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8
ami蒙氏培训课程大纲
【实用版】
目录
1.AMI 蒙氏培训课程简介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课程结构
5.课程时间安排
6.课程费用
7.课程报名方式
正文
AMI 蒙氏培训课程是由国际知名的 AMI 机构提供的一种专业培训课程,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蒙氏教育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掌握蒙氏教育的核心技巧,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课程内容涵盖了蒙氏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蒙氏教育的教学方法、蒙氏教育的课程设置等。
课程结构设计合理,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让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掌握蒙氏教育的技巧。
课程的时间安排充足,让学员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实践,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蒙氏教育。
课程费用公开透明,包含了所有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操作的成本,让学员能够明明白白地参加培训。
《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课程编号:041412118课程类型:专业拓展+选修(任选)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开课单位:幼儿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一、实训目的与任务1.实训目标: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掌握经典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从中分析和体会教具操作与思维探究、教具操作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理解体会教师在幼儿发展中的“非干预角色”。
2.实训任务:根据课时与学情,完成七大实训项目的实训过程,让学生具备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认知与操作中积极探究的能力。
实训教学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和养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有整体性联系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三、实验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四、实训教学参考书、指导书1.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丛书(9册套装);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
其中包括:《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理》;《为了新世界的教育/童年的教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教具操作》;《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具操作》《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具操作》。
2.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肖永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7月。
五、实训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学习说明: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
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训类课程,在学习中学生要注意结合幼儿园教育见习的所见所闻和典型案例;同时又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课程理论、教育活动设计的各种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所有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有整体性联系的学习方法。
(2)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报告法等;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教具、白板、纸笔等。
蒙氏教案精选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台梭利教育法系列教材中“感官教育与数学基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触觉板、立体插片、彩色圆柱体、数量概念的认识与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蒙氏教具,培养其感官的敏感度和精细动作能力。
2. 使学生理解数量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量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触觉板、立体插片、彩色圆柱体等教具的操作与感官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板、立体插片、彩色圆柱体、数量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人手一份数量卡片、操作纸张、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数量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触觉板为例,讲解如何通过触摸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感官敏感度。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操作立体插片,进行感官训练。
4.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数量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5. 操作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彩色圆柱体,进行数量排序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触觉板:培养学生的触觉敏感度。
2. 立体插片: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彩色圆柱体:数量排序与比较,提高数学逻辑思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数量卡片,进行家庭作业布置。
答案:略。
2. 家庭作业:观察家里的物品,记录数量关系,并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蒙氏教具的操作,使学生感官得到锻炼,数量概念得到加强。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性地运用蒙氏教具,培养其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数量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具操作和情景设置,帮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
蒙氏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蒙氏教学计划范文篇1一、日常生活教育(一)基本运动1.走。
直接目的: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专注力。
2.坐、立。
目的:学习坐、站的正确姿势。
3.搬椅子。
直接目的:能安全地拿起、搬运椅子。
运动的方向调整。
4.端盘子。
目的:搬餐具,引导到日常生活中。
肌肉运动的调整。
5.倒固体(倒饭豆)。
目的:运动的调整。
6.倒液体(倒有色水)。
目的:肌肉运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用手灵巧地倒水。
7.舀固体(豆类、大米)。
目的:肌肉移动的调整,动作的顺序性,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二)社交行为1.门的开关。
直接目的:稳重而有气质地开门、关门。
2.打招呼。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交往,自我运动机能的调整。
3.应答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养成社会性,并学习和他人深交。
4.与他人接触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知道怎样会麻烦到别人。
间接目的:意志力的控制。
5.递交物品的方法。
直接目的:记住尖锐物品的递交方法,对他人人格的尊敬和信赖,自己的运动调整。
6.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方法。
直接目的:懂礼节。
间接目的:自我控制,独立性。
(三)对自己的照顾1.衣服的穿脱。
目的:衣服的穿脱及整理。
2.穿鞋、脱鞋。
目的:整理仪容,手脚肌肉运动的调整。
3.洗手。
目的:仪容的整理,清洁感,一连串动作的顺序,肌肉运动的调整。
4.;衣饰框(按扣、拉链)。
目的:为穿衣服打基础。
5.折叠毛巾。
目的:学习折叠的方法,正确的手指功能,秩序感,正确的折法。
二、感觉教育1.圆柱体组。
直接目的: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
间接目的:①作为写字前的预备。
②培养逻辑思考能力(对应,顺序)。
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2.粉红塔。
直接目的: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间接目的:①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②积高时精神的抑制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③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④数学教育的间接预备(十进法)。
蒙氏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选取《蒙台梭利教学法》第3章至第7章的内容,详细涵盖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四个方面。
1. 感官教育:使用各种感官教具,培养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 语言教育:通过朗读、讲故事、字母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3. 数学教育:运用具体的数学教具,让孩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4. 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感官、语言、数学和日常生活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感官教具:色板、触觉板、嗅觉瓶、听觉筒等。
2. 语言教具:字母拼图、字卡、故事书、录音机等。
3. 数学教具:数字棒、计数珠、算术板等。
4. 日常生活教具:穿衣架、系鞋带板、清洁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起孩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教学领域,选取一个典型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孩子了解学习内容。
3. 随堂练习:让孩子运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蒙台梭利教案(精选5篇)2. 内容:分四个板块,分别列出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用感官教具进行观察和描述,不少于5个例子。
b. 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并用字母拼图拼写出来。
c. 运用数学教具,完成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d. 记录一周内的日常生活,包括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
2. 答案:a. 观察和描述的例子:色板1、触觉板2、嗅觉瓶1、听觉筒1。
b. 故事及拼写:略。
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大纲《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21835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目的1.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
2.能使学生依据幼儿自身心智发展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不断操作.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获得发展。
3.熟练认识并掌握每一项蒙氏教具的操作演示过程,并了解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2.难点: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的亲自操作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创办基本背景,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蒙氏教育体系。
充分理解蒙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认识到蒙氏教育的教育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通过对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学习,让学习者更深的理解蒙氏教育,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
一、蒙台梭利生平介绍二、蒙氏教育的教育特色三、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及模块设置四、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守则第二章蒙氏日常生活教育(8学时)教学要求:认识日常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日常教育的初步认识二、日常生活教育的实践及操作第三章蒙氏感观教育(8学时)教学要求:认识感官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一般的感观教育工作二、特色感观教育三、几何图形嵌板橱四、几何学立体组五、构成三角形盒第四章蒙氏数学教育(6学时)教学要求:认识数学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蒙氏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数学教育的基本工作展示三、数学教育的特色工作操作四、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第五章蒙氏语言教育(6学时)教学要求:认识语言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是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内容及思想内涵,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一般性方法。
同时,学习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指导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正确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蒙台梭利教具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问题,能够根据教学对象以及实际的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实施蒙台梭利教学,在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国化问题上要形成自己的理解。
本课程重点支撑教育情怀、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的毕业要求。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在了解并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学习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运用,尤其要掌握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领域的教具,使学生具备蒙台梭利教学所需要的理念、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支撑。
具体目标如下:1.熟悉蒙台梭利的理论基础,理解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3.初步具有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学开发意识与能力。
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注:毕业要求为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3.保教知识 4.保教能力 5.班级管理 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四、课程学时分配建议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教学法七、教学资源八、课外学习要求1.在学习过程始终与实训活动相结合,可让学生自制蒙台梭利延伸教具,并能讲解其基本理念和操作方法。
2.利用见习、研习机会,尝试观察并记录蒙台梭利的环境、教师与儿童。
3.利用网络资源主动收集蒙台梭利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
九、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与达成度评价(一)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课程考核主要是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
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组成)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整版•课程介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具与材料准备•师生互动与沟通技巧•家庭延伸活动设计•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课程介绍与目标蒙氏教育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蒙氏教育认为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
重视环境的作用蒙氏教育提倡给予儿童自由,让儿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同时培养儿童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倡导自由与纪律蒙氏教育理念早教课程目标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通过蒙氏早教课程,促进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儿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蒙氏教育的纪律要求,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适用年龄段与特点适用年龄段蒙氏早教课程适用于0-6岁的儿童。
儿童特点此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喜欢模仿和尝试新事物。
同时,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中。
教学内容与方法日常生活技能培养教授正确的洗手、洗脸、刷牙等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宝宝的自主能力。
学习正确使用餐具,培养宝宝良好的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
训练宝宝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宝宝整理玩具、书籍等个人物品的习惯,形成有序的生活方式。
个人卫生习惯餐桌礼仪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个人物品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写准备语言及表达能力训练01020304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提高宝宝的听力理解能力。
鼓励宝宝模仿发音、简单对话,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宝宝阅读简单图画书,理解并表达图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涂鸦、描红等方式,训练宝宝的手部肌肉,为书写做准备。
数的概念简单计算分类与排序时间与空间数学逻辑思维启蒙教授宝宝认识数字、数数,理解数的概念。
引导宝宝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蒙氏幼儿园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通过感官体验,提高幼儿的感官发展能力,提升观察能力。
2.教学重点:(1)幼儿能够准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通过感官活动,提高幼儿的感官发展能力。
3.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用感官来观察和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觉察。
4.教学方法:(1)游戏引导法。
(2)示范引导法。
5.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身体部位(25分钟)1.师生互动:让幼儿坐成一个大圈,与幼儿进行问答互动。
老师: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幼儿:手、脚、眼睛等。
老师:非常好!我们的身体还有其他的部位吗?我们来一起数数。
2.游戏活动:教师让幼儿进行身体部位的认识游戏。
老师:我们通过游戏来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请看幻灯片上的图片,谁认识这里的手臂、脚和口吗?请把手指向正确的部位。
3.教学课件展示:通过幻灯片向幼儿展示并介绍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老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请看幻灯片,我会先给大家示范,然后请大家跟着我说一下。
第二节:感官发展(35分钟)1.示范引导:老师给幼儿展示不同的感官活动,如观察、听力、触摸等。
老师:现在我要给大家展示一些感官活动,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这个水果。
你们看见了什么?颜色、形状、大小。
2.观察练习:老师准备多种水果,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描述。
老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会给每个人一种水果,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它,然后描述一下它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3.听觉练习: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幼儿用耳朵去听。
老师:我会放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去听。
听完之后,我们来聊一聊这首音乐。
4.触觉练习:老师准备一些触感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触摸感受。
老师:现在,我给大家分发一些物品,你们可以仔细触摸一下感受一下它们的不同。
第三节:感官综合活动(40分钟)1.感官宠物店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宠物店的情景。
蒙氏教案精选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台梭利教育法》第四章,详细内容涉及感官教育与数学预备。
主要包括触觉板、颜色板、形状插板等教具的操作,以及数字与数量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官教具,提高触觉、视觉的辨识能力,培养感官敏感期的发展。
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为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感官教具的准确操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和专注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触觉板、颜色板、形状插板等感官教具。
2. 数字卡片、数量珠子等数学教具。
3. 画纸、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触觉板,引导学生触摸并描述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颜色板、形状插板的操作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和数量珠子,讲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感官教具,进行触觉、视觉辨识练习。
学生进行数字与数量的对应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教具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教师点评。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感官教育与数学预备触觉板、颜色板、形状插板数字与数量对应2. 教学目标提高触觉、视觉辨识能力理解数字与数量关系培养观察力、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作业实践操作家长协助孩子操作触觉板、颜色板等教具,记录孩子的感受和操作过程。
家长与孩子进行数字与数量的对应游戏,拍照记录。
2. 答案:根据学生的操作记录和照片,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探索更多感官教育与数学预备的学习方法。
蒙氏教育历史区工作大纲摘要:1.蒙氏教育的起源和发展2.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3.蒙氏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环境4.蒙氏教育的优势和影响正文:蒙氏教育历史区工作大纲:一、蒙氏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蒙氏教育,全称蒙特梭利教育,起源于20 世纪初的意大利。
它的创始人玛利亚·蒙特梭利是一位医生、教育家,她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旨在帮助儿童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
蒙氏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二、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让儿童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自主学习: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官教育:注重儿童的感官教育,通过丰富的教具和活动,锻炼儿童的感官,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
4.混龄教育:实施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学习,促进他们的交流和互动。
三、蒙氏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环境蒙氏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环境主要包括:1.教师角色:教师是引导者、观察者,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者。
2.教具:蒙氏教育使用丰富的教具,帮助儿童通过操作教具进行自我教育。
3.环境创设:蒙氏教育注重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美观的学习环境。
四、蒙氏教育的优势和影响蒙氏教育的优势和影响主要表现在:1.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蒙氏教育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2.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蒙氏教育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全面发展:蒙氏教育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
蒙氏教育教案简介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医生Maria Montessori命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它强调关注儿童的自主性、个体差异和自然发展。
蒙氏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帮助儿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操作和活动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蒙氏教育。
以下是本教案的大纲:1.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2.蒙氏教育的教学原则3.蒙氏教育的语言教学4.蒙氏教育的数学教学5.蒙氏教育的感官教学6.蒙氏教育的社会教育7.蒙氏教育的实施步骤和建议1. 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相信儿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
蒙氏教育追求儿童全面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领域。
它强调儿童在愉悦、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学习的重要性。
2. 蒙氏教育的教学原则蒙氏教育的教学原则包括:•自由选择:儿童可以在设立良好环境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自我活动: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独立性:鼓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处理情感和处理冲突。
•环境准备:提供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材料。
•个体差异:尊重和理解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指导和支持。
3. 蒙氏教育的语言教学蒙氏教育的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一些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活动:•通过口语交流:教师和儿童之间进行对话,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和故事讲解:提供各种故事书和图片书,鼓励儿童独立阅读和理解故事。
•语音游戏:通过歌曲、儿歌和语言游戏来培养儿童的语音感知能力。
4. 蒙氏教育的数学教学蒙氏教育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儿童的数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活动:•数数和比较:通过各种数数游戏和比较活动来培养儿童对数字的理解和数量感知能力。
•数字操作:提供各种数字材料和工具,让儿童进行数字的组合和分解操作,培养其数字操作能力。
蒙氏课教案1. 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蒙氏课•适用年龄:3-6岁儿童•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内容2.1 掌握语言和沟通技巧•学习单词和语法: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帮助儿童掌握基本单词和简单的语法知识。
•提高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听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2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字认知:通过数字游戏和实物教具,帮助儿童掌握基本数字,理解数字的概念。
•数学运算: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运算能力。
2.3 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绘画和手工艺:通过绘画、拼贴、插花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帮助儿童了解自然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4 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社交规则: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培养儿童的礼貌和合作能力。
•合作游戏:通过小组游戏和团队项目,激发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授课方法•小组活动:根据课程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活动。
•游戏与互动:通过游戏和互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教学资源•课程教材:根据蒙氏课程的理念,准备适合儿童学习的教材和教具。
•游戏和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相关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知识。
5. 评估与反馈•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成绩。
6. 教学计划•设计课程计划,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学。
7. 多媒体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方便学生和家长参与学习和交流。
蒙氏教案精选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蒙台梭利教学法》第五章“感官教育”,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节“视觉教育”与第二节“触觉教育”。
重点探讨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基本感官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和质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触觉敏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各种感官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触觉敏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蒙氏感官教具(形状、颜色、大小、质地卡片)、展示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感官教具(每人一套形状、颜色、大小、质地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五彩斑斓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视觉、触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入新课内容。
3. 新知讲解:分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讲解一个感官概念,配合蒙氏教具进行操作演示。
a. 形状:展示形状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触摸,说出形状名称,进行分类。
b. 颜色:展示颜色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触摸,说出颜色名称,进行搭配。
c. 大小:展示大小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触摸,说出大小关系,进行排序。
d. 质地:展示质地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描述质地特点,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感官概念,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感官教育2. 四个感官概念:形状、颜色、大小、质地3. 每个概念对应的典型例题和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列举出你所认识的五种形状,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b. 请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搭配出三种不同的颜色组合。
c. 请将下列大小不同的卡片进行排序:①圆形②正方形③长方形。
d. 请描述下列质地的特点,并进行分类:①光滑②粗糙③柔软。
AMI蒙氏培训课程大纲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AMI蒙氏培训课程大纲,以帮助教育者了解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方法和实践。
蒙氏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 了解蒙氏教具的使用方法和教学目的;3. 学习如何为儿童创设有准备的环境;4. 掌握观察、记录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5. 培养与儿童有效沟通的能力;6. 提升自我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大纲1. 蒙氏教育概述* 蒙氏教育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2. 儿童发展与蒙氏教育* 儿童敏感期的认识与应用;* 儿童吸收性心智的理解;* 儿童自我建构的过程。
3. 蒙氏教育环境中的教具与活动* 蒙氏教具的分类与功能;* 蒙氏教具的演示与操作方法;* 蒙氏活动中的自由与纪律。
4. 创设蒙氏教育环境* 准备适合儿童发展的物理环境;*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观察与评估儿童发展* 观察的目的与方法;* 记录儿童发展的过程;* 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求。
6. 与儿童的沟通技巧* 倾听与理解儿童的需求;* 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效引导儿童的行为。
7. 自我发展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职业素养;*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方法;* 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8.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分析实际教学案例;* 设计并实施蒙氏教学活动;* 分享与讨论实践经验。
9.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课程重点内容;* 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 对未来蒙氏教育发展的展望。
四、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本课程共分为9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与内容如下:1. 模块一:蒙氏教育概述(2小时)介绍蒙氏教育的历史背景、基本理念与原则,以及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蒙氏教育教学大纲1. 引言蒙氏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和创造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蒙氏教育教学指南,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程,使儿童能够全面发展。
2. 教育目标•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开发儿童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促进儿童的社交交往和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儿童生活技能•自理能力培养: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独立完成简单的生活动作,如穿脱衣物、洗手、用餐等。
•社交交往: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和交往能力,包括和他人合作、分享、倾听和表达意见等。
3.2 语言与沟通•语言表达: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阅读与写作:引导儿童爱上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3.3 数学与逻辑思维•数字与数量概念:通过实物操纵和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数字概念和数量认知能力。
•逻辑思维:引导儿童学习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推理和思考能力。
3.4 科学与探索•科学观察: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
•自然与环境保护: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3.5 艺术与创造力•美术与手工:培养儿童的美术创造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
•音乐与舞蹈:通过音乐和舞蹈活动,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4.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鼓励儿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实践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帮助儿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鼓励儿童与同伴合作,分享经验和学习成果。
•创意发展: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能力。
5. 评估与反馈•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表现和作品,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反馈与指导:及时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业教学大纲】
1、《蒙氏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蒙氏教育课程
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高职高专
学时:72学时学分: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蒙氏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并完善,她强调早
期教育的必要性,创建了儿童教育与课程,她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
教育的里程碑。
通过教育性成人性,通过教育构建人性,这是蒙氏教育的主要目
标,与传统教育不同,蒙台梭利更加强调幼儿自身的自主发展,通过对教具的亲
身操作,在不断尝试中获得知识,促成成长。
重要的是,蒙氏教育不仅重视对幼
儿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加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相互尊重,从而养
成良好地生活习惯,使幼儿受益一生。
2、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的亲自操作。
3、蒙氏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
(1)给与孩子充分自由的空间,使每位幼儿依据自身心智发展的不同选择适合
自己的工作,在不断操作.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获得发展。
(2)熟练认识并掌握每一项蒙氏教具的操作演示过程,并了解其对幼儿身心发
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
(3)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
4、课程类型:专业特色课程
二、课程内容要求
(一)理论教学(1课时) 1、蒙台梭利生平介绍
学习目标:通过对蒙台梭利生平简介的介绍,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创办基本
背景,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蒙氏教育体系。
2、蒙氏教育的教育特色
学习目标:充分理解蒙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认识到蒙氏教育的教育优势。
3、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及模块设置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
4、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守则
学习目标:通过对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学习,让学习者更深的理解蒙氏教育,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
(二)蒙氏教育之日常生活教育教育(共15课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日常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2、教学内容
第一章:日常教育的初步认识(1课时)
第一节:指导日常生活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 日常生活教具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日常生活教育的实践及操作
第一节:新入园幼儿的一般训练(1课时)
1、走的训练
2、站立的训练
3、坐的训练
第二节:蒙氏教具一般的摆放及取放过程(1课时)
1、实物端托盘
2、搬运铺卷工作毯
3、物归原处
第三节:走线运动及安静游戏(1课时)
1、走新运动
2、安静游戏
第四节:生活礼节的活动训练(1课时)
1、开关门
2、打喷嚏、咳嗽、道歉、致谢等
第五节:肢体的控制训练活动安排(6课时)
1、抓的工作
2、一指摁的工作
3、倒的工作
4、舀的工作
5、夹的工作
6、折叠的工作
7、拧的工作
8、剪的工作
9、粘贴的工作
10、穿的工作
11、刺的工作
12、缝的工作
13、捻的工作
14、编制的工作
15、挤和滴的工作
第六节:照顾环境(1课时)
1、檫拭桌子
2、花草浇水
3、扫的工作
第七章:照顾自己(2课时)
1、衣饰架的操作
2、系鞋带
3、安全别针
第八章:发展活动的练习(1课时)
1、水的工作
2、清洗餐具的练习
(三)蒙氏教育之感观教育(共22课时)
第一节:一般的感观教育工作(1课时)
1、触觉板的介绍及操作
2、布盒的介绍及操作
3、重量板的介绍及操作
4、温觉板的介绍及操作
5、听筒的工作
6、嗅觉筒的工作
第二节:特色感观教育(12课时)
1、插座圆柱体BCDA四组的操作
2、长棒的操作
3、棕色梯的介绍及操作
4、粉红塔的介绍及操作
5、彩色圆柱体的操作ABCD
6、色板一二三
第三节:几何图形嵌板橱(1课时)
1、第一、二、三层
2、第四、五、六层
第四节:几何学立体组(2课时)
1、三阶段的名称练习
2、例题与立体的重叠、结合
3、几何图形立体组合投影板的训练
第五节:构成三角形盒(6课时)
1、长方形盒一、二
2、三角形盒
3、大六边形盒
4、小六边形盒
5、二项式的构成
6、三项式的构成
(四):蒙氏教育之数学教育(共19课时)
第一节:蒙氏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1课时)
1、数学教育的目的
2、数学教育的特点
3、数学教育前的准备及内容
4、数学教育的方法
第二节:数学教育的基本工作展示(6课时)
1、红蓝数棒的五次操作
2、砂纸数字板的操作
3、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的四次操作
4、数字与筹码的两次操作
5、彩色串珠的五次操作
第三节:数学教育的特色工作操作(4课时)
1、塞根板一(一、二)
2、塞根板二(一、二、三、四)
3、一百串珠链、一千串珠链
4、一百板(一、二、三)
第四节: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8课时)
1、1、10、100、100的数量(四次操作)
2、九的危机
3、千的死亡
4、银行取款游戏(加减乘除)
5、邮票游戏(加减乘除)
6、加减乘除法板的操作
7、分数小人(三次操作)
8、加法接龙、减法接龙
(五)蒙氏教育之语言操作(共5课时)
第一节: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1课时)
1、语言教育的特点、目的、意义
2、语言教育的发展阶段及三段式教学
第二节:语言教育的实践操作(4课时)
1、听的训练(七个层次)
2、说的练习
3、写的训练
4、读的训练
(六)蒙氏教育之科学教育(共9课时)
第一章:蒙氏教育科学领域总概况(1课时)
1、科学教育的内容、指导原则
2、科学教育的特征、目的
第二章:动物学的认知及操作(4课时)
1、鱼类的认识及操作活动(六次操作)
2、两栖类的认识(七项活动)
3、爬行类的认识(六次活动)
4、鸟类的认识及操作活动(五次活动)
第三章:植物类的认知及操作(1课时)
1、花嵌板、数嵌板
2、户外活动的认识
第四章:地理学的操作和认知(1课时)
1、人体拼图的操作
2、水陆地球仪、彩色地球仪
3、七大洲嵌板、中国地图嵌板
第五章:历史学(1课时)
1、历史学的理论认知
2、历史学的活动设计
第六章:天文学(1课时)
1、天文学的理论认知
2、天文学活动方案设计
(七)展示页的填写(1课时)
1、展示页的认识、意义
2、填写展示页的注意事项
三: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和见习
蒙台梭利五大领域的教具操作细节
2、实习
要求:能按照幼儿年龄的不同阶段为其提供合适的教具。
四、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10学时本课程实践教学时数:62
讲授实践
实验见习
(一)理论教育(1课时) (二)蒙氏日常生活教育 (15课时)(三)蒙氏感观教育(22课时)(四)蒙氏数学教育 (19课时)(五)蒙氏语言教育(5课时)(六) 蒙氏科学教育(9课时)(七)蒙氏展示页的填写 (1课时)
五、考核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蒙氏教育五大领域的基本理论及教具的实践操作
2、考试形式:本课程考核的方法包括笔试、口试、撰写展示页、检查教具操作等。
其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实践练习等方式,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批改试卷。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结构:理论作答:四十分
实践练习:六十分
六、课程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1、《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北京粉红塔教育科技研究中心
2、《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北京粉红塔教育科技研究中心
3、《蒙台梭利日常教育》,北京粉红塔教育科技研究中心
4、《有吸收性的心灵》玛利亚.蒙台梭利著
六、说明
在学习本课程时,建议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法,蒙氏教育五大领域的教具操作需要实践进行,以此达到更好地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