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题型
- 格式:docx
- 大小:227.32 KB
- 文档页数:31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解法a.份数题目(先算出总的份数,份数要写单位份)水果店里面有三种水果,苹果,桃子和香蕉,苹果是香蕉的5倍,桃子是香蕉的2倍,三种水果一共重560千克,问苹果是多少千克,桃子是多少千克?水果店里面存有两种水果,苹果和香蕉,苹果就是香蕉的5倍,香蕉重420千克,问苹果比香蕉轻就是多少千克?(繁杂的要画线段图)小东今天10岁,爸爸去年是这个年龄的4倍,爷爷明年是这个年龄的7倍,那么爸爸今天几岁?再过10年,爷爷几岁?b.座位题目(可以先算一共存有多少空位,也可以先算挤了多少人)火车一共有5节车厢,每节车厢200个座位,前面4节坐满,第五节有18个空位,火车一共坐了多少人?火车一共存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200个座位,前面4节挤满,第五节存有18个空位,第六节坐了161人,火车一共坐了多少人?c.来往题目(特别注意来往次数,往复或者来往等同于2次)小马虎家到学校700米,今天他来回走了2次,今天他比平时多走了多少米?大马虎家至学校300米,他追到1半的时候辨认出忘掉拎语文书,回家去拿语文书,再次跑至学校门口,辨认出消磁铅笔盒,又回家去拿铅笔盒,放学完结大马虎回家,今天他一共跑了多少米?小胖乘车去上学,步行回家,来回一共用了125分钟,如果来回都是乘车只要50分钟。
如果来回都是步行,要用多少时间?d.倒算题目(先按照题目意思图画出来线段图,再排序)把158张折纸分给4个班级,还剩下30张,平均每班分到几张?玫瑰花一朵5元钱,我想要卖一束玫瑰,我拎了5张100元,但是还失25元,一束玫瑰存有几朵?妈妈买来一袋糖,分给爸爸一半,妈妈把剩下糖的一半多10粒分给小明,其它的糖给小红,小红分到85粒,问一袋糖有多少粒?e.多单位题目(先算出来总数,然后再乘坐单价或单位)小巧家买了8箱饼干,每箱饼干25包,每包10块,每包饼干32元,一共要多少元?如果每块饼干重5克,一共重多少克?老师给同学们买了5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老师拎400元,这么吗?老师带了242元去买单价为4元的练习本,最多能买多少本?一个工厂一星期用煤847千克,平均值每天用煤多少千克?照这样排序,4个星期一共用煤多少千克?(一定必须特别注意就是哪个单价)f.算周期题目本质就是乘法,被除数就是总数(第几个),除数就是周期,商是重复次数,关键谋余数六个小朋友搞奏乐传花的游戏,从a已经开始,按照abcdefabcdef这样的顺序传,当放假133时,花掉在第几个小朋友手上?一列数字[***********]……问第48个数字是几?48个数字之和是多少?2021年的元旦就是星期二,那么2021年的元旦就是星期几?g.植树题目p92(总长和每段长都是长度单位,段数可以从棵,盆,面,次来算)段数的算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及解法一、引言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们开始接触数学应用题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为学生打下了数学基础,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数学应用题分为几类,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
二、分类1、计算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正确的计算步骤得出答案。
2、比较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或数值来考察学生的比较能力。
例如:“一斤苹果的价格是5元,一斤香蕉的价格是3元,哪种水果更便宜?”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掌握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确定哪个数量或数值更大或更小。
3、图形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通过图形或几何问题来考察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相关的几何公式。
4、逻辑推理类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或条件,要求学生推断出某种结论或结果。
例如:“在1,2,3,4,5,6,7,8,9中,不重复的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三位数,请问有多少种可能的组合方式?”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从给定的信息中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三、解题方法对于每一类应用题,我们都有相应的解题方法:1、计算类应用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然后使用正确的计算步骤得出答案。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重新阅读题目或寻求帮助。
2、比较类应用题:首先需要确定哪个数量或数值更大或更小,然后通过比较得出答案。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重新阅读题目或寻求帮助。
3、图形类应用题:首先需要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相关的几何公式,然后使用这些公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借助模型或重新阅读题目。
4、逻辑推理类应用题: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有的信息和条件,然后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分类训练60题一、分数的应用题1、一本书,看了它的 23,还剩下60,这本书有多少页? 60÷23==90(页) 2、一本书,看了它的23又20页,还剩下60,这本书有多少页? (60+20)÷(1--23)=240(页) 3、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15,修了22千米,这条公路一共有多少千米? 22÷15=110(千米) 4、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15,还剩下22千米,这条公路一共有多少千米? 22÷(1-15)=27.5(千米) 5、六(2)班有学生44 人,男生比女生多15,六(2)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44÷(1+1+15)=20(人) 20+5=25(人)6、六(2)班有学生38人,男生比女生少10%,六(2)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38÷(1+1-10%)=20(人) 20×(1-10%)=18(人)7、某仓库储存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14 ,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0袋,这时仓库里还剩60袋,仓库里一共有化肥多少袋?解:设材料一共有化肥x 袋x - 14 x -(13x -10)=60 解得:x=1208、甲乙两地相距22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比客车快15,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60÷(1+15)=50(km/h ) 220÷(60+50)= 2(小时) 9、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贵一共20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23,一条裤子多少元?解:设一件上衣为x 元x +23x = 120 解得:x=12010、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23,一条裤子多少元?解:设一条裤子为x 元(x +60)×23= x 解得:x=120二、比的应用题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0÷2÷(3+2)=4(cm) (4×3)×(4×2)=96(cm 2)2、用一根 48厘米长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模型 ,长、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8÷4÷(3+2+1)=2(cm) (2×3)×(2×2)×(2×1)=48(cm 3)3、 一个长方体高为2分米 ,长与宽的比是 3 ∶2 ,棱长总和为 48分米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8-2×4) ÷4÷(3+2)=2(cm)(2×3)×(2×2)×2=48(cm 3)4、某班男女人数比是3:2,男生比女生多6人,这个班男女学生各多少人? 6÷[(3-2)÷(3+2)]=30(人)30÷(2+3)×3=18(人) 30-18=12(人)5、两桶油,第一桶油净重12千克,从第二桶倒出20%后,第一桶跟第二桶油的重量比是4:3,求原来两桶油果共有多少千克?解:设原来两桶油共有x 千克12:[(x -12)×(1-20%)]=4:3 解得:x=225、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4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9,剩下页数跟看了 的页数跟的比是4:1,这本书共有多少页?解:设这本书共有x 页( 19 x +24) :[ x -( 19x +24)]=1:4 解得:x=2706、基建队配制一种混泥土,水泥、砂石和河沙的比是2:3:5,如果要配制这种混泥土200立方米,需要水泥砂石河沙各多少立方米?200(2+3+5)=40(立方米)水泥:40×2=80(立方米) 砂石:40×3=120(立方米) 河沙:40×5=200(立方米)7、学校买回260 本故事书,按学生比例分给六年级三个班,已知六(1)班40 人,六(2)班44人,六(3)46人,每个班分得故事书多少本? 260÷(40+44+46)=2(本) 40×2=80(本)44×2=88(本) 46×2=92(本)8、爸爸和儿子一共55岁,已知爸爸跟儿子的年龄比是4:1,问爸爸和儿子个多少岁?55÷(4+1)=11(岁)爸: 11×4=44(岁)儿: 11×1=11(岁)9、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学生160人,其中五、六年级人数的比是3︰5五、六年级同学各有学生多少人?160÷(3+5)=20(人)五年级同学:20×3=60(人)六年级同学:20×5=100(人)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1800÷(1+2+3)=300 1×300=3002×300=600 3×300=900三、百分数应用题1、现有含盐率10%的盐水40千克,加入多少千克盐后,才能制成含盐率20%的盐水?解:设加入x千克盐水。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小学阶段所有数学应用题分类专项训练(附答案)简单应用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除了和、差、积、商以外,还包括以下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收入-支出=结余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简单应用题(一步)1 求总数小明有8支铅笔,小华有4支笔,两人一共有几支铅笔?2 求剩余学校有11个皮球,借走了9个,还剩几个?3 求两数相差多少有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4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5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学校买红黑水8瓶,买的蓝黑水比红黑水少3瓶。
买蓝黑水多少瓶?6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一辆小汽车有4个轮子,6辆小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7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15只皮球,平均分给3个班。
每班分得几只?8 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24个同学做旗子游戏,每班分给3把,够分给几个班?9 求一个数的几倍某车间有女工2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的4倍。
男工有多少人?10 求一倍数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应用题(两步)求总数学校里原有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15棵桃树。
现在有多少棵果树?求剩余小小图书室有图书85本,其中,有连环画25本,画报有15本,剩下的是故事书。
故事书有多少本?求比-多小红在期中考试中,语文得了81分,政治比语文多5分,数学比政治又多6分,数学得多少分?求比-少食堂一月份吃大米45袋,二月份比一月份少吃3袋,三月份比二月份少吃2袋。
三月份吃大米多少袋?求总数、求剩余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
送给幼儿园18只,还剩多少只?求总数、求两数相差多少老师和同学打扫卫生,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12人,老师7人。
同学比老师多几人?求总数、求比-多一些小孩和大人在游泳,其中有男孩20人,女孩10人,大人比小孩多25人。
大人有多少人?求总数、求比-少一只羊重30千克,另一只羊重25千克,一头猪的重量比这两只羊的总重量轻8千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应用题分类练习(共12类)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分类练习1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归一问题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二、归总问题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 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三、连乘问题1、小东每天练2张毛笔字,每张上有16个字,小东一星期(7天)写了多少个字?2、一个方队,共8列,小明在第3列,小明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这个方队共有多少人?3、一个方队有8列,小明在第6列,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5个人,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6个人,这个方队共有多少人?14、一学校为四川灾区捐款,学校共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捐款123元,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5、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可放书36本,学校有20个这样的书架。
一共可放书多少本?6、1只青蛙1天吃害虫98条,按这样计较,20只青蛙一个月(30天)能捉多少条害虫?7、三年级一班有38个同学,进行接力赛,每人跑2圈。
(操场长30米,宽20米)这个班的学生大约一共跑了多少米?8、一本小说大约50页,每页大约有25行字,每行大约30个字,这本书大概有多少字?9、铅笔每盒有24支,每支9角,小明想买2盒,小明要付多少元钱?10、新兴小区一幢楼有16层,共3个单元,每个单元每层住2户,这幢楼住多少户人家?11、六一节,教师筹办给每一个同学筹办2个香蕉,1个苹果,全班有36人,一共要筹办多少个生果?12、每盒有16个鸡蛋,每箱有4盒,6箱共需要多少个鸡蛋?2四年级数学上册使用题分类练习2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四、连除题目1、4台织布机一周织布1568米,平均每台织布机天天织布多少米?2、360人排成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5列,平均每列站多少人?3、打扮店一天工卖出3箱衣服,每箱6件,一共支出3600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4、7头猪一星期喂245千克食料,平均1头猪1天喂多少食料?5、1盒月饼有2层,每层有4个,一个工厂一天生产了560个月饼,这个工厂一天生产了几盒月饼?6、奶奶家养了59只母鸡,125只公鸡,把这些鸡关在8只鸡笼里,平均每只鸡笼里关几只鸡?7、丛林里有420张桌子,想摆成7个大组,每一个大组摆6列,平均每列有几张桌子?8、128个梨,每盒装8个,2盒装一箱。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分类题型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分类题型类型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题规律: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1)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问题解题规律:甲-乙)除以乙或甲除以乙-12)求甲比乙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问题解题规律:甲-乙)除以乙或1-甲除以乙例题1:商店有一种衣服,原价40元,降价后每件只卖34元,便宜了百分之几?类型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规律:一个数(单位“1”)乘以几分之几等于部分量(与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例题2:XXX五月份制造机床108台,六月份比五月份多制造9/4台,六月份一共制造了多少台机床?例题3:一套衣服裤子单价是125元,上衣的价钱比裤子贵5/21,这套衣服一共多少钱?例题4:工地运来水泥32吨,第一天用去全部的1/9,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去54吨,第二天用去多少吨?类型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此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为:部分量除以分率等于一个数(单位“1”)。
部分量要与分率相对应。
例题5: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了7/12,第二天打的和第一天同样多,现在还剩39页。
这份稿件共有多少页?例题6:春蕾书店新到一批儿童读物,第一天卖出比总数的2/9,少100本,这样剩下1500本,新到的这批儿童读物总共是多少本?例题7: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占男生人数的2/9,全校有多少人?类型四:比与分数的应用题例题8:林林读一本故事书,已读的页数与余未读的页数之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页数与余未读的页数之比是3:5.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例题9:希望小学美术课外小组男生比女生少1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5.美术课外小组里男女各有多少人?例题10: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2小时,甲车已行的路程与全程的比是2:5,乙车行了全程的3/4,这时两车还相距96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类型五:有关百分率的应用题(常见的百分率有哪些)例题11:六年级一班今天出勤48人,缺勤2人,出勤率是多少?去年,青和村种植了96户油菜,收获了千克油菜籽。
(一)行程问题: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1、卡车从南方出发,沿高速公路开往杭州。
如果每小时行90千米,已经行了2小时,此时距终点还有20千米,南京到杭州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呢?2、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4、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
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5、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
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3小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
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
这段路程有多长?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
甲车每小时行7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6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
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9、小强家距海洋馆3000米,小强从家出发去海洋馆,20分走了1600米。
他10:25分出发,11:00能到海洋馆吗?10、火车8小时行驶592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25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比火车每小时慢多少千米?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了200千米,照这样计算,到乙地还要几小时?12、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的宽度是6米,洒水车行驶了23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二)面积问题: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用公顷和平方千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 张婆婆遥栅栏靠墙头围了一个正方形鸡栏,总长24米,这个鸡栏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一个苹果园长24米,长是宽的2倍,如果每棵苹果占地3平方米.这个苹果园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3.王伯伯有一块长方形的麦地,这块地的宽是100米,长是宽的2倍,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500千克,这块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4.为打造自己的农产品,肖伯伯打算从改造自己的玉米基地入手.有一块100公顷的土地,打算分成长40米,宽25米的玉米地,肖伯伯一共可以划分多少块玉米地?5.一块长300米,宽200米的蔬菜基地,菜地中央有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水塘,计划这块菜地每公顷一年收入80000元,这块菜地一年一共收入多少元?6.在一个周长16米的正方形水池四周修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7.一块正主形地周长是800米,每公顷收稻谷75吨,那么这块地收稻谷多吨?8.一块地占地4公顷的长方形草地,这的长是250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米?9李大伯在2公顷的山坡上种梨树,每棵梨树占地面积8平方米,每棵梨树要收梨400千克,那么这些梨树工可以收梨多少千克?10.一条新建高速公路,长200千米,宽40米,那么这条公路占地多少公顷?11.有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果园,如果把它的边各延长200米,那么果园面积增加多少公顷?13.有两块长方形地,第一块的面积是1公顷,第二块的长是150米,宽是60米,这两块地哪块大?大多少?14、有一块长方形果园,它的长是80米,宽比长短35米,整个果园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果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15、用面积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正好480块铺满。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1.归一问题归一问题是指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使用以下数量关系公式: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式是先求出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如,如果买5支铅笔需要元钱,那么买一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首先,我们需要求出单支铅笔的价格,即 ÷5=(元)。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公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计算出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即 ×16=(元)。
最后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得出需要元。
2.归总问题归总问题是指在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按照其他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
所谓“总数量”可以是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使用以下数量关系公式: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式是先求出总数量,再按照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如,如果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良裁剪方式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此刻可以做多少套?首先,我们需要求出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即 ×791=(米)。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总量÷1份数量=份数,计算出此刻可以做多少套衣服,即 ÷=904(套)。
最后列成综合算式×791÷=904(套),得出此刻可以做904套。
3.和差问题和差问题是指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使用以下数量关系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式是对于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对于复杂的题目需要变通后再使用公式。
小学数学30种典型应用题讲解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
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 以下主要研究30类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2、归总问题3、和差问题4、和倍问题5、差倍问题6、倍比问题7、相遇问题8、追及问题9、植树问题10、年龄问题11、行船问题12、列车问题13、时钟问题14、盈亏问题15、工程问题16、正反比例问题17、按比例分配18、百分数问题19、“牛吃草”问题20、鸡兔同笼问题21、方阵问题22、商品利润问题23、存款利率问题24、溶液浓度问题25 、构图布数问题26、幻方问题27、抽屉原则问题28、公约公倍问题29、最值问题30、列方程问题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士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x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士(总量士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列成综合算式(元)答:需要(。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x份数=总量总量士1份数量=份数总量士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套)列成综合算式(套)答:现在可以做________ 套。
3 和差I可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士2小数=(和一差)士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人)乙班人数=(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士(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一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X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棵)(2)桃树有多少棵?(棵)答:杏树有,桃树有 ______________ 棵。
5 差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士(几倍一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X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
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棵)(2)桃树有多少棵?(棵)答:果园里杏树是,桃树是。
6 倍比问题【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丁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士一个数量=倍数另一个数量X倍数=另一总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解(1) 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倍)(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千克)列成综合算式:(千克)答:可以榨油克。
7 相遇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士(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到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解(小时)答:经过、时两船相遇。
8 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乂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士(快速一慢速)追及路程=(快速一慢速)X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 X12= 900 (千米)(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 (120 — 75) =20 (天)列成综合算式75X12士(120 — 75) =900M5 = 20 (天)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9 植树问题【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士棵距+1环形植树棵数=距离士棵距方形植树棵数=距离士棵距一4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士棵距一3面积植树棵数=面积士(棵距X行距)【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活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1 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136+2+ 1 = 68 + 1= 69 (棵)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10 年龄问题【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 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解35%= 7 (倍)(35+1 ) - (5+1 )=6 (倍)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11 行船问题【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活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士2 =船速(顺水速度一逆水速度)士2 =水速顺水速=船速X2一逆水速=逆水速+水速X 2逆水速=船速X 2 一顺水速=顺水速一水速X 2【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解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 320 +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320司―15= 25 (千米)船的逆水速为25- 15 = 10 (千米)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320 -10 = 32 (小时)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12 列车问题【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士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士(甲车速一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士(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解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900 % = 2700 (米)(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2700 — 2400= 300 (米)列成综合算式900 X3-2400 = 300 (米)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13 时钟问题【含义】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火角为60度等。
时钟问题可与追及问题相类比。
【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1 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解钟面的一周分为60格,分针每分钟走一格,每小时走60格;时针每小时走5格,每分钟走5/60 = 1/12格。
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 — 1/12) =11/12格。
4点整,时针在前,分针在后,两针相距20格。
所以分针追上时针的时间为20- (1 — 1/12) @ 22 (分)答:再经过22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14 盈亏问题【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士分配差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士分配差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一小亏)士分配差【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
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解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盈+亏)士分配差”的数量关系:(1)有小朋友多少人?(11+ 1)士(4 - 3) =12 (人)(2)有多少个苹果?3X12+ 11 = 47 (个)答:有小朋友12人,有47个苹果。
15 工程问题【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 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 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士(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解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丁没有给出这项工程的具体数量,因此,把此项工程看作单位1”。
由丁甲队独做需10天完成,那么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0 ;乙队单独做需1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5;两队合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10 + 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 1 士(1/10 + 1/15) =1 -1/6 = 6 (天)答:两队合做需要6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