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第七版_第二章_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一节 概述1.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2. 判定精神活动是否处于正常范围:①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是否明显改变②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③ 并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3.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① 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4.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一、 感知觉障碍(一) 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感受性增高。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感染性虚弱、神经衰弱2. 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多见于 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感觉缺失:对外界正常刺激完全不能感知。
多见于 癔病、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
3.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和(或)难 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4. 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可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癔病。
(二) 知觉障碍应激事件个人体质睡前瞌睡状态(正常),意识障碍有方向性,感觉减退按照神经分布。
抑郁症,催眠状态,疑病性感知觉障碍无方向性,分布呈桶状。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知觉。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幻想性错觉:通过主观想象,把客观事物错误的感知为与元十五完全不同的形象。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幻觉涉及的感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幻触),抑郁症(内脏性幻觉)。
第一章绪论1、人格、性格人格:惯常情绪和行为特征,相对稳定并可预估。
性格:是在气质(一个人出生时固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由个体活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DSM: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2)ICD:国际疾病分类(3)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如何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健康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③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精神症状的特点:①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多伴有痛苦体验;⑤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3、知觉:是一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4、知觉障碍有:幻觉、错觉、感知综合障碍5、正常情况下,感知觉印象与外界客观事物一致两者区别: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应6、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出现生理性的错觉。
7、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8、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知觉表象真幻觉假幻觉当时有无相关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有无无无映象的清晰、鲜明的程度和生动高低高高或中等当事人是否感到映象是自己意志的产物否是否否映象来源有无明确的定位有无有无10、内脏性幻觉与内感性不适区别:1①内脏性幻觉通常感觉有固定的部位与症状;②而内感性的不适没有固定的部位与症状。
1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12、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13、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在意识清晰状况下,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1、什么叫精神障碍?(P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P5)(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P39)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第二层次: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第三层次: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P55)(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临床表现: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
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
谵妄的特征: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
精神障碍症状学一、概述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志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二、常见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是错觉典型例子。
患者头部外伤后处于谵妄状态,输液时将输液管看成一条蛇而惊恐不安,这种症状属于A.错觉B.视物变形症C.幻觉D.非真实感E.感觉过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1)幻听—最常见1)非言语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等2)言语性幻听(最具有诊断意义★)通常是对病人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等,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思维化声★:有时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心里想的事,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幻视: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障碍的症状学二1、多选关于情感淡漠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面部没有表情B.指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漠不关心C.指患者内心体验减弱或缺乏D.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E.常见(江南博哥)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正确答案:B, C, D, E2、多选造成视错觉的常见原因()A.光线不足B.思维障碍C.疲劳D.意识障碍E.记忆障碍正确答案:A, C, D3、多选系统性妄想的特点是()A.内容前后相互联系B.妄想结构严密C.往往产生较快D.逻辑性明显缺乏E.与现实具有一定联系正确答案:A, B, E参考解析:系统性妄想是指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的妄想。
此类妄想形成过程较漫长,逻辑性较强,与现实具有一定联系或围绕某一核心思想,如不仔细辨别,往往难以发现。
多见于偏执性精神障碍。
4、单选患者男,42岁。
近年来坚信妻子有外遇,认为妻子和她单位里的同事有染,经常打电话了解妻子是否上班,有时到妻子单位,在窗外张望,看到妻子与男同志讲话,回家就要盘问宴子,并叫她交代,有时要检查妻子的内裤……。
此症状最可能是()A.夸大妄想B.物理影响妄想C.嫉妒妄想D.关系妄想E.被害妄想正确答案:C5、问答题感觉障碍包括哪些?正确答案:(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anesthesia)。
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conversionsymptoms),如失明、失聪等。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