计图样或工艺规程做了更改。
6.2.5启用新的样件。
6.3首件三检不能取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
7、相关内容
7.1操作者自检合格转入正常生产后,如检验员在巡检时发现不合格,产生的损失由操作者全部承担。
2操作者和检验员首检合格后转入正常生产,后续产生的产品不合格将按30%考核检验员,70%考核操作者。
7.3若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等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检验员有权拒绝首检,所有不合格损失由操作者承担。
8、相关文件:8.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9、质量记录:9.1检验记录
10、本制度内容由品质管理部制订并负责解释。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