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洋保护区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名录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名录中国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指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要求,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的区域。
海洋特别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其中具有重大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旅游、重要资源开发价值、涉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报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
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状况、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特别保护区可以分为海洋特殊地理条件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资源保护区等类型,当中的海洋公园是为保护海洋生态与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其生态旅游功能,而在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建立的类型之一。
根据国家海洋局,中国现有23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不含海洋公园类型)和18处国家级海洋公园。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列表天津o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辽宁o锦州大笔架山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江苏o海门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o连云港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o小洋口国家级海洋公园浙江o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o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o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o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暨国家级海洋公园o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福建o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o福瑶列岛国家级海洋公园o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o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o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山东o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o东营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东营莱州湾蛏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东营广饶沙蚕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文登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龙口黄水河口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威海刘公岛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烟台芝罘岛群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乳山塔岛湾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烟台牟平沙质海岸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莱阳五龙河口滨海湿地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海阳万米海滩海洋资源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威海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刘公岛国家级海洋公园o日照国家级海洋公园o莱州浅滩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蓬莱登州浅滩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o大乳山国家级海洋公园o长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广东o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o特呈岛国家级海洋公园o雷州乌石国家级海洋公园广西o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o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文昌鱼是我国的珍稀海洋动物,属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现在因为其生态环境的破坏,濒临绝种,1982年,我国文昌鱼生息的海区达到22平方千米,每升沙样里有357条鱼,1986年,生活区域则缩小到0.5平方千米,每升沙样里只有3条鱼。
这表明海洋生物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在1990年建立了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九种类型之一,这五个自然保护区象撒在万里海疆的五颗“珍珠”,熠熠生辉。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位于著名的北戴河旅游区的南部,面积大约300平方千米,由于这里的沙粒中含“金云母”比较多,使得整片沙滩颜色金黄,所以被叫做“黄金海岸”。
沙丘是这个保护区最大的特色,分布于林间的金黄色沙丘,一般高度二、三十米,最高达45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里的沙丘海岸景观,不仅基本保持了自然形态,还汇集了宽广的水域、沙地、海滩、泻湖、沼泽和林带,分别形成了沙生生物群落,构成了一个温带海洋海岸生态系统。
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沿海,红树林只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
红树林并非是红色的,它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可在海水里生长)的一种特有的常绿阔叶休,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
山口红树林区域是我国大陆海岸最完整的红树林地段,现有红树林一万多亩,种类齐全。
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沿海,面积大约40平方千米,这里常年阳光充足,是典型的热带海区,由于地处天然港湾,波浪破坏作用小,基底坚硬,所以是珊瑚生长发育的良好温床,珊瑚是海南的特有动物种类,由于其生活习性,往往长成密集的群体,珊瑚的骨形成大片的珊瑚礁,是天然的海岸屏障。
珊瑚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物十分丰富,珊瑚礁附近的海域是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繁殖生长的场所,同时珊瑚本身分为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非常漂亮,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供人观赏。
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水下分布着80多种珊瑚,是我国沿海珊瑚发育最好,种类最多,生长比较密集的海区,从两、三米到十几米水深都可以采取珊瑚。
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某种海洋保护对象划定的海域、岸段和海岛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那么中国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呢?珊瑚礁区面积达10867公顷,其中密集区约6000公顷。
目前已发现腔肠动物门(Cnidaria)珊瑚虫纲(Anthozoa)共3目19科82种。
2.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雷州市西部海域,总面积46864.67公顷。
保护区已记录海洋动物超过600种,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包括儒艮、中华白海豚、大珠母贝、文昌鱼、绿海龟、棱皮龟、玳瑁、江豚、宽吻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真海豚、灰海豚、斑海豹、布氏鲸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珊瑚礁、海藻场与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3.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00公顷。
是一个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防城港市的西南沿海地带,保护区海岸线全长87公里,拥有河口海岸、开阔海岸和海域海岸等地貌类型,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区内分布有面积较大、连片生长的红树林,红树林植物有10科13种,形成12种红树林群落,其中连片木榄纯林和大面积老鼠勒纯林群落为中国罕见。
4.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0年,岛屿陆域面积4.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5.8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岛生态、金丝燕及其生境、岛屿周围海域的重要海洋生态系统。
栖息于大洲岛的金丝燕是东南亚金丝燕的一个地理亚种,分布范围狭窄,对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5.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造礁珊瑚、非造礁珊瑚、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造礁珊瑚的建造者为珊瑚虫,珊瑚虫属热带海洋腔肠动物。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共428处)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共428处)
目录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一批40处)(农业部公告第947号 2007年12月12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二批63个)(农业部公告第1130号 2008年12月22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三批57个)(农业部公告第1308号 2009年12月17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四批60个)(农业部公告第1491号 2010年11月25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五批62处)(农业部公告第1684号 2011年12月8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六批86处)(农业部公告第1873号 2012年12月7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七批60处)(农业部公告第2018号 2013年11月11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一批40处)
(农业部公告第947号 2007年12月12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二批63个)(农业部公告第1130号 2008年12月22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三批57个)(农业部公告第1308号 2009年12月17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四批60个)(农业部公告第1491号 2010年11月25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五批62处)(农业部公告第1684号2011年12月8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六批86处)(农业部公告第1873号2012年12月7日)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七批60处)(农业部公告第2018号 2013年11月11日)。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
前言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
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科学评价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现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划分了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并据此制定保障《区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区划》是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及各级各类涉海政策、规划,开展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
《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海洋开发与保护状况第一节海域和海洋资源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公里。
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